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埃米尔?左拉《娜娜》的形象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lyzha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基于女性性别的主体意识和性别视角而着力研究文学作品的观点.因为社会传统观念和男性主导的传统文化视角下,男性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会产生两极化的差异现象,即“天使”与“妖妇”两个极端人物形象的交织.笔者将以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法国自然主义流派作家埃米尔?左拉作品《娜娜》中主人公娜娜进行形象分析.
其他文献
摘 要:严歌苓是当代小说作家中的佼佼者,她拥有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修养,影响了严歌苓小说的写作方向,给严歌苓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提供了更多选择。严歌苓的小说注重捕捉人物的感情细节,进而发掘复杂的人性意识,将强烈的理性美体验凝结在创作艺术之中,带给读者具有深度的理性思考和审美震撼。严歌苓的小说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女性形象,透过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形象,能够从中看到属于严歌苓的想象力和理性思考能力,是严歌苓对特
作者简介:黎东良(1963.11-),男,汉族,湖北黄梅人,博士,山东大学(威海)教授,研究方向:德语文学、笔译;徐一丹(1995.11-),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德语文学、德语笔译;黄山芷(1987.9-),女,汉族,湖北松滋市人,学士,工作于北京中国国际旅行社,研究方向:德语文学、笔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普及率迅速上升,互联网这一新兴平台使集群行为的组织方式发生改变,也让网络集群行为的演化变得更为复杂,因此研究网络集
笔者认为阅读启蒙尤为重要,在儿童低幼时期进行古诗诵读,培养记忆力,种下阅读的种子;在儿童年龄逐渐增长后进行经典诵读+故事讲解,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在儿童低年级时,借助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