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味佳肴,与其相遇,
赏之悦目,闻之怡神,食之欢心,
食者幸於斯,厨者乐於斯。
作为一位嚐遍环球的美食家,
他欣喜於这种味蕾绽放的相遇,
并坚定於美食的研究与发展,
致力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前行。
由口到心,菜肴亦如人生,
李满全先生以责任感和使命感烹饪生活,
虚怀若谷,无私奉献,
演绎了一位行业翘楚的美味人生。
李满全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骏修文国际有限公司(荷兰)总裁
欧洲美食家协会主席
环球美食家杂誌社长
荷兰美食家协会会长
香港餐务管理协会名誉会长
香港单线溜冰总会名誉会长
广东省统战部海外联谊会理事
香港东区各界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
广东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横跨中西 行业翘楚
在美食界,谈起李满全先生,讚誉声不绝於耳。这是一位业界公认的美食研究权威专家,横跨中西,吃遍环球,以对美食的执著热诚与深厚责任树立了行业标杆。当然,行业翘楚的地位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源自其丰富多样的生活经历与专心致志的戮力钻研。
李满全先生出生在香港,家族亦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原住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香港社会还比较落後,经济刚刚起步,李满全先生前往欧洲发展,而在那边一做就是四十年。“我们刚去欧洲时,那里的华人为数不多,总共才十万左右,後来才逐渐增多。”在当时的情境下,国家发展落後,华人在欧洲的地位也比较低,因此,背井离乡的谋生路,李满全先生走得自是艰辛。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与美食结缘的他凭借着勤力拼搏的精神,逐渐走出了一条人生康庄道。
美食餐饮,历史源远流长,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看似是油盐柴米的普通事务,里面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美味的传承创新,就离不开孜孜不倦的美食家们。“众生皆食客,那些喜欢介绍美食场所的是食家,就如现今电视节目里经常出现的,但食家不等於就是美食家,真正的美食家不仅要懂得品嚐美味,还要知晓美食的历史与文化,懂得原材料的选择与烹饪过程,知道一道菜怎麽製作才会好吃。”李满全先生说道。常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食客与食家们知道辨别美味与否,但说不出其中缘由,而如李满全先生这样的潛心研究的美食家们才能明白个中奥妙,並适时加以改进,创新发展。
品嚐美食,讲究的是由口到心的真诚感受。李满全先生介绍说:“通常来说,品嚐美食首先是要感兴趣,带着兴趣去发掘;第二是要懂得菜肴的原材料如何选择,从味道上仔细区分食材,如最简单的新旧材料区分,製作出来的效果都是有很大区别的;第三是要知晓烹调过程,对食材与佐料的烹调顺序、份量等了然於心。如此,方能真正品嚐好一道菜肴。”虽然厨艺常讲究心传,但作为美食家的李满全先生在美食鉴赏上卻乐於分享,耐心讲解,令听者受益匪浅,所以很多厨师与食客们都喜欢与他来往,从中学习美食知识。而他卻常常谦虚地说,传达美食体验只是一种交流互学,特别是在与厨师的互动中,常常由此不经意创新一道菜式,让人欣喜不已。
对於餐饮行业的发展,李满全先生满怀责任感与使命感。每年,他都会组织餐饮界的赛事,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各菜系的交流,另外也是为了提升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厨艺,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作为横跨中西的权威美食研究家,李满全先生还担任起了中西交流大使的职责,致力引入西方先进的餐饮管理理念,促进中餐行业的良性发展。“在欧洲,开设餐馆相对比较严格,管理者需考取相关牌照,服务员要求持牌上岗。但我们中餐开设食肆没有这些要求,因门槛低易引起价格战等恶性竞爭,並且有些食肆为利益不懂得尊重美食,破坏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在餐馆开设上加强管理,在同菜系领域进行发牌限制,这样想新开就需要拿出自己的特色,如此不致於使得市场泛滥,以规范促进行业良性进步。”谆谆之言,发自肺腑,饱含的是对这个行业的深情。
虚怀若谷 倾囊相授
在美食领域潛心钻研数十载,李满全先生始终是虚怀若谷,严格要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在餐饮研究上一丝不苟的高标準要求者,时刻敦促自己进步、创新,从而引领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李满全先生担任着欧洲美食家协会主席、环球美食家杂誌社长、荷兰美食家协会会长及香港餐务管理协会名誉会长等多项职务,不仅是作为领导者,他还是创办人,並曾协助四川省美食家协会的成立。他希望有志者在协会的统一组织下,群策群力,齐心推动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除了香港和欧洲外,李满全先生还带领协会到中国各省市、东南亚等地参与美食交流活动,推动相互的交流与分享。据他透露,今年正值澳门回归15周年,十月份的澳门美食节将盛况空前,他将带领协会一同参加,为美食文化的推广尽一份力。
生有涯,知无涯,李满全先生非常强调学习上进的重要性。他提到:“现今在中餐界,经常通过组织一些菜品比赛来评定烹饪大师等头衔,其实这种评选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师地位的确立不是简单通过炮製一两道菜来评定的,这更多的是一种道德典范与精湛技艺的日积月累。中华烹饪文化博大精深,能成为一个菜系的大师已经是了不起了,何况是‘中国烹饪大师’这样的顶级头衔。作为大师,除了要有精湛技艺累积的行业知名度外,还需要真正了解美食文化,对生活无欲无求,並要不断求进,充分发挥食材的天数属性,以简易明了的厨技烹饪出美味的菜品,不断创新,从而使整个中式厨艺的发扬光大。”
对於中式餐饮各大菜系,李满全先生如今也遍嚐其味,目前着手开始研究少数民族菜系。他表示各大菜系各有千秋,经年累月的发展传承中也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原材料的应用上,可谓千变万化。李满全先生对美食有着使命般的情怀,每到一个地方吃饭,他常常会叫上餐馆老板或厨师,与他们交流食物体验,告知怎样改进能让味道更加可口。这种无私付出的行为,不为其他,只希望美食能发挥得更加淋漓。“我一直都有一个信念,就是希望将自己几十年对美食研究的心得传授出去,以写书等方式,将经验传承给年轻一代,以帮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这位穷毕生精力研究美食的有心人,在知识传承上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其高风亮节,令人钦敬!
家国情怀 无私奉献
旅居海外多年,对於国家,李满全先生始终如赤子般眷恋。他说刚到欧洲去的时候,因国家羸弱,华人常被欺负,而现在国家富强了,华人的地位也获得极大提升,足可见祖国强盛关乎每一位中华儿女。“之前在欧洲经常跟国家大使馆交流联繫,由此也知道改革开放後的国家发展迅速,受过百年侵略的国家发展不容易,作为中华儿女,能为国出力,自是义不容辞。”李满全先生不仅是这麽说,他还坚定实践着。回到祖国後,他与结识的外交部官员到各地探访,也亲眼看到了还有很多贫困落後的地区,特别是在孩童教育上的艰难。於是,他与一批有识之士毅然伸出援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长期资助十三个贫困儿童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如今还有一名学生还在上大学,其他十二个资助对象都已走入社会,相继成家立业。“当初本来说让我从十三个孩子中挑两个资助,但一想到其他孩子的失望,我就说十三个全部资助,宁愿自己在花费上俭朴一点,只希望这些孩子都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虽然在国民素质上还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大家也不要失望,给予社会一些时间,大力发展教育育人事业,相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有序文明。”
李满全先生还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希望李先生将欧洲餐饮卫生标準管理经验传播过来,以提高当地的食品安全水準。除此之外,他还关注农村发展等民生话题,希望能促进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李满全先生为人豁达,乐於助人,在朋友心中是有求必應的义气志士。如今的他,经常往返於欧洲与香港,担当起中西交流的桥樑,以实际行动帮助国家发展进步。在这位赤子心中,即使嚐过了世界各地那麽多的美食,最难以忘怀的还是中国菜。因为这是走到哪也忘不了的家乡味,自己的根已深深扎在祖国的土壤中。
赏之悦目,闻之怡神,食之欢心,
食者幸於斯,厨者乐於斯。
作为一位嚐遍环球的美食家,
他欣喜於这种味蕾绽放的相遇,
并坚定於美食的研究与发展,
致力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前行。
由口到心,菜肴亦如人生,
李满全先生以责任感和使命感烹饪生活,
虚怀若谷,无私奉献,
演绎了一位行业翘楚的美味人生。
李满全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骏修文国际有限公司(荷兰)总裁
欧洲美食家协会主席
环球美食家杂誌社长
荷兰美食家协会会长
香港餐务管理协会名誉会长
香港单线溜冰总会名誉会长
广东省统战部海外联谊会理事
香港东区各界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
广东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横跨中西 行业翘楚
在美食界,谈起李满全先生,讚誉声不绝於耳。这是一位业界公认的美食研究权威专家,横跨中西,吃遍环球,以对美食的执著热诚与深厚责任树立了行业标杆。当然,行业翘楚的地位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源自其丰富多样的生活经历与专心致志的戮力钻研。
李满全先生出生在香港,家族亦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原住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香港社会还比较落後,经济刚刚起步,李满全先生前往欧洲发展,而在那边一做就是四十年。“我们刚去欧洲时,那里的华人为数不多,总共才十万左右,後来才逐渐增多。”在当时的情境下,国家发展落後,华人在欧洲的地位也比较低,因此,背井离乡的谋生路,李满全先生走得自是艰辛。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与美食结缘的他凭借着勤力拼搏的精神,逐渐走出了一条人生康庄道。
美食餐饮,历史源远流长,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看似是油盐柴米的普通事务,里面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美味的传承创新,就离不开孜孜不倦的美食家们。“众生皆食客,那些喜欢介绍美食场所的是食家,就如现今电视节目里经常出现的,但食家不等於就是美食家,真正的美食家不仅要懂得品嚐美味,还要知晓美食的历史与文化,懂得原材料的选择与烹饪过程,知道一道菜怎麽製作才会好吃。”李满全先生说道。常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食客与食家们知道辨别美味与否,但说不出其中缘由,而如李满全先生这样的潛心研究的美食家们才能明白个中奥妙,並适时加以改进,创新发展。
品嚐美食,讲究的是由口到心的真诚感受。李满全先生介绍说:“通常来说,品嚐美食首先是要感兴趣,带着兴趣去发掘;第二是要懂得菜肴的原材料如何选择,从味道上仔细区分食材,如最简单的新旧材料区分,製作出来的效果都是有很大区别的;第三是要知晓烹调过程,对食材与佐料的烹调顺序、份量等了然於心。如此,方能真正品嚐好一道菜肴。”虽然厨艺常讲究心传,但作为美食家的李满全先生在美食鉴赏上卻乐於分享,耐心讲解,令听者受益匪浅,所以很多厨师与食客们都喜欢与他来往,从中学习美食知识。而他卻常常谦虚地说,传达美食体验只是一种交流互学,特别是在与厨师的互动中,常常由此不经意创新一道菜式,让人欣喜不已。
对於餐饮行业的发展,李满全先生满怀责任感与使命感。每年,他都会组织餐饮界的赛事,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各菜系的交流,另外也是为了提升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厨艺,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作为横跨中西的权威美食研究家,李满全先生还担任起了中西交流大使的职责,致力引入西方先进的餐饮管理理念,促进中餐行业的良性发展。“在欧洲,开设餐馆相对比较严格,管理者需考取相关牌照,服务员要求持牌上岗。但我们中餐开设食肆没有这些要求,因门槛低易引起价格战等恶性竞爭,並且有些食肆为利益不懂得尊重美食,破坏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在餐馆开设上加强管理,在同菜系领域进行发牌限制,这样想新开就需要拿出自己的特色,如此不致於使得市场泛滥,以规范促进行业良性进步。”谆谆之言,发自肺腑,饱含的是对这个行业的深情。
虚怀若谷 倾囊相授
在美食领域潛心钻研数十载,李满全先生始终是虚怀若谷,严格要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在餐饮研究上一丝不苟的高标準要求者,时刻敦促自己进步、创新,从而引领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李满全先生担任着欧洲美食家协会主席、环球美食家杂誌社长、荷兰美食家协会会长及香港餐务管理协会名誉会长等多项职务,不仅是作为领导者,他还是创办人,並曾协助四川省美食家协会的成立。他希望有志者在协会的统一组织下,群策群力,齐心推动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除了香港和欧洲外,李满全先生还带领协会到中国各省市、东南亚等地参与美食交流活动,推动相互的交流与分享。据他透露,今年正值澳门回归15周年,十月份的澳门美食节将盛况空前,他将带领协会一同参加,为美食文化的推广尽一份力。
生有涯,知无涯,李满全先生非常强调学习上进的重要性。他提到:“现今在中餐界,经常通过组织一些菜品比赛来评定烹饪大师等头衔,其实这种评选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师地位的确立不是简单通过炮製一两道菜来评定的,这更多的是一种道德典范与精湛技艺的日积月累。中华烹饪文化博大精深,能成为一个菜系的大师已经是了不起了,何况是‘中国烹饪大师’这样的顶级头衔。作为大师,除了要有精湛技艺累积的行业知名度外,还需要真正了解美食文化,对生活无欲无求,並要不断求进,充分发挥食材的天数属性,以简易明了的厨技烹饪出美味的菜品,不断创新,从而使整个中式厨艺的发扬光大。”
对於中式餐饮各大菜系,李满全先生如今也遍嚐其味,目前着手开始研究少数民族菜系。他表示各大菜系各有千秋,经年累月的发展传承中也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原材料的应用上,可谓千变万化。李满全先生对美食有着使命般的情怀,每到一个地方吃饭,他常常会叫上餐馆老板或厨师,与他们交流食物体验,告知怎样改进能让味道更加可口。这种无私付出的行为,不为其他,只希望美食能发挥得更加淋漓。“我一直都有一个信念,就是希望将自己几十年对美食研究的心得传授出去,以写书等方式,将经验传承给年轻一代,以帮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这位穷毕生精力研究美食的有心人,在知识传承上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其高风亮节,令人钦敬!
家国情怀 无私奉献
旅居海外多年,对於国家,李满全先生始终如赤子般眷恋。他说刚到欧洲去的时候,因国家羸弱,华人常被欺负,而现在国家富强了,华人的地位也获得极大提升,足可见祖国强盛关乎每一位中华儿女。“之前在欧洲经常跟国家大使馆交流联繫,由此也知道改革开放後的国家发展迅速,受过百年侵略的国家发展不容易,作为中华儿女,能为国出力,自是义不容辞。”李满全先生不仅是这麽说,他还坚定实践着。回到祖国後,他与结识的外交部官员到各地探访,也亲眼看到了还有很多贫困落後的地区,特别是在孩童教育上的艰难。於是,他与一批有识之士毅然伸出援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长期资助十三个贫困儿童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如今还有一名学生还在上大学,其他十二个资助对象都已走入社会,相继成家立业。“当初本来说让我从十三个孩子中挑两个资助,但一想到其他孩子的失望,我就说十三个全部资助,宁愿自己在花费上俭朴一点,只希望这些孩子都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虽然在国民素质上还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大家也不要失望,给予社会一些时间,大力发展教育育人事业,相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有序文明。”
李满全先生还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希望李先生将欧洲餐饮卫生标準管理经验传播过来,以提高当地的食品安全水準。除此之外,他还关注农村发展等民生话题,希望能促进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李满全先生为人豁达,乐於助人,在朋友心中是有求必應的义气志士。如今的他,经常往返於欧洲与香港,担当起中西交流的桥樑,以实际行动帮助国家发展进步。在这位赤子心中,即使嚐过了世界各地那麽多的美食,最难以忘怀的还是中国菜。因为这是走到哪也忘不了的家乡味,自己的根已深深扎在祖国的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