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教育提倡要实行素质教育,这也是我国教育的根本要求,也就是说现在的教育要改变以往死板的、教条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高修养的、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才的一种灵活多样的、生动积极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多年,我把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语文教学是艺术的体现,是活生生的现实的具体化
人们称赞演员常说的一句话是“演啥像啥”。我们教师虽不是演员,但也应该在教课时进入角色,“教啥像啥”。语文教材不少的课是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感情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入情入境,表现出这种感情。教黄继光、董存瑞,就要创造出激昂悲壮的情感氛围,使同学们感奋不己,甚至潸然泪下。讲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就要以优美动情的语言,或朗诵演讲,或引征抒发,或出示形象媒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历史故事的课文,就要模仿古人的举手投足、眼神语调,使历史人物形象再现在同学面前。如《火烧赤壁》中曹操笑了几次,每次都是怎么笑的,笑的含义是什么?《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在岸上是怎样眺望的等等。
二、跟着教育大纲走,不能违反大的前提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应该深谙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教学领域里的改革。
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提出让学生自读、自学,发挥其潜能,培养其“自能读书”的能力,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我把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为:“讀书、思考、议论、质疑、练习。”教师的任务是导学、促学、解疑,协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发挥语文学科德育功能方面,我主要是让学生“读文以悟道”,不能领悟的。再辅之以教师的“解文以传道”。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方面,我不赞成急于求成,还没有让学生领会教材真谛时,就要求学生“表情朗读”。我提出“表情,必须有情;有情,必须知情;知情,必须读书。”只有理解了教材,受到了教材的感染,才能“表”出“情”来,否则小孩子读书会“装腔作势”,不利于提高阅读能力。
三、注意平时多阅读,提炼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堂上能不能做到“精讲”,除了在教学内容上撷取“精华”之外,教师的语言有时甚至能起到决定作用。
1、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气氛。有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用语言进行渲染与烘托,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现在十来岁的孩子对周总理的为人与事迹了解得太少,因此,热爱周总理的感情需要教师来激发。上课时,我除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外,还根据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和录相上的画面设计了一段讲词,饱含深情地讲给学生听,我称这种讲为“诵讲”。下面便是我设计的这段讲词:“周总理生前无微不至地关心人民群众,他把群众的疾苦时刻装在心里。他多次到过敬老院,对满头银发的老人嘘寒问暖;他专程赶往幼儿园,抱起娃娃们亲了又亲;偏僻的山寨小学,他去听过课;黎明时刻他曾在这十里长街上,慰问过清洁工人。如今总理离我们而去了,这怎么不牵动着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心啊!”教室内哀乐低回,我讲得如泣如诉,孩子们泪光闪闪,听课的老师也无不为之动容。
2、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化难为易。《鸟的天堂》里有一句话学生不好理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先让学生看看窗外校园里树上的叶子在微风吹拂下显现出的多种姿态,然后作如下讲解:这些树叶有的在轻轻地摇摆,好像在缓缓地起舞;有的左旋右转,好像在抖动美丽的衣裙;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和谁悄悄地说话;有的发出翠绿而明亮的光,好像要给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些树叶变得不仅会动,而且会说、会想,它们都有了生命,有了灵魂!我觉着这样讲可以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活动中进入教材意境,深入领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而化解了难点。
总之,语文教师应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准确、明快流畅,有时甚至妙趣横生。这样做无论是对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与陶冶,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作为一名老师,把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基本功”,但我觉着最重要的基本功还是掌握、驾驭教材的能力。对于一篇教材,我总是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力求明其思路,探其精微,对作者通过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表达其深邃思想的所谓“文眼”,能够抓准用活,对于一篇教材在本组、本册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全面权衡,充分发挥各类课文的功能和作用。在处理教材时能够见微知著,深挖内涵,课上得有一定深度。
在钻研教材过程中,对名篇佳作我都一字不落地全文背诵。有些教材不需要全文背诵的,也要背诵其中精彩的片断。我在教学中能做到:凡要求学生重点读的,教师先读好;凡要求学生背的,教师先背好;凡要求学生说的,教师先说好。这好比走路,你走过的路,印象深,哪里有沟沟坎坎,记得住。再带学生去走,就成了轻车熟路,可避免走弯路,甚至走错路。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多年,我把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语文教学是艺术的体现,是活生生的现实的具体化
人们称赞演员常说的一句话是“演啥像啥”。我们教师虽不是演员,但也应该在教课时进入角色,“教啥像啥”。语文教材不少的课是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感情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入情入境,表现出这种感情。教黄继光、董存瑞,就要创造出激昂悲壮的情感氛围,使同学们感奋不己,甚至潸然泪下。讲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就要以优美动情的语言,或朗诵演讲,或引征抒发,或出示形象媒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历史故事的课文,就要模仿古人的举手投足、眼神语调,使历史人物形象再现在同学面前。如《火烧赤壁》中曹操笑了几次,每次都是怎么笑的,笑的含义是什么?《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在岸上是怎样眺望的等等。
二、跟着教育大纲走,不能违反大的前提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应该深谙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教学领域里的改革。
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提出让学生自读、自学,发挥其潜能,培养其“自能读书”的能力,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我把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为:“讀书、思考、议论、质疑、练习。”教师的任务是导学、促学、解疑,协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发挥语文学科德育功能方面,我主要是让学生“读文以悟道”,不能领悟的。再辅之以教师的“解文以传道”。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方面,我不赞成急于求成,还没有让学生领会教材真谛时,就要求学生“表情朗读”。我提出“表情,必须有情;有情,必须知情;知情,必须读书。”只有理解了教材,受到了教材的感染,才能“表”出“情”来,否则小孩子读书会“装腔作势”,不利于提高阅读能力。
三、注意平时多阅读,提炼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课堂上能不能做到“精讲”,除了在教学内容上撷取“精华”之外,教师的语言有时甚至能起到决定作用。
1、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气氛。有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用语言进行渲染与烘托,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现在十来岁的孩子对周总理的为人与事迹了解得太少,因此,热爱周总理的感情需要教师来激发。上课时,我除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外,还根据学生学过的课文内容和录相上的画面设计了一段讲词,饱含深情地讲给学生听,我称这种讲为“诵讲”。下面便是我设计的这段讲词:“周总理生前无微不至地关心人民群众,他把群众的疾苦时刻装在心里。他多次到过敬老院,对满头银发的老人嘘寒问暖;他专程赶往幼儿园,抱起娃娃们亲了又亲;偏僻的山寨小学,他去听过课;黎明时刻他曾在这十里长街上,慰问过清洁工人。如今总理离我们而去了,这怎么不牵动着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心啊!”教室内哀乐低回,我讲得如泣如诉,孩子们泪光闪闪,听课的老师也无不为之动容。
2、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化难为易。《鸟的天堂》里有一句话学生不好理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先让学生看看窗外校园里树上的叶子在微风吹拂下显现出的多种姿态,然后作如下讲解:这些树叶有的在轻轻地摇摆,好像在缓缓地起舞;有的左旋右转,好像在抖动美丽的衣裙;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和谁悄悄地说话;有的发出翠绿而明亮的光,好像要给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些树叶变得不仅会动,而且会说、会想,它们都有了生命,有了灵魂!我觉着这样讲可以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活动中进入教材意境,深入领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而化解了难点。
总之,语文教师应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准确、明快流畅,有时甚至妙趣横生。这样做无论是对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与陶冶,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作为一名老师,把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基本功”,但我觉着最重要的基本功还是掌握、驾驭教材的能力。对于一篇教材,我总是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力求明其思路,探其精微,对作者通过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表达其深邃思想的所谓“文眼”,能够抓准用活,对于一篇教材在本组、本册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全面权衡,充分发挥各类课文的功能和作用。在处理教材时能够见微知著,深挖内涵,课上得有一定深度。
在钻研教材过程中,对名篇佳作我都一字不落地全文背诵。有些教材不需要全文背诵的,也要背诵其中精彩的片断。我在教学中能做到:凡要求学生重点读的,教师先读好;凡要求学生背的,教师先背好;凡要求学生说的,教师先说好。这好比走路,你走过的路,印象深,哪里有沟沟坎坎,记得住。再带学生去走,就成了轻车熟路,可避免走弯路,甚至走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