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实施后,思想品德课堂开始出现了多样化的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40分钟的课堂往往充满了欢声笑语,使得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似乎思想品德课堂已经以新课程的最佳状态开展。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后,发现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他们往往注重形式而不是实质,使得虚假的繁荣在课堂中出现。
本文的出发点是新课改教学的有关背景,并且深入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以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的问题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时,一些思想品德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不能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形式化或者绝对化地理解了新课程理念。重现象而非本质也就是形式化,形式化地改革了教学,但并没有对它的核心含义进行真正理解,在课堂的形式化中,往往会令人们质疑教学的有效性。而在课程改革时,完全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对旧的教学理念进行彻底否定,就是绝对化。例如转变学习方式,其倾向表现为绝对化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忽略学科性质和它的内容特点,以及不顾学生基础而采用统一的学习方式。通俗点来说,形式化和绝对化的问题也就是穿新鞋走老路,在课程改革时,只会把老一套的教学方式进行沿用。表现的具体方面是,课堂上出现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以及滥用鼓励和夸奖,自主学习变质,在没体验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没有实质而只有形式的合作以及泛化探究。
2.课堂实效问题
在课改中尤为提倡师生共创高效课堂。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方法被沿用,学生作为不主动的接受者。而且在教师教授时,谈论一些空泛的大道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不能很好地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认识不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具体可行的措施
1.设立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营造宽松而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自主创新和发展,不至于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生冷的教学环境压制。相反,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被活泼宽松的教学环境所调动,这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得到了充分证明。有句名言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这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许多思想品德教师达成的共识是“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下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这种转变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原因是,在接受式的教学中,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也是学生接受的主要内容。于是当学生自主以及探究性学习被新课程改革所提倡时,往往会让学生对“自主与探究”不知所措,必须接受指导、点拨和帮助。
3.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教学中有两种不同的理念,“以学科为本”或者是“以人为本”。前者表现为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后者则表现为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在教授初中思想品德课时,应给予每一位学生关心,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发展全面有效。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日常教学与新课改的有关思想进行结合。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越来越发达的科学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运用,比如录音、投影、电视、录像、电子网络等。这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高速发展的现代网络,使得学生眼界得到开拓,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今的学生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展开辩论赛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中学生积极参与,更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紧张的师生关系得到缓解。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并把教学首要任务认定为学习能力的培养。
(责任编辑袁妮)
本文的出发点是新课改教学的有关背景,并且深入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以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的问题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时,一些思想品德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不能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形式化或者绝对化地理解了新课程理念。重现象而非本质也就是形式化,形式化地改革了教学,但并没有对它的核心含义进行真正理解,在课堂的形式化中,往往会令人们质疑教学的有效性。而在课程改革时,完全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对旧的教学理念进行彻底否定,就是绝对化。例如转变学习方式,其倾向表现为绝对化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忽略学科性质和它的内容特点,以及不顾学生基础而采用统一的学习方式。通俗点来说,形式化和绝对化的问题也就是穿新鞋走老路,在课程改革时,只会把老一套的教学方式进行沿用。表现的具体方面是,课堂上出现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以及滥用鼓励和夸奖,自主学习变质,在没体验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没有实质而只有形式的合作以及泛化探究。
2.课堂实效问题
在课改中尤为提倡师生共创高效课堂。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方法被沿用,学生作为不主动的接受者。而且在教师教授时,谈论一些空泛的大道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不能很好地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认识不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具体可行的措施
1.设立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营造宽松而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自主创新和发展,不至于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生冷的教学环境压制。相反,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被活泼宽松的教学环境所调动,这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得到了充分证明。有句名言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这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许多思想品德教师达成的共识是“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下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这种转变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原因是,在接受式的教学中,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也是学生接受的主要内容。于是当学生自主以及探究性学习被新课程改革所提倡时,往往会让学生对“自主与探究”不知所措,必须接受指导、点拨和帮助。
3.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教学中有两种不同的理念,“以学科为本”或者是“以人为本”。前者表现为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后者则表现为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在教授初中思想品德课时,应给予每一位学生关心,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发展全面有效。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日常教学与新课改的有关思想进行结合。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越来越发达的科学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运用,比如录音、投影、电视、录像、电子网络等。这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高速发展的现代网络,使得学生眼界得到开拓,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今的学生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展开辩论赛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中学生积极参与,更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紧张的师生关系得到缓解。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并把教学首要任务认定为学习能力的培养。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