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本文就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图版教材;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师;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在立德树人以及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作用明显。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其教学形式由课堂面授转变为户外实践,课程内容由书本知识延伸至社会问题,不同于一般的走访、参观,其学习过程必须要有教师指导。笔者深领中图版教材先进理念,在其影响下,多年来经常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也认识到教师在帮助、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课堂几乎是基础教育的惟一阵地,教师一直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直观、感性的认知理解,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试解题。以学习中图版必修2中的“工业区位”为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原理知识,并能利用原理进行模式化的区位分析,最终应对考试。但是高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获得知识的能力、思维模式等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经过课堂反馈,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之间的逻辑联系。
与传统课堂特点不同,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印证书本理论知识、诠释地理现象、探究地理规律。学生自选课程,合作学习,各尽其能。所以,教师要调整三维目标,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以学者的角色走向社会探究问题,使他们学有所用,增强使命感。
二、指导学生深入研究
1.确定课题名称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可以来自书本,如教材中的“课题”、“案例研究”,也可以来自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或生活中有切实经历的感受。结合乡土地理资源,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乡土文化景观等,都可作为高中学生研究的对象。学生依兴趣爱好选题、拟题,但因受阅历和经验限制,课题可能会存在名称空泛、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由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选择的课题名称进行修改,不仅使课题具备可操作性,而且具备时代性、挑战性。如“开展对九江市旅游业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课题报告建议他们设计三个子课题:“关于九江古文化建筑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九江城区传统旅游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九江市民俗文化的调查与研究”,这样,课题深入微观领域,贴近生活,具有探究价值,易操作。
2.修正活动内容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成立学习小组、选定课题内容、策划活动程序、设计调查路线、准备实用工具、走访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时间等方面,都是自主自发的。以“关于九江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为例,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后,准备采取如下程序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走访交警支队,就城市道路布局、信号灯、停车场、警示牌等问题对警官进行采访;就城市交通状况制作问卷调查,发放给街角路口的行人;赴城市主干道实地了解拥堵情况等。教师对该课题报告提出了修改意见:①调整成员分工:考虑学生特长,同时兼顾学生家长工作性质,以便提供相关帮助;②增加走访单位:交警支队接待部门是宣传科和秩序科,这里能获得全面详实的交通管理数据。规划局、市政公司同样能对城市交通进行管理,这些单位之间有协作和分工,能为学生补充大量信息;③对职能部门的采访提纲进行归类、精简,使访谈问题精细化、专业化;④问卷调查对象要多元化,兼顾城市不同层面居民,调查的问题要简洁、明了;⑤赴城市主干道路口实地取证,计算车流量,拍摄车辆拥堵照片。这样,学生分工明确,活动更具有操作性。
3.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由传统教授变为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在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前教师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储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随时应对有可能突然出现的、不可预设的问题。以“庐山植被垂直地带性考察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如观察不同海拔、不同坡向的植被类型、树种,分析其原因;也能成为学生探讨的互动者,如山顶附近的黄山松为何没有树冠?丛林中树枝为何水平伸展而不向上生长?研究性学习活动涉及“学、行、住、食、娱”等方面,充分体现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能有效考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教师还要作为冷静的观察者,善于发现和捕捉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疏忽的细节,对分工、走访、探究等环节进行提醒。坚持“指导为主勿包办、启发为主勿传授、提醒为主勿告知”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学习活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并不是配角,而作为观察者、提醒者、服务者全程参与活动,保证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困惑,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增强其信心,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三、提升学生学习成果
研究性学习不是简单的参观、浏览,学生要收获感性知识,还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以课题报告或PPT等形式展示出来。中学生的科研能力有限,他们对获取的信息很难进行准确分类、筛选,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厘清,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统计图表。一般来说,学生最初撰写的课题报告较繁杂,制成的PPT较冗长,学术价值不高。以“星子县石材城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性学习”为例,学生制成的PPT达50张之多,而且重点不突出。指导教师围绕“石材工业布局区位因素”、“石材工业发展利与弊”、“石材工业面临的问题”、“石材工业发展之路”四个主题,对原PPT进行精简,主题更加明确。研究性学习成果形式还有课题报告、小论文、展板、宣传与汇报等,同样需要教师的指导、修改,使学术质量和研究价值得到提升。
四、评价和反思学生学习活动
为提高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质量,受中图版教材启发,教师要对活动进行过程评价和总结反思。地理学习过程评价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效达成。评价的内容可以从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考虑,具体细节可根据具体活动程序设计成表格进行自评或互评。尽管每次活动的设计方案反复斟酌,力求完善,但实际操作中都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实地考察的时间与线路、访谈技巧、问卷设计、成果展示等,都会影响研究性学习的质量。每次活动要反思,找出不足,也是为了下一次活动的完善。当然,教师对评价和反思也不能包办,应指导学生科学评价,认真反思,让学生体会有评价才有质量,有反思才有提高。
关键词:中图版教材;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师;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在立德树人以及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作用明显。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其教学形式由课堂面授转变为户外实践,课程内容由书本知识延伸至社会问题,不同于一般的走访、参观,其学习过程必须要有教师指导。笔者深领中图版教材先进理念,在其影响下,多年来经常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也认识到教师在帮助、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课堂几乎是基础教育的惟一阵地,教师一直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直观、感性的认知理解,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试解题。以学习中图版必修2中的“工业区位”为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原理知识,并能利用原理进行模式化的区位分析,最终应对考试。但是高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获得知识的能力、思维模式等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经过课堂反馈,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之间的逻辑联系。
与传统课堂特点不同,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印证书本理论知识、诠释地理现象、探究地理规律。学生自选课程,合作学习,各尽其能。所以,教师要调整三维目标,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以学者的角色走向社会探究问题,使他们学有所用,增强使命感。
二、指导学生深入研究
1.确定课题名称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可以来自书本,如教材中的“课题”、“案例研究”,也可以来自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或生活中有切实经历的感受。结合乡土地理资源,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乡土文化景观等,都可作为高中学生研究的对象。学生依兴趣爱好选题、拟题,但因受阅历和经验限制,课题可能会存在名称空泛、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由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选择的课题名称进行修改,不仅使课题具备可操作性,而且具备时代性、挑战性。如“开展对九江市旅游业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课题报告建议他们设计三个子课题:“关于九江古文化建筑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九江城区传统旅游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九江市民俗文化的调查与研究”,这样,课题深入微观领域,贴近生活,具有探究价值,易操作。
2.修正活动内容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成立学习小组、选定课题内容、策划活动程序、设计调查路线、准备实用工具、走访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时间等方面,都是自主自发的。以“关于九江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为例,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后,准备采取如下程序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走访交警支队,就城市道路布局、信号灯、停车场、警示牌等问题对警官进行采访;就城市交通状况制作问卷调查,发放给街角路口的行人;赴城市主干道实地了解拥堵情况等。教师对该课题报告提出了修改意见:①调整成员分工:考虑学生特长,同时兼顾学生家长工作性质,以便提供相关帮助;②增加走访单位:交警支队接待部门是宣传科和秩序科,这里能获得全面详实的交通管理数据。规划局、市政公司同样能对城市交通进行管理,这些单位之间有协作和分工,能为学生补充大量信息;③对职能部门的采访提纲进行归类、精简,使访谈问题精细化、专业化;④问卷调查对象要多元化,兼顾城市不同层面居民,调查的问题要简洁、明了;⑤赴城市主干道路口实地取证,计算车流量,拍摄车辆拥堵照片。这样,学生分工明确,活动更具有操作性。
3.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由传统教授变为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在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前教师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储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随时应对有可能突然出现的、不可预设的问题。以“庐山植被垂直地带性考察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如观察不同海拔、不同坡向的植被类型、树种,分析其原因;也能成为学生探讨的互动者,如山顶附近的黄山松为何没有树冠?丛林中树枝为何水平伸展而不向上生长?研究性学习活动涉及“学、行、住、食、娱”等方面,充分体现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能有效考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教师还要作为冷静的观察者,善于发现和捕捉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疏忽的细节,对分工、走访、探究等环节进行提醒。坚持“指导为主勿包办、启发为主勿传授、提醒为主勿告知”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学习活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并不是配角,而作为观察者、提醒者、服务者全程参与活动,保证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困惑,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增强其信心,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三、提升学生学习成果
研究性学习不是简单的参观、浏览,学生要收获感性知识,还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以课题报告或PPT等形式展示出来。中学生的科研能力有限,他们对获取的信息很难进行准确分类、筛选,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厘清,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统计图表。一般来说,学生最初撰写的课题报告较繁杂,制成的PPT较冗长,学术价值不高。以“星子县石材城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性学习”为例,学生制成的PPT达50张之多,而且重点不突出。指导教师围绕“石材工业布局区位因素”、“石材工业发展利与弊”、“石材工业面临的问题”、“石材工业发展之路”四个主题,对原PPT进行精简,主题更加明确。研究性学习成果形式还有课题报告、小论文、展板、宣传与汇报等,同样需要教师的指导、修改,使学术质量和研究价值得到提升。
四、评价和反思学生学习活动
为提高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质量,受中图版教材启发,教师要对活动进行过程评价和总结反思。地理学习过程评价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效达成。评价的内容可以从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考虑,具体细节可根据具体活动程序设计成表格进行自评或互评。尽管每次活动的设计方案反复斟酌,力求完善,但实际操作中都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实地考察的时间与线路、访谈技巧、问卷设计、成果展示等,都会影响研究性学习的质量。每次活动要反思,找出不足,也是为了下一次活动的完善。当然,教师对评价和反思也不能包办,应指导学生科学评价,认真反思,让学生体会有评价才有质量,有反思才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