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目前高校土木类实验室的现状,分析了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行实验室的特点,提出了土木类实验室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办法,全力推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土木类 实验室管理 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a)-0111-02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有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高校的教学和管理理念一直在不断改革。实验室作为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其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全力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深化土木类实验室管理制度、运行体制以及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既可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能够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1 土木类实验室现状
1.1 教学情况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大多数均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且实验课相对于理论教学明显偏少。近来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课的课时量不断被压缩,许多学生无法完全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性实验,实践动手能力缺乏,难以理解并掌握专业理论。
土木类实验课程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基本在完成理论课程之后开设,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由老师讲授后,学生再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完成实验,无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知之甚少,不会处理实验数据,更加难以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1.2 仪器设备情况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总体水平体现了高校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学校对实验设备的投入费用也呈递增趋势,虽然大型仪器设备均由学校统一登记采购,但是学院之间较为独立,缺乏有效的沟通,未能优化仪器设备的资源分配与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土木类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耗损率较高,且大型精密仪器较为集中,但学校对于实验室的建设不够重视,没有长远而有效的规划,实验室用房日趋紧张,部分设备由于无法落实存放地点而无法购置,且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缺少长期有效的保养、维修以及更新所需的经费,致使部分仪器设备出现了使用率低、重复购买等问题,既不能保证课堂与科研实验的顺利进行,又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1.3 管理制度情况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大多为“校—院—实验中心”三级管理模式,此种模式对于实验室的管理行之有效,但土木类研究生使用的实验室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没有针对土木类实验室特点的具体规章制度,有些管理规定形同虚设,致使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4 师资队伍情况
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反映了学科整体的建设情况,合理的队伍应包含专任教师、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目前,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中,实验室老师编制隶属“教辅系列”且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长期以来,实验室的师资队伍组成较为单一,基本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担负所有工作,其在完成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同时,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与教学任务,多重任务使得实验室老师精力明显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与管理的质量。
2 土木类实验室的改革与创新
2.1 增加实验课时量,力导课程新体系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重新审视实验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增加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时量,明确实验教学应当与理论教学并重而非其附属内容,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特点来说,实验教学的作用甚至于略胜一筹。
在培养具有实践型与创新型能力人才的背景下,原有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远远无法满足教学体质改革的要求,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已经成为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保证专业所必需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应加大力度开设开放性实验课程,力行推导土木类实验课程的新体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增加实验室投入经费,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避免因各个专业实验室之间不了解而发生的仪器设备无法共享以及重复购置等情况,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
拟定实验室发展的详细计划,对土木工程专业各个方向的实验用房进行整体规划,报废无法使用的破旧设备,对能够正常运转的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归置,增加实验室的空间利用率,解决实验室用房紧张等问题。除此以外,应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保证设备操作的正确性;制定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制度,保证设备能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保养与维修;与此同时增加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为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与保养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以此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教学和科研实验得以顺利开展,实现实验室的价值。
2.3 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实验室规范化
合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发展现代化实验室的基础,针对土木类实验室的特点,各个专业实验室应该建立适应于自身的管理制度,例如:岩土工程实验室使用与管理登记制度、道路与桥梁工程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尤其强调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应分别清理等问题)以及土木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加大土木类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力度,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明确化、层次化、责任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土木类实验室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水平。
2.4 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
为了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高校学科专业正在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教师队伍也应该有所增强。土木类实验室人员构成应该走多样化路线,实验室的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应该由不同的人员担任。放宽实验室人员职称评定范围,改善其工资待遇,提高实验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构建高水平的土木类实验室教师队伍,为现代化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3 结语
实践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灵魂,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加快,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土木类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春元,林远煌,许显坚,等.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55-358.
[2] 洪俊青,王海霞,刘云平,等.土木工程结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2009,25(2):84-85.
[3] 甄文斌,杨文武.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4):163-164.
[4] 野津,付双.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5(5):174-176.
关键词:土木类 实验室管理 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a)-0111-02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有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高校的教学和管理理念一直在不断改革。实验室作为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其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全力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深化土木类实验室管理制度、运行体制以及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既可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能够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1 土木类实验室现状
1.1 教学情况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大多数均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且实验课相对于理论教学明显偏少。近来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课的课时量不断被压缩,许多学生无法完全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性实验,实践动手能力缺乏,难以理解并掌握专业理论。
土木类实验课程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基本在完成理论课程之后开设,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由老师讲授后,学生再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完成实验,无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知之甚少,不会处理实验数据,更加难以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1.2 仪器设备情况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总体水平体现了高校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学校对实验设备的投入费用也呈递增趋势,虽然大型仪器设备均由学校统一登记采购,但是学院之间较为独立,缺乏有效的沟通,未能优化仪器设备的资源分配与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土木类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耗损率较高,且大型精密仪器较为集中,但学校对于实验室的建设不够重视,没有长远而有效的规划,实验室用房日趋紧张,部分设备由于无法落实存放地点而无法购置,且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缺少长期有效的保养、维修以及更新所需的经费,致使部分仪器设备出现了使用率低、重复购买等问题,既不能保证课堂与科研实验的顺利进行,又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1.3 管理制度情况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大多为“校—院—实验中心”三级管理模式,此种模式对于实验室的管理行之有效,但土木类研究生使用的实验室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没有针对土木类实验室特点的具体规章制度,有些管理规定形同虚设,致使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4 师资队伍情况
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反映了学科整体的建设情况,合理的队伍应包含专任教师、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目前,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中,实验室老师编制隶属“教辅系列”且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长期以来,实验室的师资队伍组成较为单一,基本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担负所有工作,其在完成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同时,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与教学任务,多重任务使得实验室老师精力明显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与管理的质量。
2 土木类实验室的改革与创新
2.1 增加实验课时量,力导课程新体系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重新审视实验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增加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时量,明确实验教学应当与理论教学并重而非其附属内容,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特点来说,实验教学的作用甚至于略胜一筹。
在培养具有实践型与创新型能力人才的背景下,原有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远远无法满足教学体质改革的要求,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已经成为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保证专业所必需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应加大力度开设开放性实验课程,力行推导土木类实验课程的新体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增加实验室投入经费,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避免因各个专业实验室之间不了解而发生的仪器设备无法共享以及重复购置等情况,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
拟定实验室发展的详细计划,对土木工程专业各个方向的实验用房进行整体规划,报废无法使用的破旧设备,对能够正常运转的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归置,增加实验室的空间利用率,解决实验室用房紧张等问题。除此以外,应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保证设备操作的正确性;制定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制度,保证设备能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保养与维修;与此同时增加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为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与保养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以此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教学和科研实验得以顺利开展,实现实验室的价值。
2.3 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实验室规范化
合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发展现代化实验室的基础,针对土木类实验室的特点,各个专业实验室应该建立适应于自身的管理制度,例如:岩土工程实验室使用与管理登记制度、道路与桥梁工程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尤其强调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应分别清理等问题)以及土木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加大土木类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力度,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明确化、层次化、责任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土木类实验室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水平。
2.4 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
为了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高校学科专业正在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教师队伍也应该有所增强。土木类实验室人员构成应该走多样化路线,实验室的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应该由不同的人员担任。放宽实验室人员职称评定范围,改善其工资待遇,提高实验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构建高水平的土木类实验室教师队伍,为现代化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3 结语
实践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灵魂,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加快,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土木类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春元,林远煌,许显坚,等.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55-358.
[2] 洪俊青,王海霞,刘云平,等.土木工程结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2009,25(2):84-85.
[3] 甄文斌,杨文武.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4):163-164.
[4] 野津,付双.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5(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