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 陈斌)新加坡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高超的信息化水平闻名于世。政府与企业联手合作开发和应用因地制宜的先进技术解决方案,是其成功的法宝。而中国在充分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交通和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给管理和应用实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方面,新加坡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和运营经验值得借鉴。而国内复杂的情况,也给交通和物流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加坡交通物流信息化论坛上,与会专家和用户就“扩大资源共享和深度系统整合”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信息化改变新加坡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是一个面积仅有680平方公里,人口410万的热带岛国。其首都新加坡市面积98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1/6,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的美称。但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却凭借着一大批训练有素、效率出众、技术熟练的从业人员,加之稳定的政治,以及先进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崛起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如今,在新加坡你会发现,几乎每人都有一部手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使用网络。而25年前新加坡只有13%的企业使用IT技术,与今天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2006年新加坡资讯通信业的总收入达到454.2亿新元,增长率达到19.9%; 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7.5%,达到12万人。IT技术使得新加坡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全国上下都最大程度地享受着高效和便捷的公共服务带来的益处。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密不可分。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又称新加坡资讯局,其主要职责包括确定和实施通信发展计划、政策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实施政策框架,以确保在电信业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同时IDA还扮演了政府信息官的角色,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效的电子政务服务,管理各政府机构的信息系统。
去年6月,新加坡推出了下一个10年的资讯通信发展蓝图“智慧国2015”计划,规划了新加坡未来的发展道路,确定资讯通信将影响整个新加坡未来的发展。该计划在制定时广泛听取了民众、企业和政府三方的意见。在建立超高速的覆盖广、智能化和可靠的通信基础设施的目标指引下,新加坡将建设下一代全国资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的结合,为新加坡资讯通信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平台,以建立更加创新的应用,促进各产业向前发展。“智慧国2015”这样的规划将利用资讯通信技术,改造各主要经济领域,包括制造物流业、教育业、数字媒体娱乐业、旅游和零售业、医疗和生物科学业、金融服务,以及政府部门等领域。资讯通信技术将深刻地改造新加坡公民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方式。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新加坡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由贸易城市,地理优越,交通便利,特别是近年来物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物流交通中心之一。物流作为新加坡信息化应用深化和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新加坡计算机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对此,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助理局长谭爱勤女士介绍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早期,新加坡通信战略中心开始从公共服务电脑化,转移到政府服务和企业之间的对接,这就促进了贸易网(TradeNet)等重要网络的形成。”
比如,在交通运输上,海运和航空运输是传统的全球化连接方式,它们在今天依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空运和海运操作处理流程和10年前相比已经实现了巨大的进步——传统的人工处理让位于快速、高效的电子处理系统。
贸易网系统是新加坡全国规模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也是全球第一个政府和企业各方面通过电子方式交换信息的系统。贸易网系统整合了进口、出口,以及转运文件处理的流程,不仅有效降低了成本,还缩短了交易文件和单据的准备、递交和处理时间,也减轻了货物清关的压力。目前主要运用这套系统的政府部门是新加坡海关,通过使用这一平台,贸易网文件的处理还有海关清关的流程得到极大的改善。
据统计,通过贸易网,新加坡企业只需要递交一份文件,而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递交30份文件,清关时间也从原先的2~7天缩短到10秒,企业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总结新加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和企业紧密结合——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工作效率因而得以有效的提高。
在解释TradeNet网建设模式时,谭爱勤说: “新加坡政府投资的时候,是投资在公用的平台上,这个平台必须是中立且公用的。接下来的运作、收费以及B2B企业间的关系,则让企业自己决定。新加坡海关作为一个政府机构整体掌控或者监管海关事务,在收费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监管作用。”
另外,新加坡政府还主动联系并配合企业完成平台的建设,如TradeNet解决方案就是由新加坡解决方案公司CrimsonLogic劲升逻辑开发的。据劲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熊兴发介绍,新加坡99%的贸易都是通过这个系统来完成的,该平台每年可以为新加坡节省10亿美元的贸易成本。由于基于平台的建设是中立的,运营企业主要靠建立在平台上的增值服务赢利,根据熊兴发介绍,2006年,整个新加坡平台的营业收入是12亿新元,绝大部分都是靠增值服务获得的。
便利高效的交通物流体系
现代化的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交通物流的各个环节上,有效地提高了效率。
来自上海捷天智能系统公司的周家骊介绍了该公司的多种追踪识别管理系统,通过GPS、RFID等先进的定位和自动识别技术手段等,能够有效地对交通物流进行监控和管理。比如通过GPS对校车乘坐人员追踪管理、在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中对司机定位和统计其工作时间等,不但提高了办事效率,还提升了服务水平。
新科电子(资讯通信系统)中国业务总监廖俊博士,则介绍了新加坡智能交通集成信息系统的概况。该系统包括原来20多个独立的交通系统,形成了一个覆盖整个新加坡全岛的智能系统。
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区域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下简称为ERP)的城市,其主要目的不是收费,而是调整交通流量。新加坡智能交通集成信息系统与ERP系统实现了很好的整合。另外,GPS在新加坡的使用也非常普遍,所有的出租车都装了GPS系统,根据调度优化配置,利用GPS信息采集整个交通流量,并采用第三方的仿真工具,跟监控中心集成起来,以实现最佳的交通疏导方案。
通过以上种种技术手段,可以监管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根据各个道路的统计数据制定合理的交通方案。据廖俊透露,即使是像新加坡市这样面积狭小的地方,也实施了分区管理,不仅便于快速响应,还可以减少油耗,让道路交通更加环保。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交通物流信息化道路
与会专家和用户在听取了新加坡的交通物流信息化发展模式后,对建立中立的公共服务平台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营业部副总经理张建军认为,中国上下游企业物流和交通间的配合并不理想,而如果能有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则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由政府出面制定一定的标准,并加强引导力度是与会专家强烈的愿望。
尽管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地区和行业差异巨大,相应的管理模式和层次也非常多,具体到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会对架构产生很大的影响。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与物流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魏凤,提出了将交通物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观点。以信息化为基础,带动各行各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魏凤主任认为,物流是一个链,在这个链条上有各种各样的角色,非常复杂,应该将链里的角色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整合,尤其是要处理好交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扩大资源共享和深度系统整合势在必行。
张晓东认为,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本质区别之一,在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和很好的系统整合,大规模、高效率的低成本运作是不可能的。尽管管理问题比较复杂,但靠信息手段在局部实现资源整合的突破,这在各行各业都可以实现。
此外,在物流交通自动跟踪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的RFID,也成为会议研讨的一个热点话题。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目前RFID应用还面临着标准不统一、成本偏高等突出问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RFID研究中心的谭杰主任表示,尽管RFID在对成本极度敏感的超市应用不理想,但在安全、制造和交通等行业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对RFID和物流行业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交通和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给管理和应用实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方面,新加坡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和运营经验值得借鉴。而国内复杂的情况,也给交通和物流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加坡交通物流信息化论坛上,与会专家和用户就“扩大资源共享和深度系统整合”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信息化改变新加坡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是一个面积仅有680平方公里,人口410万的热带岛国。其首都新加坡市面积98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1/6,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的美称。但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却凭借着一大批训练有素、效率出众、技术熟练的从业人员,加之稳定的政治,以及先进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崛起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如今,在新加坡你会发现,几乎每人都有一部手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使用网络。而25年前新加坡只有13%的企业使用IT技术,与今天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2006年新加坡资讯通信业的总收入达到454.2亿新元,增长率达到19.9%; 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7.5%,达到12万人。IT技术使得新加坡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全国上下都最大程度地享受着高效和便捷的公共服务带来的益处。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密不可分。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又称新加坡资讯局,其主要职责包括确定和实施通信发展计划、政策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实施政策框架,以确保在电信业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同时IDA还扮演了政府信息官的角色,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效的电子政务服务,管理各政府机构的信息系统。
去年6月,新加坡推出了下一个10年的资讯通信发展蓝图“智慧国2015”计划,规划了新加坡未来的发展道路,确定资讯通信将影响整个新加坡未来的发展。该计划在制定时广泛听取了民众、企业和政府三方的意见。在建立超高速的覆盖广、智能化和可靠的通信基础设施的目标指引下,新加坡将建设下一代全国资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通过无线和有线网络的结合,为新加坡资讯通信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平台,以建立更加创新的应用,促进各产业向前发展。“智慧国2015”这样的规划将利用资讯通信技术,改造各主要经济领域,包括制造物流业、教育业、数字媒体娱乐业、旅游和零售业、医疗和生物科学业、金融服务,以及政府部门等领域。资讯通信技术将深刻地改造新加坡公民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方式。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新加坡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由贸易城市,地理优越,交通便利,特别是近年来物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物流交通中心之一。物流作为新加坡信息化应用深化和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新加坡计算机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对此,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助理局长谭爱勤女士介绍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早期,新加坡通信战略中心开始从公共服务电脑化,转移到政府服务和企业之间的对接,这就促进了贸易网(TradeNet)等重要网络的形成。”
比如,在交通运输上,海运和航空运输是传统的全球化连接方式,它们在今天依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空运和海运操作处理流程和10年前相比已经实现了巨大的进步——传统的人工处理让位于快速、高效的电子处理系统。
贸易网系统是新加坡全国规模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也是全球第一个政府和企业各方面通过电子方式交换信息的系统。贸易网系统整合了进口、出口,以及转运文件处理的流程,不仅有效降低了成本,还缩短了交易文件和单据的准备、递交和处理时间,也减轻了货物清关的压力。目前主要运用这套系统的政府部门是新加坡海关,通过使用这一平台,贸易网文件的处理还有海关清关的流程得到极大的改善。
据统计,通过贸易网,新加坡企业只需要递交一份文件,而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递交30份文件,清关时间也从原先的2~7天缩短到10秒,企业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总结新加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和企业紧密结合——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工作效率因而得以有效的提高。
在解释TradeNet网建设模式时,谭爱勤说: “新加坡政府投资的时候,是投资在公用的平台上,这个平台必须是中立且公用的。接下来的运作、收费以及B2B企业间的关系,则让企业自己决定。新加坡海关作为一个政府机构整体掌控或者监管海关事务,在收费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监管作用。”
另外,新加坡政府还主动联系并配合企业完成平台的建设,如TradeNet解决方案就是由新加坡解决方案公司CrimsonLogic劲升逻辑开发的。据劲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熊兴发介绍,新加坡99%的贸易都是通过这个系统来完成的,该平台每年可以为新加坡节省10亿美元的贸易成本。由于基于平台的建设是中立的,运营企业主要靠建立在平台上的增值服务赢利,根据熊兴发介绍,2006年,整个新加坡平台的营业收入是12亿新元,绝大部分都是靠增值服务获得的。
便利高效的交通物流体系
现代化的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交通物流的各个环节上,有效地提高了效率。
来自上海捷天智能系统公司的周家骊介绍了该公司的多种追踪识别管理系统,通过GPS、RFID等先进的定位和自动识别技术手段等,能够有效地对交通物流进行监控和管理。比如通过GPS对校车乘坐人员追踪管理、在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中对司机定位和统计其工作时间等,不但提高了办事效率,还提升了服务水平。
新科电子(资讯通信系统)中国业务总监廖俊博士,则介绍了新加坡智能交通集成信息系统的概况。该系统包括原来20多个独立的交通系统,形成了一个覆盖整个新加坡全岛的智能系统。
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区域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下简称为ERP)的城市,其主要目的不是收费,而是调整交通流量。新加坡智能交通集成信息系统与ERP系统实现了很好的整合。另外,GPS在新加坡的使用也非常普遍,所有的出租车都装了GPS系统,根据调度优化配置,利用GPS信息采集整个交通流量,并采用第三方的仿真工具,跟监控中心集成起来,以实现最佳的交通疏导方案。
通过以上种种技术手段,可以监管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根据各个道路的统计数据制定合理的交通方案。据廖俊透露,即使是像新加坡市这样面积狭小的地方,也实施了分区管理,不仅便于快速响应,还可以减少油耗,让道路交通更加环保。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交通物流信息化道路
与会专家和用户在听取了新加坡的交通物流信息化发展模式后,对建立中立的公共服务平台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营业部副总经理张建军认为,中国上下游企业物流和交通间的配合并不理想,而如果能有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则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由政府出面制定一定的标准,并加强引导力度是与会专家强烈的愿望。
尽管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地区和行业差异巨大,相应的管理模式和层次也非常多,具体到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会对架构产生很大的影响。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与物流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魏凤,提出了将交通物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观点。以信息化为基础,带动各行各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魏凤主任认为,物流是一个链,在这个链条上有各种各样的角色,非常复杂,应该将链里的角色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整合,尤其是要处理好交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扩大资源共享和深度系统整合势在必行。
张晓东认为,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本质区别之一,在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和很好的系统整合,大规模、高效率的低成本运作是不可能的。尽管管理问题比较复杂,但靠信息手段在局部实现资源整合的突破,这在各行各业都可以实现。
此外,在物流交通自动跟踪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的RFID,也成为会议研讨的一个热点话题。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目前RFID应用还面临着标准不统一、成本偏高等突出问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RFID研究中心的谭杰主任表示,尽管RFID在对成本极度敏感的超市应用不理想,但在安全、制造和交通等行业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对RFID和物流行业的前景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