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教育信息化“三大机制”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使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普及。渝北区通过建立“三大机制”,即教育信息化管理改革机制、教育信息化建设升级机制、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机制,为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一、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改革机制,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
  一是思想管理改革,确立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渝北地处两江新区中心,两江新区内的数据交换中心、云计算产业园、仙桃数据谷将形成“智慧重庆”的核心,助推重庆市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和云计划重要基地。为发挥良好的信息化大环境优势,渝北教育确立信息化发展战略构想:遵循“网络全域化、资源集成化、使用普及化、运维优质化”的总体思路,抓住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检的契机,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出发点,以中小学网络全覆盖为基础,以师生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管理现代化为支撑,以创新建设机制和服务模式为关键,努力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应用目标,加快全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组织管理改革,落实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机制。渝北区政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工作;区教委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应用、研究和师资培训等工作;成立由校长挂帅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这些举措形成了以区信息化领导小组为管理主体,以各学校计算机人员为技术支撑,学科骨干教师为信息资源支持,全区师生为应用核心的运行机制,开创了“区政府抓统筹保障、区教委抓宏观指导、区技装中心抓技术服务和学科资源整合应用、各学校抓具体落实”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新格局。
  三是规划管理改革,制订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蓝图。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管理要从单纯的技术设计向整体的综合规划转型,使之成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性、战略性行动蓝图。渝北以建设“智慧校园”试点实验学校和“区域教育云平台”为切入点,绘制了“一年时间内立项规划,三年时间内实践推进,五年时间内成熟推广”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蓝图。渝北区用地区发展优势支撑渝北教育信息化领先地位,在“理念更创新、条件更成熟、设施更先进、模式更完善、领导更重视”的大环境下,开启“渝北大教育模式”,整体推进渝北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升级机制,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一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升级,促进基础教育师资均衡发展。渝北区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升级工程。以2014年为例,首先是组织150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一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培训,并指导他们将培训所得应用到各自的教育教学中,带动一批教师参与到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其次是组织149名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师参加国培,项目涉及“重庆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者培训”“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学名师跨省脱产研修”等。然后是按要求组织教育系统电教机构人员、中小学实验人员、图书人员、信息技术教研员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培训。最后是组织区科技教师参加相关国家级、市级、区级培训。
  二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升级,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条件均衡发展。渝北区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升级进程。以2014年为例,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425万元,支持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及仪器、图书馆(室)以及宽带网络租用、网络安全、“三通两平台”等的建设。目前,全区拥有教学计算机12411台、网络多媒体教室26 143间、数字资源量329200GB,促进了城乡基础教育信息化条件均衡发展。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升级,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其一是实施教育城域网资源全覆盖工程。作为2014年“全面改薄”中的相关实施项目,渝北区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工作,已按重庆市的要求完成了相关项目设施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至此,辖区内104所公办学校(包括7所教学点)全部接人教育城域网。其二是新建、扩建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目前辖区内中小学校除村小外“班班通”覆盖率达100%。其三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建设已规划招标,开始启动实施。其四是推进了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其五是积极推进数字校园管理系统的应用,支撑教育管理改革,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实现中小学学生学籍、师生考勤、学校财产管理等全面信息化。积极推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购买200G的教育教学资源供全区学校共享下载,确保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按时下载中小学资源,注册使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资源和市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所提供的资源。同时,充分发挥“国家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资源作用,配合市技术装备中心做好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引导教师自觉应用这些资源,服务于教学。
  三、建立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机制,
  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
  一是坚持多层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专项赛教、优质数字资源征集等系列活动,为教师搭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交流展示平台,引导各校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应用上。同时,积极鼓励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依托教育信息化着力打造有效课堂、优质课堂和卓越课堂。
  二是组织学校利用智能录播教室开发教师微培训课程。学校组织学科优秀教师以知识点为单位,录制教学微视频;教研组成员在教研活动中对本月教学片段进行分析,打磨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过程。同时,在每学期卓越课堂推进月中,使用录播教学系统开展学科带头人示范课、骨干教师研究课、学科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交流展示活动。
  三是依托渝北区教育网络资源,学校自主改造现有设备,融入新技术,为学生构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在14所学校选定15个“智慧教室”教学试点班,开通班级网站,内含学科探究、学习检测、成果展示、成长记录四大模块。并通过与“智慧教室”的相关课题研究,将终端与数字媒体作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助手与纽带,探索师生同学习、同发展的教学模式,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 罗登廉)
其他文献
在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简称EGTA)和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缓冲介质中,通过测试条件的优化,方法检测范围为(0.024-86)μg/mL,最低检出质量浓度是0.008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遇到了一些“尴尬”问题。如家长、教师、学生不重视美术课,学校美术教学资源环境落后,美术课程部分内容设计离农村学校有距离等。下面,我就对这个现状谈几点肤浅的想法。  一、家长、老师、学生不重视美术课  首先我们谈家长,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很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升学率。农村家长也是如此,他们只会关心自己孩子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如何等,而对于美
[摘 要]针对当前中小学“研训一体”模式的问题,提出通过区域研训文化引领教科研与培训模式的改革。该模式创新体现在以常态课为载体、以问题/课题为导向、以共同体为组织和以学分银行为保障四大特点,包括了问题解决、课题驱动和项目驱动三种模式,从点、线、面形成了具备长期辐射效力的区域研训文化。实践结果表明,它不仅符合中小学实际,更是以整体化的视野从文化层面对以往“研训一体”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超越与突破。  
多年来,福建省沙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一手抓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一手抓学校常规,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围绕教育公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沙县将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以办分校、托管等形式进行扩充,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覆盖面。  一是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连锁园,制定优惠政策,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
介绍了氰尿酸系精细化工产品的主要品种之一──氰尿酸酯类的合成及应用.重点介绍了三(缩水甘油基)异氰尿酸酯、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三(2-羧乙基)异氰尿酸酯、三(2─羧乙基)其氰尿酸
浙江省杭州采实教育集团由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与杭州市钱江新城实验学校组成,是杭州首个采用“民校 新校”办学新模式的教育集团。学校始终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效学习”的教育理念,以“尚德、善学、健体、强能”为校训,注重学生道德规范的自律内化、知识能力的自主建构及个性特长的自赏张扬。  一、重视学生道德素养的建设与提升  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德育“由知到行”的转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
分析和讨论了CCD抗晕结构,并建立了CCD纵向抗晕结构模型。运用半导体器件数值模拟软件MEDICI,对建立的纵向抗晕CCD器件模拟结构进行数值计算,并详细分析和讨论了衬底反偏电压
针对船舶分段建造虚拟流水线生产模式的特点,各工序作业量存在很大差别。要实现均衡生产,必须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各作业班组的人数和拥有的资源应该不相同。借鉴JIT的思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