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兴事物,同时又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由于自身和生源的特殊性,影响并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以医学独立学院为观察和探索的视角,着重分析医学独立学院教学现状和自身发展特点,在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力求逐步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目的,从而促进医学独立学院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医学 独立学院 学生特点 教学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11-02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孕育出的新兴产物,其培养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社会人才需求中的空白,使得高等教育对象的层次更加丰富多样,社会人才的结构也更加合理。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12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260所,其中医学独立学院22所。医学独立学院因医学专业性特点而具有独特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逐步实现一本招生”,这极大制约和限制了医学独立学院的发展,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其生存和发展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学独立学院教学现状
医学独立学院与其他独立学院一样,都是依托母体学校(以下简称“母校”)而生,利用母校的师资设备等优秀教育资源、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品牌优势进行招生和人才培養,其教学模式基本是“复制”母校,由于没有考虑到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和生源特殊性,因此照搬母校的教学模式在医学独立学院教学上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都是三本批次录取的,与母校学生相比,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差,易受外界引诱。同时,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特别是没有明确的近期目标、学习计划。但与此同时,这些学生适应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强,敢于拼搏、创新和实践,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二)独立学院定位不清,教学缺乏自身特色
目前,大多数医学独立学院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教学模式缺乏自身特色,主要表现在:(1)现有专业与母校的专业高度重复,没能与母校错位发展,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2)教学计划都是母校教学计划的翻版,其结果就是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与母校同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区别,培养目标也大同小异;教材的使用、教学大纲的制定基本与母校无异;(3)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专业教师团队,其授课教师基本来自母校,但这些教师除承担独立学院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母校学生的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肩负科研、研究生培养等工作,分身乏术以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4)教学方法单一,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没有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加剧学生的学习问题和由此而产生的自卑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育管理理念陈旧,致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衔接不够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依然是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方式,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形成了“学以应考,以考促学”的思维模式,对知识采取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方式,最终导致考过即忘;其次,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现阶段,医学院校可提供给学生实践的平台少之又少,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再次,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目前独立学院大多推行的是“3+1+1”教学模式,即3年校内基础理论学习,1年医院临床见习,1年专业实习。基础与临床脱节,前期教学较少设置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后期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年,与学生复习考研和就业严重冲突,医院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专业实习效果不明显。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目前,虽然有些医学独立学院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但现有的体系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针对课堂教学成立了教学督导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有些建立了领导听课制度及学生网上测评教师等,这些仅仅在某一方面起到作用。 由于没有一套完备的体系,并且缺乏内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1]。
二、医学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相关措施
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高等医学院要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契机,根据自身现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活动,通过对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不仅可以较为真实地掌握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更可为高等医学院校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医学独立学院虽然并不能跻身“双一流大学”的行列,但固步自封,求来的只是一时的安稳,最终难逃被社会淘汰的命运,因此有针对性的深化教学改革以确保自身生存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自身定位,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按照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母校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保证其办学质量,但负责不等于“包办”,不等于由母校统一安排教学任务,下发教学计划,这样做很难符合独立学院教学实际,也无法实现其办学目标,更不利于独立学院摆脱对母校的依附。因此,独立学院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根据办学软硬件条件、生源特性等,科学制订教学计划,设定教学目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如:专业设置上,在兼顾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不求大求全,而应求精,尽量避免与母校专业设置趋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稳定的师资队伍,便于因材施教;多元教学法教学,它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既注重发挥传统讲授法的基础性功能,又注重将其与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结合。通过将讲授、案例教学、PBL教学、直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巧妙糅合,实现教学方法间的优势互补、增强师生间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二)转变教育理念,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本身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教师在服务中教导,学生也在服务中学习。服务性学习恰恰符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它以教学课程为载体,以社区需要为方向,将基础课程与社区服务相结合,让学生有组织的深入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发现不足,进而在反思中不断学习,促使自身知识、技能与沟通能力的提升。服务学习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禁锢,使学生摆脱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灌输式”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从而成为真正的、积极的主动学习者[3]。
当前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实施“三早”教育,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1)早期接触临床:在前期教学中即设置医学导论、医患关系等课程,向学生提供早期接触病人的环境和条件,认识疾病和病人,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的专业感知,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2)早期接触科研:即在学生低年级学习阶段,通过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教学之中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两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创新意识;(3)早期接触社会: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他们适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4]。
(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医学独立学院应当严格教学管理,完善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在内的全面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将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效果作为质量监控的重点,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聘任、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列为全程监控的关键环节,将制度化的检查、督导和评估,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技术,使教学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和现代化[1]。
(四)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引导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加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独立学院学生的优点是具有良好适应和沟通能力,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缺点是基础薄弱,学习的原动力和自觉性不够。 因此,学风建设要创新理念、改进方法,以激励和引导为主,同时,还要依靠社会、家长、学校三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进行综合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三、总结
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机制和模式,独立学院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学独立学院要生存发展,追求进步,就要积极参考及借鉴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牢固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根据学院自身特点,勇于开展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并予以实施,这对于医学独立学院的发展和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房文娟,何如海. 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研究[N].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95.
[2]邵南齐,陈晓敏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34-138.
[3]吳丽萍,陈晓勤等.以课程为载体的“服务性学习”模式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5(15):2378-2380.
[4]刘铁滨,毛季琨.独立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三早”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150-151.
【关键词】医学 独立学院 学生特点 教学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11-02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孕育出的新兴产物,其培养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社会人才需求中的空白,使得高等教育对象的层次更加丰富多样,社会人才的结构也更加合理。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12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260所,其中医学独立学院22所。医学独立学院因医学专业性特点而具有独特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逐步实现一本招生”,这极大制约和限制了医学独立学院的发展,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其生存和发展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学独立学院教学现状
医学独立学院与其他独立学院一样,都是依托母体学校(以下简称“母校”)而生,利用母校的师资设备等优秀教育资源、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品牌优势进行招生和人才培養,其教学模式基本是“复制”母校,由于没有考虑到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和生源特殊性,因此照搬母校的教学模式在医学独立学院教学上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都是三本批次录取的,与母校学生相比,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差,易受外界引诱。同时,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特别是没有明确的近期目标、学习计划。但与此同时,这些学生适应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强,敢于拼搏、创新和实践,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二)独立学院定位不清,教学缺乏自身特色
目前,大多数医学独立学院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教学模式缺乏自身特色,主要表现在:(1)现有专业与母校的专业高度重复,没能与母校错位发展,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2)教学计划都是母校教学计划的翻版,其结果就是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与母校同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区别,培养目标也大同小异;教材的使用、教学大纲的制定基本与母校无异;(3)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专业教师团队,其授课教师基本来自母校,但这些教师除承担独立学院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母校学生的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肩负科研、研究生培养等工作,分身乏术以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4)教学方法单一,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没有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加剧学生的学习问题和由此而产生的自卑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育管理理念陈旧,致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衔接不够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依然是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方式,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形成了“学以应考,以考促学”的思维模式,对知识采取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方式,最终导致考过即忘;其次,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现阶段,医学院校可提供给学生实践的平台少之又少,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再次,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目前独立学院大多推行的是“3+1+1”教学模式,即3年校内基础理论学习,1年医院临床见习,1年专业实习。基础与临床脱节,前期教学较少设置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后期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年,与学生复习考研和就业严重冲突,医院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专业实习效果不明显。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目前,虽然有些医学独立学院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但现有的体系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针对课堂教学成立了教学督导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有些建立了领导听课制度及学生网上测评教师等,这些仅仅在某一方面起到作用。 由于没有一套完备的体系,并且缺乏内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1]。
二、医学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相关措施
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高等医学院要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契机,根据自身现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活动,通过对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不仅可以较为真实地掌握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更可为高等医学院校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医学独立学院虽然并不能跻身“双一流大学”的行列,但固步自封,求来的只是一时的安稳,最终难逃被社会淘汰的命运,因此有针对性的深化教学改革以确保自身生存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自身定位,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按照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母校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保证其办学质量,但负责不等于“包办”,不等于由母校统一安排教学任务,下发教学计划,这样做很难符合独立学院教学实际,也无法实现其办学目标,更不利于独立学院摆脱对母校的依附。因此,独立学院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根据办学软硬件条件、生源特性等,科学制订教学计划,设定教学目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如:专业设置上,在兼顾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不求大求全,而应求精,尽量避免与母校专业设置趋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稳定的师资队伍,便于因材施教;多元教学法教学,它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既注重发挥传统讲授法的基础性功能,又注重将其与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结合。通过将讲授、案例教学、PBL教学、直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巧妙糅合,实现教学方法间的优势互补、增强师生间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二)转变教育理念,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本身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教师在服务中教导,学生也在服务中学习。服务性学习恰恰符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它以教学课程为载体,以社区需要为方向,将基础课程与社区服务相结合,让学生有组织的深入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发现不足,进而在反思中不断学习,促使自身知识、技能与沟通能力的提升。服务学习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禁锢,使学生摆脱了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灌输式”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从而成为真正的、积极的主动学习者[3]。
当前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实施“三早”教育,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1)早期接触临床:在前期教学中即设置医学导论、医患关系等课程,向学生提供早期接触病人的环境和条件,认识疾病和病人,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的专业感知,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2)早期接触科研:即在学生低年级学习阶段,通过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教学之中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两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创新意识;(3)早期接触社会: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他们适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4]。
(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医学独立学院应当严格教学管理,完善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在内的全面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将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效果作为质量监控的重点,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聘任、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列为全程监控的关键环节,将制度化的检查、督导和评估,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技术,使教学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和现代化[1]。
(四)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引导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加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独立学院学生的优点是具有良好适应和沟通能力,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缺点是基础薄弱,学习的原动力和自觉性不够。 因此,学风建设要创新理念、改进方法,以激励和引导为主,同时,还要依靠社会、家长、学校三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进行综合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三、总结
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机制和模式,独立学院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学独立学院要生存发展,追求进步,就要积极参考及借鉴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牢固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根据学院自身特点,勇于开展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并予以实施,这对于医学独立学院的发展和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房文娟,何如海. 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研究[N].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95.
[2]邵南齐,陈晓敏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34-138.
[3]吳丽萍,陈晓勤等.以课程为载体的“服务性学习”模式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5(15):2378-2380.
[4]刘铁滨,毛季琨.独立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三早”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