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下“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的教育将从“知识核心时代”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而我们的基础性教育作为教育改革最基础的阵地,更应该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为此,笔者尝试构建一种符合当下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范式与可操作性路径,力求促进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凸显“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立德树人
一、小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直观路径
(一)缘起: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秉承当今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和我校教育教学理念(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身心健康、品德修养、进取精神、合作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关注“全人”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发展,我们发现仅仅是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会在每个假期生活来临之际,给孩子提供一些具有综合实践性的课程学习内容,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并非一个全新的慨念,但它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而进行“研究性的小课题研究”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直观途径。而研究性小课题活动开展的目的正是要引导孩子从兴趣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展开,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等方式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合作的意识,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形成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和创新探索等能力。
(二)启动与实施:原来,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位学习的行动研究者
1.致学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落实到我们中学生层面,就意味着我们的学习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被动的接受层面,而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着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或方案,也将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也可以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行动研究者。
同学们,或许你会质疑:这不是上了大学以后才会接触到的学习方式吗?其实,这似乎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的结果;其实,这似乎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经历过,但并没有在意它的结果。
它是谁呢?它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可能存在于书本中“探究与分享”环节,它可能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我们社区管理中的小特色研究》,它可能就是一个有规范行为意义的调查小报告,如,《关于我校学生暑期上网时间及内容的调查研究》。若给它一个定义的话,它是指我们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同学们,研究性学习,原来也是这样的亲民哦!走,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2.行动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
行动要求:①以3人或4人為一小组,可选老师列出的小课题,也可自选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②可以通过网上信息检索、走访、自然观察、问卷调查以及上图书馆收集资料等途径和方式进行合作探究。③每组组员要分工明确,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将研究成果汇总到各组组长处,组长再以研究小报告的形式返校时交给班主任。(字数不少于800字)
选题指南 (请从中选择一个或者组员自行设计一个)
道德与法治方面:①所在社区管理特色的调查与研究②请设计一个关于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可操作性的庭审小剧本。(不限诉讼类别)
历史方面:①询问自己的长辈,记录他们对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变化的故事,感受改革开放对家人的影响。②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大战,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图文结合,理清一战中参战国家的恩爱情仇。
地理方面:①请就郑州市噪声污染源进行调查。②请就所在城市或所在区县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做一些小调查。③请就城市化给所在城市或所在区县带来的变化(利或弊)进行调查。
二、学科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即时性融合与发展
或许,小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最初样态,但是在现有学习要求和学习容量的情况下,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融入早已有之的学科教学,就成了研究性学习适应当下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当务之急,进而这样的做法就会让我们的具体学科教学呈现出核心素养要求下的生命样态。
如今,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具备探究性、实践性、相对开放性等特征,可以被有效的引进各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就以初中政史地学科教学的实践过程来阐述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中的即时性融合与发展。
(一)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践认知
在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有:一是围绕实时新闻而展开的新闻追踪学习,其属于短程研究性学习;二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专题研究调查学习,其属于中程研究性学习。三是以社团为单位展开的小课题研究学习,其属于长程研究性学习。三种形式中,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用最多的是第-种,其实际操作时间较短,易于进行把握与控制。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课“为什么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引用社会时事新闻《未成年人向网络主播打赏》作为教学案例,案例中13岁女孩偷偷拿妈妈的手机给自己喜欢的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花掉25万元。事发后,小女孩的父母找到网络主播所在的网络平台,要求返还支付的打赏费用。围绕这一案例,教师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你对新闻中的小女孩的做法什么看法?你认为视频中小女孩“打赏”给网络主播的钱可以要回吗?假如新闻中,打赏给主播25万元的是个成年人,那么可不可以把钱要回?为什么?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教师层层递进的设问,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和生活常识,在思考讨论后,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而道德与法治课又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整合设计用于课堂教学,这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方面,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
(二)基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实践认知
基于历史学科自身重证据和要求学生掌握处理历史信息能力等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现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更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的历史视野。如初中历史教学中讲授黄河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大河文明时,可以利用河南郑州得天独厚的当地历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黄河博物馆,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进而树立起保护黄河热爱家乡文化的意识和情感。不仅如此,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进一步开发学生资源,让学生研究性创造性学习。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和创造性把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历史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自我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获取过程有一个亲身的体验,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对激发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基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实践认知
在全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教学的任务和教学目标也更加关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综合发展,注重学生科学的学习模式,形成科学的积极向上的地理学科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让其热爱地理、喜欢地理。这就需要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究有机结合,将趣味性的生活现象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实践探究,观察现实生活中,贴身实际生活的地理现象,运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方法、原理和概念解决现实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当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探寻地理知识和学科方法时,教学的实效性将大大提升,地理成绩大大提高。
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教材的相关内容,将各个板块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知识框架。结合教材的内容,开发不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标的相关内容,创设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如七年级上册的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可以联系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教师创设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到地理课堂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明确方向,基于更多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同时也能够巩固学生的教材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问题中。以教材的知识点为契机,整合各个单元的学科重点,提升地理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调查法、归纳法、演绎法、假设验证法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教法与学法上的融合,对于提升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将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形成多向联动的学习模式。当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研究性活动时,学生的学科思维也会被调动起来。
三、研究性学习观——核心素養下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中的整合与建构
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已经形成共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范式探讨也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那么这种范式探讨能否找到一个融合与发展的理论支撑呢?在此,我认为这个支撑就是 “研究性学习观”。
基于对人类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深化的结果——研究性学习观是一种源于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新的学习观。
这种学习观之所以能够为这一研究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是与其自身理论框架的“科学性、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分不开的。其基本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基本观点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2.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3.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因而研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4.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5.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及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通过以上理论综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研究性学习重在一种学习观念的变革,重在对学习方法、师生角色的重新解读与思考,重在学习环境导向的营造与创设。特别指出的是在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操作模式中,建构主义模式强调了对情境创设的注重,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之于核心素养平台中的情境创设则意味着一个学习观与学科教学功能渗透并融合的趋向的形成。从这方面来说,它为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中的整合与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结束语
也许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政史地学科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平台之上,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进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样态,让每一个生命因教育而美好!那么,这样的研究实施范式和路径能否开启一个新视界,在此,笔者多有期待。当然,学无止境,研亦无止境,我们依然会戮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廖世平,融合生命教育构建活力课堂- 从“研究性学习教学”维度探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4):20-23.
[2]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5(05).
[3]王丽娟,浅议初中历史教学案例[J],动动画世界 教育技术研究,2012(5):76.
[4]教学策略:沟通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中介桥梁——兼论新课程方案的实施[J]. 田良臣,刘电芝.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5]开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J].史晓燕,周瑞芳,寇学臣.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3).
[6]凌峰.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下载http://www.being.org.cn/yanjiu/jichu.htm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立德树人
一、小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直观路径
(一)缘起: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秉承当今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和我校教育教学理念(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身心健康、品德修养、进取精神、合作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关注“全人”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发展,我们发现仅仅是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会在每个假期生活来临之际,给孩子提供一些具有综合实践性的课程学习内容,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并非一个全新的慨念,但它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而进行“研究性的小课题研究”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直观途径。而研究性小课题活动开展的目的正是要引导孩子从兴趣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展开,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等方式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合作的意识,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形成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和创新探索等能力。
(二)启动与实施:原来,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位学习的行动研究者
1.致学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落实到我们中学生层面,就意味着我们的学习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被动的接受层面,而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着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或方案,也将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也可以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行动研究者。
同学们,或许你会质疑:这不是上了大学以后才会接触到的学习方式吗?其实,这似乎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的结果;其实,这似乎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经历过,但并没有在意它的结果。
它是谁呢?它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可能存在于书本中“探究与分享”环节,它可能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我们社区管理中的小特色研究》,它可能就是一个有规范行为意义的调查小报告,如,《关于我校学生暑期上网时间及内容的调查研究》。若给它一个定义的话,它是指我们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同学们,研究性学习,原来也是这样的亲民哦!走,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2.行动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
行动要求:①以3人或4人為一小组,可选老师列出的小课题,也可自选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②可以通过网上信息检索、走访、自然观察、问卷调查以及上图书馆收集资料等途径和方式进行合作探究。③每组组员要分工明确,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将研究成果汇总到各组组长处,组长再以研究小报告的形式返校时交给班主任。(字数不少于800字)
选题指南 (请从中选择一个或者组员自行设计一个)
道德与法治方面:①所在社区管理特色的调查与研究②请设计一个关于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可操作性的庭审小剧本。(不限诉讼类别)
历史方面:①询问自己的长辈,记录他们对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变化的故事,感受改革开放对家人的影响。②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大战,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图文结合,理清一战中参战国家的恩爱情仇。
地理方面:①请就郑州市噪声污染源进行调查。②请就所在城市或所在区县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做一些小调查。③请就城市化给所在城市或所在区县带来的变化(利或弊)进行调查。
二、学科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即时性融合与发展
或许,小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最初样态,但是在现有学习要求和学习容量的情况下,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融入早已有之的学科教学,就成了研究性学习适应当下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当务之急,进而这样的做法就会让我们的具体学科教学呈现出核心素养要求下的生命样态。
如今,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具备探究性、实践性、相对开放性等特征,可以被有效的引进各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就以初中政史地学科教学的实践过程来阐述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中的即时性融合与发展。
(一)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践认知
在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有:一是围绕实时新闻而展开的新闻追踪学习,其属于短程研究性学习;二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专题研究调查学习,其属于中程研究性学习。三是以社团为单位展开的小课题研究学习,其属于长程研究性学习。三种形式中,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用最多的是第-种,其实际操作时间较短,易于进行把握与控制。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课“为什么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引用社会时事新闻《未成年人向网络主播打赏》作为教学案例,案例中13岁女孩偷偷拿妈妈的手机给自己喜欢的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花掉25万元。事发后,小女孩的父母找到网络主播所在的网络平台,要求返还支付的打赏费用。围绕这一案例,教师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你对新闻中的小女孩的做法什么看法?你认为视频中小女孩“打赏”给网络主播的钱可以要回吗?假如新闻中,打赏给主播25万元的是个成年人,那么可不可以把钱要回?为什么?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教师层层递进的设问,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和生活常识,在思考讨论后,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而道德与法治课又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整合设计用于课堂教学,这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方面,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
(二)基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实践认知
基于历史学科自身重证据和要求学生掌握处理历史信息能力等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利用现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更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的历史视野。如初中历史教学中讲授黄河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大河文明时,可以利用河南郑州得天独厚的当地历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黄河博物馆,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进而树立起保护黄河热爱家乡文化的意识和情感。不仅如此,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进一步开发学生资源,让学生研究性创造性学习。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和创造性把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历史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自我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获取过程有一个亲身的体验,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对激发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基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实践认知
在全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教学的任务和教学目标也更加关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综合发展,注重学生科学的学习模式,形成科学的积极向上的地理学科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让其热爱地理、喜欢地理。这就需要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究有机结合,将趣味性的生活现象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实践探究,观察现实生活中,贴身实际生活的地理现象,运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方法、原理和概念解决现实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当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探寻地理知识和学科方法时,教学的实效性将大大提升,地理成绩大大提高。
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教材的相关内容,将各个板块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知识框架。结合教材的内容,开发不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标的相关内容,创设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如七年级上册的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可以联系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教师创设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到地理课堂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明确方向,基于更多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同时也能够巩固学生的教材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问题中。以教材的知识点为契机,整合各个单元的学科重点,提升地理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调查法、归纳法、演绎法、假设验证法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教法与学法上的融合,对于提升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将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形成多向联动的学习模式。当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研究性活动时,学生的学科思维也会被调动起来。
三、研究性学习观——核心素養下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中的整合与建构
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已经形成共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范式探讨也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那么这种范式探讨能否找到一个融合与发展的理论支撑呢?在此,我认为这个支撑就是 “研究性学习观”。
基于对人类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深化的结果——研究性学习观是一种源于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新的学习观。
这种学习观之所以能够为这一研究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是与其自身理论框架的“科学性、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分不开的。其基本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基本观点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2.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3.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因而研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4.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5.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及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通过以上理论综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研究性学习重在一种学习观念的变革,重在对学习方法、师生角色的重新解读与思考,重在学习环境导向的营造与创设。特别指出的是在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操作模式中,建构主义模式强调了对情境创设的注重,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之于核心素养平台中的情境创设则意味着一个学习观与学科教学功能渗透并融合的趋向的形成。从这方面来说,它为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中的整合与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结束语
也许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政史地学科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平台之上,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进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样态,让每一个生命因教育而美好!那么,这样的研究实施范式和路径能否开启一个新视界,在此,笔者多有期待。当然,学无止境,研亦无止境,我们依然会戮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廖世平,融合生命教育构建活力课堂- 从“研究性学习教学”维度探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4):20-23.
[2]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5(05).
[3]王丽娟,浅议初中历史教学案例[J],动动画世界 教育技术研究,2012(5):76.
[4]教学策略:沟通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中介桥梁——兼论新课程方案的实施[J]. 田良臣,刘电芝.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5]开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J].史晓燕,周瑞芳,寇学臣.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3).
[6]凌峰.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下载http://www.being.org.cn/yanjiu/jichu.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