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研学旅行是一种综合实践性活动课程,而博物馆是研学旅行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基地,开发博物馆课程可以实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深度学习。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开发博物馆课程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从校馆联合开发、师生共同参与、专家专业引领、结合校园文化等方面,论述了博物馆课程中实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课程;研学旅行;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和教育部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中食宿、集中旅行等方式开展的旅行体验和研究性学习。这种校外教育活动是将校外教育资源和学校课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拓展思维、开阔眼界、走向社会、走出校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以及开放性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开发博物馆课程的理论基础
学校实施的课程教育是以“培养”为主要目标,以教学活动和科目为主要表现形态做出的学习规划、进程以及实施的过程。课程教育主要包含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四个环节。而对于博物馆课程来说,在实践中便能有效地完成这四个环节。博物馆课程是对我国课程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其开发的理论基础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以及泰勒课程理论等。
其中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包含教学做合一、社会便是学校、生活便是教育等。对于生活便是教育理念来说,主要是指利用实际生活對学生教育,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之情。而对于是社会便是学校来说,主要是指社会中的任何行为以及活动都是教育学生的素材。陶行知曾说过一个比喻:学校的封闭式教育就像是将小鸟关在笼子一般,使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从而失去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他主张走出校园,在社会中学习课堂知识。对于教学做合一来说,主要是指教的方法要以学的方法为主,而学要以做为基础,学和教都需要作为指引。
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和教育学专家,对于课程开发来说,泰勒曾提出四个问题:其一是“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其二是“怎样选择实现教育目标的经验”;其三是“对于这些教育经验,应该怎样进行组织利用”;其四是“如何对这些经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而将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总结起来便是整个课程开发的流程。
应用这两种教学理论可以使博物馆课程进展更加顺利。
二、博物馆课程中实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校馆联合开发
学校与博物馆之间联合对博物馆课程进行开发过程中,主要是以博物馆提供工作人员进行解说,以教师在旁辅助,学生体验的方式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例如在北京某小学中,教师在讲解《身边的壁画》这一篇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走进石景山的法海寺。首先,学校与博物馆双方以研学单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研学单的制定是由学生、教师以及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量表、合作实践、拓展思考、馆中发现、知识导航、研学导言和主题等。通过研学单,教师与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其次,在学生步入布满各种壁画的大殿时,由工作人员向学生各种壁画的来源。同时在参观过程中,博物馆方会播放一些适应环境的古筝乐曲,充分激发学生们我国文化的自豪感、对画师的敬仰之情,对宏大画面的感叹之情以及对精美的壁画赞美之情等;最后,教师在现场让学生以寻找局部壁画的游戏方式,体验欣赏壁画的乐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们利用线描法对局部壁画进行临摹,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参观以及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师生共同参与
确定课程主题过程中,需要在博物中去探索和挖掘更有价值的学习主题。同时在开发相关课程过程中,需要遵守长效性、趣味性、参与性以及互动性等原则。在设计相关课程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参与,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能够积极参与问答,并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完成新知识的拓展,从而进行深度学习。例如某学校教师在讲解《探索故宫》这一章节过程中,首先,教师指导雪山姑娘利用故宫博物馆官方网站对故宫进行了解,同时为学生们准备了5个学习主题,还有一个自选主题:其一是故宫之布局;其二是会说话的故宫色彩;其三是故宫蹲脊之寓意;其四是故宫雕塑之智慧;其五是故宫龙纹之精神。对于自选主题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其次,在游览故宫当天,教师让学生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对故宫进行探究,并将自己理解的以及网上查到的各种知识记录在笔记中,同时在探索过程中,将自己发现的故宫小秘密记录下来,并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此外,在游览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法亲自动手对故宫的龙纹、雕塑、蹲脊等进行绘制。这样,学生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体验故宫存在的价值;最后,在参观完毕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研究的各种主题展现出来,并对其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发现的小秘密进行分享。这样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专家专业引领
在开发课程过程中,在以学生意见为前提的情况下,除了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学校教师的合作之外,博物馆和学校最好主动邀请相关教研员和课程专家参与到其中。有了专家的介入,博物馆课程内容会向着多学科领域发展。同时,专家能够从多方面对课程进行拓展,如数学、艺术、历史、工程、技术以及科学等方面。例如在某小学中,教师在讲解《探索科学奥秘》时,教师将学生领入中国科技馆中的科学乐园中,同时学校还邀请到相关专家为学生介绍相关科学技术。首先教师在听从专家意见之后,将学生分为两个若干小组,每个小组6人,以小组形式进行科技互动,专家为学生讲解各种科技的发展史、现今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讲解完毕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善自己脑海中的科技“样貌”;其次,专家与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戏水湾中,为学生介绍与水有关的知识。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山林探秘以及科学城堡等区域,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师与专家让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科技知识写下来或者是绘制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胜心以及好奇心,充分利用好胜心正向激励学生,使其不断超越自己。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通过专家的引导,学生能够多角度探索自己心中所想,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四)结合校园文化
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进行落实,因此,在开发相关博物馆课程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宗旨,将学校的课程资源、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与校园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博物馆课程具备自主选择性、多样性以及自主开发性。学校在规划博物馆课程方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学校的发展特色。例如在某学校,教师引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过程中,首先,在参观之前,教师为学生介绍本校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同时让学生们根据校园文化提出相关问题,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使其形成几大类,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参观博物馆的主题;其次,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利用自身所学的全部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所在的学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激发其对学校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深度学习。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博物馆课程进行开发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深度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经过上文分析可得,在博物馆课程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需要以校园文化为基础,学校和博物馆联合,通过师生、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专家的共同参与方式,使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国云,施茂萍.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学与管理,2018(20):22-24.
[2]张莹.博物馆资源的利用与青少年教育课程开发——辽博小讲解员培训课程体系解析[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6:239-244.
[3]严晓丽.博物馆地理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管锦宏(1973-),女,汉族,江苏启东人,九江市文物局文博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课程;研学旅行;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和教育部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中食宿、集中旅行等方式开展的旅行体验和研究性学习。这种校外教育活动是将校外教育资源和学校课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拓展思维、开阔眼界、走向社会、走出校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以及开放性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开发博物馆课程的理论基础
学校实施的课程教育是以“培养”为主要目标,以教学活动和科目为主要表现形态做出的学习规划、进程以及实施的过程。课程教育主要包含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四个环节。而对于博物馆课程来说,在实践中便能有效地完成这四个环节。博物馆课程是对我国课程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其开发的理论基础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以及泰勒课程理论等。
其中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包含教学做合一、社会便是学校、生活便是教育等。对于生活便是教育理念来说,主要是指利用实际生活對学生教育,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之情。而对于是社会便是学校来说,主要是指社会中的任何行为以及活动都是教育学生的素材。陶行知曾说过一个比喻:学校的封闭式教育就像是将小鸟关在笼子一般,使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从而失去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他主张走出校园,在社会中学习课堂知识。对于教学做合一来说,主要是指教的方法要以学的方法为主,而学要以做为基础,学和教都需要作为指引。
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和教育学专家,对于课程开发来说,泰勒曾提出四个问题:其一是“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其二是“怎样选择实现教育目标的经验”;其三是“对于这些教育经验,应该怎样进行组织利用”;其四是“如何对这些经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而将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总结起来便是整个课程开发的流程。
应用这两种教学理论可以使博物馆课程进展更加顺利。
二、博物馆课程中实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校馆联合开发
学校与博物馆之间联合对博物馆课程进行开发过程中,主要是以博物馆提供工作人员进行解说,以教师在旁辅助,学生体验的方式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例如在北京某小学中,教师在讲解《身边的壁画》这一篇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走进石景山的法海寺。首先,学校与博物馆双方以研学单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研学单的制定是由学生、教师以及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量表、合作实践、拓展思考、馆中发现、知识导航、研学导言和主题等。通过研学单,教师与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其次,在学生步入布满各种壁画的大殿时,由工作人员向学生各种壁画的来源。同时在参观过程中,博物馆方会播放一些适应环境的古筝乐曲,充分激发学生们我国文化的自豪感、对画师的敬仰之情,对宏大画面的感叹之情以及对精美的壁画赞美之情等;最后,教师在现场让学生以寻找局部壁画的游戏方式,体验欣赏壁画的乐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们利用线描法对局部壁画进行临摹,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参观以及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师生共同参与
确定课程主题过程中,需要在博物中去探索和挖掘更有价值的学习主题。同时在开发相关课程过程中,需要遵守长效性、趣味性、参与性以及互动性等原则。在设计相关课程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参与,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能够积极参与问答,并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完成新知识的拓展,从而进行深度学习。例如某学校教师在讲解《探索故宫》这一章节过程中,首先,教师指导雪山姑娘利用故宫博物馆官方网站对故宫进行了解,同时为学生们准备了5个学习主题,还有一个自选主题:其一是故宫之布局;其二是会说话的故宫色彩;其三是故宫蹲脊之寓意;其四是故宫雕塑之智慧;其五是故宫龙纹之精神。对于自选主题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其次,在游览故宫当天,教师让学生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对故宫进行探究,并将自己理解的以及网上查到的各种知识记录在笔记中,同时在探索过程中,将自己发现的故宫小秘密记录下来,并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此外,在游览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法亲自动手对故宫的龙纹、雕塑、蹲脊等进行绘制。这样,学生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体验故宫存在的价值;最后,在参观完毕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研究的各种主题展现出来,并对其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发现的小秘密进行分享。这样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专家专业引领
在开发课程过程中,在以学生意见为前提的情况下,除了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学校教师的合作之外,博物馆和学校最好主动邀请相关教研员和课程专家参与到其中。有了专家的介入,博物馆课程内容会向着多学科领域发展。同时,专家能够从多方面对课程进行拓展,如数学、艺术、历史、工程、技术以及科学等方面。例如在某小学中,教师在讲解《探索科学奥秘》时,教师将学生领入中国科技馆中的科学乐园中,同时学校还邀请到相关专家为学生介绍相关科学技术。首先教师在听从专家意见之后,将学生分为两个若干小组,每个小组6人,以小组形式进行科技互动,专家为学生讲解各种科技的发展史、现今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讲解完毕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善自己脑海中的科技“样貌”;其次,专家与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戏水湾中,为学生介绍与水有关的知识。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山林探秘以及科学城堡等区域,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师与专家让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科技知识写下来或者是绘制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胜心以及好奇心,充分利用好胜心正向激励学生,使其不断超越自己。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通过专家的引导,学生能够多角度探索自己心中所想,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四)结合校园文化
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进行落实,因此,在开发相关博物馆课程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宗旨,将学校的课程资源、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与校园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博物馆课程具备自主选择性、多样性以及自主开发性。学校在规划博物馆课程方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学校的发展特色。例如在某学校,教师引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过程中,首先,在参观之前,教师为学生介绍本校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同时让学生们根据校园文化提出相关问题,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使其形成几大类,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参观博物馆的主题;其次,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利用自身所学的全部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所在的学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激发其对学校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深度学习。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博物馆课程进行开发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深度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经过上文分析可得,在博物馆课程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需要以校园文化为基础,学校和博物馆联合,通过师生、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专家的共同参与方式,使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国云,施茂萍.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学与管理,2018(20):22-24.
[2]张莹.博物馆资源的利用与青少年教育课程开发——辽博小讲解员培训课程体系解析[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6:239-244.
[3]严晓丽.博物馆地理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管锦宏(1973-),女,汉族,江苏启东人,九江市文物局文博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