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留杈烟方式对白肋烟烟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iva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充分利用达州地区光热资源,降低早花损失,增加有效叶数,促进农民增收,该研究以当地烟农白肋烟生产中传统的留杈烟方式为基础,结合生态、栽培、晾制等条件改进设计了3种不同的留杈烟方式,分别为半斩株采收烟株基部留杈烟,打顶后直接留顶芽一个作杈烟,打顶后第二次抹芽时选留顶芽一个作杈烟。结果表明:半斩株采收烟株基部留杈烟的方式下,头烟与杈烟的重叠生育期、重叠晾制期最短,杈烟单独生育期最长,烟叶总产量、总产值明显高于另2种留杈烟方式,达到5 345.03 kg/hm2和57 744.60元/hm2,均价、上中等烟比例均较高,同时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
  关键词 白肋烟;杈烟;产量;产值;四川达州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013-03
  Effect of Different Branch Tobacco Remaining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Burley Tobacco
  XIANG Jie YANG Xing-you CHEN Zhi-hua JIN Dong-mei YANG Wei-li
  (Dazhou Branch of Sichuan Tobacco Company(Dazhou Tobacco Company),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ncrease peasants′ income by making full use of light and heat resources in Dazhou area,reducing the loss of early flowering and increasing effective leaves,three different ways of branch tobacco remaining were designed and developed,which were remaining on the foot of tobacco plants after half stalk cutting harvest,remaining on the top of tobacco plants after topping at right,and remaining on the top but after the second buds eras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ranch tobacco remained on the foot had the lest overlap of growth and air-curing period between primary tobacco and branch tobacco,and the longest single growth period of ranch tobacco.The total yield and output value of branch tobacco remained on the foot were 5 345.03 kg/hm2 and 57 744.60 yuan/hm2,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s,the average price and first-class tobacco proportion were higher too.In addition,branch tobacco remained on the foot had appropriate content of chemical components.
  Key words burley tobacco;branch tobacco;yield;output value;Dazhou Sichuan
  达州是全国白肋烟主产区,有适宜种植优质白肋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植烟历史悠久,当地种植户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1-2]。生产中发现部分烟农为追求产量的增加,通过采用植株顶上直接留杈烟的方式来增加叶数以提高烟叶产量,此种生产方式较粗放,缺乏规范的技术指导,同时对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如何尚缺乏有效的研究数据[3]。在烤烟早花处理研究中[4-5]发现,合理部位留杈烟能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在白肋烟鲜有的留杈烟研究中[6-8]也发现留杈烟叶除在化学成分、感官品质与常规烟叶略有差异外,产量增加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已有研究多停留在留杈烟本身对烟叶的影响,而不同留杈烟方式对白肋烟产量、品质的差异影响则尚未涉及[9-10]。结合达州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生态优势和农户长期生产实践总结的经验,寻找一种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的合理增产提质栽培方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如何在提高白肋烟产量的同时又能保证其质量不受影响,满足工业企业的需要和烟农收益,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当前白肋烟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不同留杈烟方式的分析,以为达州地区的白肋烟种植户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增产渠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1年在达州市烟叶主产区的宣汉县桃花乡和开江县梅家乡进行,试验地平整,土壤肥力均匀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当地白肋烟主栽品种达白1号。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以当地烟农白肋烟生产中传统的留杈烟方式为基础,结合生态、栽培、晾制等条件改进设计了3种不同的留杈烟方式,处理1:半斩株采收,斩株前4~5 d在茎基部留3~4个预备芽,斩株时留1个健壮芽培养成杈烟烟株,留叶14~16片,简称半斩株采收烟株基部留杈烟;处理2:摘叶采收,初花打顶时直接留健壮顶芽1个培育成杈烟烟枝,留叶8~9片,简称打顶后直接留顶芽一个作杈烟;处理3:摘叶采收,初花打顶后5~6 d把所有芽全部抹掉,在打顶后10~12 d第2次抹芽时,选留健壮顶芽1个培育成杈烟烟枝,留叶8~9片,简称打顶后第2次抹芽时选留顶芽一个作杈烟。   试验设置2个地点重复,分别位于宣汉县桃花乡和开江县梅家乡,每个处理种植600株,3个处理共1 800株,行株距为120 cm×45 cm。施用纯氮270 kg/hm2、P2O5 270 kg/hm2、K2O 540 kg/hm2。基肥、追肥和杈烟追肥比例为5∶3∶2,基肥包括烟草专用复合肥、过磷酸钙、腐熟农家肥、油枯等全部条施后起垄;追肥全部为烟草专用追肥,分别为移栽时追定根肥45~60 kg/hm2,移栽后10~15 d追提苗肥90~105 kg/hm2,移栽后25~30 d剩余全部作追肥;杈烟追肥为烟草专用复合肥混合专用追肥在头烟收获结束后全部施入。头烟留叶22~24片,其他管理方法同大田生产。
  1.4 试验记录
  记录烟区气候仪中2009—2011年白肋烟成熟期的温湿度。记录各处理的大田生育期,主要是打顶、开始留杈烟、脚叶采收、头烟顶叶采收/斩株、杈烟采收、烟叶晾制时间。测定头烟中受杈烟影响最大的上部烟叶第2~3片的叶片大小。各处理选择长势较一致的10株分别测量头烟上、中、下叶及平均单叶重。测量头烟、杈烟各经济性状。各处理取头烟上部、中部,杈烟中部烟叶2~3 kg,送安徽中烟工业公司都宝烟研究所检测化学成分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2.1.1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方式打顶期和脚烟采收期,头烟晾制结束期差异不大,由于留杈烟的时间不同,顶叶采收、杈烟采收、杈烟晾制等生育期均有较大差异。综合2个地点的情况(表2),开始留杈烟到杈烟采收生育期最短的为处理1,较另2种方式短7~10 d,其次是处理2,处理3最长;开始留杈烟到采收结束的整个生育期处理1平均为54 d最短,处理2为81 d稍长,处理3为86 d最长,这与处理1留杈烟时间较晚,采用整株采收,且与头烟重合生育期短有关。
  烟株在打顶后24 d内是产量、质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打顶后的20 d内特别重要[11]。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2的留杈烟时间比处理1和处理3至少提前了15 d,杈烟的过早生长可能会对头烟的干物质积累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开始留杈烟到头烟采收完成这段时间,营养物质积累开始由头烟转向杈烟,处理1、2、3分别为4、40、38 d,处理2、3的时间最长,即头烟和杈烟共生的时间长、可能会因生育期重叠而造成争肥水,争光照的现象。头烟采收完成到杈烟采收结束,即杈烟单独生长时期,处理1平均为50 d,处理2为42 d,处理3为49 d,处理2的生长时间低于处理1和处理3,可能造成杈烟的单叶重、产量等降低。
  在晾制时间上,从头烟晾制结束空出晾房到杈烟开始晾制,处理1的两批次烟的晾制重叠时间最短,平均为10 d,处理2最长平均为19 d,处理3平均为17 d。因此,在充分利用晾房上,处理1效率最高。白肋烟大田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15~35 ℃,成熟期的适宜温度为20~30 ℃,晾制期间要求晴朗少雨,温度在19~25 ℃,湿度在65%~80%。图1为2009—2011年白肋烟成熟期烟区的平均温、湿度记录,结合表1中的生育期表明杈烟生长及晾制期的气候条件基本适宜。
  2.1.2 不同处理对叶片大小的影响。叶片大小、厚薄是烟株大田生长发育状况的直观表现,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1的叶宽、叶面积最大,处理3略小于处理1,但两处理均明显大于处理2,处理2叶长偏短7 cm以上,叶宽偏窄3~5 cm,叶面积偏小300 cm2左右,这说明处理2留杈烟过早,影响头烟的叶片大小,进而对烟叶的等级评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2.2.1 对叶片单叶重的影响。叶片单叶重是叶片生长发育和内含物充实程度的反映,是烟叶产量的关键指标。从表4可以看出,中部叶、下部叶和平均单叶重3个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但上部叶处理1显著高于处理2、3。由此看出,处理1能有效增加单叶重,主要是提高上部叶的单叶重。
  2.2.2 对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从表5可以看出,头烟产量、杈烟产量和总产量处理1均最高,以最接近常规烟叶生产的处理1头烟产量3 504.68 kg/hm2为对照,处理1平均总产量为5 345.03 kg/hm2,较对照增加1 840.35 kg/hm2,增产最为明显,处理2平均总产量为4 272.53 kg/hm2,较对照增加767.85 kg/hm2,增产量最低,处理3平均总产量为4 623.15 kg/hm2,较对照增加1 118.47 kg/hm2。头烟、杈烟和总产量结果与单叶重结果一致,原因是处理2的头、杈烟生育期重叠时间长,杈烟单独生长期短等因素导致其单叶重较低,最终反映在较低的产量上。同理,处理1的产量最高则是建立在其较高且适宜的单叶重上,因此需要有足够的头、杈烟生长时间以保证干物质的积累。
  如表6所示,不同处理的头烟产值、杈烟产值及总产值差异与产量较一致,处理1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同样以最接近常规烟叶生产的处理1头烟产值39 530.48元/hm2为对照,处理1平均总产值为57 744.60元/hm2,较对照增加18 214.12元/hm2,产值增加最为明显,处理2平均总产值为43 525.35元/hm2,较对照增加3 994.87元/hm2,产值增加最少;处理3平均总产值为47 694.53元/hm2,较对照增加8 164.04元/hm2。产值作为收益的直接体现,结果表明了以处理1的方法留杈烟较明显地优于顶部留杈烟的处理2和处理3,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2.2.3 对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的影响。对各处理均价统计结果(表7)可以看出,处理1在头烟均价、杈烟均价、平均均价方面均高于处理2、3,其中以头烟均价差异最明显,处理2最低。但平均均价与对照(以最接近常规烟叶生产的处理1头烟均价11.25元/kg为对照)相比全部偏低,处理1、2、3分别偏低0.48、1.24、0.98元/kg,杈烟均价也较对应处理的头烟均价低,较低的杈烟均价是导致平均均价偏低的主要原因,说明杈烟质量总体上差于头烟,选择合理的留杈烟方式是提高杈烟质量的主要途径。   从表8可以看出,综合上等烟率处理1明显较高,达到42.62%,处理2、3分别为21.29%、27.45%;综合中等烟率各处理间差异较小,处理3最高为54.03%,处理1、2分别为48.11%、48.88%。就留杈烟方式对头烟上、中等烟率的影响来看,处理1头烟上等烟率最高且明显高于另外2个处理,达到65.01%,上中等烟率超过90%,处理2、3的头烟上等烟率较低,说明这2种留杈烟方式对头烟的烟叶等级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杈烟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近30%,因此从总体上降低了烟叶上等烟率,降低了烟叶等级。
  2.3 不同处理对头烟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从表9可以看出,总体上上部烟的烟碱高于中部烟的烟碱含量,符合部位规律,但不同留杈烟方式对头烟化学成分的影响存在差异,处理1、3上部叶烟碱含量略偏高,以处理1最高,3个处理中部叶烟碱含量均在适宜范围内,各处理氮碱比均较适宜,其中处理1的上部烟叶和处理2的中部烟叶略偏高。在总钾和总氯方面,各处理钾含量较适宜,氯含量普通较低,因此钾/氯较高。杈烟的烟碱、氮碱比较适宜分别为3.95和1.01,钾氯比较高为14。
  3 结论与讨论
  (1)半斩株采收后烟株基部留杈烟方式的头烟与杈烟共生时间短,只有4 d,因此能有效避免生育期重叠造成的争肥水、争光照现象,两批次烟的生长互不影响,从而有利于保证头烟质量,对头烟的影响最小。头烟采收结束后的杈烟单独生长期仍以烟株基部留杈烟方式最长,这给进入生长旺期的杈烟充足的干物质积累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杈烟质量。半斩株后基部留杈烟方式两批次烟晾制重叠时间段最短,且明显小于另外2种方式,因此在充分利用晾房,合理分配头、杈烟晾制时间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2)经济收益是烟农留杈烟的主要目的,3种留杈烟方式中,半斩株采收后烟株基部留杈烟在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率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总产量比对照增加最明显,相较另2种顶部留杈烟方式,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3)留杈烟作为烟农增收的补充手段,不能对头烟产量、品质产生负面影响[2]。顶部不留杈烟生产的头烟均价、上等烟率较高,同时化学成分协调。顶部留杈烟,由于2批烟共生期长,相互竞争营养,造成头烟均价、上等烟率等下降明显,田间管理不及时还容易造成烟芽滋生,进一步影响产、质量,因此顶部留杈烟对生产优质烟叶有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4)根据该研究结果,可淘汰顶部留杈烟方式,选择在头烟收获后于茎基部留杈烟,据头烟成熟时期早迟,采用不同的留叶数(8~16片)和灵活施肥来提高杈烟的生产潜力。
  4 参考文献
  [1] 史宏志,谢子发,吴纯奎,等.四川白肋烟优质潜力及发展思路和关键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8(5):51-53.
  [2] 雷丽萍,李天飞,柴家荣.白肋烟对气候土壤和肥料的要求[J].云南农业科技,1995(1):4-5.
  [3] 陈宝森.烟叶生产成本与烟农增收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2.
  [4] 胡亚杰,韦建玉,程传策,等.不同打顶留杈方法对早花烟株产量及质量性状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2(5):41-43,48.
  [5] 罗定棋,何余勇,张永辉,等.不同留杈部位对高海拔地区烤烟早花处理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10):92-94.
  [6] 韩富根,李浩亮,韩锦峰,等.不同留杈部位对烤烟性状及质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350-354.
  [7] 李勇,李云平,朱晓伟.不同留叶数对重庆山地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40,42.
  [8] 王洪炜,张婷,李志华,等.白肋烟留茬对烟叶品质影响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5):322-323.
  [9] 王宗谈.再生烟的培育[J].农家科技,1996(6):19-20.
  [10] 李家俊,田维强,王丰.留杈、打顶方式和施氮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4):57-60.
  [11] 李天飞,雷丽萍,柴家荣.白肋烟的成熟、采收与调制[J].云南农业科技,1995(3):9-10.
其他文献
主要分析了DZZ4新型自动站主采集器以及各传感器日常要点及方法,对基层台站提高设备稳定运行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面积位于全球第三,资源种类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紧张阶段.如何做好节能工作,已经亟不可待.在中国,做
防火墙可分为几种不同的安全等级。在Linux中,由于有许多不同的防火墙软件可供选择,安全性可高可低,最复杂的软件可提供几乎无法渗透的保护能力。不过,Linux核心本身内建了一种称
随着国内地铁的快速发展,对地铁运行的平顺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CPⅡ测量技术已不能满足地铁轨道施工技术的精度要求,而CPⅢ测量技术因装备集成化程度高,操作方便,
介绍了汾离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系统构成及主要特点,说明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已具有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从照搬国外的经验到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程。
在总结泾县青檀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介绍泾县青檀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从基地环境出发,围绕学校这一特殊场所中建造办公建筑所必须解决的种种矛盾。从场地,体量和文化三个角度入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验证了建筑师理性分析并
明朝曹臣编写的《舌华录》是本值得一读的书。该书摘录明代以前各朝人物的言谈问答,不叙本末,不加评论,颇耐人寻味。如名语第二十七则云:万士享、士和举进士。将之官,其父戒
以28名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和28名汉语母语者为被试,运用眼动技术,阐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句子加工机制。研究发现:在句法歧义结构加工过程中,语义和语境在早期加工阶段即
当前我国矿物加工技术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并且基础薄弱,但是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尤其是国家先进矿物加工技术日渐创新和调整,矿物加工事业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原料以矿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