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新发人,大约150万人死亡。居我国人口死因的第二位。存活者3/4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对急性脑血管诱发因素、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对急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足够认识和处理很有必要。本文针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诱因,提前预判,急救常识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特点;治疗
一、诱发急性脑血管原因
临床内科治疗中,急性脑血管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该病具有病发率高、发病迅速、治疗困难等因素,常会给医生的治疗工作带来难度。情况严重时会造成病人残疾、死亡等,给社会群众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诱发急性脑血管病的原因如睡眠中发病、情绪激动、劳累、饮酒、进餐、排便、休息、咳嗽等。安静状态下发病者以脑血栓多见,活动中发病以出血性疾病为多。劳累和情绪激动都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而用力排便和饮酒为出血性疾患的重要发病因素。
二、急性脑血管病的识别
快速识别急性脑血管病并及时转运到医院就诊,是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特别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来说,如果症状发生后超过4.5小时,就失去了溶栓的机会,将严重影响预后。 一般急性脑血管病有以下常见特征:突然手臂或腿感到无力,或者突发面部、手臂或腿的麻木,尤其是发生于一侧肢体或面部;突然意识不清、言语含糊或词不达意;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然头晕、行走不稳;突然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当怀疑自己或他人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时,只需做下列简单的三个动作,就能判断大部分的急性脑血管病:
(1)微笑:正常情况下,微笑时,两侧肌肉运动是对称的,因此两侧的口角是对称的,如果出现两侧面部肌肉活动不对称,口角歪斜,则为异常。
(2)抬双侧上臂:正常情况下,两侧上肢抬起能维持10秒以上。如果在10秒钟内,出现一侧肢体下垂或摇摆,则为异常。
(3)言语:重复一个简单的句子,如果出现言语不清或用词错误等,则为异常。
如果上述三个动作,出现任何一种异常,则表示很有可能发生急性脑血管病,应立即拔打急救电话,通过急救车运送到医院,而不要自己在家休息观察,因为这很有可能延误救治,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上述临床表现后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后,症状得到缓解,病情迅速好转。其实这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先兆,医学上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约2/3在短时间内会发展为持续性的脑损害或症状反复发作,因此同样应当抓紧时间,按照急性病处理,快速及时地将病人送到医院就诊。
三、急性脑血管病就医前的急救常识
(1)要学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意识的改变,出现以下症状:意识不清、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活动不灵、言语不清、失语、口角歪斜、头痛、呕吐、抽搐等,结合查体,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考虑脑血管病,积极对症治疗。对于神志清醒、神经体征改变不明显者,即给氧、脱水降颅压等处理;有明显颅内压增高体征者,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即给氧、脱水降颅內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窒息;对于躁动不安、抽搐者,给予镇静剂,并将纱布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对于呼吸困难者,酌情应用呼吸兴奋剂;对于危重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紫绀者,立即清理呼吸道、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等;对于休克者,给予升压药物;对于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应用呼吸兴奋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抢救药物。
(2)建立静脉通道,保证用药。意识障碍或因颅内压明显增高或血压过高者,给予降颅内压和降血压药物。如20%甘露醇125~25 0 ml快速静脉滴注,呋噻米40~60 mg溶于注射液20~40 ml内静脉推注,尼莫地平口服等,使血压保持在20~21 kPa/12~14 kPa左右为宜,降压过速、过低,则可能减少脑灌注,加重脑水肿。
(3)避免情绪波动及血压升高而使病情加重,恶化。要尽量减少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应使患者侧卧位,便于口腔痰液及呕吐物流出,防止回流造成窒息。若口鼻中有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等,要迅速清除干净。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夹,并在口腔内放通气管。解开患者领口钮扣、领带、裤带等,如有假牙应取出。必要时将上衣剪开,以减少对呼吸的阻力,并积极给予吸氧,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清醒患者注意安抚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
四、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各个年龄阶段人群都可发生的疾病,但中老年发病率更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此次研究的病人在男多于女,年龄小于39岁的大26.49%,最小年龄在19岁,50~60阶段是高发年龄。青年人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因素,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这些资料显示,社会青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这就提醒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风心病等加强预防,从多个方面工作做起以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在治疗期间,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诊断,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后实施治疗。有时可根据临床经验分析患者的病情,如:操作高血压的病人突然偏瘫伴有头痛且意识无异常,则需怀疑为脑出血;患者发病速度较慢,经过6h偏瘫才达到高峰,同时意识无异常,则也要怀疑为脑血栓。对未出现高血压的急性偏瘫,非血性脑脊液则要和脑血栓严格区分,根据相关的脑血管造影或CT检查以进一步判断病情。
高血压对于急性脑血管病而言是主要的病发因素,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只要血压过高则会造成脑组织细小动脉广泛变性,这些都会引起急性脑血管病。无论是出血性或者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其都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存在着很大的关联。这就需要在治疗阶段要重视患者血压的控制,这是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关键内容。此外,对于其它方面的症状也要给予关注,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风心病、心电图异常等等,这些症状的存在会造成病人微血管循环障碍,达到一定程度则会造成高血压性脑梗死。
治疗脑血管症状时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处理,在急性期不管是缺血或出血,只要病人血压过高则需使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对脑水肿严格控制以避免出现脑疝,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治疗时可积极运用甘露醇作为治疗脑水肿的常规药。使用甘露醇可对脑梗塞显著控制,在输入甘露醇后的30min内全血粘度显著降低,同时跟随切变率的增高而减小,经过2h则不断回升,4h则恢复正常,同时还能减弱红细胞的聚集性,促进了治疗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特点;治疗
一、诱发急性脑血管原因
临床内科治疗中,急性脑血管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该病具有病发率高、发病迅速、治疗困难等因素,常会给医生的治疗工作带来难度。情况严重时会造成病人残疾、死亡等,给社会群众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诱发急性脑血管病的原因如睡眠中发病、情绪激动、劳累、饮酒、进餐、排便、休息、咳嗽等。安静状态下发病者以脑血栓多见,活动中发病以出血性疾病为多。劳累和情绪激动都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而用力排便和饮酒为出血性疾患的重要发病因素。
二、急性脑血管病的识别
快速识别急性脑血管病并及时转运到医院就诊,是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特别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来说,如果症状发生后超过4.5小时,就失去了溶栓的机会,将严重影响预后。 一般急性脑血管病有以下常见特征:突然手臂或腿感到无力,或者突发面部、手臂或腿的麻木,尤其是发生于一侧肢体或面部;突然意识不清、言语含糊或词不达意;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然头晕、行走不稳;突然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当怀疑自己或他人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时,只需做下列简单的三个动作,就能判断大部分的急性脑血管病:
(1)微笑:正常情况下,微笑时,两侧肌肉运动是对称的,因此两侧的口角是对称的,如果出现两侧面部肌肉活动不对称,口角歪斜,则为异常。
(2)抬双侧上臂:正常情况下,两侧上肢抬起能维持10秒以上。如果在10秒钟内,出现一侧肢体下垂或摇摆,则为异常。
(3)言语:重复一个简单的句子,如果出现言语不清或用词错误等,则为异常。
如果上述三个动作,出现任何一种异常,则表示很有可能发生急性脑血管病,应立即拔打急救电话,通过急救车运送到医院,而不要自己在家休息观察,因为这很有可能延误救治,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上述临床表现后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后,症状得到缓解,病情迅速好转。其实这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先兆,医学上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约2/3在短时间内会发展为持续性的脑损害或症状反复发作,因此同样应当抓紧时间,按照急性病处理,快速及时地将病人送到医院就诊。
三、急性脑血管病就医前的急救常识
(1)要学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意识的改变,出现以下症状:意识不清、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活动不灵、言语不清、失语、口角歪斜、头痛、呕吐、抽搐等,结合查体,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考虑脑血管病,积极对症治疗。对于神志清醒、神经体征改变不明显者,即给氧、脱水降颅压等处理;有明显颅内压增高体征者,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即给氧、脱水降颅內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窒息;对于躁动不安、抽搐者,给予镇静剂,并将纱布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对于呼吸困难者,酌情应用呼吸兴奋剂;对于危重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紫绀者,立即清理呼吸道、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脱水降颅压等;对于休克者,给予升压药物;对于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应用呼吸兴奋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抢救药物。
(2)建立静脉通道,保证用药。意识障碍或因颅内压明显增高或血压过高者,给予降颅内压和降血压药物。如20%甘露醇125~25 0 ml快速静脉滴注,呋噻米40~60 mg溶于注射液20~40 ml内静脉推注,尼莫地平口服等,使血压保持在20~21 kPa/12~14 kPa左右为宜,降压过速、过低,则可能减少脑灌注,加重脑水肿。
(3)避免情绪波动及血压升高而使病情加重,恶化。要尽量减少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应使患者侧卧位,便于口腔痰液及呕吐物流出,防止回流造成窒息。若口鼻中有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等,要迅速清除干净。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夹,并在口腔内放通气管。解开患者领口钮扣、领带、裤带等,如有假牙应取出。必要时将上衣剪开,以减少对呼吸的阻力,并积极给予吸氧,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清醒患者注意安抚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
四、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各个年龄阶段人群都可发生的疾病,但中老年发病率更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此次研究的病人在男多于女,年龄小于39岁的大26.49%,最小年龄在19岁,50~60阶段是高发年龄。青年人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因素,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这些资料显示,社会青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这就提醒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风心病等加强预防,从多个方面工作做起以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在治疗期间,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诊断,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后实施治疗。有时可根据临床经验分析患者的病情,如:操作高血压的病人突然偏瘫伴有头痛且意识无异常,则需怀疑为脑出血;患者发病速度较慢,经过6h偏瘫才达到高峰,同时意识无异常,则也要怀疑为脑血栓。对未出现高血压的急性偏瘫,非血性脑脊液则要和脑血栓严格区分,根据相关的脑血管造影或CT检查以进一步判断病情。
高血压对于急性脑血管病而言是主要的病发因素,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只要血压过高则会造成脑组织细小动脉广泛变性,这些都会引起急性脑血管病。无论是出血性或者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其都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存在着很大的关联。这就需要在治疗阶段要重视患者血压的控制,这是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关键内容。此外,对于其它方面的症状也要给予关注,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风心病、心电图异常等等,这些症状的存在会造成病人微血管循环障碍,达到一定程度则会造成高血压性脑梗死。
治疗脑血管症状时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处理,在急性期不管是缺血或出血,只要病人血压过高则需使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对脑水肿严格控制以避免出现脑疝,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治疗时可积极运用甘露醇作为治疗脑水肿的常规药。使用甘露醇可对脑梗塞显著控制,在输入甘露醇后的30min内全血粘度显著降低,同时跟随切变率的增高而减小,经过2h则不断回升,4h则恢复正常,同时还能减弱红细胞的聚集性,促进了治疗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