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天,似乎关于环境的话题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谈资。从《2012》到歌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人们对未来已经开始紧张了起来,是因为《2012》劲那看似近在眼前的毁灭场景,担心真的有那么一天到来,还是因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世界环境该何去何从?总之我们还要继续生存,玛雅人的预言是否真的会实现,我们也不去杞人忧天了,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周遭的环境,从自己做起,给未来我们的宝宝—个清澈的蓝天,这是我们时下最朴实的愿望和最切实的行动了。
其实抛开《2012》人们附加上的意义之外,本身还是会带来非常震撼的效果。在影片中,世人经历过、能想象的所有自然灾害都呈现殆尽,真实感所营造出的视觉上的“好看”在这部灾难片中发挥到了极致。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水深火热的人类几无可逃,如《后天》、《彗星撞地球》等片的大合集。末世的无助感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被肆意渲染,可又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被主人公一家的“幸运”逃脱而逐步消解。
看完《2012》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小时候会经常玩的一个游戏。那时候,小朋友们总是幻想着有一天地球会毁灭,幻想着附近的火山突然有一天冒出熔浆来……我们便互相问对方,如果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了,你最想做什么?答案真的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我要好好的爱爸爸妈妈有的说,我要吃尽天下所有的冰欺凌;有的说,我要买好多好多漂亮衣服……还有很多,只是那些已经太久远,开始模糊了。但是,今天突然想来,虽然都是孩子,但是面对世界末日,人的多面性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尽管都是孩子,但童言无忌。
好在《2012》这部灾难片还有不少有趣的地方,比如,偌大的诺亚方舟居然是中国制造,影片更直接用电影旁白的方式呈现——“方舟也只能在中国这样的地方才能造出来。”潜台词是不是:当世界末日到来,只有中国能拯救世界?
让人不禁联想到,前不久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时,世界各国无一不受冲击。危机后,人们将目光转向亚洲,并纷纷声称,中国经济的未来就是世界经济的未来。不用去猜测这番话背后的复杂用意,其中一点已足够清晰——中国也是诺亚方舟这艘大船上的一员,既然在同一艘船上,将必有关联,中国是否是最后一根稻草,谁知道呢?
也许是中国人这样的使命感,才会让《2012》在中国除了美国本土以外最热卖的场所。很简单,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对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你可能不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但你一定听说过哥本哈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在整个会议当中,每一个国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
2012年,玛雅人预言中的世界末日或许不会来到,但这一年,《京都议定书》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谁来接替?目前各方对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下一个协议并不乐观。上海世博会环境顾问、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认为,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2020年中期目标或许并不能达成,但会议可能形成一个类似共同政治协议的框架,在这基础之上,全球再花1—2年的时间把目标细化。
诸大建分析,目前全球在低碳经济领域走在最前面的是欧盟,由于经济的低迷,欧盟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日益被边缘化,而在清洁能源、环保节能、绿色制度设计等方面欧盟有其优势,因此,欧盟力推“低碳经济”也是出于对自身战略选择的考虑,它们希望借此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2012”步步逼近,“碳行动”必须尽快拿出方案。国际能源机构在《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指出,遏制灾难性气候变暖的行动每拖延一年,为此付出的花费就会增加5000亿美元。报告说,如果现行能源政策不改变,未来20年世界主要能源需求量年均增长会达到1.5%,对石油的需求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从2008年的每天8500万桶增加到2030年的每天1亿500万桶。照此消耗,全球平均气温会在20年内上升6X2。
电影中,10亿欧元可以换来一张登上方舟的船票。而在淘宝网上,标价从1元到上亿元的船票挂出“紧张预定”的牌子,这虽然是网友们的一种恶搞,但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已经体现在每一个细胞里。
素食主义者会告诉你,如果你不吃肉食,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5吨开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的好莱坞明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乘坐商业航班而不是私人飞机;17岁的美国少女明星麦莉赛勒斯哼唱着“醒醒吧,美国,这是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爱护它……”
人们从被动走向主动。少用一度电可以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可以减排0.2千克,少开一天车可以减排8.17千克……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网站上,很多网民参与了“我为哥本哈根减斤碳”的活动,承诺在会议召开前一周减少1千克的碳排放。
“低碳经济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与提高生活质量并没有冲突,”诸大建认为,不能片面地认为开车就是不环保,开车族可以选择坐地铁上班。我们要低碳经济,也要更好的生活,新技术会改写减排与发展的矛盾。
对《2012》的预言和灾难,对于售价不菲的方舟船票,我们或许只是付之一笑。但面对我们身后的环境,究竟该怎么做呢?我想,这不是一部灾难片或者是一个会议可以解决的,而应该是一场持久的“战役”,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环保的教育,让他们去关注世界,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
《Cookie World》就在哥本哈根会议一个月后,做了这期的专题,也想在2010年的1月刊给未来一个展望,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会有一个清澈湛蓝的天空。
歌本哈根,给孩子一个洁净的“童话世界”
北欧,是童话世界。哥本哈根,是童话世界的一颗明珠。伟大的安徒生在这里写出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不朽的名作。这里风景如画,这里生活闲暇,这里是快乐的乌托邦,这里人们孜孜不倦地解决全世界的环境问题。走进哥本哈根,你会认识到一种与喧闹的中国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莎士比亚是英国人,但这位戏剧大师笔下最出名的人物,却毫无疑问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丹麦王子这句忧郁的台词,穿越时空,又成为盘亘在所有人类面前,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5次缔约国大会,在哈姆雷特与安徒生的故乡——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许多人将之视为地球与人类“生死存亡”问题最后解决的机会。哥本哈根,这座童话般的城市,“海的女儿”栖息在这里,若干年后,大海会将她的女儿所在的城市淹没吗?
也许,这个答案已经不需要回答了,因为来过这座童话城市的人都会相信,歌本哈根会保护好自己的女儿,会让童话世界洁净无瑕。歌本哈根,一个低碳的“童话”生活。
在哥本哈根,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随处可见通体白色的现代风车,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厂。那里有严格的建筑标准,推广节能建 筑。对房屋保温层和门窗密封程度都有严格规定,墙壁厚达三层,中间层是特殊保温材料,夏天隔热,冬天防寒。窗户也有严格的要求,外边的冷(热)空气不会轻易进来。家家户户都使用节能灯,晚间通往郊外的路没有一盏路灯。推行高税能源使用政策,一千瓦时电的价格由三部分组成:能源市场价格、运送费用以及税收,其中税收占比高达57%。如果不采取节能方式,就得付出高昂的费用。2008年,哥本哈根被英国生活杂志Monocle选为世界20个最佳城市,以生活质量高和重视环保等因素位列榜首。哥本哈根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碳中性城市,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
在哥本哈根,“低碳生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进市民的骨髓:许多人把电子钟更换成发条闹钟,使用传统牙刷代替电动牙刷;坚持户外锻炼,尽量少用跑步机;洗涤衣服让其自然晾干,少用洗衣机甩干-减少空调对室内温度的控制,冬天多穿衣服,夏天少穿西装;甚至酒店所用的卫生纸都用再生纸做成。在哥本哈根街头不时会看到这样的广告:今天你是用手洗衣服的吗?充电器不用时拔下插头每年能节约30克朗,用多少热水就烧多少,每年能节约25克朗,使用一盏节能灯每年能省60克朗。一些车辆还印有这样的广告:一位年轻女子身着一件白色T恤衫,上面写着“I love waste(我爱废弃物)”,体现了哥本哈根人对垃圾回收利用的态度。
很有意思的是,哥本哈根是国际自行车联盟命名的世界首座“自行车之城”,自行车代步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哥本哈根时,市政府送出的一份官方礼物就是一辆特别设计的自行车,名为“城市自行车1号”。为了体验低碳生活的快乐,来这里旅游的其他国家的人也会在导游的带领下以自行车代步去斯特洛伊艾购物,几乎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到达目的地让游人们感到非常诧异。导游解释说:“在哥本哈根市内,所有交通信号灯变化的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
哥本哈根市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重视程度次序如下:自行车居首,公共汽车第二,私人轿车最末。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式样各异的自行车,有情侣骑的双座位自行车,有母亲骑的带小推车的三轮自行车,有父子同车的大车后部伸出一辆彩色儿童车的自行车。还看到,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仍然乐于骑车代步。哥本哈根有很好的自行车代步服务,有自行车专用道,免费自行车停放点随处可见,20克朗就能自行租借,用后可还给任何一个停放点,然后拿回20克朗押金。车前的龙头处还有一幅哥本哈根交通旅游图,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迷路。但如果没有把自行车停放在规定的区域,罚款则高达1000克朗。
哥本哈根人知道低碳生活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时下,全球减排将进入“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拯救地球、延续文明的热门话题。低碳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哥本哈根的市政建设以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经济发展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这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常言道:“雁过留声,人过留痕。”而生活在哥本哈根的人却不愿意留下过多“碳足迹”,他们理性科学的生活方式,一定会给世界其他国家的环保带来某些非常重要的启示吧。
歌本哈根,掌握三个孩子的不同生活轨迹
歌本哈根会议会关乎孩子不同的生活轨迹,谁都无法想象,但这却是真实存在的。在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中称,11月份,三个与众不同的婴儿分别诞生在巴西、孟加拉国以及肯尼亚,他们都是未来公民、明日主人,然而每个刚刚降临人世间的孩子却要面对截然不同的未来。尽管出生在不同大陆,但三个孩子的未来却掌握在哥本哈根12天会期里。
巴西家庭:渴望结束土地纷争过上和平生活
她还没有名字,但是这个11月刚刚出生的小女孩,已经成了巴西玛库希人的希望象征。政治家和环保人士正在努力挽救一些土著部落,他们正遭受全球气候改变的恶劣影响。
小女孩的母亲艾利萨一达西瓦现年33岁,来自巴西与委内瑞拉交界处的罗赖马州的巴罗地区,这里是玛库希人和当地农民冲突最严重的地方,农民要将这里的沼泽变成稻田耕地。2009年巴西法庭已经表示支持玛库希人,并结束双方长达30多年的冲突。
艾利萨本希望自己生的是男孩,因此迟迟没有给女儿起名字。可是,这个女孩的诞生意义非凡。这是玛库希人的孩子第一次可以确定,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故乡。艾利萨说:“我希望女儿能够过上和平的生活”。在她怀孕期间,她的村庄曾被巴西军队包围,目的是结束农民与土著人的暴力冲突,十名玛库希人受伤。
罗赖马州位于亚马逊地区边缘。亚马逊地区是世界上环境最敏感的地区之一,那里拥有世界上现存雨林的40%以上。可是亚马逊盆地却遭受着严重的乱砍滥伐行为。到2020年,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将减少25%,气温升高也将毁掉森林之外的大草原。罗赖马州的气候正在发生改变,那里的气温更高,而雨水越来越少。
尽管玛库希人控制了自己的土地,他们的未来似乎会越来越好。但在巴西,土地所有权问题正在不断恶化。目前,巴西780万公顷的土地被用于种植甘蔗,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400万公顷。尽管甘蔗产量将大幅增加,但必然将推动农民向亚马逊地区深入,导致土著人与农民越来越多的冲突。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警告称,包括干旱在内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难事件将在未来数年内越来越多。艾利萨的孩子暂时可以有一个家,但她的长期未来依然不能确定。肯尼亚家庭:缺水干旱生活艰难无力抚养孩子
诺米尔里奥一穆托卡今年35岁,有六个孩子。她最小的儿子名叫奥罗马尼亚,11月6日出生。她说,对于像她这样生活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南部卡加多小镇的人来说,怀孕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因为干旱,我们的牲畜十分虚弱。为了取水饮牲口,我必须走到7公里之外的地方打水,每次背着20公升的水袋。即使怀孕的时候也不能停,为此我时常感到眩晕。”
奥罗马尼亚出生的时候,比其他孩子都小。“我认为那可能是我经常得不到足够的食物造成的。昨天,全家人只能吃粗玉米粥和卷心菜,而且一天只能吃一顿。”
诺米尔里奥是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间的游牧狩猎民族马赛人,2009年初她还有六头牛。但是肯尼亚南部发生大旱后,她的五头牛都死了。“我们害怕将失去最后一头牛,因为这里根本没有足够的草场。这场大旱延续的时间如此之久,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实在太重。如果三年不下雨,我们将失去所有生计。所有的牛都会死,我害怕孩子们将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肯尼亚大旱一般每隔三年发生一次,但这一次距离上次大旱只有两年。在过去20多年中,发生旱灾的频率越来越高,旱灾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肯尼亚南部地区80%的马赛人都损失了大量牲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 到2020年,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东非地区将有7500万人遭遇水危机。能够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也将减少到现在的一半。此外,气候改变很可能导致非洲发生大规模疟疾。据估计,非洲每年270万人感染疟疾,70万人因此死亡。有证据显示,携带疟疾毒素的蚊子栖息地已经扩展到肯尼亚高地等地区。
这些问题都可以证明,为何非洲成为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气候改变威胁的地区之一。诺米尔里奥说:“奥罗马尼亚在马赛语中是“保佑”的意思。孩子的出生既是一种祝福,同样也是一个负担,因为我无力供养他。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我想这将是我最后一个孩子。至于将来,我们只能向上帝祈祷。我们所有的牲畜都死了,我们孩子的将来可能更加糟糕,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明天。”
孟加拉国家庭:土地遭污染背井离乡没想过明天
塔亚伯-马利基今年45岁,已经在孟加拉国当了20多年的人力车夫。他每月的收入大约相当于80美元,妻子名叫马吉达一贝格姆。他们生有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最小的孩子名叫玛丽亚,出生于一周前。塔亚伯说,这个孩子的一生可能都要面临艰难和贫困。“由于气候改变,我们的孩子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希望或者快乐。我们担心孩子的命运,但我们知道玛丽亚的未来将非常糟糕。”
马利基一家居住在孟加拉国博尔古纳地区,由于受全球变暧的影响,那里受到海平面持续升高的威胁。海平面升高,土壤盐度随之增加,进而影响到农业和自然植被,饮用水也受到污染。此外,不断增强的飓风引发潮汐,正在毁掉人们的家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内陆城市迁徙。
气候专家称,到2080年,亚洲海平面将上升一米,这将对亚洲产生重大影响。孟加拉国18%的陆地将被淹没,7000万人将被迫离开家园。此外,温度上升4摄氏度,可能引发稻米和小麦分别减产30%和50%。霍乱也将大规模爆发。
气候改变还将对宝贵的栖息地造成影响。海平面上升将毁掉孟加拉湾申达本保护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沼泽区,也是包括孟加拉虎在内的数百种珍稀物种的家园。但是如果海平面上升67厘米,这里将被完全淹没。
马利基承认:“这一地区民众的生活并不幸福,我们不知道将来怎么办,也没有任何希望。住在海边意味着我们需要面对很多未知的改变,我们没有想过明天”。
世界各国的儿童环境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Environment Education)萌生于本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生态复兴运动”,发展于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确立于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教育规划司召开的贝尔格莱德会议。1977年在第比利斯召开的有68国代表参加的国际环境教育大会,则使“环境教育”趋于完善和成熟。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自然生态的不断恶化,一个全世界普遍重视的“环境教育”热潮正勃然兴起。德国的环境教育
德国整个国家犹如一个整洁、美丽的大花园,这一方面是由于大自然的恩赐;另一方面,则源于人们根深蒂固的环境保护意识。
刚去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大都有一件事会觉得很不习惯,那就是繁琐的垃圾分类。由于其中有许多条条框框,尽管留学生们以入乡随俗的态度认真而谨慎地对待,但还是会在不少场合受到批评。有一次,一名中国留学生将香烟盒扔到装废纸的垃圾桶里,晚上回来房东为此专门找其“谈话”,原来他犯的严重错误是没有将香烟盒里的锡纸取出来。许多到过德国的人感叹那里的生态环境如此优美,殊不知其中包含着诸多的因素。垃圾分类是一方面,公众的综合环境意识与素质也体现在其中。
德国人的环境意识得益于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记事本封面一片翠绿的颜色,上面印有森林、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可以见到的风景一样。但是,这不是供写字或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般的日记本,更不是一本普通的画册,是环保记事本。环保记事本设计得精心别致,扉页之后每一页的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在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庄严雪山、干净得发亮的河流、静谧神秘的月夜,撒腿飞奔的鹿群……编者意在告诉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生活的优美环境,也热爱我们身边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生灵。
《中国环境报》曾登载过一位德国小朋友的环保记录周一,我为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1马克的零花钱;周二,夜里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周三,上图画课时连撕了3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惭愧周四,我发现妈妈只为洗我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了水、电,妈妈接受了我提出的等衣服积多些再洗的建议;周五,哥哥得知开赛车会排放污染环境的有毒废气,就想出了弥补的办法———每人每年额外种20棵树,周六,爸爸去超市购物准备开车去,后来听了我的话改乘公交车,既节约了汽油,又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排放,周日,我丢垃圾时发现没有分类,于是不顾臭味将垃圾分类后才丢入垃圾箱。
德国的孩子们早在幼儿园就已经学会并养成初步的环保意识,他们知道如何将垃圾分类,并依据种类的不同分别将废弃物丢进4个不同颜色且分别代表着金属、纸张、塑料和食物的垃圾桶。幼儿园里的杂物橱中,从来不会出现一次性的纸杯、纸碗甚至是塑料制品,因为相比可重复使用且能有效回收利用的玻璃和金属器皿,前者实在不够环保。有关环保教育,德国的幼儿教师更愿意采取直接的方式,将小朋友置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学习种花种树甚至于种庄稼,以体会大自然的恩赐和食物的来之不易。在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希夫海德—科林生态保护区,有专门为孩子们建立的小农场,柏林的孩子们有时也会到这里来住上一周,学习生态保护和生态农业知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德国的孩子也许不会懂得很多环保技术方面的知识,但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早已播下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种子。对于德国的小朋友来说,环保已成为一种信念,一种生活态度,这些靠的是长期不断的引导和熏陶,而非机械的灌输。
日本的环境教育
日本在二次大战后5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困惑和不幸,有不少惨痛教训。而今天日本山清水秀天蓝,从没发生过沙暴、尘暴……为探索其变化的原因,上海教育电视台曾特意专访日本,为我们直观地剖析了日本环境保护教育的真谛。
日本环保教育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学校环保教育,一个是家庭环保教育,另一个是社会环保教育。小金井市立第四小学校长此村哲夫介绍说:“我们不仅让学生在教室里学习,还从本地区的环境出发让学生注意在实际生活中怎样环保。譬如每年都组织学生去参观垃圾焚烧场,看看生活垃圾是怎样处理的,通过工人介绍,加深了垃圾要分类处理的印象。每年春游时,各班级之间一定会展开一项竞赛,就是看在风景点里哪个班级离开时比初到时还干净。”家长联席会除了沟通学校与家 长之间的联系外,还配合学校做好环保教育。每月都进行一次资源回收。在这一天让学生和家长把家里的旧纸、旧报纸、旧杂志、塑料罐、易拉罐等废弃物都带来回收,一般是免费的。联席会把旧物资送进回收站,所得款项再给学生添置玩具或学习用品。上海教育电视台摄制组人员曾突击采访过一户学生家庭,只见小小的厨房中纸质牛奶盒用完后均剪开平整地叠在一起有几十个之多,空塑料管、易拉罐、空玻璃瓶等均分别放在大的包中与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女主人的儿子、第四小学五年级学生说:“应该将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机垃圾及有害物质分开,废旧物资将送到学校回收利用。”环境保护是日本整个社会、每个国民终身的自觉行动。为此,在日本社会各公共场所,无论是商店还是公园、停车场、街头、广场……垃圾分类回收箱到处可见,安放有序,生活垃圾的回收有专人负责。
正是这种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的高强环保教育力度,保证了日本环境的日益优化。
美国的环境教育
今天人们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大量的信息已经超过了任何其他的工具。因此现在的网上教育也越来越普遍。美国环保局就是通过互联网对美国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进入美国环保局的网站就可以看到一个教育资源的专页。在这个专页中有对于不同对象的服务内容。例如有专门为环保研究人员服务的,有为学校教师服务的,还有为学生服务的。最有意思的网页是为儿童服务的。这个专门为儿童进行环保教育的网页又叫环境探索者俱乐部。环境探索者俱乐部的主页设计成一副充满儿童色彩的环保漫画,画面中有各种不同的环保内容。主要的内容不仅包括环境,空气,水,动物和植物,垃圾的回收利用,科学常识,还有儿童艺术作品,有关参赛奖项,以及各类游戏等等。而在每一个主要的内容里,又分别列出若干个儿童环保教育的专题。在环境这一主要内容中就有下列几个专题:向儿童介绍美国的环保超级基金(即专门用于环境污染清理整治的基金);人们居住的地球和它的未来;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地球日的活动等等。针对儿童的特点,内容都是以简单的词汇加上动画图解来对环保知识加以说明。例如在解释超级基金时采用了把26个英文字母拿来进行相应词汇学习和造句的方式。比如点击第一个字母A,出现的单词是AIR(空气),旁边配上一副相关的儿童漫画,使用空气这个单词所做的造句就是环保局正在清洁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字母B所对应的单词是BULLDOZER(推土机),伴随着一个行驶的推土机,旁边的造句是推土机把污染的土推走了。而字母C则显示出单词COMMUNITY(社区),加上一副有关社区的儿童画,使用这个单词的造句是社区中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就这样从讲解一个简单的字母开始,利用插图结合文字把环保超级基金所做的工作生动地向儿童做了浅显的介绍。在关于水的主题内容中,除了介绍有关水处理,还有一个非常适合儿童学习的水资源保护的专题内容。其采用的方式是看图找答案。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美国家庭生活画面。房子旁边有一条小溪,人们在清扫地上的垃圾,路边停着汽车,家庭主妇在整理花园,水管的喷头向草坪喷水等等。儿童需要从画面里找出一些错误,也就是人们的哪些行为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例如当鼠标滚动到画面上的小溪时就会出现问题的指示。点击后出现的答案是水土流失。为了要儿童了解什么是水土流失,大人则可以根据画面旁的文字说明对儿童进行讲解。文字说明指出这条小溪由于没有植被,因此在雨水的冲刷下表面土壤会被带入河流或湖泊从而影响水体的质量。对比错误的画面,旁边会出现一条有良好植被的小溪并告诉你要爱护好这些草木才能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当鼠标又移动到原来画面上的家庭主妇在整理花园时(家庭主妇身旁放了许多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同样也会出现问题显示,点击后出现的答案是,不恰当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所产生的危害。同样,为了让儿童了解问题在哪里,大人可以通过旁边的文字对儿童进行讲解。这些解释就是如果在花园里过多的使用了化肥,化肥中大量的氮和磷被雨水带人到当地的河流或湖泊中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并进而危害水中的生物。而过多的使用农药也会使农药中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中危害水中的生物。总之,美国环保局的网上儿童环保教育使用了许多类似上面所介绍的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这样的环保教育可以使儿童在边玩边学中了解许多最基本的环保常识,为他们今后增强环保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国的环境教育
在英国,环境教育已明文列入教学大纲。有的学校为完善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在校内成立了“学生环保公司”、“旅行社”、修理自行车小组等。在“旅行社”里,要求学生们在旅行前先要论证各种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低污染的交通工具旅行。修理自行车小组让学生们通过组装、修理自行车锻炼动手能力,广泛宣传骑自行车的好处,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为使学生们把对环境的认知转化为对环境的自觉意识,英国各地都建了博物馆、城市农场、植物园之类的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在教室上完理论课后,可以上博物馆。馆内各处都贴有“请你动手”的提示语,鼓励孩子们亲手摸一摸实物,做一做实验或游戏。有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会开着大巴,把实验材料送到学校,开展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活动。在城市农场里,孩子们被分配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学习喂羊、挤奶等技术。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高年级学生可租下一小块地,直接参与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植物园大都建在山区或湖边,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草木花卉,被誉为“活的植物标本馆”。值得一提的环境教育实践基地是英国丘园植物园。这是皇家植物园,占地面积达133.2万平方米,另外还在别处开设了一座分园,占地更多,为200万平方米。伦敦的中小学把丘园植物园当作学生认识植物和自然的“第二课堂”,生物课的实地观察和实验也安排在这儿。学生们在这里能够全面直观地了解各种植物的生态、引种、驯化以及生长发育情况,接受生动形象的环境教育。“我们喜欢上丘园植物园,这儿太美了,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每个来这里的中小学生都会兴奋地这样说。结束参观后,孩子们还有机会得到“奖品”。这项活动很有趣,采用的是“临别测验”方式,参观者答对就有奖。测验的题目贴在出口处,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泛。例如,“哪种植物能够治疗牙痛?…什么植物含有最丰富的营养?”“你能举出三种原产于中国的树木吗?”如果答不出,还可以返回植物园,通过认真观察找答案。不但可以获奖,还能增长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学生们都愿参加这样的测试活动。
经过这“人天合一”的环境教育,孩子们大都有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幼儿环境教育,我们准备好了吗?
2009年11月11日,中国儿童环保教育计划及2010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次教育计划将通过绘画比赛、青年教师培训、校园环保课堂、爱心义卖计划、 UNEP环保站等多种活动形式,面向中国儿童传播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并培养环保习惯。该教育计划主要是希望通过上述系列的环保活动对中国一直以来较为薄弱的儿童环保教育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环保意识与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关,它是一种生活习惯,而幼儿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幼教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小孩子从点滴中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但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教师和家长更多专注于课本知识的传播,而对于环境保护问题却并未关注。其实,针对儿童的环境教育,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作了明确的规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中还指出:“要让孩子们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境意识”。虽然有此规定,但由于国家对环境教育的内容并没有作强制性要求,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便具有了相当的不确定性。北京市宣武区和平门幼儿园园长韩平花认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这些原则性的内容,使教师在实施具体教育活动时具有较大的弹性。“老师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不同,一些认识到幼儿环境教育重要性的教师,就会主动开展教学工作,而另外一些教师,由于对《纲要》的理解不够深刻,没有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目标,加之教育经验的不足,自然就容易造成对环境教育的不够重视。一位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表示,幼儿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最缺少的就是教学资源,他们不像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找到许多值得借鉴的资源,比如优秀的环境教育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毕竟幼儿教师们需要的就是把书本上的环保知识传授给幼儿的经验,因此,应该鼓励幼儿教师、社会团体更多地开发幼儿环境教育的教学资源。”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幼儿园虽然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教育,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们关爱环境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但据宣教中心绿色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国700多所获得国家表彰的绿色学校当中,绿色幼儿园目前不到50所。之所以环境教育在幼儿园并不普遍,主要是国内幼儿环境教育没有形成一整套明确的教学体系和政策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没有依据,没有相互交流的平台,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虽然教学大纲里涉及了环保的内容,但从大纲到教学的这个具体教育的过程却出现了断层。
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目前的儿童环境教育还相对薄弱,但面对这项有着深远意义的工作,我们必须拿出200%的信心和勇气,以开放的心态去积极吸取国外一些先进的儿童环境教育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努力运用于实践中。
Tips
幼儿环境教育的几点建议
1、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使之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它所激发的情感是朴素的、原始的。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将这些淳朴的情感逐渐引导上升为幼儿对自然的自觉关心和爱护,使小孩子们在头脑中产生环保意识的雏形。因此,教师应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并让他们知道,只有保护好环境,地球才可能成为美丽的花园。
2、通过游戏等方式,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小孩子们直接参与的热情是环保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小孩子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会得到真正的发挥,也会获得相应的知识。
3、创设废品回收箱,为小孩子们提供环保条件
为了让幼儿真实体验对环保应做些什么。在幼儿园创设废品回收箱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比如。可以在教室里摆放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并告诉小朋友,废电池被随便扔掉后会对土壤和水造成破坏,而经过回收加工却能再次成为有用的资源。
4、教幼儿从小做起,保护环境
教育幼儿保护环境,不仅是口头宣传,重要的是要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带小孩子们郊游时,让小孩子们准备垃圾袋,从小养成不随地乱扔废旧物品的习惯。
孩子,你应该知道的
十大全球变暖的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2_--。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人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 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举手之劳 减缓全球变暖
●电器篇
关掉电脑
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不包括显示器)每天耗电60至250瓦。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它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为你节省70美元,且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每年63千克。
呵护热水器
提高家庭用热效率,并不意味着花费数小时窝在阁楼上涂隔热层。其实方法可以非常简单,比如给你家的热水器一个温暖的“拥抱”——包一层隔热毯,成本只需10到20美元,但可以使你家每年减少250磅(合113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大多数热水器使用5年后,内部隔热性能会变差,损耗热量,浪费能源。所以,摸一下热水器表面,如果能感觉到温热,就给它买件“外套”吧。
●出行篇
选乘公交车
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约14亿加仑(合52.996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幸的是,美国只有大城区内公共交通便利,88%的路程仍由小轿车承担。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在特定公路上专载长途旅客。
虽然公交车的碳化物排放量比火车多,但可以通过使用混合燃料或者压缩天然气引擎来减少排放量。美国突破科技学院去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中型城市的快速公交系统在20多年时间里能够减少65.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网上支付账单
为避免在发薪日开车去银行,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要求雇主直接将薪水划到你的账户上。
在网上进行银行业务和账单操作,不仅能够挽救树木,还能减少运输纸质文件所耗能源。根据贾夫林战略研究机构的估算,如果每户美国家庭都意识到这一点,身体力行用网络支付账单,那每年将减少16亿吨纸张消耗和21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那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呢?不必担心。忽略那些“钓”个人信息的邮件,监控那些未经授权的机构发来的账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你的信用卡就不会遭到“袭击”。
●衣食篇
解下领带
白领纷纷脱下他们标志性的深蓝职业装,换上领子敞开的浅色衣服。这是日本政府为节约能源所作的一部分努力。那年夏天,政府办公室的温度一直保持在摄氏28度。这项政策令裁缝们感到困惑。但整个夏天,日本因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7.9万吨。
挂根晾衣绳
饲养一头羊,剪羊毛,纺纱,织布,裁衣……即便这样,你的衣服也未必环保,最终还要取决于你的洗衣方式。英国剑桥大学制造学院的最新研究表明,一件衣服60%的“能量”在清洗和晾干过程中释放,例如一件体血衫“一辈子”能排放9磅(合4.0824千克)碳氧化合物。
需要注意的是,洗衣时用温水,而不要用热水;如果要洗的衣服较多,选择一个容量大的洗衣机,而不要用多个容量小的,尽可能选用高效洗衣机,因为一台新洗衣机耗费的能量是旧洗衣机的四分之一。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不要放进烘干机里。这样,你总共可减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舍弃牛排
哪个更应该为全球变暖负责,车还是“巨无霸”?信不信由你,事实上是肉饼。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公布的一份报告,全球肉制品加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甚至超过交通业。
这些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肥料和沼气中的一氧化二氮。肥料和沼气是“牛消化的自然结果”。沼气对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是碳化物的23倍,一氧化二氮的影响是碳化物的296倍。
地球上共有15亿只家养牛和野牛,17亿只绵羊和山羊。它们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全球肉产量有望在2001年至2050年期间翻一番。想想在家畜饲养、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消耗的能源,盘子上一块16盎司(合453,592克)的牛排就像一只嗡嗡作响的锋鸣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你转作一名素食主义者,每年的二氧化碳排量将减少约1.5吨。
●生活篇
换上节能灯
家庭中最受宠的节能高手,非紧凑型荧光灯(CFL)莫属。这种小型日光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价格比普通白炽灯泡贵3至5倍,但耗电量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而且使用寿命一般可达数年。此外,紧凑型荧光灯还有一个优点,它在打开的瞬间不会频闪。
拒绝使用塑料袋
超市的塑料购物袋,最后一般都作为垃圾用掩埋法处理。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5000亿个塑料袋,其中只有不到3%可回收。塑料袋都由聚乙烯制成,掩埋后需上千年时间实现生物递降分解,期间还要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减少塑料袋污染的办法就是,以布袋或者可分解植物原料制成的袋子取代塑料袋。下次去杂货店的时候,别忘记带袋子。
衣食住行全方位应对全球变暖
●食
一、4月22日地球日吃素一天。(畜牧业消耗大量的谷、豆类,也消耗大量珍贵的水;为了放牧牛只及饲养猪只,牺牲原始森林,造成温室效应。)
二、少吃(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处,吃不完打包回家)
三、禁食一日(体验体内环保滋味)
四、拒用保丽龙,并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纸杯(保丽龙是一种致癌物质,它同时破坏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喝咖啡的保丽龙杯子、自助餐盘子,几百年后还是垃圾,继续污染环境)。
五、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冷蔬菜(高山茶、高冷蔬菜让台湾的森林消失、破坏山地水土保持,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衣
一、认识衣料来源:
1、选购天然棉、麻等自然材质(有机性的),才可回收再生。
2、依洗标来购衣及保养衣服,以延长衣服的寿命。
二、需求量的决定,依:洗衣的次数、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四要素来决定购衣频率,尽量控制好,不要超量(重质不重量)。
三、旧衣新穿要诀:
1、自我的认知:体态、肤色、生活型态的考量。
2、找出流行的重点:如长短、色调等,一般以简单、好的剪裁(立体裁剪)最能表现出人与素材的互动关系。
3、配件因体积小、变化多、效果佳、收藏较易,如围巾、别针、皮带,少量的衣服即可靠配件来凸显穿衣艺术的效果。
●住
一、多用二手家俱(无论买房子、租房子,多利用二手家俱,既可回收再利用、节省资源,若能在办公室、社区、网路举办定期二手旧货交换的跳蚤市场,既环保,又可互助,增进人际间的情谊)。
二、多用植栽绿化来做居家布置(居家勿做过度性的装潢布置,应以简单、天然为原则。居家布置不必然要人造的材料, 不妨多用生态性的自然材料。多种花草盆栽,尽量用本土性的树种,家中有庭院的多留天然性的泥土,少用水泥、或硬质性的铺面)。
三、请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中国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缺水国,目前南台湾已陷入严重干旱,但我们目前的使用水的需求量却已经到达民国100年的标准。法国目前节约用水的宣导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们的用水量持续恶化,我们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
四、房间之电源、冷气集中使用(尽量少一间房间开一部冷气,人少时尽量集中办公,减少冷气、电灯用量)。
●行
一、走楼梯,不搭电梯(住在大楼者,无论在办公室、或家里,若您不赶时间,不妨试着安步当车,试着不搭电梯,改走楼梯,既节省能源,又可运动健身)。
二、出门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大众运输系统、少开车和骑帆车。
●其他
一、如果您饲养宠物,请拒绝购买猫狗防虫圈(当您丢弃猫狗防虫圈,其杀虫剂的成分,对地球的杀伤力很强,并会对动物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拒绝购买用动物做实验的产品(大量残忍无谓的动物实验计划,除浪费纳税义务人的税金,造成自然基因遗传的问题之外,亦对台湾生态环境与重大卫生问题没有太多的协助与改善。
三、拒绝拿取或使用气球(气球是非常难分解的化学品,它造成地球上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当气球飘走,可能导致野生动物如老鹰,鲸或海龟等,误食而死亡的现象)。
直击气候变化的那些电影
《2012》
年代:2009
国家:美国
类别:动作/冒险/科幻/灾难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nch
编剧:罗兰·艾默里奇、哈拉德·克卢瑟
《2012》中,艾默里奇将眼光瞄准了玛雅文明曾作出的“末世预言”:在2012年12月21日,世界将陷入永无止境的黑暗,而滔天的洪水则将淹没整个地球……《2012》里涉及的地震情节全由中国面孔演绎,影片最高潮人类共同面对危机、渡过难关的决定性地点也在中国境内。影片拍摄期间,导演艾默里奇一直关注着汶川地震的情况。《2012》中的相关情节正是艾默里奇对中国人民的一种致敬。“这部影片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值得被拯救的?谁又是应该被拯救的?影片也给出了答案,让观众知道最终是什么样的人登上了‘诺亚方舟’。”艾默里奇希望,《2012》能让观众反思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和战争。
《改变世界的六度》
年代:2008
国家:美国
类别:纪录片
导演:Ron Bowman
主演:Alec Baldwin
全球暖化的新闻随处都能听到。有许多理论和想法都跟这个环保危机有关。英国科学家马克·林纳斯最近发布一则到目前为止,可能是最可怕的新闻。他说假如地球温度再升高六度,整个世界或许都会改变。这可能危害到几十亿人。这个现象也可能在本世纪末之前发生。
国家地理频道在《改变世界的6度》节目中探讨这个理论。根据这个理论的说法,六度的气温变化会引起后果不堪设想的灾害。全球野火和台风的数量也许会增加。某些地方的河川跟湖泊可能干涸,冰河也可能溶化。也有证据指出这种现象已经发生。在英国,较为温暖的天气正彻底改变农夫可以种植的作物。美国的暴风雨和澳洲的火灾则摧毁了无数的建筑物和生命。我们的世界的确正在改变,而其后果可能是毁灭性十足的。
《难以忽视的真相》
年代:2006
国家:美国
类别:纪录片
导演:戴维斯·古根汉
主演:艾伯特·戈尔
《难以忽视的真相》(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香港
译名:《绝望真相》台湾译名:《不愿面对的真相》)是一部有关气候变迁的纪录片,其中特别关注全球暖化现象。电影由戴维斯·古根汉执导、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主演。这部纪录片是根据高尔研究多年的多媒体简报所摄制,这份简报是关于全球暖化教育活动的一部份。此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由MeHssa Ethefidge演唱的主题曲I Need ToWake Up获得最佳歌曲奖。
《后天》
年代:2004
国家:美国
类别:动作/冒险/科幻/灾难
导演:罗兰德-艾默里克Roland Emmerich
主演: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__Jack Hall
《后天》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剧照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
《第11小时》
年代:2007
国家:美国
类别:纪录片
导演:纳蒂亚·康纳斯蕾拉·康纳斯·彼得森
主演:肯尼·阿苏贝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影片访问了超过50名与地球生态学有关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政治人物,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詹姆斯·沃尔斯等。影片不但揭示了气候异常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机,并对由此引发的,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各种难题,都作了全球陛的探索和深入研究。
歌本哈根,送给孩子外一首
缘起:人类日渐残缺的家园正是鸟类流浪的世界
气候变化,这个词在被称作“万物之灵”的人类面前来说,也许意味着一部分人的阴谋、另一部分人的呼吁、还有更大一部分人的冷眼旁观。但对于其他千千万万的物种来说,气候变化则是一道催命符。
地球,在一只鸟儿的眼中已变得没有栖息之地。在此,我们想通过一只鸟儿的眼睛来描述人类给地球带来的变化。相对于阴谋论者的宏远视野,我们更愿意相信:如果没有改变,最终毁灭的终将是人类自己,而不是地球。
危机四伏的跋涉,只为着一个目的:生存。当一片片森林成为黑黄的焦土,当广阔的天空充满刺鼻的废气,我不得不张开受伤的翅膀,开始寻找家园的流浪。
我不知道该怎么向你讲述我目睹的一切。感到疲惫的一刻始于北京的傍晚,堵车的长龙占领了长长的街道,红色车灯下的尾气不停排放。我知道,车里的人对于漫漫前路,一定和我一样失望。
向西飞行,发电厂的滚滚黑烟和煤炭的浮尘让我的羽翼更加沉重,山西的冬日被烟尘笼罩,空气中飘荡着怪异的味道。我不敢靠近那些冒着浓烟的高大烟囱,那不是歇脚之处。
后来我转身南下。可是南方的农民在田野上焚烧秸秆,曾经明亮的天空如今一片阴霾。浓烟随着晚风飘散,周边高贵的城市也陷入困顿。我反而成了一个幸运者,能够赶快飞离。
和这些浓烟混在一起飘上天空的还有石化企业、无数大大小小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如果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鸟从不歇息,那是我在逃离窒息的大气。
南方的海边是另一种让人无奈的景象,垃圾焚烧的臭味直冲云霄。在深圳的上空,我看到人们在抗议已经建成的垃圾焚烧厂。而在不远处的番禺,更大的反对声驱散了我的一些疲惫,人们拒不接受二嚼英和有害气体,无论被烧掉的垃圾是不是用来发电。
香港的彻夜霓虹让我炫目,我第一次停下休息。我知道这不灭的幻彩背后,发电厂的浓烟一直在排放。黎明来了,霓虹淡去。一座座摩天楼就是一个个延绵的热岛,里面的人们拒绝太阳的温暖,常年生活在空调机刻度上的低温中。
再次启程,飞向赤道。在另一边的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顶的赤道雪峰正在融化,而当我飞过被称作“热带雨林国度”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天堂雨林正在被砍伐,然后被焚烧。黑烟散尽,农牧场和种植地被开辟出来。人们更想要更多的粮食,和牛羊。
印度的牛羊要比这里多得多。我知道,就是人类在大型牧场里饲养的这些失去自由的动物们,制造了让地球越来越热的最厉害的气体。
热带也让我失望。中东的油井在燃烧,黑烟遮天蔽日,持续数月。无处躲避也无处降落。人类在战争中故意将石油倾入大海,波斯湾几乎变成了死海。富有者在迪拜建起华丽的摩天楼,为了生产水泥和钢材而产生的气体,也是流浪途中绕不开的苦难。
一路向北。我飞过希腊森林大火的浓烟,在东欧焚烧森林带产生的臭气中挣扎徘徊,化工厂轰鸣的机器让我听不到羽翼划过空气的风响。
我曾最喜欢的那片巴伐利亚的黑森林,已经被可怕的酸雨摧毁,美好的景色再也不会重现。好在生活在鲁尔工业区的人类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如今的鲁尔河上空已经能看到蓝天白云。我明白,越来越少的美好总是与越来越多的残酷共存,而那些残存的美好,给我希望让我继续疲惫的流浪。
我曾以为也许温暖的地中海是飞翔的终点,然而沉没的油轮让我彻底绝望。我已经认不出油污满身的同类,他们虚弱的跌落在黑色的海滩上,低声哀鸣。我只能站在不远处伤心欲绝的看着他们而无能为力。
再向北飞行一段路程,就是哥本哈根,但我已筋疲力尽。这一路事关生存的流浪,已太多艰难和残酷。今天我决定在这片黑色海滩上陪伴受难的同类。明天我是否还能再次飞翔,历尽艰辛,万里行程,只为寻找在这个星球上那一方生存的家园?
其实抛开《2012》人们附加上的意义之外,本身还是会带来非常震撼的效果。在影片中,世人经历过、能想象的所有自然灾害都呈现殆尽,真实感所营造出的视觉上的“好看”在这部灾难片中发挥到了极致。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水深火热的人类几无可逃,如《后天》、《彗星撞地球》等片的大合集。末世的无助感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被肆意渲染,可又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被主人公一家的“幸运”逃脱而逐步消解。
看完《2012》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小时候会经常玩的一个游戏。那时候,小朋友们总是幻想着有一天地球会毁灭,幻想着附近的火山突然有一天冒出熔浆来……我们便互相问对方,如果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了,你最想做什么?答案真的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我要好好的爱爸爸妈妈有的说,我要吃尽天下所有的冰欺凌;有的说,我要买好多好多漂亮衣服……还有很多,只是那些已经太久远,开始模糊了。但是,今天突然想来,虽然都是孩子,但是面对世界末日,人的多面性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尽管都是孩子,但童言无忌。
好在《2012》这部灾难片还有不少有趣的地方,比如,偌大的诺亚方舟居然是中国制造,影片更直接用电影旁白的方式呈现——“方舟也只能在中国这样的地方才能造出来。”潜台词是不是:当世界末日到来,只有中国能拯救世界?
让人不禁联想到,前不久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时,世界各国无一不受冲击。危机后,人们将目光转向亚洲,并纷纷声称,中国经济的未来就是世界经济的未来。不用去猜测这番话背后的复杂用意,其中一点已足够清晰——中国也是诺亚方舟这艘大船上的一员,既然在同一艘船上,将必有关联,中国是否是最后一根稻草,谁知道呢?
也许是中国人这样的使命感,才会让《2012》在中国除了美国本土以外最热卖的场所。很简单,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对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你可能不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但你一定听说过哥本哈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在整个会议当中,每一个国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
2012年,玛雅人预言中的世界末日或许不会来到,但这一年,《京都议定书》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谁来接替?目前各方对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下一个协议并不乐观。上海世博会环境顾问、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认为,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2020年中期目标或许并不能达成,但会议可能形成一个类似共同政治协议的框架,在这基础之上,全球再花1—2年的时间把目标细化。
诸大建分析,目前全球在低碳经济领域走在最前面的是欧盟,由于经济的低迷,欧盟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日益被边缘化,而在清洁能源、环保节能、绿色制度设计等方面欧盟有其优势,因此,欧盟力推“低碳经济”也是出于对自身战略选择的考虑,它们希望借此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2012”步步逼近,“碳行动”必须尽快拿出方案。国际能源机构在《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指出,遏制灾难性气候变暖的行动每拖延一年,为此付出的花费就会增加5000亿美元。报告说,如果现行能源政策不改变,未来20年世界主要能源需求量年均增长会达到1.5%,对石油的需求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从2008年的每天8500万桶增加到2030年的每天1亿500万桶。照此消耗,全球平均气温会在20年内上升6X2。
电影中,10亿欧元可以换来一张登上方舟的船票。而在淘宝网上,标价从1元到上亿元的船票挂出“紧张预定”的牌子,这虽然是网友们的一种恶搞,但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已经体现在每一个细胞里。
素食主义者会告诉你,如果你不吃肉食,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5吨开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的好莱坞明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乘坐商业航班而不是私人飞机;17岁的美国少女明星麦莉赛勒斯哼唱着“醒醒吧,美国,这是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爱护它……”
人们从被动走向主动。少用一度电可以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可以减排0.2千克,少开一天车可以减排8.17千克……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网站上,很多网民参与了“我为哥本哈根减斤碳”的活动,承诺在会议召开前一周减少1千克的碳排放。
“低碳经济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与提高生活质量并没有冲突,”诸大建认为,不能片面地认为开车就是不环保,开车族可以选择坐地铁上班。我们要低碳经济,也要更好的生活,新技术会改写减排与发展的矛盾。
对《2012》的预言和灾难,对于售价不菲的方舟船票,我们或许只是付之一笑。但面对我们身后的环境,究竟该怎么做呢?我想,这不是一部灾难片或者是一个会议可以解决的,而应该是一场持久的“战役”,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环保的教育,让他们去关注世界,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
《Cookie World》就在哥本哈根会议一个月后,做了这期的专题,也想在2010年的1月刊给未来一个展望,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会有一个清澈湛蓝的天空。
歌本哈根,给孩子一个洁净的“童话世界”
北欧,是童话世界。哥本哈根,是童话世界的一颗明珠。伟大的安徒生在这里写出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不朽的名作。这里风景如画,这里生活闲暇,这里是快乐的乌托邦,这里人们孜孜不倦地解决全世界的环境问题。走进哥本哈根,你会认识到一种与喧闹的中国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莎士比亚是英国人,但这位戏剧大师笔下最出名的人物,却毫无疑问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丹麦王子这句忧郁的台词,穿越时空,又成为盘亘在所有人类面前,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5次缔约国大会,在哈姆雷特与安徒生的故乡——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许多人将之视为地球与人类“生死存亡”问题最后解决的机会。哥本哈根,这座童话般的城市,“海的女儿”栖息在这里,若干年后,大海会将她的女儿所在的城市淹没吗?
也许,这个答案已经不需要回答了,因为来过这座童话城市的人都会相信,歌本哈根会保护好自己的女儿,会让童话世界洁净无瑕。歌本哈根,一个低碳的“童话”生活。
在哥本哈根,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随处可见通体白色的现代风车,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厂。那里有严格的建筑标准,推广节能建 筑。对房屋保温层和门窗密封程度都有严格规定,墙壁厚达三层,中间层是特殊保温材料,夏天隔热,冬天防寒。窗户也有严格的要求,外边的冷(热)空气不会轻易进来。家家户户都使用节能灯,晚间通往郊外的路没有一盏路灯。推行高税能源使用政策,一千瓦时电的价格由三部分组成:能源市场价格、运送费用以及税收,其中税收占比高达57%。如果不采取节能方式,就得付出高昂的费用。2008年,哥本哈根被英国生活杂志Monocle选为世界20个最佳城市,以生活质量高和重视环保等因素位列榜首。哥本哈根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碳中性城市,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
在哥本哈根,“低碳生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进市民的骨髓:许多人把电子钟更换成发条闹钟,使用传统牙刷代替电动牙刷;坚持户外锻炼,尽量少用跑步机;洗涤衣服让其自然晾干,少用洗衣机甩干-减少空调对室内温度的控制,冬天多穿衣服,夏天少穿西装;甚至酒店所用的卫生纸都用再生纸做成。在哥本哈根街头不时会看到这样的广告:今天你是用手洗衣服的吗?充电器不用时拔下插头每年能节约30克朗,用多少热水就烧多少,每年能节约25克朗,使用一盏节能灯每年能省60克朗。一些车辆还印有这样的广告:一位年轻女子身着一件白色T恤衫,上面写着“I love waste(我爱废弃物)”,体现了哥本哈根人对垃圾回收利用的态度。
很有意思的是,哥本哈根是国际自行车联盟命名的世界首座“自行车之城”,自行车代步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哥本哈根时,市政府送出的一份官方礼物就是一辆特别设计的自行车,名为“城市自行车1号”。为了体验低碳生活的快乐,来这里旅游的其他国家的人也会在导游的带领下以自行车代步去斯特洛伊艾购物,几乎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到达目的地让游人们感到非常诧异。导游解释说:“在哥本哈根市内,所有交通信号灯变化的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
哥本哈根市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重视程度次序如下:自行车居首,公共汽车第二,私人轿车最末。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式样各异的自行车,有情侣骑的双座位自行车,有母亲骑的带小推车的三轮自行车,有父子同车的大车后部伸出一辆彩色儿童车的自行车。还看到,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仍然乐于骑车代步。哥本哈根有很好的自行车代步服务,有自行车专用道,免费自行车停放点随处可见,20克朗就能自行租借,用后可还给任何一个停放点,然后拿回20克朗押金。车前的龙头处还有一幅哥本哈根交通旅游图,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迷路。但如果没有把自行车停放在规定的区域,罚款则高达1000克朗。
哥本哈根人知道低碳生活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时下,全球减排将进入“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拯救地球、延续文明的热门话题。低碳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哥本哈根的市政建设以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经济发展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这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常言道:“雁过留声,人过留痕。”而生活在哥本哈根的人却不愿意留下过多“碳足迹”,他们理性科学的生活方式,一定会给世界其他国家的环保带来某些非常重要的启示吧。
歌本哈根,掌握三个孩子的不同生活轨迹
歌本哈根会议会关乎孩子不同的生活轨迹,谁都无法想象,但这却是真实存在的。在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中称,11月份,三个与众不同的婴儿分别诞生在巴西、孟加拉国以及肯尼亚,他们都是未来公民、明日主人,然而每个刚刚降临人世间的孩子却要面对截然不同的未来。尽管出生在不同大陆,但三个孩子的未来却掌握在哥本哈根12天会期里。
巴西家庭:渴望结束土地纷争过上和平生活
她还没有名字,但是这个11月刚刚出生的小女孩,已经成了巴西玛库希人的希望象征。政治家和环保人士正在努力挽救一些土著部落,他们正遭受全球气候改变的恶劣影响。
小女孩的母亲艾利萨一达西瓦现年33岁,来自巴西与委内瑞拉交界处的罗赖马州的巴罗地区,这里是玛库希人和当地农民冲突最严重的地方,农民要将这里的沼泽变成稻田耕地。2009年巴西法庭已经表示支持玛库希人,并结束双方长达30多年的冲突。
艾利萨本希望自己生的是男孩,因此迟迟没有给女儿起名字。可是,这个女孩的诞生意义非凡。这是玛库希人的孩子第一次可以确定,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故乡。艾利萨说:“我希望女儿能够过上和平的生活”。在她怀孕期间,她的村庄曾被巴西军队包围,目的是结束农民与土著人的暴力冲突,十名玛库希人受伤。
罗赖马州位于亚马逊地区边缘。亚马逊地区是世界上环境最敏感的地区之一,那里拥有世界上现存雨林的40%以上。可是亚马逊盆地却遭受着严重的乱砍滥伐行为。到2020年,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将减少25%,气温升高也将毁掉森林之外的大草原。罗赖马州的气候正在发生改变,那里的气温更高,而雨水越来越少。
尽管玛库希人控制了自己的土地,他们的未来似乎会越来越好。但在巴西,土地所有权问题正在不断恶化。目前,巴西780万公顷的土地被用于种植甘蔗,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400万公顷。尽管甘蔗产量将大幅增加,但必然将推动农民向亚马逊地区深入,导致土著人与农民越来越多的冲突。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警告称,包括干旱在内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难事件将在未来数年内越来越多。艾利萨的孩子暂时可以有一个家,但她的长期未来依然不能确定。肯尼亚家庭:缺水干旱生活艰难无力抚养孩子
诺米尔里奥一穆托卡今年35岁,有六个孩子。她最小的儿子名叫奥罗马尼亚,11月6日出生。她说,对于像她这样生活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南部卡加多小镇的人来说,怀孕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因为干旱,我们的牲畜十分虚弱。为了取水饮牲口,我必须走到7公里之外的地方打水,每次背着20公升的水袋。即使怀孕的时候也不能停,为此我时常感到眩晕。”
奥罗马尼亚出生的时候,比其他孩子都小。“我认为那可能是我经常得不到足够的食物造成的。昨天,全家人只能吃粗玉米粥和卷心菜,而且一天只能吃一顿。”
诺米尔里奥是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间的游牧狩猎民族马赛人,2009年初她还有六头牛。但是肯尼亚南部发生大旱后,她的五头牛都死了。“我们害怕将失去最后一头牛,因为这里根本没有足够的草场。这场大旱延续的时间如此之久,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实在太重。如果三年不下雨,我们将失去所有生计。所有的牛都会死,我害怕孩子们将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肯尼亚大旱一般每隔三年发生一次,但这一次距离上次大旱只有两年。在过去20多年中,发生旱灾的频率越来越高,旱灾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肯尼亚南部地区80%的马赛人都损失了大量牲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 到2020年,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东非地区将有7500万人遭遇水危机。能够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也将减少到现在的一半。此外,气候改变很可能导致非洲发生大规模疟疾。据估计,非洲每年270万人感染疟疾,70万人因此死亡。有证据显示,携带疟疾毒素的蚊子栖息地已经扩展到肯尼亚高地等地区。
这些问题都可以证明,为何非洲成为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气候改变威胁的地区之一。诺米尔里奥说:“奥罗马尼亚在马赛语中是“保佑”的意思。孩子的出生既是一种祝福,同样也是一个负担,因为我无力供养他。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我想这将是我最后一个孩子。至于将来,我们只能向上帝祈祷。我们所有的牲畜都死了,我们孩子的将来可能更加糟糕,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明天。”
孟加拉国家庭:土地遭污染背井离乡没想过明天
塔亚伯-马利基今年45岁,已经在孟加拉国当了20多年的人力车夫。他每月的收入大约相当于80美元,妻子名叫马吉达一贝格姆。他们生有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最小的孩子名叫玛丽亚,出生于一周前。塔亚伯说,这个孩子的一生可能都要面临艰难和贫困。“由于气候改变,我们的孩子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希望或者快乐。我们担心孩子的命运,但我们知道玛丽亚的未来将非常糟糕。”
马利基一家居住在孟加拉国博尔古纳地区,由于受全球变暧的影响,那里受到海平面持续升高的威胁。海平面升高,土壤盐度随之增加,进而影响到农业和自然植被,饮用水也受到污染。此外,不断增强的飓风引发潮汐,正在毁掉人们的家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内陆城市迁徙。
气候专家称,到2080年,亚洲海平面将上升一米,这将对亚洲产生重大影响。孟加拉国18%的陆地将被淹没,7000万人将被迫离开家园。此外,温度上升4摄氏度,可能引发稻米和小麦分别减产30%和50%。霍乱也将大规模爆发。
气候改变还将对宝贵的栖息地造成影响。海平面上升将毁掉孟加拉湾申达本保护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沼泽区,也是包括孟加拉虎在内的数百种珍稀物种的家园。但是如果海平面上升67厘米,这里将被完全淹没。
马利基承认:“这一地区民众的生活并不幸福,我们不知道将来怎么办,也没有任何希望。住在海边意味着我们需要面对很多未知的改变,我们没有想过明天”。
世界各国的儿童环境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Environment Education)萌生于本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生态复兴运动”,发展于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确立于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教育规划司召开的贝尔格莱德会议。1977年在第比利斯召开的有68国代表参加的国际环境教育大会,则使“环境教育”趋于完善和成熟。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自然生态的不断恶化,一个全世界普遍重视的“环境教育”热潮正勃然兴起。德国的环境教育
德国整个国家犹如一个整洁、美丽的大花园,这一方面是由于大自然的恩赐;另一方面,则源于人们根深蒂固的环境保护意识。
刚去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大都有一件事会觉得很不习惯,那就是繁琐的垃圾分类。由于其中有许多条条框框,尽管留学生们以入乡随俗的态度认真而谨慎地对待,但还是会在不少场合受到批评。有一次,一名中国留学生将香烟盒扔到装废纸的垃圾桶里,晚上回来房东为此专门找其“谈话”,原来他犯的严重错误是没有将香烟盒里的锡纸取出来。许多到过德国的人感叹那里的生态环境如此优美,殊不知其中包含着诸多的因素。垃圾分类是一方面,公众的综合环境意识与素质也体现在其中。
德国人的环境意识得益于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注册报到,就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记事本封面一片翠绿的颜色,上面印有森林、草地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可以见到的风景一样。但是,这不是供写字或做作业的练习本,也不是一般的日记本,更不是一本普通的画册,是环保记事本。环保记事本设计得精心别致,扉页之后每一页的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在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庄严雪山、干净得发亮的河流、静谧神秘的月夜,撒腿飞奔的鹿群……编者意在告诉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生活的优美环境,也热爱我们身边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生灵。
《中国环境报》曾登载过一位德国小朋友的环保记录周一,我为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1马克的零花钱;周二,夜里睡觉忘了关灯,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周三,上图画课时连撕了3张白纸。老师说,造纸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我感到惭愧周四,我发现妈妈只为洗我两件内衣就开动洗衣机,浪费了水、电,妈妈接受了我提出的等衣服积多些再洗的建议;周五,哥哥得知开赛车会排放污染环境的有毒废气,就想出了弥补的办法———每人每年额外种20棵树,周六,爸爸去超市购物准备开车去,后来听了我的话改乘公交车,既节约了汽油,又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排放,周日,我丢垃圾时发现没有分类,于是不顾臭味将垃圾分类后才丢入垃圾箱。
德国的孩子们早在幼儿园就已经学会并养成初步的环保意识,他们知道如何将垃圾分类,并依据种类的不同分别将废弃物丢进4个不同颜色且分别代表着金属、纸张、塑料和食物的垃圾桶。幼儿园里的杂物橱中,从来不会出现一次性的纸杯、纸碗甚至是塑料制品,因为相比可重复使用且能有效回收利用的玻璃和金属器皿,前者实在不够环保。有关环保教育,德国的幼儿教师更愿意采取直接的方式,将小朋友置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学习种花种树甚至于种庄稼,以体会大自然的恩赐和食物的来之不易。在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希夫海德—科林生态保护区,有专门为孩子们建立的小农场,柏林的孩子们有时也会到这里来住上一周,学习生态保护和生态农业知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德国的孩子也许不会懂得很多环保技术方面的知识,但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早已播下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种子。对于德国的小朋友来说,环保已成为一种信念,一种生活态度,这些靠的是长期不断的引导和熏陶,而非机械的灌输。
日本的环境教育
日本在二次大战后5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困惑和不幸,有不少惨痛教训。而今天日本山清水秀天蓝,从没发生过沙暴、尘暴……为探索其变化的原因,上海教育电视台曾特意专访日本,为我们直观地剖析了日本环境保护教育的真谛。
日本环保教育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学校环保教育,一个是家庭环保教育,另一个是社会环保教育。小金井市立第四小学校长此村哲夫介绍说:“我们不仅让学生在教室里学习,还从本地区的环境出发让学生注意在实际生活中怎样环保。譬如每年都组织学生去参观垃圾焚烧场,看看生活垃圾是怎样处理的,通过工人介绍,加深了垃圾要分类处理的印象。每年春游时,各班级之间一定会展开一项竞赛,就是看在风景点里哪个班级离开时比初到时还干净。”家长联席会除了沟通学校与家 长之间的联系外,还配合学校做好环保教育。每月都进行一次资源回收。在这一天让学生和家长把家里的旧纸、旧报纸、旧杂志、塑料罐、易拉罐等废弃物都带来回收,一般是免费的。联席会把旧物资送进回收站,所得款项再给学生添置玩具或学习用品。上海教育电视台摄制组人员曾突击采访过一户学生家庭,只见小小的厨房中纸质牛奶盒用完后均剪开平整地叠在一起有几十个之多,空塑料管、易拉罐、空玻璃瓶等均分别放在大的包中与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女主人的儿子、第四小学五年级学生说:“应该将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机垃圾及有害物质分开,废旧物资将送到学校回收利用。”环境保护是日本整个社会、每个国民终身的自觉行动。为此,在日本社会各公共场所,无论是商店还是公园、停车场、街头、广场……垃圾分类回收箱到处可见,安放有序,生活垃圾的回收有专人负责。
正是这种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的高强环保教育力度,保证了日本环境的日益优化。
美国的环境教育
今天人们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大量的信息已经超过了任何其他的工具。因此现在的网上教育也越来越普遍。美国环保局就是通过互联网对美国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进入美国环保局的网站就可以看到一个教育资源的专页。在这个专页中有对于不同对象的服务内容。例如有专门为环保研究人员服务的,有为学校教师服务的,还有为学生服务的。最有意思的网页是为儿童服务的。这个专门为儿童进行环保教育的网页又叫环境探索者俱乐部。环境探索者俱乐部的主页设计成一副充满儿童色彩的环保漫画,画面中有各种不同的环保内容。主要的内容不仅包括环境,空气,水,动物和植物,垃圾的回收利用,科学常识,还有儿童艺术作品,有关参赛奖项,以及各类游戏等等。而在每一个主要的内容里,又分别列出若干个儿童环保教育的专题。在环境这一主要内容中就有下列几个专题:向儿童介绍美国的环保超级基金(即专门用于环境污染清理整治的基金);人们居住的地球和它的未来;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地球日的活动等等。针对儿童的特点,内容都是以简单的词汇加上动画图解来对环保知识加以说明。例如在解释超级基金时采用了把26个英文字母拿来进行相应词汇学习和造句的方式。比如点击第一个字母A,出现的单词是AIR(空气),旁边配上一副相关的儿童漫画,使用空气这个单词所做的造句就是环保局正在清洁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字母B所对应的单词是BULLDOZER(推土机),伴随着一个行驶的推土机,旁边的造句是推土机把污染的土推走了。而字母C则显示出单词COMMUNITY(社区),加上一副有关社区的儿童画,使用这个单词的造句是社区中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就这样从讲解一个简单的字母开始,利用插图结合文字把环保超级基金所做的工作生动地向儿童做了浅显的介绍。在关于水的主题内容中,除了介绍有关水处理,还有一个非常适合儿童学习的水资源保护的专题内容。其采用的方式是看图找答案。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美国家庭生活画面。房子旁边有一条小溪,人们在清扫地上的垃圾,路边停着汽车,家庭主妇在整理花园,水管的喷头向草坪喷水等等。儿童需要从画面里找出一些错误,也就是人们的哪些行为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例如当鼠标滚动到画面上的小溪时就会出现问题的指示。点击后出现的答案是水土流失。为了要儿童了解什么是水土流失,大人则可以根据画面旁的文字说明对儿童进行讲解。文字说明指出这条小溪由于没有植被,因此在雨水的冲刷下表面土壤会被带入河流或湖泊从而影响水体的质量。对比错误的画面,旁边会出现一条有良好植被的小溪并告诉你要爱护好这些草木才能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当鼠标又移动到原来画面上的家庭主妇在整理花园时(家庭主妇身旁放了许多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同样也会出现问题显示,点击后出现的答案是,不恰当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所产生的危害。同样,为了让儿童了解问题在哪里,大人可以通过旁边的文字对儿童进行讲解。这些解释就是如果在花园里过多的使用了化肥,化肥中大量的氮和磷被雨水带人到当地的河流或湖泊中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并进而危害水中的生物。而过多的使用农药也会使农药中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中危害水中的生物。总之,美国环保局的网上儿童环保教育使用了许多类似上面所介绍的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这样的环保教育可以使儿童在边玩边学中了解许多最基本的环保常识,为他们今后增强环保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国的环境教育
在英国,环境教育已明文列入教学大纲。有的学校为完善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在校内成立了“学生环保公司”、“旅行社”、修理自行车小组等。在“旅行社”里,要求学生们在旅行前先要论证各种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低污染的交通工具旅行。修理自行车小组让学生们通过组装、修理自行车锻炼动手能力,广泛宣传骑自行车的好处,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为使学生们把对环境的认知转化为对环境的自觉意识,英国各地都建了博物馆、城市农场、植物园之类的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在教室上完理论课后,可以上博物馆。馆内各处都贴有“请你动手”的提示语,鼓励孩子们亲手摸一摸实物,做一做实验或游戏。有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会开着大巴,把实验材料送到学校,开展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活动。在城市农场里,孩子们被分配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学习喂羊、挤奶等技术。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高年级学生可租下一小块地,直接参与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植物园大都建在山区或湖边,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草木花卉,被誉为“活的植物标本馆”。值得一提的环境教育实践基地是英国丘园植物园。这是皇家植物园,占地面积达133.2万平方米,另外还在别处开设了一座分园,占地更多,为200万平方米。伦敦的中小学把丘园植物园当作学生认识植物和自然的“第二课堂”,生物课的实地观察和实验也安排在这儿。学生们在这里能够全面直观地了解各种植物的生态、引种、驯化以及生长发育情况,接受生动形象的环境教育。“我们喜欢上丘园植物园,这儿太美了,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每个来这里的中小学生都会兴奋地这样说。结束参观后,孩子们还有机会得到“奖品”。这项活动很有趣,采用的是“临别测验”方式,参观者答对就有奖。测验的题目贴在出口处,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泛。例如,“哪种植物能够治疗牙痛?…什么植物含有最丰富的营养?”“你能举出三种原产于中国的树木吗?”如果答不出,还可以返回植物园,通过认真观察找答案。不但可以获奖,还能增长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学生们都愿参加这样的测试活动。
经过这“人天合一”的环境教育,孩子们大都有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幼儿环境教育,我们准备好了吗?
2009年11月11日,中国儿童环保教育计划及2010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次教育计划将通过绘画比赛、青年教师培训、校园环保课堂、爱心义卖计划、 UNEP环保站等多种活动形式,面向中国儿童传播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并培养环保习惯。该教育计划主要是希望通过上述系列的环保活动对中国一直以来较为薄弱的儿童环保教育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环保意识与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关,它是一种生活习惯,而幼儿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幼教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小孩子从点滴中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但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教师和家长更多专注于课本知识的传播,而对于环境保护问题却并未关注。其实,针对儿童的环境教育,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作了明确的规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中还指出:“要让孩子们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境意识”。虽然有此规定,但由于国家对环境教育的内容并没有作强制性要求,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便具有了相当的不确定性。北京市宣武区和平门幼儿园园长韩平花认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这些原则性的内容,使教师在实施具体教育活动时具有较大的弹性。“老师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不同,一些认识到幼儿环境教育重要性的教师,就会主动开展教学工作,而另外一些教师,由于对《纲要》的理解不够深刻,没有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目标,加之教育经验的不足,自然就容易造成对环境教育的不够重视。一位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表示,幼儿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最缺少的就是教学资源,他们不像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找到许多值得借鉴的资源,比如优秀的环境教育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毕竟幼儿教师们需要的就是把书本上的环保知识传授给幼儿的经验,因此,应该鼓励幼儿教师、社会团体更多地开发幼儿环境教育的教学资源。”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幼儿园虽然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教育,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们关爱环境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但据宣教中心绿色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国700多所获得国家表彰的绿色学校当中,绿色幼儿园目前不到50所。之所以环境教育在幼儿园并不普遍,主要是国内幼儿环境教育没有形成一整套明确的教学体系和政策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没有依据,没有相互交流的平台,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虽然教学大纲里涉及了环保的内容,但从大纲到教学的这个具体教育的过程却出现了断层。
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目前的儿童环境教育还相对薄弱,但面对这项有着深远意义的工作,我们必须拿出200%的信心和勇气,以开放的心态去积极吸取国外一些先进的儿童环境教育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努力运用于实践中。
Tips
幼儿环境教育的几点建议
1、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使之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它所激发的情感是朴素的、原始的。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将这些淳朴的情感逐渐引导上升为幼儿对自然的自觉关心和爱护,使小孩子们在头脑中产生环保意识的雏形。因此,教师应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并让他们知道,只有保护好环境,地球才可能成为美丽的花园。
2、通过游戏等方式,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小孩子们直接参与的热情是环保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小孩子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会得到真正的发挥,也会获得相应的知识。
3、创设废品回收箱,为小孩子们提供环保条件
为了让幼儿真实体验对环保应做些什么。在幼儿园创设废品回收箱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比如。可以在教室里摆放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并告诉小朋友,废电池被随便扔掉后会对土壤和水造成破坏,而经过回收加工却能再次成为有用的资源。
4、教幼儿从小做起,保护环境
教育幼儿保护环境,不仅是口头宣传,重要的是要以实际行动爱护环境,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带小孩子们郊游时,让小孩子们准备垃圾袋,从小养成不随地乱扔废旧物品的习惯。
孩子,你应该知道的
十大全球变暖的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2_--。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人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 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举手之劳 减缓全球变暖
●电器篇
关掉电脑
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不包括显示器)每天耗电60至250瓦。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它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为你节省70美元,且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每年63千克。
呵护热水器
提高家庭用热效率,并不意味着花费数小时窝在阁楼上涂隔热层。其实方法可以非常简单,比如给你家的热水器一个温暖的“拥抱”——包一层隔热毯,成本只需10到20美元,但可以使你家每年减少250磅(合113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大多数热水器使用5年后,内部隔热性能会变差,损耗热量,浪费能源。所以,摸一下热水器表面,如果能感觉到温热,就给它买件“外套”吧。
●出行篇
选乘公交车
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约14亿加仑(合52.996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幸的是,美国只有大城区内公共交通便利,88%的路程仍由小轿车承担。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在特定公路上专载长途旅客。
虽然公交车的碳化物排放量比火车多,但可以通过使用混合燃料或者压缩天然气引擎来减少排放量。美国突破科技学院去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中型城市的快速公交系统在20多年时间里能够减少65.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网上支付账单
为避免在发薪日开车去银行,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要求雇主直接将薪水划到你的账户上。
在网上进行银行业务和账单操作,不仅能够挽救树木,还能减少运输纸质文件所耗能源。根据贾夫林战略研究机构的估算,如果每户美国家庭都意识到这一点,身体力行用网络支付账单,那每年将减少16亿吨纸张消耗和21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那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呢?不必担心。忽略那些“钓”个人信息的邮件,监控那些未经授权的机构发来的账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你的信用卡就不会遭到“袭击”。
●衣食篇
解下领带
白领纷纷脱下他们标志性的深蓝职业装,换上领子敞开的浅色衣服。这是日本政府为节约能源所作的一部分努力。那年夏天,政府办公室的温度一直保持在摄氏28度。这项政策令裁缝们感到困惑。但整个夏天,日本因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7.9万吨。
挂根晾衣绳
饲养一头羊,剪羊毛,纺纱,织布,裁衣……即便这样,你的衣服也未必环保,最终还要取决于你的洗衣方式。英国剑桥大学制造学院的最新研究表明,一件衣服60%的“能量”在清洗和晾干过程中释放,例如一件体血衫“一辈子”能排放9磅(合4.0824千克)碳氧化合物。
需要注意的是,洗衣时用温水,而不要用热水;如果要洗的衣服较多,选择一个容量大的洗衣机,而不要用多个容量小的,尽可能选用高效洗衣机,因为一台新洗衣机耗费的能量是旧洗衣机的四分之一。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不要放进烘干机里。这样,你总共可减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舍弃牛排
哪个更应该为全球变暖负责,车还是“巨无霸”?信不信由你,事实上是肉饼。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公布的一份报告,全球肉制品加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甚至超过交通业。
这些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肥料和沼气中的一氧化二氮。肥料和沼气是“牛消化的自然结果”。沼气对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是碳化物的23倍,一氧化二氮的影响是碳化物的296倍。
地球上共有15亿只家养牛和野牛,17亿只绵羊和山羊。它们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全球肉产量有望在2001年至2050年期间翻一番。想想在家畜饲养、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消耗的能源,盘子上一块16盎司(合453,592克)的牛排就像一只嗡嗡作响的锋鸣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你转作一名素食主义者,每年的二氧化碳排量将减少约1.5吨。
●生活篇
换上节能灯
家庭中最受宠的节能高手,非紧凑型荧光灯(CFL)莫属。这种小型日光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价格比普通白炽灯泡贵3至5倍,但耗电量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而且使用寿命一般可达数年。此外,紧凑型荧光灯还有一个优点,它在打开的瞬间不会频闪。
拒绝使用塑料袋
超市的塑料购物袋,最后一般都作为垃圾用掩埋法处理。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5000亿个塑料袋,其中只有不到3%可回收。塑料袋都由聚乙烯制成,掩埋后需上千年时间实现生物递降分解,期间还要产生有害的温室气体。减少塑料袋污染的办法就是,以布袋或者可分解植物原料制成的袋子取代塑料袋。下次去杂货店的时候,别忘记带袋子。
衣食住行全方位应对全球变暖
●食
一、4月22日地球日吃素一天。(畜牧业消耗大量的谷、豆类,也消耗大量珍贵的水;为了放牧牛只及饲养猪只,牺牲原始森林,造成温室效应。)
二、少吃(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处,吃不完打包回家)
三、禁食一日(体验体内环保滋味)
四、拒用保丽龙,并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纸杯(保丽龙是一种致癌物质,它同时破坏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喝咖啡的保丽龙杯子、自助餐盘子,几百年后还是垃圾,继续污染环境)。
五、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冷蔬菜(高山茶、高冷蔬菜让台湾的森林消失、破坏山地水土保持,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衣
一、认识衣料来源:
1、选购天然棉、麻等自然材质(有机性的),才可回收再生。
2、依洗标来购衣及保养衣服,以延长衣服的寿命。
二、需求量的决定,依:洗衣的次数、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四要素来决定购衣频率,尽量控制好,不要超量(重质不重量)。
三、旧衣新穿要诀:
1、自我的认知:体态、肤色、生活型态的考量。
2、找出流行的重点:如长短、色调等,一般以简单、好的剪裁(立体裁剪)最能表现出人与素材的互动关系。
3、配件因体积小、变化多、效果佳、收藏较易,如围巾、别针、皮带,少量的衣服即可靠配件来凸显穿衣艺术的效果。
●住
一、多用二手家俱(无论买房子、租房子,多利用二手家俱,既可回收再利用、节省资源,若能在办公室、社区、网路举办定期二手旧货交换的跳蚤市场,既环保,又可互助,增进人际间的情谊)。
二、多用植栽绿化来做居家布置(居家勿做过度性的装潢布置,应以简单、天然为原则。居家布置不必然要人造的材料, 不妨多用生态性的自然材料。多种花草盆栽,尽量用本土性的树种,家中有庭院的多留天然性的泥土,少用水泥、或硬质性的铺面)。
三、请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中国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缺水国,目前南台湾已陷入严重干旱,但我们目前的使用水的需求量却已经到达民国100年的标准。法国目前节约用水的宣导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们的用水量持续恶化,我们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
四、房间之电源、冷气集中使用(尽量少一间房间开一部冷气,人少时尽量集中办公,减少冷气、电灯用量)。
●行
一、走楼梯,不搭电梯(住在大楼者,无论在办公室、或家里,若您不赶时间,不妨试着安步当车,试着不搭电梯,改走楼梯,既节省能源,又可运动健身)。
二、出门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大众运输系统、少开车和骑帆车。
●其他
一、如果您饲养宠物,请拒绝购买猫狗防虫圈(当您丢弃猫狗防虫圈,其杀虫剂的成分,对地球的杀伤力很强,并会对动物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拒绝购买用动物做实验的产品(大量残忍无谓的动物实验计划,除浪费纳税义务人的税金,造成自然基因遗传的问题之外,亦对台湾生态环境与重大卫生问题没有太多的协助与改善。
三、拒绝拿取或使用气球(气球是非常难分解的化学品,它造成地球上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当气球飘走,可能导致野生动物如老鹰,鲸或海龟等,误食而死亡的现象)。
直击气候变化的那些电影
《2012》
年代:2009
国家:美国
类别:动作/冒险/科幻/灾难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nch
编剧:罗兰·艾默里奇、哈拉德·克卢瑟
《2012》中,艾默里奇将眼光瞄准了玛雅文明曾作出的“末世预言”:在2012年12月21日,世界将陷入永无止境的黑暗,而滔天的洪水则将淹没整个地球……《2012》里涉及的地震情节全由中国面孔演绎,影片最高潮人类共同面对危机、渡过难关的决定性地点也在中国境内。影片拍摄期间,导演艾默里奇一直关注着汶川地震的情况。《2012》中的相关情节正是艾默里奇对中国人民的一种致敬。“这部影片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值得被拯救的?谁又是应该被拯救的?影片也给出了答案,让观众知道最终是什么样的人登上了‘诺亚方舟’。”艾默里奇希望,《2012》能让观众反思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和战争。
《改变世界的六度》
年代:2008
国家:美国
类别:纪录片
导演:Ron Bowman
主演:Alec Baldwin
全球暖化的新闻随处都能听到。有许多理论和想法都跟这个环保危机有关。英国科学家马克·林纳斯最近发布一则到目前为止,可能是最可怕的新闻。他说假如地球温度再升高六度,整个世界或许都会改变。这可能危害到几十亿人。这个现象也可能在本世纪末之前发生。
国家地理频道在《改变世界的6度》节目中探讨这个理论。根据这个理论的说法,六度的气温变化会引起后果不堪设想的灾害。全球野火和台风的数量也许会增加。某些地方的河川跟湖泊可能干涸,冰河也可能溶化。也有证据指出这种现象已经发生。在英国,较为温暖的天气正彻底改变农夫可以种植的作物。美国的暴风雨和澳洲的火灾则摧毁了无数的建筑物和生命。我们的世界的确正在改变,而其后果可能是毁灭性十足的。
《难以忽视的真相》
年代:2006
国家:美国
类别:纪录片
导演:戴维斯·古根汉
主演:艾伯特·戈尔
《难以忽视的真相》(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香港
译名:《绝望真相》台湾译名:《不愿面对的真相》)是一部有关气候变迁的纪录片,其中特别关注全球暖化现象。电影由戴维斯·古根汉执导、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主演。这部纪录片是根据高尔研究多年的多媒体简报所摄制,这份简报是关于全球暖化教育活动的一部份。此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由MeHssa Ethefidge演唱的主题曲I Need ToWake Up获得最佳歌曲奖。
《后天》
年代:2004
国家:美国
类别:动作/冒险/科幻/灾难
导演:罗兰德-艾默里克Roland Emmerich
主演: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__Jack Hall
《后天》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剧照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
《第11小时》
年代:2007
国家:美国
类别:纪录片
导演:纳蒂亚·康纳斯蕾拉·康纳斯·彼得森
主演:肯尼·阿苏贝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影片访问了超过50名与地球生态学有关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政治人物,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詹姆斯·沃尔斯等。影片不但揭示了气候异常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机,并对由此引发的,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各种难题,都作了全球陛的探索和深入研究。
歌本哈根,送给孩子外一首
缘起:人类日渐残缺的家园正是鸟类流浪的世界
气候变化,这个词在被称作“万物之灵”的人类面前来说,也许意味着一部分人的阴谋、另一部分人的呼吁、还有更大一部分人的冷眼旁观。但对于其他千千万万的物种来说,气候变化则是一道催命符。
地球,在一只鸟儿的眼中已变得没有栖息之地。在此,我们想通过一只鸟儿的眼睛来描述人类给地球带来的变化。相对于阴谋论者的宏远视野,我们更愿意相信:如果没有改变,最终毁灭的终将是人类自己,而不是地球。
危机四伏的跋涉,只为着一个目的:生存。当一片片森林成为黑黄的焦土,当广阔的天空充满刺鼻的废气,我不得不张开受伤的翅膀,开始寻找家园的流浪。
我不知道该怎么向你讲述我目睹的一切。感到疲惫的一刻始于北京的傍晚,堵车的长龙占领了长长的街道,红色车灯下的尾气不停排放。我知道,车里的人对于漫漫前路,一定和我一样失望。
向西飞行,发电厂的滚滚黑烟和煤炭的浮尘让我的羽翼更加沉重,山西的冬日被烟尘笼罩,空气中飘荡着怪异的味道。我不敢靠近那些冒着浓烟的高大烟囱,那不是歇脚之处。
后来我转身南下。可是南方的农民在田野上焚烧秸秆,曾经明亮的天空如今一片阴霾。浓烟随着晚风飘散,周边高贵的城市也陷入困顿。我反而成了一个幸运者,能够赶快飞离。
和这些浓烟混在一起飘上天空的还有石化企业、无数大大小小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如果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鸟从不歇息,那是我在逃离窒息的大气。
南方的海边是另一种让人无奈的景象,垃圾焚烧的臭味直冲云霄。在深圳的上空,我看到人们在抗议已经建成的垃圾焚烧厂。而在不远处的番禺,更大的反对声驱散了我的一些疲惫,人们拒不接受二嚼英和有害气体,无论被烧掉的垃圾是不是用来发电。
香港的彻夜霓虹让我炫目,我第一次停下休息。我知道这不灭的幻彩背后,发电厂的浓烟一直在排放。黎明来了,霓虹淡去。一座座摩天楼就是一个个延绵的热岛,里面的人们拒绝太阳的温暖,常年生活在空调机刻度上的低温中。
再次启程,飞向赤道。在另一边的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顶的赤道雪峰正在融化,而当我飞过被称作“热带雨林国度”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天堂雨林正在被砍伐,然后被焚烧。黑烟散尽,农牧场和种植地被开辟出来。人们更想要更多的粮食,和牛羊。
印度的牛羊要比这里多得多。我知道,就是人类在大型牧场里饲养的这些失去自由的动物们,制造了让地球越来越热的最厉害的气体。
热带也让我失望。中东的油井在燃烧,黑烟遮天蔽日,持续数月。无处躲避也无处降落。人类在战争中故意将石油倾入大海,波斯湾几乎变成了死海。富有者在迪拜建起华丽的摩天楼,为了生产水泥和钢材而产生的气体,也是流浪途中绕不开的苦难。
一路向北。我飞过希腊森林大火的浓烟,在东欧焚烧森林带产生的臭气中挣扎徘徊,化工厂轰鸣的机器让我听不到羽翼划过空气的风响。
我曾最喜欢的那片巴伐利亚的黑森林,已经被可怕的酸雨摧毁,美好的景色再也不会重现。好在生活在鲁尔工业区的人类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如今的鲁尔河上空已经能看到蓝天白云。我明白,越来越少的美好总是与越来越多的残酷共存,而那些残存的美好,给我希望让我继续疲惫的流浪。
我曾以为也许温暖的地中海是飞翔的终点,然而沉没的油轮让我彻底绝望。我已经认不出油污满身的同类,他们虚弱的跌落在黑色的海滩上,低声哀鸣。我只能站在不远处伤心欲绝的看着他们而无能为力。
再向北飞行一段路程,就是哥本哈根,但我已筋疲力尽。这一路事关生存的流浪,已太多艰难和残酷。今天我决定在这片黑色海滩上陪伴受难的同类。明天我是否还能再次飞翔,历尽艰辛,万里行程,只为寻找在这个星球上那一方生存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