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高中历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uyan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
  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教师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05页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讨论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教材还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资料、参考论文。通过这个活动课,使学生明白对辛亥革命评价有多种观点,但不管哪种评价都要有依据。
  3.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
  我们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旧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4.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大跃进中饿死很多人,有的同学认为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又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有的同学认为是美国强权政治的报应。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著、读经典的历史专著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其他文献
1.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束缚  纵观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发展,特别是在长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无论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学术、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物宝藏,一直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说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中,精华与糟粕杂陈。到当代社会仍然有许多不好的或糟粕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我认为这种负面上的影响主要有二个大的方面。
期刊
【摘 要】空间与图形起始阶段,学生难学、老师难教,困扰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从五个方面进行尝试,为实施新课改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直观;语言;层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不仅考虑了数学的抽象性和精确性,更注重了数学的极端广泛性和学习的终身性。初中数学数与形的学习,更能够让学生客观地了解世界,以唯物主义观点辨别是非
期刊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学生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作文教学真的这么可怕吗?学生怕,老师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如何来改变这一现状,使教作文不再令师生畏,学作文生乐于为之呢?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1.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我们永远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农村学生见识少,课外阅读量小,因此写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件痛苦的
期刊
【摘 要】培养数学能力的策略:1在教学中,加强变式的培训。2引导学生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4在学生的习题训练中,强调质量的优化。5注意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量”与“质”的把握。  【关键词】数学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点;知识网络;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一直是广大数学教育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能力包括很多方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后简称中职)英语课是中职学校基础理论课之一,而英语课中德育教育则是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初步探讨了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实践策略和途径等等,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摘 要】中职英语教学;德育教育;策略和途径  90后,作
期刊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青年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还要有政治、人文、创新等多种内在素质。因此,深化素质教育,要紧跟时代潮流,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素质教育新思路,发展素质教育新内容,提高素质教育新起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政治;人文;创新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素质教育也应适应时代要求,不断与时俱进,坚持
期刊
【摘 要】美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高尚的艺术品和美好的事物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情感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审美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美育即美学教育,它既是形成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青少年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期刊
我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城乡结合的中学,近几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更辛苦,利用节假日补课,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老师、学生都身心疲惫,然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在长期的疲劳战中却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这是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要真正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我认为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
期刊
【摘 要】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上,而是在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上,这两者属学生内部原因,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总是过分强调学困生的内部原因而忽略外部原因的反作用,忽略学困生的可塑性和可转变性。  【关键词】学困生;情感转化;方法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总是让学困生困绕着我们,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学困生仍差。付出的努力收效不大。于是不得不把精力转到中优生这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