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科幻片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美国的,美国科幻片无疑是这个类型片中的翘楚和楷模。国内科幻界人士纷纷表示,国产科幻片开始起步追赶,追赶的目标其实就是美国科幻片。
究竟如何追赶?影评人唐思雨解释说,“分工”是工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之一,在电影创作领域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分工现象。在一部商业大片的制作周期中,参与制作的公司数量可以达到上百个之多,其中有专门提供剧本创意的,有做分镜绘画的,有做声音的,有做特效的,有做后期合成的。更有甚者,特效较多的商业片往往需要多家特效制作公司一起合作。在分工细致的电影生产领域单个人的作用极其微小。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教授游飞说《阿凡达》诠释的是电影工业化的典型特征。总计48家公司,1858名工作人员参与制作。其次是长时间的生产周期:1995年就写出了剧本,之后一直打磨构思。为此导演先拍了另一部电影《深渊幽灵》试水,根据效果又花费好几年,继续完善。最终《阿凡达》正片拍了四年,每帧画面平均耗费4万个人工小时,60%内容靠CG合成,40%靠演员演绎。新西兰的维塔公司负责人物的动作移植,光这个环节,就花费了一年时间。所以《阿凡达》投资超过5亿美元。
科幻电影是整个电影工业体系中金字塔的塔尖部分,而科幻产业的造血能力,以及市场和文化的接受程度,这些问题是不可能通过一两部所谓的“突破式发展”的科幻电影就能解决的。
对此,刚拍完《长城》的张艺谋说:“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创作体验。”
賈樟柯则说:“中国电影行业从国有电影制片体系到民营电影企业不超过20年,电影工业发展历程尚短,需要慢慢来。”
影评人彭小华对《中国名牌》说,还以《阿凡达》为例,卡梅隆不惜先拍一部片子做实验。这一过程中的种种技术创新,历史性地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取得票房奇迹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而且,为了观看《阿凡达》,全球影院的升级为3D,全球影业也升级为3D,所谓科技创造未来,不过如此。
李安的《比利-林恩》的120帧技术,也隐隐透露这种野心。
当然,更重要的是用科幻片诠释和展望人类的技术创新。1995年的《世纪末暴潮》、1999年的《异次元骇客》展示的是VR(虚拟现实);《星球大战》和《终结者》出现了AI(人工智能);《多啦A梦》是时光机;《美国队长》则是人体基因改造;《钢铁侠》里拯救世界的是可穿戴设备;《007》里面的道具是自动驾驶汽车;《饥饿游戏》推出的是全息投影技术;《碟中谍》操纵的是交互触控技术;《星际穿越》则展示了量子物理学的神奇。人类想得出,就可能做得到,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
但问题是,好莱坞的科幻片不仅想到了,而且几乎是模拟出来了,听来是不是很可怕?
美国科幻片发展了100多年,而中国的科幻片却几乎是空白。这个差距,中国的同仁希望不要用100年的时间去填补。
究竟如何追赶?影评人唐思雨解释说,“分工”是工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之一,在电影创作领域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分工现象。在一部商业大片的制作周期中,参与制作的公司数量可以达到上百个之多,其中有专门提供剧本创意的,有做分镜绘画的,有做声音的,有做特效的,有做后期合成的。更有甚者,特效较多的商业片往往需要多家特效制作公司一起合作。在分工细致的电影生产领域单个人的作用极其微小。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教授游飞说《阿凡达》诠释的是电影工业化的典型特征。总计48家公司,1858名工作人员参与制作。其次是长时间的生产周期:1995年就写出了剧本,之后一直打磨构思。为此导演先拍了另一部电影《深渊幽灵》试水,根据效果又花费好几年,继续完善。最终《阿凡达》正片拍了四年,每帧画面平均耗费4万个人工小时,60%内容靠CG合成,40%靠演员演绎。新西兰的维塔公司负责人物的动作移植,光这个环节,就花费了一年时间。所以《阿凡达》投资超过5亿美元。
科幻电影是整个电影工业体系中金字塔的塔尖部分,而科幻产业的造血能力,以及市场和文化的接受程度,这些问题是不可能通过一两部所谓的“突破式发展”的科幻电影就能解决的。
对此,刚拍完《长城》的张艺谋说:“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创作体验。”
賈樟柯则说:“中国电影行业从国有电影制片体系到民营电影企业不超过20年,电影工业发展历程尚短,需要慢慢来。”
影评人彭小华对《中国名牌》说,还以《阿凡达》为例,卡梅隆不惜先拍一部片子做实验。这一过程中的种种技术创新,历史性地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取得票房奇迹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而且,为了观看《阿凡达》,全球影院的升级为3D,全球影业也升级为3D,所谓科技创造未来,不过如此。
李安的《比利-林恩》的120帧技术,也隐隐透露这种野心。
当然,更重要的是用科幻片诠释和展望人类的技术创新。1995年的《世纪末暴潮》、1999年的《异次元骇客》展示的是VR(虚拟现实);《星球大战》和《终结者》出现了AI(人工智能);《多啦A梦》是时光机;《美国队长》则是人体基因改造;《钢铁侠》里拯救世界的是可穿戴设备;《007》里面的道具是自动驾驶汽车;《饥饿游戏》推出的是全息投影技术;《碟中谍》操纵的是交互触控技术;《星际穿越》则展示了量子物理学的神奇。人类想得出,就可能做得到,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
但问题是,好莱坞的科幻片不仅想到了,而且几乎是模拟出来了,听来是不是很可怕?
美国科幻片发展了100多年,而中国的科幻片却几乎是空白。这个差距,中国的同仁希望不要用100年的时间去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