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传承文化的特性,语文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和综合素质发展。高中语文教育目标更加具备多元化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比较符合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要求。本研究拟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展开分析,希望可以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契合
引言: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些对于高中生的素养发展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很长时间的发展历程,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现代社会依然影响深刻。语文教育作为高中教育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开展质量会对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实现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广泛,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在知识学习中逐渐形成优秀的精神品格。
1.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语文学科的教学素材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文化要素,是传承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其中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文学作品中的质与美达成了统一。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渗透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将知识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1]。韩愈的《师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例子,语文教师讲到韩愈的《师说》,教师可以从《师说》中提出的疑问作为此节课的入手点,从而使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从《师说》中提炼出的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学生应该从师求学的原则,进而让学生们学习到我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又如司马迁的《鸿门宴》,课堂的开始教师们可以从《鸿门宴》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作为入手点,通过介绍《鸿门宴》中各个人物以及各个人物的相关历史,进而引导学生们对文章内在涵义的具体感受,让学生们体会到审美情感以及民族文化精神在《鸿门宴》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2.明确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目标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完成知识积累、学习能力提高、正确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培养等目标,传统文化是构成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有机契合,可以在加强学生学习文化积累的同时,完成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的提升,提高传统文化认同度和民族精神。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认识并明确教学目标,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自身要了解传统文化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感,比如《荆轲刺秦王》强调个人对国家浓厚的爱护之情,《诗经》强调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师说强调尊师重道》,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传统文化作品的内涵主旨,才能让学生真正的领悟文化精神。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将现代化价值观念和语文教學有机融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掌握。
3.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在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应用上也应该体现出灵活性和创新性,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求知欲望与探索欲望[3]。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铺助教学,为学生播放视频、图片、音频等,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习《勾践灭吴》时,教师可以先对文章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再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当时勾践卧薪尝胆的毅力,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再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模式,让学生带入到课文当中,结合我国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来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切身感受文章中主人公想要自由、公正、平等的愿望和思想,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4.积极进行名著拓展教学
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更加丰富,在设计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想将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相契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创新外,还要将其延伸到课外,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名著,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在阅读中获取新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诗经》、《逍遥游》、《水浒传》等名著,通过这些名著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观念的认识。如,教学《思想的阳光》这一内容时,可以将我国古代较为经典的国学作品《论语》、《老子》等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先贤的思想,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结语:
传统文化需要在传承中发展,在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高中语文教育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因此新时期我们应该尝试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使学科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渗透成为一种必然,当前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和学科教学内容,选择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和契机,为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杨元元.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天下,2016,22(24):47-48.
[2]王伟.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与写,2015,22(04):105-106.
[3]吴炉平.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课外语文,2015,22(04):102-103.
[4]邓宝根.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6,22(09):111-11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契合
引言: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些对于高中生的素养发展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很长时间的发展历程,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现代社会依然影响深刻。语文教育作为高中教育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开展质量会对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实现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广泛,合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在知识学习中逐渐形成优秀的精神品格。
1.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语文学科的教学素材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文化要素,是传承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其中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文学作品中的质与美达成了统一。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渗透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将知识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1]。韩愈的《师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例子,语文教师讲到韩愈的《师说》,教师可以从《师说》中提出的疑问作为此节课的入手点,从而使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从《师说》中提炼出的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学生应该从师求学的原则,进而让学生们学习到我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又如司马迁的《鸿门宴》,课堂的开始教师们可以从《鸿门宴》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作为入手点,通过介绍《鸿门宴》中各个人物以及各个人物的相关历史,进而引导学生们对文章内在涵义的具体感受,让学生们体会到审美情感以及民族文化精神在《鸿门宴》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2.明确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目标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完成知识积累、学习能力提高、正确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培养等目标,传统文化是构成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有机契合,可以在加强学生学习文化积累的同时,完成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的提升,提高传统文化认同度和民族精神。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认识并明确教学目标,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自身要了解传统文化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感,比如《荆轲刺秦王》强调个人对国家浓厚的爱护之情,《诗经》强调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师说强调尊师重道》,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传统文化作品的内涵主旨,才能让学生真正的领悟文化精神。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将现代化价值观念和语文教學有机融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掌握。
3.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在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应用上也应该体现出灵活性和创新性,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求知欲望与探索欲望[3]。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铺助教学,为学生播放视频、图片、音频等,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习《勾践灭吴》时,教师可以先对文章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再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当时勾践卧薪尝胆的毅力,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再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模式,让学生带入到课文当中,结合我国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来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切身感受文章中主人公想要自由、公正、平等的愿望和思想,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4.积极进行名著拓展教学
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更加丰富,在设计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想将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相契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创新外,还要将其延伸到课外,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名著,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在阅读中获取新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诗经》、《逍遥游》、《水浒传》等名著,通过这些名著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观念的认识。如,教学《思想的阳光》这一内容时,可以将我国古代较为经典的国学作品《论语》、《老子》等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先贤的思想,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结语:
传统文化需要在传承中发展,在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高中语文教育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因此新时期我们应该尝试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使学科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渗透成为一种必然,当前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和学科教学内容,选择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和契机,为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杨元元.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天下,2016,22(24):47-48.
[2]王伟.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与写,2015,22(04):105-106.
[3]吴炉平.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课外语文,2015,22(04):102-103.
[4]邓宝根.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6,22(0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