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药使用效果

来源 :现代农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篇论文主要叙述了如何提高农药使用效果,这与农药本身性质、作用对象、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做到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关键方法。
  [关键词]:农药、病菌、杂草、防治适期。
  1 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品种
  各种病菌、害虫、杂草,其机体构造,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或抵抗力差异很大。同一种药剂对不同防治对象的药效不同;同一种防治对象对不同的药剂也表现出不同的抵抗力。此外,同一种病菌、害虫、杂草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并不完全一样,对药剂的抵抗力也有显著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作物,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期,做到“对症下药”。然而在现实生产中,有些农民由于选择药剂不当,误将除草剂或杀菌剂作杀虫剂使用,结果不仅增加了成本,达不到施药的目的,而且往往造成作物遭受药害,严重时全部毁灭。
  2 抓好病虫草害的调查,掌握最佳的防治适期
  适期用药是提高施药效果的关键所在。因为,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而且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施药过迟,事倍功半,同样也达不到防治目的。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采取“兩查两定”原则,即对虫害,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而对病害,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
  3 确定农药的稀释倍数和用药量
  施药时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确定适宜的施药浓度和用药量。因为,浓度低、用量小,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浓度高,用量大,不仅浪费农药,还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农药使用说明进行。禁止使用无标签说明的农药。在农药与水配对使用时,要注意搅拌均匀,否则不仅不能保证药效,而且还会造成局部药害。如使用三环唑粉剂,要求先配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稀释,其使用效果明显高于直接配对稀释的药液。
  4 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
  农药的剂型有多种,其施用方法也不尽相同。生产上必须根据病虫的为害特点和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否则就难以控制病虫的危害。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等方法效果较好,而防治在植株上为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防治种传性病害,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效果较好。颗粒剂农药是根据农艺要求制成的,有利于发挥药效,防止人畜中毒,故不宜作喷雾使用。
  5 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
  一种农药在同一种病虫上反复连续使用,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农药防治效果降低,甚至不再有效,因此,要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地混配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但混配农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5.1 农药混合后药效提高的或效果互不影响的可以混用。若混合后效果没有提高,原有的单一农药应有的效果也不能各自发挥出来,这几种农药就不能混合使用。
  5.2 农药混合后药效迅速降低的或失效的坚决不能混合使用。混合后经过一段时间药效降低的可随配随用。
  5.3 农药混合后对作物产生药害的不能混用。
  5.4 混用的品种不宜太多,以3种为限。
  6 选择用药时间和改善施药条件
  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影响病菌、害虫、杂草的生理活动和药剂的理化性状,从而影响药效。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和植物等。此外,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植物表面的蜡质层、茸毛等对药效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从病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中找出其数量变化及危害程度轻重的原因,根据植保工作方针,抓住主导因素,针对病虫发生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造成不利于病虫害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其发生危害的目的。这是提高用药效果的重要方面。如防治日出性害虫应安排在上午8~9时,因为此时露水已干,温度也不太高,是日出性害虫取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这时用药不会因为有露水而冲淡药液或因温度过高而使农药分解,降低药效,有利于害虫增加食药和触药的机会。防治夜出性害虫应安排在下午5~6时,因为此时可以避开强光、高温时段,害虫即将开始活动时用药有利于杀死害虫。又如杀虫剂辛硫磷、除草剂氟乐灵见光易分解,应贮于避光阴凉处,施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土壤处理后要拌土,以延长其药效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扦插育苗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介绍了扦插技术措施,包括插床土壤、插床规划、床土铺设、插条的剪取与处理、扦插、遮荫网适时使用等,并论术了扦插管理与移栽过程,以为发展造林苗木,促进苗木苗圃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叶杨;无性繁殖;短穗扦插;嫁接育苗;造林技术  1 苗木繁育  1.1 短穗扦插  整个扦插在钢架塑模大棚中进行。大棚长40 m,宽6.2 m,插前
[摘 要]将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改造为中央控股的股份公司,有助于增强中央对土地的宏观控制力,调节中央地方土地收益,拓展外资民资投资新领域。  [Abstract]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f the current land bankinginstitutes were retransformed into a joint-stock company that contro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东生8号大豆的选育方法、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大豆;东生8号;特性;栽培  1 选育方法及经过  东生8号大豆原代号海473,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哈94-4478为母本,黑河18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表现  普通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5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250 ℃左右。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在其中更是占据主要的部分,所以,增值玉米就变得很重要的了,玉米地膜高产法就是其中一种增值玉米产量的好方法。通过使用地膜,来增加玉米的本质状况和改善环境,譬如:保持水分,减少水分流失、增加温度,使得玉米发展更快、阻挡害虫侵入,减少虫害,通过这些方法都可以使得玉米更加“健康”的成长,使得玉米的产量增加。  关键词:玉米;地膜;增产  在这个以工业为重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忘记粮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的玉米地都爆发过病虫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玉米产业在产量和质量上的要求。据研究,玉米遭受病虫害通常和气候环境以及种植技术有关,在这之中,田间湿度和光照的影响最为明显。实践证明,90%以上的田间相对湿度将更容易引发玉米的病虫害,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技术人员研究出一种新的玉米种植技术-玉米间套大豆种植,并且这一新理念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正加速推广到各玉米种植基地中。
摘 要:在联合收割机在使用中,因其操作技术和收割时技术调整不当,使得在作业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问题而导致停机修理。对此,本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联合收割机;正确使用;维护保养  联合收割机是一种收获谷类农作物的大型配套联合收割机械,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茎秆分离及清除杂物等工作,也是农业机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近些年来,大型联合收割机已经在我
<正>榛子:桦木科(Betulaceae),榛属(Corylus 1inn)坚果树种,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我国市场上常见的有两种,野生榛子(即平榛、毛榛)和欧榛(俗称美国大榛
[摘 要]玉米是我国第三大作物,但是其地位绝不低于麦、稻。作为中国部分地区的主食,玉米支撑着很多国人的生活。我国玉米种植量也很大,位居世界第二。玉米种植的质量决定着玉米的产量,这就意味着玉米种植产量决定了这一年一些人的生存质量。尽管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玉米产量在科学应用的带动下正在向预期方向发展,但是玉米种植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玉米粘虫病作为玉米种植一大杀手一直以来被农业科学研究者高度
玉米空杆病是指茎杆上不结果穗或有果穗,但发育不好没有结籽粒的现象。  1玉米空杆的原因  1.1环境条件的影响  1.1.1土壤条件 玉米种植地的土壤条件会影响玉米的生长情况,如果种植地的土壤较为贫瘠,缺乏营养元素,而在进行田间管理时,有没有施加足够的营养元素就会造成玉米的生长受阻,营养元素不能满足玉米生长所需,影响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成,进而形成空杆病。即使玉米地的土壤条件满足营养元素的需求,在玉米
【摘 要】本文通过对种子选育技术的探讨,提出了种子选择的一系列误区,对指导农民选择种子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种子;选择;误区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eed breeding technology, proposed the seed selection of a series of misunderstanding, to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