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听说21世纪的下法时有些不以为然。吴清源先生虽然是围棋界的泰山北斗,但要说他所提倡的下法能够成为围棋界新的流行风似乎不太可能。因为围棋也是个性化的东西,不同的棋手就不不同的棋风;另外引导围棋流行凤需要辉煌的战绩,吴老重出江湖已不可能,再加上"昌镐流"正大行其道,其势强劲无阻,追慕者众多,实在看不出有衰败的迹象。
但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却让人不得不对吴老的"宣言"认真地琢磨一番:其一就是芮乃伟在韩国创造的奇迹,连挑韩国等级分前十位的顶尖棋士,直抵国手宝座;其二就是王立诚在日本先后以3:1、4:2令人信服地在王座、棋圣两大头衔战中狙击赵治勋成功。这二人都是吴老的弟子,并且都在不同的场合宣称21世纪的下法令他们受益匪浅。有趣的是,在今年1月24日的王座就位仪式上,吴清源先生就曾预见到他们的成功,他说:"围棋界的发展目前已经超越国家的界线。在这里我想向各位列出21世纪将取得卓越成就的四位棋手。首先是李昌镐,接着是赵治勋……(全场雅雀无声)第3位是芮乃伟(原来是她?一片嘘声),第4位是王立诚(交头接耳,半信半疑)。"吴老先生如果在当时将他们的成就说得具体些,本来就有些被神化的他现在就会被视为神人了。但吴老终究不是神人,他是一个伯乐、一个良师,他的预言来源于对学生的自信,当然也来源于他对"21世纪的下法"的自信。
说来说去又说回到令我们最感迷惑的话题了,那么什么是21世纪的下法呢?严格地说现在还没有进入21世纪,整个人类都在进行倒记时,那么现在的围棋就该因其20世纪的时间要领而被永远地与21世纪相割裂吗?正如宇宙的历史从严没有真空带一样,所谓21世纪的围棋也必然是20世纪的延续,只不过有创新、有发展,并非缘自虚空。吴老先生的本意想必也是如此,他只不过更浪漫、更自信地说出一个新的概念,至于概念本身的严密性,他实在无暇、也不必顾及了。但正如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字,每一个名字未必能尽述其意,所以我们只需把"21世纪的下法"看成一个普通而又具有先进理念的名字,无需为它的准确性及时间性有太多的疑问,然后就可以坦然地探求它的本质了。
其实,21世纪的下法就是吴清源的下法。它依然在宣扬均衡和调和,依然注重向中腹的发展。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芮乃伟、王立诚的棋宛如天先生当年的翻版,只不过未若先生浑然天成、运通无碍罢了。那么难道吴老"兜售"的新概念就是陈仓烂谷吗?恰恰相反,这种本世纪初就已出现的下法仍然在展示着无穷的魅力,它比任何其它下法更能展示围棋未知领域的美。那么当吴老当年莅临世界之巅,棋扫日本棋坛时,这种下法为什么没能大行其道呢?究其原因,还在于此法太过难下,不仅需要创意十足的棋才,还要有极为精深的算路。曾把《吴清源全集》打谱打得稀烂的赵治勋曾说:"我对吴先生的棋才无比钦佩,但我不会去那样下棋,如果没有精深的算路,那种下法就是失败的下法,而且那样下棋太累了。"连赵治勋这样从不吝时长考的棋手都对此望而生畏,可见21世纪的下法必须为之付出并承受的是什么。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的第一位亲传弟子林海峰也没有选择这条道路,而选择了安守本份的"日本流",这项怕就是吴老意下苍凉,连续20年没有再收徒的原因吧!
话又说回来,赵治勋将"吴清源的下法"说得异常艰难,实际上承认了自身棋才的阙如,那么芮乃伟、王立诚的棋才就要高于赵治勋吗?决定这种选择的显然还有个性的成份,就像吴先生所说的,围棋下得好不一定非得是聪明人,只要有毅力、有修养的人都能办到。芮乃伟、王立诚的修养也许就在于他们的魄力,他们都是长于作战的棋手,都具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格,这也给了他们敢于浓度新棋路的动力。谁都知道改变自己是多么艰难,就连"天下第一的李昌镐试图将棋下得华丽一些也会遭到重创,不得已一次次地退回熟悉的昌镐流。芮乃伟、王立诚天生地具有这种风格的影子,再加上敢于尝试的勇气,所以他们只需改进而不必改变就可以"再生",这也是他们天赋的本钱。
21世纪的下法归纳到底只是一种下法,它宣扬的均衡、调和也没有游离于棋理之外,它的先进之处在于更加强调布局的速度,并不拘束于局部的得失,关于将局面导入一个未知的领域。让敌人貌似坚实的实利在自己优势的中腹下露出破绽。从这一点来看,它与当代流行的"功利流"属于相反的路线。但正如吴先生所说的"围棋最大的功利就在于胜负",所以取利不在先后,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因此,"21世纪的下法"能否像其名一样成为真正的21世纪的下法还在于它能否像"昌镐流"一样不断地取得胜利。
但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却让人不得不对吴老的"宣言"认真地琢磨一番:其一就是芮乃伟在韩国创造的奇迹,连挑韩国等级分前十位的顶尖棋士,直抵国手宝座;其二就是王立诚在日本先后以3:1、4:2令人信服地在王座、棋圣两大头衔战中狙击赵治勋成功。这二人都是吴老的弟子,并且都在不同的场合宣称21世纪的下法令他们受益匪浅。有趣的是,在今年1月24日的王座就位仪式上,吴清源先生就曾预见到他们的成功,他说:"围棋界的发展目前已经超越国家的界线。在这里我想向各位列出21世纪将取得卓越成就的四位棋手。首先是李昌镐,接着是赵治勋……(全场雅雀无声)第3位是芮乃伟(原来是她?一片嘘声),第4位是王立诚(交头接耳,半信半疑)。"吴老先生如果在当时将他们的成就说得具体些,本来就有些被神化的他现在就会被视为神人了。但吴老终究不是神人,他是一个伯乐、一个良师,他的预言来源于对学生的自信,当然也来源于他对"21世纪的下法"的自信。
说来说去又说回到令我们最感迷惑的话题了,那么什么是21世纪的下法呢?严格地说现在还没有进入21世纪,整个人类都在进行倒记时,那么现在的围棋就该因其20世纪的时间要领而被永远地与21世纪相割裂吗?正如宇宙的历史从严没有真空带一样,所谓21世纪的围棋也必然是20世纪的延续,只不过有创新、有发展,并非缘自虚空。吴老先生的本意想必也是如此,他只不过更浪漫、更自信地说出一个新的概念,至于概念本身的严密性,他实在无暇、也不必顾及了。但正如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字,每一个名字未必能尽述其意,所以我们只需把"21世纪的下法"看成一个普通而又具有先进理念的名字,无需为它的准确性及时间性有太多的疑问,然后就可以坦然地探求它的本质了。
其实,21世纪的下法就是吴清源的下法。它依然在宣扬均衡和调和,依然注重向中腹的发展。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芮乃伟、王立诚的棋宛如天先生当年的翻版,只不过未若先生浑然天成、运通无碍罢了。那么难道吴老"兜售"的新概念就是陈仓烂谷吗?恰恰相反,这种本世纪初就已出现的下法仍然在展示着无穷的魅力,它比任何其它下法更能展示围棋未知领域的美。那么当吴老当年莅临世界之巅,棋扫日本棋坛时,这种下法为什么没能大行其道呢?究其原因,还在于此法太过难下,不仅需要创意十足的棋才,还要有极为精深的算路。曾把《吴清源全集》打谱打得稀烂的赵治勋曾说:"我对吴先生的棋才无比钦佩,但我不会去那样下棋,如果没有精深的算路,那种下法就是失败的下法,而且那样下棋太累了。"连赵治勋这样从不吝时长考的棋手都对此望而生畏,可见21世纪的下法必须为之付出并承受的是什么。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的第一位亲传弟子林海峰也没有选择这条道路,而选择了安守本份的"日本流",这项怕就是吴老意下苍凉,连续20年没有再收徒的原因吧!
话又说回来,赵治勋将"吴清源的下法"说得异常艰难,实际上承认了自身棋才的阙如,那么芮乃伟、王立诚的棋才就要高于赵治勋吗?决定这种选择的显然还有个性的成份,就像吴先生所说的,围棋下得好不一定非得是聪明人,只要有毅力、有修养的人都能办到。芮乃伟、王立诚的修养也许就在于他们的魄力,他们都是长于作战的棋手,都具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格,这也给了他们敢于浓度新棋路的动力。谁都知道改变自己是多么艰难,就连"天下第一的李昌镐试图将棋下得华丽一些也会遭到重创,不得已一次次地退回熟悉的昌镐流。芮乃伟、王立诚天生地具有这种风格的影子,再加上敢于尝试的勇气,所以他们只需改进而不必改变就可以"再生",这也是他们天赋的本钱。
21世纪的下法归纳到底只是一种下法,它宣扬的均衡、调和也没有游离于棋理之外,它的先进之处在于更加强调布局的速度,并不拘束于局部的得失,关于将局面导入一个未知的领域。让敌人貌似坚实的实利在自己优势的中腹下露出破绽。从这一点来看,它与当代流行的"功利流"属于相反的路线。但正如吴先生所说的"围棋最大的功利就在于胜负",所以取利不在先后,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因此,"21世纪的下法"能否像其名一样成为真正的21世纪的下法还在于它能否像"昌镐流"一样不断地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