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通过优秀的文化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这个过程,也是展现语文知识内容“美”的重要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好“美”的传递,落實好审美构建的相关工作,让学生在感受美、体悟美的过程中,提高文字、语言应用能力,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获得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审美课堂;构建
引言: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很高的比重,阅读中蕴含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思想等较为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得天独厚的美育条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审美能力,在于教师把文章内涵转变为深刻的教育材料。教师是带领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审美修养,这样才能用自己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形成关于美的正确认识。首先,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立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教材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完整地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美的正确认知。其次,教师在利用阅读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将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灵活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语言艺术,为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示范,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
二、营造氛围,实施语文审美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从本质上来看是一门艺术。教学课堂的有序进行,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共同发挥作用,双方的协调配合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受到教师的影响,而学生又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所以说,要重点分析教师与学生的不同细节行为,关注教学艺术的细节,从而不断完善审美化教学模式。教学课堂需要保障教师的形象气质到位,授课的语言充满趣味,黑板板书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学课堂当中,帮助学生通过领会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使自身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增强语文课堂的活跃度,最终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丰富体验,感悟美
童话文本本身就是自带审美特质的文学体裁,以审美的方式作用于儿童的内心与人格。童话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带领学生经历了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这一审美过程,才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以《去年的树》为例,第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如抓住关键词“天天”读出“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着鸟儿唱”的韵律美,体会鸟儿和树相互陪伴的温馨美好这一文字背后隐藏的信息。第二环节,展开想象与联想,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与交流,深入童话情境重塑鸟儿和树的形象美。第三环节,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日常生活经验,获得鸟儿和树之间跨越时空深厚友谊的深刻感悟,愉悦审美体验。
四、关注学生读的体验与情感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文章的体验,尤其是在感受文字之间美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带动起学生的情感。并在评价的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实际感受,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比如说,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的过程中,其内容充分表达了对朋友的留恋与祝福的情感。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留恋与祝福的感受。在阅读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去有感情的共同朗读,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同桌之间的有感情朗读,客观的去体验其中的情感。同时,在后续的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学生实际的分析成果,同时更要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到古诗文中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美育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突破传统教学课堂的限制。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2-44.
[2]杨彦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构建能力培养的作用与策略[J].甘肃教育,2019(01):56.
[3]陈晓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2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审美课堂;构建
引言: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很高的比重,阅读中蕴含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思想等较为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得天独厚的美育条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审美能力,在于教师把文章内涵转变为深刻的教育材料。教师是带领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审美修养,这样才能用自己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形成关于美的正确认识。首先,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立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教材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完整地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美的正确认知。其次,教师在利用阅读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将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灵活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语言艺术,为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示范,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
二、营造氛围,实施语文审美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从本质上来看是一门艺术。教学课堂的有序进行,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共同发挥作用,双方的协调配合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受到教师的影响,而学生又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所以说,要重点分析教师与学生的不同细节行为,关注教学艺术的细节,从而不断完善审美化教学模式。教学课堂需要保障教师的形象气质到位,授课的语言充满趣味,黑板板书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学课堂当中,帮助学生通过领会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使自身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增强语文课堂的活跃度,最终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丰富体验,感悟美
童话文本本身就是自带审美特质的文学体裁,以审美的方式作用于儿童的内心与人格。童话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带领学生经历了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这一审美过程,才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以《去年的树》为例,第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如抓住关键词“天天”读出“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着鸟儿唱”的韵律美,体会鸟儿和树相互陪伴的温馨美好这一文字背后隐藏的信息。第二环节,展开想象与联想,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与交流,深入童话情境重塑鸟儿和树的形象美。第三环节,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日常生活经验,获得鸟儿和树之间跨越时空深厚友谊的深刻感悟,愉悦审美体验。
四、关注学生读的体验与情感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文章的体验,尤其是在感受文字之间美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带动起学生的情感。并在评价的过程中,关注到学生的实际感受,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比如说,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的过程中,其内容充分表达了对朋友的留恋与祝福的情感。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留恋与祝福的感受。在阅读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去有感情的共同朗读,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同桌之间的有感情朗读,客观的去体验其中的情感。同时,在后续的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学生实际的分析成果,同时更要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到古诗文中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美育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突破传统教学课堂的限制。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2-44.
[2]杨彦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构建能力培养的作用与策略[J].甘肃教育,2019(01):56.
[3]陈晓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