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触摸式的电脑接踵而至时,其触摸方式还停留在手机多点触摸诞生初期的“莽荒”时代,不免让人心生困惑,难道触摸只是一种为广告宣传而生的恶俗流行代名词?
话题还是从人机交互开始,从电脑诞生,人们就从未停止对更好人机交互方式的追求,虽然“以人为本”的口号也一直很琅琅上口,但真正称得上人机界面的革命性产品并不多。淘汰DOS成为操作系统王者的Windows应该算是其中之一,它让人们摆脱繁复的语句、口令,以图形化的界面让操作变得直观起来。人机交互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所见即所得”操作方式终于向“所指即所得”进化,触摸操作这个上帝赐予的新工具,让我们离“O”、“1”组成的数字世界更加亲近,以至于后工业时代的普通人,不再对构造越来越复杂的电子产品产生畏惧。
触摸世界的新淘金热
从笔记本电脑开始配备触控板开始,“触摸”的操作方式就与笔记本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触摸屏的出现更是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操作,真正让手指得到解放的是并非笔记本电脑,在Tablet PC、UMPC等产品在市场上相继折戟沉沙后,苹果推出的iPhone手机却以全新体验感的多点触摸(Multii-Touch)功能打动了消费者,自此,越来越多的电子厂商也将触摸视为下一次淘金热潮。真正让我们在笔记本电脑上感触到触摸技术的流行还是在2010年,在苹果推出全新概念的平板电脑iPad之后,各个厂商的平板电脑产品相继推出;不甘人后的日系厂商中,东芝也推出了双触摸屏的Libretto W100笔记本电脑,大有将触摸全面替代实体键盘与鼠标的势头;在Computex 2010上,Acer也展示了一台搭载英特尔Core i5处理器与内置Winaows 7操作系统的双触摸屏多点触控笔记本电脑样机……
触摸的流行与反思
当这些触摸式电脑接触而至,它们的触摸功能就真的完善了吗?在笔者看来,这些触摸式电脑的触摸操作形态还停留在触摸诞生初期的“莽荒”时代。回想—下,我们距离比尔·盖茨(BillGates)提出触摸硬件技术基本成熟的“TabletPC”概念已有10年之遥;距离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带来首款拥有多点触摸的iPhone手机已有3年;距离号称支持10点触摸的Windows7操作系统诞生也已经1年有余,但我们在笔记本电脑上接触到的触摸功能仍像仍像是一个拿不出手的丑小鸭——即使空有巨大的触摸屏幕,但笔记本电脑上的触摸功能仍停留在可怜的两点操作水平;内置的手势也仅有缩放、旋转、翻页等几种单调的操作方式;桌面上停留得更多的也仅有微软官方推出触摸屏软件包(MiclrosoftTouch Pack for Windows 7)中的几款游戏与软件,与3年前的iPhone相比,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即使苹果自已的iPad,也是靠Appstore与日俱增的数十万个软件与游戏提升使用体验,而非改善触摸方式。
触摸的创新本源
即使硬件形态有着丰富的变化,长期滞后的软件却使得各种新型的触摸式电脑在体验感上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或许就是触摸式电脑长期陷入普及困局的核心原因。如果厂商长期仅是在硬件上翻新花样,无疑会让触摸式电脑最终演变成为一个为宣传而生的噱头,或者成为一种实用价值不高的恶俗流行。如同摩尔定律被奉为电脑进步的铁律一般,熟悉每一代电脑进步的人们都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每一次电脑硬件革命都离不开软件进步,而新的软件也将催生硬件升级换代,我们毫不怀疑在触摸电脑上,多年积淀的硬件基础最终会催生软件质变式的进步,而且这个变化即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之所以让我们如此笃定,是因为不少厂商正积极着手在触摸软件上布局。在谷歌2020年的多个收购中,一个交易金额约仅3500万美元的BumpTop公司收购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个在谷歌巨人面前的如同米粒般大小的公司,有着一个让不少软件巨头垂涎的理由——一个全3D的桌面触摸软件BumpTop,能够在一个摸拟3D空间内可通过识别不同手指数量、接触面积,执行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包括以前不能执行的截图、拷贝等。通过收购,这个仅支持Windows的桌面软件相信很快就能在谷歌旗下的Android或Chrome操作系统上生根发芽,甚至成为主要的交互界面。与之类似的是谷歌收购BlindType公司,这个公司在手机盲打软件上的创新,相信能够轻松随着Android操作系统向电脑平台上平移,利用电脑触摸屏更为轻松、准确、舒适地输入文字的全新体验很快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可以想像,谷歌未来打造的将是一个面向触摸式电脑的交互界面,我们现在通过键盘鼠标完成的操作,未来通过十根手指在触摸屏上写写划划,同样能够轻松完成。
跳出红海,把握触摸的脉动
虽然触摸式电脑处在一个重硬轻软的困局,但对所有厂商而言,同样也面临一个巨大的机会。谁能像3年前iPhone一样,在笔记本电脑上带来革命性的操作体验,就必将能够赢得用户的青睐。对于诸多国产厂商而言,与其在外形上模仿ipad、模仿Libretto W100。在红海中苦苦挣扎,不如独辟蹊径,从软件设计角度改善触摸操作的体验感,更容易在触摸式电脑上闯出一条路来,虽然之前已有谷歌等巨头在软件方面提前布局,并相比国外厂商在成熟硬件上所拥有的绝对统治地位,选择从软件上突破无疑也是一条较容易实现、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如果触摸式操作的使用体验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实体键鼠,人们的选择无疑是更加直观的手指触摸操作,而谁在触摸操作方式上抓住了消费者的口味,无疑就能够抓住触摸式电脑流行的话语权,同样也就把握住电脑未来发展的脉动。
话题还是从人机交互开始,从电脑诞生,人们就从未停止对更好人机交互方式的追求,虽然“以人为本”的口号也一直很琅琅上口,但真正称得上人机界面的革命性产品并不多。淘汰DOS成为操作系统王者的Windows应该算是其中之一,它让人们摆脱繁复的语句、口令,以图形化的界面让操作变得直观起来。人机交互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所见即所得”操作方式终于向“所指即所得”进化,触摸操作这个上帝赐予的新工具,让我们离“O”、“1”组成的数字世界更加亲近,以至于后工业时代的普通人,不再对构造越来越复杂的电子产品产生畏惧。
触摸世界的新淘金热
从笔记本电脑开始配备触控板开始,“触摸”的操作方式就与笔记本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触摸屏的出现更是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操作,真正让手指得到解放的是并非笔记本电脑,在Tablet PC、UMPC等产品在市场上相继折戟沉沙后,苹果推出的iPhone手机却以全新体验感的多点触摸(Multii-Touch)功能打动了消费者,自此,越来越多的电子厂商也将触摸视为下一次淘金热潮。真正让我们在笔记本电脑上感触到触摸技术的流行还是在2010年,在苹果推出全新概念的平板电脑iPad之后,各个厂商的平板电脑产品相继推出;不甘人后的日系厂商中,东芝也推出了双触摸屏的Libretto W100笔记本电脑,大有将触摸全面替代实体键盘与鼠标的势头;在Computex 2010上,Acer也展示了一台搭载英特尔Core i5处理器与内置Winaows 7操作系统的双触摸屏多点触控笔记本电脑样机……
触摸的流行与反思
当这些触摸式电脑接触而至,它们的触摸功能就真的完善了吗?在笔者看来,这些触摸式电脑的触摸操作形态还停留在触摸诞生初期的“莽荒”时代。回想—下,我们距离比尔·盖茨(BillGates)提出触摸硬件技术基本成熟的“TabletPC”概念已有10年之遥;距离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带来首款拥有多点触摸的iPhone手机已有3年;距离号称支持10点触摸的Windows7操作系统诞生也已经1年有余,但我们在笔记本电脑上接触到的触摸功能仍像仍像是一个拿不出手的丑小鸭——即使空有巨大的触摸屏幕,但笔记本电脑上的触摸功能仍停留在可怜的两点操作水平;内置的手势也仅有缩放、旋转、翻页等几种单调的操作方式;桌面上停留得更多的也仅有微软官方推出触摸屏软件包(MiclrosoftTouch Pack for Windows 7)中的几款游戏与软件,与3年前的iPhone相比,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即使苹果自已的iPad,也是靠Appstore与日俱增的数十万个软件与游戏提升使用体验,而非改善触摸方式。
触摸的创新本源
即使硬件形态有着丰富的变化,长期滞后的软件却使得各种新型的触摸式电脑在体验感上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或许就是触摸式电脑长期陷入普及困局的核心原因。如果厂商长期仅是在硬件上翻新花样,无疑会让触摸式电脑最终演变成为一个为宣传而生的噱头,或者成为一种实用价值不高的恶俗流行。如同摩尔定律被奉为电脑进步的铁律一般,熟悉每一代电脑进步的人们都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每一次电脑硬件革命都离不开软件进步,而新的软件也将催生硬件升级换代,我们毫不怀疑在触摸电脑上,多年积淀的硬件基础最终会催生软件质变式的进步,而且这个变化即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之所以让我们如此笃定,是因为不少厂商正积极着手在触摸软件上布局。在谷歌2020年的多个收购中,一个交易金额约仅3500万美元的BumpTop公司收购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个在谷歌巨人面前的如同米粒般大小的公司,有着一个让不少软件巨头垂涎的理由——一个全3D的桌面触摸软件BumpTop,能够在一个摸拟3D空间内可通过识别不同手指数量、接触面积,执行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包括以前不能执行的截图、拷贝等。通过收购,这个仅支持Windows的桌面软件相信很快就能在谷歌旗下的Android或Chrome操作系统上生根发芽,甚至成为主要的交互界面。与之类似的是谷歌收购BlindType公司,这个公司在手机盲打软件上的创新,相信能够轻松随着Android操作系统向电脑平台上平移,利用电脑触摸屏更为轻松、准确、舒适地输入文字的全新体验很快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可以想像,谷歌未来打造的将是一个面向触摸式电脑的交互界面,我们现在通过键盘鼠标完成的操作,未来通过十根手指在触摸屏上写写划划,同样能够轻松完成。
跳出红海,把握触摸的脉动
虽然触摸式电脑处在一个重硬轻软的困局,但对所有厂商而言,同样也面临一个巨大的机会。谁能像3年前iPhone一样,在笔记本电脑上带来革命性的操作体验,就必将能够赢得用户的青睐。对于诸多国产厂商而言,与其在外形上模仿ipad、模仿Libretto W100。在红海中苦苦挣扎,不如独辟蹊径,从软件设计角度改善触摸操作的体验感,更容易在触摸式电脑上闯出一条路来,虽然之前已有谷歌等巨头在软件方面提前布局,并相比国外厂商在成熟硬件上所拥有的绝对统治地位,选择从软件上突破无疑也是一条较容易实现、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如果触摸式操作的使用体验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实体键鼠,人们的选择无疑是更加直观的手指触摸操作,而谁在触摸操作方式上抓住了消费者的口味,无疑就能够抓住触摸式电脑流行的话语权,同样也就把握住电脑未来发展的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