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云

来源 :书法赏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ey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书法启蒙于七十年代后期,当时,我由上海下乡到北大荒已近八年。每年返沪探亲,我都沉湎于上海浓郁的书法氛围之中,沈尹默、谢稚柳、赵冷月、周慧等名字是我心中的神圣与偶象。对于上海书法的向往,是我对书法艺术的痴迷与对故乡的怀恋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的。半生客居塞北的我,书法与故乡两者都是萦绕在我心中的永远的情愫。
  去年初,周斌从上海寄给我一册他的书法作品集,随手翻开一看,眼前为之一亮,他的书法仿佛似曾相识,又令我感觉耳目一新。他那粗重浓厚的方笔与劲挺利落的圆笔,两者的转换是那么自然而巧妙,时而拙重又时而轻柔,犹如形体语言极其丰富的舞蹈演员,既使人感觉力量与气度,又那么风姿万千。无论浓墨与轻笔都不是毫无内涵的直白,或如微波轻轻飘柔,或如高山坠石,浓重而力垂千钧,所有的线条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与转换之中,可以想见其行笔的律动与手感的丰富。从其线条的形态与断连之中推想,其走笔以疾速为主,由此更可以想见,在不容思索的疾速之中、瞬间展示如此丰富变化的点线形态,一气呵成而具备万千气象的效果,原因只有一个,即天生的艺术素质与工力的完美结合。周斌的书法在疏密处理上,以疏为主,再加上时而相间的淡墨,显得那么空灵、浩渺而扑朔迷离。浓重处犹如浓云翻腾、清淡处犹如天边一抹淡霞,意境幽远,回味无穷。
  狂草与云历来使人产生联想,怀素就曾称其草书的灵感来源于夏云奇峰。元人张养浩小令中的“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也描绘出草书的虚实刚柔的变化与奥妙。周斌的草书是我曾思索过的一种理想境界,因此,使我有虽然陌生又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我久居塞外,但乡恋与对上海书法的关注始终无法分割,因此,当我对于周斌草书的激动之余,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位潇洒而充满青春活力的费翔所唱的“故乡的云”,那飘忽而略带伤感的情调久久回绕在我的耳边:“天边飘着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不久,我真的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在沪上拜访了这位艺术上充满江左风流的年青书法家。我曾于其作品集的照片认识其形象,他微笑着凭栏远眺,引人注目的那一副眼镜显示其文气和大学教授的身份。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其实,照片与其实际形象相去甚远,当我们握手寒暄时,我对他的印象全变了。其身材高大、宽肩、四方脸,虽然依旧架着眼镜,但文气之中透出勇武,精神轩昂而充满豪气,这种文武双全的形象如果演电影,肯定是正面1号或2号人物。他很健谈,直率而坦诚,畅开心扉总令人感觉可信而容易交往。其又很有见地,不时闪现的思想火花,令我暗暗赞叹。他更是理想主义者,对自己的艺术与书法充满着瑰丽的想象。因此,我觉得其在草书艺术的开拓上充满浪漫情趣与大胆的冲决是毫不奇怪的。
  在华东师大的艺术楼中,有一间小小的周斌的书法工作室。当我应邀夜访便立时有“室雅何须大”的感叹,这是充满书香的陋室,很小,小到陶渊明所讲的“审容膝以易安”的仅能容膝而已。但我肯定,无论是墙上的旧红木挂屏或镜中书法小品,浓郁的翰墨气息会使任何一个喜欢书法的人,留连其中而不愿离去。当他拿出其作品要我说几句时,我确实感到为难。一般而言赏评书法首先追寻其师承门派,这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大特点,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宗法家族制。然而,周斌的书法很难追根寻底,但其书法又是如此之洒脱自然而大度。我端视良久而又喃喃语塞,不知从何说起。其书法中方笔起始的浓重粗壮的横划是经常规律性出现的,这使我想起赵之谦笔法中的“卧毫纸上、一笑横陈”。然而时常兴致所到又随意波挑,明显地看出其行草书中的隶书笔意。浓淡墨的粗放自然转换,又似乎有王铎的影子,笔法的狼藉涂刷又略带米字意味,他临写的苏轼的行书又是那么地道。他书法内涵似乎很杂,一般讲,中国传统古典艺术师承越纯、其艺术价值越高,周斌书法与这似乎大相径庭。
  如果说,以沈尹默为代表体现老一代上海书法风格的话,那么,周慧、胡问遂、赵冷月等则代表了上海书法的第二代,由此而推,近年上海涌现出一批诸如周斌等风格的中青年书家,当属上海的第三代。沈尹默的二王书风带有唯美倾向,周慧的雅俗共赏与赵冷月的拙趣都明显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然而,他们都在严格传统经典之中陶醉、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院派书法。第三代青年书家中,有些则不那么本分,虽然他们也首先尊崇传统,但他们不拘于一家,几乎传统的所有养料他们都汲取一些,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广蓄并收,厚积薄发。例如周斌书法师承之杂,除上文提及之外,也可看见五代杨凝式的一些遗意,更主要的是其草书笔划多变,结体之开张,也汲取了不少日本书法,更注重书法艺术的哲学内涵,他们在处理疏密、开合、连贯等书法本质时显然更大胆有更多的超越,他们也更注重个性的张扬,有更浓厚的反映每一个性特征的主观色彩,因此,这些中青年开张的书法显然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其实,诸如周斌等青年书家,既注重传统又有浓厚的现代意识的书法,是一种时代的潮流,很多天才的当代青年书家都在此初显身手,这种变幻莫测又耐人寻味的黑白之云,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空广泛飘浮,周斌的书法仅仅是其中的一朵而已,上海经营书画的老字号不就叫“朵云轩”吗,这大概是一种巧合吧!
其他文献
“辛丑重九,诵先先生(郑诵先)曾书此联,发表于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人民日报书法篆刻专页。原件不知收藏何处,未得一观真迹。……”
期刊
篆刻同国画一样,从艺术风格上似可分为工笔与写意两派。有的印人擅工笔,有的印人喜写意,工笔尚气韵,写意重气魄。
期刊
  
期刊
这本书法集出版后,罗一鸣老师给我邮来他的书样,并在扉页上诚恳地要求我“指正”。根据这么我年和他学习书法,并交往相知,我知道他在对待书法艺术上,绝对是谦逊的一个人。
期刊
虽然我与周斌并不常相见,但在偶尔交谈中我观察到他是一个有个性的青年。独特的艺术见解和敏锐的思维能力在他身上洋溢着一股才气,我想这或许是他的书法能在当今上海书坛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吧!一九九五年他被列入上海十大青年书法家之一,其作品又陆续在全国重大书展中入选并获奖,这掠光浮影般的荣耀并未使他飘飘然起来,相反他却以十分宁静的心理蜗居斋室,甘守寂寞,于墨池中虚心涵泳,这就不得不使我对他另眼相看了。大凡搞
期刊
我与周斌初识至今,大约有十年的时间了。而这几年交往的渐多,想也是因为双方在艺术上多有共同感受的缘故罢。  就他的年龄来说,周斌如今在书画创作上所获得的成就,或可说是超前的。这自然与他自小长成的耳濡目染的良好文化环境有关,但依我看来,周斌的向来勤奋和突出的悟性聪颖,则更加造就了这位年方三十的青年书画家。  周斌的学书之道,经历了一条先学颜氏(鲁公)楷体,后学世称“颠张(旭)醉(怀)素”的大草书体,再
期刊
我来福鼎工作刚两月。初到鼎邑就有朋友示我一鸣书法,观其布白,法度森严,在心中刻划的一鸣形象,该是个学养深厚的老先生。
期刊
  
期刊
若论起近七八年以来篆刻作者谁在全国重大展事获奖、入展最多,恐怕美发长髯的辽阳印人梁宏伟应该排在前几位,他的工稳古雅的印作得到了当今印坛的认同。
期刊
唐诗与宋词相比,我更喜欢宋词,词的表述比诗更有层次感并显得细腻而深沉,尤其是婉约词那种出自性灵的千回百转,缠绵悱恻的吟唱令人扼腕不已。在书法中其实也有婉约风格的作品和书家存在,近代的沈尹默,当代的刘一闻我想均属于此种类型。他们的特点是对传统的文化艺术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浓郁的人文情怀;具有高超的书法表现技巧和对气息神韵的把握能力;能以精巧雅致的书写内容与形式对作品做情调化和个性化的处理,同时,他们还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