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的知行统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就是注重将初中生的生活经验与行为实践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实现学生知识内化,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一、故事引入,激情引趣
初中生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阶段,对故事十分感兴趣。在课堂上巧妙运用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学会主宰自己”这节课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爷孙卖驴》的故事(多媒体出示),大致是说爷孙俩去赶集卖驴,路上爷孙俩谁骑驴都有人说不行,爷孙俩都骑上或都下来还是有人说不行,最后两个人只好抬着驴走了。用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乎别人的看法,那么他一生什么事也干不成。
二、表演展现,设疑导思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为此,情境的创设应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思维为核心。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教师将生活事件充分再现于课堂,借助小品或相声,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模拟生活事件进行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如,在讲解初三“艰苦奋斗精神”一课,分析“今天,我们该如何杜绝餐桌上的浪费”时,笔者根据最近习总书记对厉行勤俭、反对铺张浪费的批示,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设计《餐桌上的浪费》情景剧,由5位学生再现从点菜、敬酒到离席的过程,整个聚餐体现出了“点菜要贵,敬酒到醉,剩菜不打包,面子最重要,管它浪费不浪费”这样的情境。看到这一过程,学生都为餐桌上的浪费而惋惜,对奢侈之风深恶痛绝。
三、辩论竞赛,拓展思维
创设情境时,辩论赛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在辩论赛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促使他们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独创性和创新精神。如,在讲“爱国主义精神”时,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场“打砸日本汽车、烧日式餐厅,是不是真正爱国?”的辩论赛,全班分为两组,一组为“爱国就对日货打砸”,一组为“爱国要理性,打砸日货不是抗日最好的手段”,两组同学进行辩论。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中,每位同学都明白了要理性爱国的道理。
四、音乐渲染,寓教于乐
音乐具有感染作用,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激用音乐渲染情境,能促使学生充满激情和幻想,拨动学生的心弦,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青藏铁路遥远而陌生,仅靠语言讲解青藏铁路精神很难感染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时音乐的巨大魔力凸显了出来。如,在进行初三复习,讲“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时,给学生们播放韩红的MTV《天路》,“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而后提出问题:(1)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2)如何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经济路、政治路、文化路?(3)作为青少年学生要如何学习和弘扬青藏铁路精神。由MTV作为导引,学生在领略美丽的西藏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青藏铁路精神。为修这样一条天路,工人们要经受风吹日晒、高原反应等极差的生活条件……学生被歌曲画面深深震撼,进一步领会了“青藏铁路精神”的含义。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任何尝试都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应考虑学科特点、注重实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要”:
1.要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整个活动是为了教学内容服务的,要做到紧扣教学内容,做到情境创设有效性。
2.要真实。教学情境应以现实为背景,真实的或是可能发生的,情境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体验到所学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新颖。思想品德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效性,情境创设所用的材料要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社会生活,随时将社会热点引入课堂,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又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解读社会现象。
4.要适度。课堂教学情境是服务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理论知识。如果教学中一味追求情境,就可能偏离教学正常轨道。要做到激发兴趣与掌握知识辩证统一。
总之,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作用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以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故事引入,激情引趣
初中生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阶段,对故事十分感兴趣。在课堂上巧妙运用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学会主宰自己”这节课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爷孙卖驴》的故事(多媒体出示),大致是说爷孙俩去赶集卖驴,路上爷孙俩谁骑驴都有人说不行,爷孙俩都骑上或都下来还是有人说不行,最后两个人只好抬着驴走了。用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乎别人的看法,那么他一生什么事也干不成。
二、表演展现,设疑导思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为此,情境的创设应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思维为核心。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教师将生活事件充分再现于课堂,借助小品或相声,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模拟生活事件进行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如,在讲解初三“艰苦奋斗精神”一课,分析“今天,我们该如何杜绝餐桌上的浪费”时,笔者根据最近习总书记对厉行勤俭、反对铺张浪费的批示,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设计《餐桌上的浪费》情景剧,由5位学生再现从点菜、敬酒到离席的过程,整个聚餐体现出了“点菜要贵,敬酒到醉,剩菜不打包,面子最重要,管它浪费不浪费”这样的情境。看到这一过程,学生都为餐桌上的浪费而惋惜,对奢侈之风深恶痛绝。
三、辩论竞赛,拓展思维
创设情境时,辩论赛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在辩论赛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促使他们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独创性和创新精神。如,在讲“爱国主义精神”时,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场“打砸日本汽车、烧日式餐厅,是不是真正爱国?”的辩论赛,全班分为两组,一组为“爱国就对日货打砸”,一组为“爱国要理性,打砸日货不是抗日最好的手段”,两组同学进行辩论。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中,每位同学都明白了要理性爱国的道理。
四、音乐渲染,寓教于乐
音乐具有感染作用,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激用音乐渲染情境,能促使学生充满激情和幻想,拨动学生的心弦,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青藏铁路遥远而陌生,仅靠语言讲解青藏铁路精神很难感染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时音乐的巨大魔力凸显了出来。如,在进行初三复习,讲“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时,给学生们播放韩红的MTV《天路》,“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而后提出问题:(1)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2)如何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经济路、政治路、文化路?(3)作为青少年学生要如何学习和弘扬青藏铁路精神。由MTV作为导引,学生在领略美丽的西藏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青藏铁路精神。为修这样一条天路,工人们要经受风吹日晒、高原反应等极差的生活条件……学生被歌曲画面深深震撼,进一步领会了“青藏铁路精神”的含义。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任何尝试都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应考虑学科特点、注重实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要”:
1.要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整个活动是为了教学内容服务的,要做到紧扣教学内容,做到情境创设有效性。
2.要真实。教学情境应以现实为背景,真实的或是可能发生的,情境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体验到所学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新颖。思想品德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效性,情境创设所用的材料要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社会生活,随时将社会热点引入课堂,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又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解读社会现象。
4.要适度。课堂教学情境是服务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理论知识。如果教学中一味追求情境,就可能偏离教学正常轨道。要做到激发兴趣与掌握知识辩证统一。
总之,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作用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以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