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过量致急性中毒反应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20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自血病7个月,全身发疹10天,伴呕血及发热1天,于2008年2月11日收入我院血液科.本次入院前7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发热,体温最高38℃,且体质量明显减轻,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前体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其他文献
患儿女,3个月,因发热、嗜睡1天,间断抽搐4次于2008年1月21日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9℃,呼吸45次,脉搏186次,血压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易激惹,哭声尖,全身无皮疹,前囟膨隆,1.5 cm×1.3 cm,张力增高。
期刊
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对青霉素高度耐药,PPNG在世界各地流行[1-2],我国各地也有PPNG阳性率逐年增加的报道[3-4].上海地区曾对2005年度分离的PPNG耐药质粒基因进行分型,表明PPNG质粒流行类型主要以亚洲型质粒为主[5].根据PPNG所携带的耐药质粒基因类型可了解当地淋球菌的流行情况.我们于2000-2008年对临床淋球菌分离株进行PPNG检测及其TEM-1基因质粒
期刊
患儿女,10岁.因全身散在片状菲薄区伴足趾畸形于2008年8月27日来我所就诊.患儿母亲诉其出生时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片状菲薄区,呈淡红色,无渗液,摩擦易破。
期刊
患者男,14岁.因双侧颌角区及颈部结节、溃疡、瘢痕、结痂伴瘙痒10年,于2008年11月24 日入院.患者于4岁时舣侧面颊颌角区及两侧颈部下段出现皮下结节,质硬,无疼痛,伴瘙痒.数月后,结节增多、溃破,并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不久溃疡自愈,形成瘢痕,但损害不断发生,部分损害愈合,又有新的发生,排列成带状。
期刊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于2003年首次被定位于2号染色体2q24.3的SCN9A基因[1].我们在临床工作巾收集到两个原发性红斑肢痛症家系,并对其致病基因进行研究。
期刊
患儿男,9岁,因发热2天,皮疹1天于2009年3月8日首次入院.入院前2天,患儿因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阿莫西林胶囊(0.25 g)口服后,因青霉素皮试阳性,改为头孢曲松静脉滴注,8小时后,患儿出现高热,颈部、腋下、阴茎皮肤潮红,伴疼痛.1 d后,潮红皮肤蔓延至整个躯十部,并出现大疱和表皮剥脱(图1).因患儿为福利院儿童,家族史、遗传病史不详。
期刊
患者男,35岁.因双手指部分甲板远端分离并出现黑褐色线状出血带2个月,于2008年8月就诊.患者有银屑病史7年,皮损冬重夏轻,家族成员中无银屑病发病史.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局部外伤史,银屑病一直以外用药治疗为主,近期无系统用药史。
期刊
患者男,46岁.因颈部皮损40年,发生增生、破溃7~8个月,于2009年4月13日到我科门诊就诊.患者5岁时,无明显诱因发现颈后玉米粒大小的皮疹,似烟头烫伤样,无自觉症状,故未治疗.而后皮损逐年增大,24岁时皮损已长至鸡蛋大小,自觉偶有瘙痒感,曾在外院诊治,行局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汗孔角化病,给予糖皮质激素类及中药药膏(药名不详)外用,瘙痒可缓解,但皮损未见减小,用药1个月后便自行停药.多年
期刊
患者女,28岁.因左乳房皮下结节2个月于2008年7月22日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在无意中发现左乳房外侧皮下有一黄豆大小的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前局部无明确外伤史。
期刊
巨噬细胞是皮肤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执行抗原提呈和效应功能.许多组织中都有丰富的巨噬细胞,但是这些细胞的分布和密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我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真皮内的巨噬细胞进行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