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小结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版块,在梳理知识脉络、提炼学习方法、实现自我评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多数教师却在课堂小结实施存有一定认知上不足。本文从价值和方法两个维度,就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做出了总结。在实践的过程中,可通过点题式小结、引导式小结、评价式小结及延伸式小结的实施,创设性地实施,使课堂小结更为实效、更为精彩。
关键词:课堂小结;小学数学
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期教育从业者的使命当担,在这一感召下,砥砺前行的教育人共同掀开了新一轮的教育探索。在“有效性教学”的理念下,广大小学教师通过对于教学环节的精细化设置并通过对环节间链接的过渡性渗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闭环”,在达成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推动了小学生数字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1]。在对这一探索的分析中发现,多数教师将课堂教学的中心定在了核心内容环节的创设性实施上,而对于课堂小结这一基本环节的设计上存有一定程度上的漠视,未能突显出课堂小结在梳理知识脉络、提炼学习方法、实现自我评价等方面的价值,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一大缺憾。
1点题式小结,让小学生明确知识学习的任务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强调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此为核心实现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点题式”小结是对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在内容展开之前适当点明本节课的实施重点,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问题的导向下实现对各知识模块的技能学习和实践应用。笔者在讲解《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在上课之前创设了的问题情境如下:小红和小明打电话约好在星期六的8点一块到公园去玩,而第二天小红抱怨小明、小明也抱怨小红,都说对方不守时,大家猜一猜这是怎么回事?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并没有直接开始教学,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找到导致这一误会的关键。当有位同学提出“老师,我觉得她们对时间的约定上出了问题,可能小红认为是早上8点,而小明认为是晚上8点,这才导致他们两个人谁也没有见到谁”。教师则在这时可以及时点题,“对了,一天当中的8点有两个,我们应在和朋友相约的时候说明是早8点,还是晚8点,而要避免这种情景,我们需要学会今天的学习内容——24小时计时法。”老师边板书边进行点题,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就一目了然了[2]。
2引导式小结,帮助小学生梳理课堂知识脉络
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块化探索中,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戰,就数学知识的内容而言,虽较为浅显,但相对而言也更为宽泛。这样的知识内容在课堂学习后应进行及时的总结,以帮助啊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从而在自己的数学体系当中种下“知识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核心问题的再现呈现“思辨”导向下的课堂内容。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紧紧围绕“用一个字母表示数”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两个部分内容创设了多个贴近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当对这两部分知识的学习完成之后,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总结,而是邀请学生来到讲台,并用粉笔圈阅出他们认为重点的部分。而后根据学生对于重点的圈阅,以“鱼骨图”的方式将各部分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将整个知识脉络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更高的教育智慧去保护和点燃学生们心中思维的火花,并让它逐步地固化并深入地发展开来。在经历了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对于什么时候用字母表示数,什么时候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便可以了熟于心。
3点评式小结,为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交流平台
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一个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内化过程,而这一过程是教师是替代不了学生的。小学生需通过对自身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实现知识累加下素养的不断提升,这对于数学的学习而言尤为如此[3]。传统的“点评式”的小结多是由教师来发起,对自己本节课教学的内容、重难点及技能练习中所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这一总结虽然丰富,但仍停留在了“知识输出”的角度,无形当中将小学生从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剥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将“点评式”小结的权力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表述本节课学习的收获,甚至是本节课学习中的疑点,从而实现课堂小结环节价值内涵的进一步拓展。如笔者的一位学生在学习完《位置和方向》一课之后,她在总结中提到“不知道该怎么在现实生活中分辨方向。”而这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最为直接的实施导向。
4延伸式小结,为学生能力实践创造全新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的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并获取问题解决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小学数学对于生活实践的回顾也是一种价值的回归,小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获取知识和技能之后需回到生活中去操作和实践,进而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升华。因此,有必要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实施“延伸式”的小结,通过对学生实践行为的指导,实现“真数学”上的突破[4]。如笔者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将课堂小结的中心向数学实践上作了迁移,提出“请大家回去之后用手中的直尺来测量家中的桌子,量一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的面积”。这一总结方式中即体现了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及实测计算中的要素,同时为小学生的实践指出了具体的路径。
5小结
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曾说:“总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认识到课堂小结的价值,并针对这一环节展开积极的探索,可通过“点题式小结”“引导式小结”“延伸式小结”等方式的有效实施,推动课堂小结在明确学习任务、梳理课堂知识、实现自我评价、创造实践机会等维度上的价值实践,以多样的小结呈现小学数学教育的别样精彩。
参考文献:
[1]徐利霞.丰富形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4,(26):46-46.
[2]任学萍.设计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9,(8):74.
[3]黄卫东.小学数学课堂小结艺术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8):62.
[4]晏玉.不可忽视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结[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7):223.
关键词:课堂小结;小学数学
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期教育从业者的使命当担,在这一感召下,砥砺前行的教育人共同掀开了新一轮的教育探索。在“有效性教学”的理念下,广大小学教师通过对于教学环节的精细化设置并通过对环节间链接的过渡性渗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闭环”,在达成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推动了小学生数字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1]。在对这一探索的分析中发现,多数教师将课堂教学的中心定在了核心内容环节的创设性实施上,而对于课堂小结这一基本环节的设计上存有一定程度上的漠视,未能突显出课堂小结在梳理知识脉络、提炼学习方法、实现自我评价等方面的价值,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一大缺憾。
1点题式小结,让小学生明确知识学习的任务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强调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此为核心实现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点题式”小结是对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在内容展开之前适当点明本节课的实施重点,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问题的导向下实现对各知识模块的技能学习和实践应用。笔者在讲解《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在上课之前创设了的问题情境如下:小红和小明打电话约好在星期六的8点一块到公园去玩,而第二天小红抱怨小明、小明也抱怨小红,都说对方不守时,大家猜一猜这是怎么回事?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并没有直接开始教学,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找到导致这一误会的关键。当有位同学提出“老师,我觉得她们对时间的约定上出了问题,可能小红认为是早上8点,而小明认为是晚上8点,这才导致他们两个人谁也没有见到谁”。教师则在这时可以及时点题,“对了,一天当中的8点有两个,我们应在和朋友相约的时候说明是早8点,还是晚8点,而要避免这种情景,我们需要学会今天的学习内容——24小时计时法。”老师边板书边进行点题,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就一目了然了[2]。
2引导式小结,帮助小学生梳理课堂知识脉络
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块化探索中,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戰,就数学知识的内容而言,虽较为浅显,但相对而言也更为宽泛。这样的知识内容在课堂学习后应进行及时的总结,以帮助啊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从而在自己的数学体系当中种下“知识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核心问题的再现呈现“思辨”导向下的课堂内容。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紧紧围绕“用一个字母表示数”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两个部分内容创设了多个贴近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当对这两部分知识的学习完成之后,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总结,而是邀请学生来到讲台,并用粉笔圈阅出他们认为重点的部分。而后根据学生对于重点的圈阅,以“鱼骨图”的方式将各部分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将整个知识脉络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更高的教育智慧去保护和点燃学生们心中思维的火花,并让它逐步地固化并深入地发展开来。在经历了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对于什么时候用字母表示数,什么时候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便可以了熟于心。
3点评式小结,为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交流平台
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一个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内化过程,而这一过程是教师是替代不了学生的。小学生需通过对自身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实现知识累加下素养的不断提升,这对于数学的学习而言尤为如此[3]。传统的“点评式”的小结多是由教师来发起,对自己本节课教学的内容、重难点及技能练习中所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这一总结虽然丰富,但仍停留在了“知识输出”的角度,无形当中将小学生从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剥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将“点评式”小结的权力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表述本节课学习的收获,甚至是本节课学习中的疑点,从而实现课堂小结环节价值内涵的进一步拓展。如笔者的一位学生在学习完《位置和方向》一课之后,她在总结中提到“不知道该怎么在现实生活中分辨方向。”而这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最为直接的实施导向。
4延伸式小结,为学生能力实践创造全新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的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并获取问题解决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小学数学对于生活实践的回顾也是一种价值的回归,小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获取知识和技能之后需回到生活中去操作和实践,进而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升华。因此,有必要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实施“延伸式”的小结,通过对学生实践行为的指导,实现“真数学”上的突破[4]。如笔者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将课堂小结的中心向数学实践上作了迁移,提出“请大家回去之后用手中的直尺来测量家中的桌子,量一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的面积”。这一总结方式中即体现了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及实测计算中的要素,同时为小学生的实践指出了具体的路径。
5小结
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曾说:“总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认识到课堂小结的价值,并针对这一环节展开积极的探索,可通过“点题式小结”“引导式小结”“延伸式小结”等方式的有效实施,推动课堂小结在明确学习任务、梳理课堂知识、实现自我评价、创造实践机会等维度上的价值实践,以多样的小结呈现小学数学教育的别样精彩。
参考文献:
[1]徐利霞.丰富形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4,(26):46-46.
[2]任学萍.设计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9,(8):74.
[3]黄卫东.小学数学课堂小结艺术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8):62.
[4]晏玉.不可忽视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结[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