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3月1日,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正式颁布实施,我国公证工作加速了法制化进程。
公证介入村委会选举
2006年2月20日,蚌埠市第二公证处办公大厅接待处前,一位老者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候,柜台前有几个人正在向接待人员询问有关事宜。
老者姓张,72岁,儿子出国在外,他今天是来办理亲属关系的公证。从1992年起,老人办过类似的民事公证已有近十次了。
“通过这样(公证),可以让我们的很多事情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呢!”老人这样诠释自己理解的“公证”。
随着近几年法制建设的推进,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活跃着公证人员的身影。一个俯拾而来的数据折射着“活跃”的程度:2005年,安徽蚌埠市公证处一个市级公证处全年办理公证事项就高达18000余件。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一些基层农村也留下了公证人员的足迹,曾经是法律的荒地泛出了些许绿色。淮南市安成镇王巷村公证介入村官竞选的事件,最让人记忆深刻。
2003年12月9日,两位村民来到淮南市公证处:“俺们村即将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请你们进行现场公证。”
王巷村在该村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候选人竞争十分激烈,甚至选举过程中投票箱被抢,候选人之间互不信任,导致选举几次都未成功。最后,镇领导研究决定求助于法律,让公证介入此事。
“村民的要求开始甚至让我们有点意想不到,我们自成立以来,还从未办理过这类业务。”淮南市公证处主任李祯事后感言。可他们觉得此举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项意义非常的创举,依然受理了这项业务。
在认真制定了公证方案之后,淮南市公证处派了10余名公证人员进驻选举现场,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这场拖了两年的选举最终画上了句号。
遗憾催生法律的颁布
显而易见,公证已经渗透在生活的个个角落。“公证”作为一项预防性司法制度已深深扎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
就全国而言,公证制度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恢复重建以来,各项业务发展迅速,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公证员1.2万人,公证处3200多家。
在公证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有关公证的遗憾似乎也在结伴而行。2004年12月31日,轰动全国的“西安宝马彩票案”,把人们对于公证的困惑推向了顶峰,人们痛恨那无德的公证员竟然有勇气当众宣布抽奖活动“真实、合法、有效”。
这也几乎让全国各地公证机构对自身行为进行了集体反思。《公证法》施行前夕,记者随省“公证江淮行”采访团赴蚌埠采访时了解到,该市司法局局长曾以此为反面教材,带领全体公证员在电视上向全市人民作诚信承诺。
在2005年3月份《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中,一位国家司法部的官员对于此前的公证服务的评论,就有“秩序比较混乱、有的地方违规办证问题比较突出”等字样。
在公证领域,一部专门《公证法》的颁布实施显然是万众期待。
公证工作法制化进程加速
期待终于有了结果。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公证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推动公证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公证法》出台伊始,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据了解,公证法是公证工作的基本法,它明确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地位和公证执业活动的基本原则,对公证机构、公证员、公证程序、公证效力和公证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公证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公证工作法制化进程加速的重要标志,通俗而言,也就是公证将会更加公正。”《公证法》实施之际,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通俗地阐明了此法颁布的意义所在。
★链接
2006年2月1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实施之前,一支由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新闻世界等9家新闻单位组成的“公证江淮行”采访团,在安徽省司法厅的组织下赶赴淮南、蚌埠等地采访。
采访中发现,我省公证事业公证机构普遍建立,公证队伍初具规模;公证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公证业务量稳步上升,社会效益明显;公证改革积极而有成效地进行。呈现出一片勃勃的发展生机,为一方的政治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我省现有108个公证处,其中省级公证处2个,省辖市公证处22个,市辖区公证处23个,县公证处56个,县级市公证处5个,现有公证人员622人。
另据统计:2005年,全省年办证数为27万余件,年收费数为4220余万元,公证项目150多项,包括国内、涉外、经济、民事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公证事项。
公证介入村委会选举
2006年2月20日,蚌埠市第二公证处办公大厅接待处前,一位老者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候,柜台前有几个人正在向接待人员询问有关事宜。
老者姓张,72岁,儿子出国在外,他今天是来办理亲属关系的公证。从1992年起,老人办过类似的民事公证已有近十次了。
“通过这样(公证),可以让我们的很多事情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呢!”老人这样诠释自己理解的“公证”。
随着近几年法制建设的推进,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活跃着公证人员的身影。一个俯拾而来的数据折射着“活跃”的程度:2005年,安徽蚌埠市公证处一个市级公证处全年办理公证事项就高达18000余件。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一些基层农村也留下了公证人员的足迹,曾经是法律的荒地泛出了些许绿色。淮南市安成镇王巷村公证介入村官竞选的事件,最让人记忆深刻。
2003年12月9日,两位村民来到淮南市公证处:“俺们村即将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请你们进行现场公证。”
王巷村在该村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候选人竞争十分激烈,甚至选举过程中投票箱被抢,候选人之间互不信任,导致选举几次都未成功。最后,镇领导研究决定求助于法律,让公证介入此事。
“村民的要求开始甚至让我们有点意想不到,我们自成立以来,还从未办理过这类业务。”淮南市公证处主任李祯事后感言。可他们觉得此举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项意义非常的创举,依然受理了这项业务。
在认真制定了公证方案之后,淮南市公证处派了10余名公证人员进驻选举现场,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这场拖了两年的选举最终画上了句号。
遗憾催生法律的颁布
显而易见,公证已经渗透在生活的个个角落。“公证”作为一项预防性司法制度已深深扎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
就全国而言,公证制度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恢复重建以来,各项业务发展迅速,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公证员1.2万人,公证处3200多家。
在公证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有关公证的遗憾似乎也在结伴而行。2004年12月31日,轰动全国的“西安宝马彩票案”,把人们对于公证的困惑推向了顶峰,人们痛恨那无德的公证员竟然有勇气当众宣布抽奖活动“真实、合法、有效”。
这也几乎让全国各地公证机构对自身行为进行了集体反思。《公证法》施行前夕,记者随省“公证江淮行”采访团赴蚌埠采访时了解到,该市司法局局长曾以此为反面教材,带领全体公证员在电视上向全市人民作诚信承诺。
在2005年3月份《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中,一位国家司法部的官员对于此前的公证服务的评论,就有“秩序比较混乱、有的地方违规办证问题比较突出”等字样。
在公证领域,一部专门《公证法》的颁布实施显然是万众期待。
公证工作法制化进程加速
期待终于有了结果。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公证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推动公证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公证法》出台伊始,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据了解,公证法是公证工作的基本法,它明确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地位和公证执业活动的基本原则,对公证机构、公证员、公证程序、公证效力和公证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公证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公证工作法制化进程加速的重要标志,通俗而言,也就是公证将会更加公正。”《公证法》实施之际,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通俗地阐明了此法颁布的意义所在。
★链接
2006年2月1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实施之前,一支由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新闻世界等9家新闻单位组成的“公证江淮行”采访团,在安徽省司法厅的组织下赶赴淮南、蚌埠等地采访。
采访中发现,我省公证事业公证机构普遍建立,公证队伍初具规模;公证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公证业务量稳步上升,社会效益明显;公证改革积极而有成效地进行。呈现出一片勃勃的发展生机,为一方的政治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我省现有108个公证处,其中省级公证处2个,省辖市公证处22个,市辖区公证处23个,县公证处56个,县级市公证处5个,现有公证人员622人。
另据统计:2005年,全省年办证数为27万余件,年收费数为4220余万元,公证项目150多项,包括国内、涉外、经济、民事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公证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