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河口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仅半年多时间,继南京、芜湖、铜陵沦陷后,皖中的和县、含山、巢县、合肥及淮南铁路沿线,均被日军占领。面对进犯的日军,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皖中大地在痛苦中呻吟。在此期间,活動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1938年二三月间,在司令员高敬亭率领下,四支队分别从湖北黄安七里坪、河南确山竹沟出发,到达皖西流波石童 集结。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拯救沦陷区人民于水火,集结在皖西的四支队奉命东进,于四五月间抵达桐城、舒城、庐江、无为、巢县等地。九团奉命到庐江盛家桥和巢县槐树嘴一带。这个团的指战员大多是经过三年游击战争锻炼的老红军,虽然装备很差,但政治坚定,作风顽强。指战员目睹日军暴行,个个义愤填膺,恨不能马上和日军决一死战。
  5月初,九团推进至银屏山。银屏山方圆百里,山险岭峻,东临裕溪河,西靠巢湖,有险可据。巢县沦陷后,国民党的保安团和川军的一些部队就躲进银屏山,并随时准备西撤进大别山。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治疗国军的“恐日病”,鼓舞士气,振奋民心,九团决定寻机给鬼子一点教训。团政委高志荣和参谋长唐少田带领侦察队和二营,开进银屏山北麓,派人员外出侦察。
  一天,到巢城方向的侦察员报告说,经常有小股日军到郊外抢掠财物、奸淫妇女,蒋家河口是他们常去的地方。高政委和唐参谋长登上银屏山顶峰,只见明镜似的巢湖平卧在皖中平原上,裕溪河像一条银带沿巢城向东南伸展,蒋家河犹如挂在这条银带上的一只弯钩。侦察员说,蒋家河口有零星的村落和稀疏的树丛,堤上杂乱地长着灌木,水边芦苇丛生,十分有利于部队隐蔽,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为了进一步了解敌情,高政委连续三天派参谋郭思进到蒋家河口一带走访群众,掌握了日军的活动规律:每天早晨八九点钟,常有10至30人不等的日军,乘木船或汽艇,从巢城驶向蒋家河口,在附近村子里抢夺粮食畜禽、糟蹋妇女,大约两个小时后返回。由于从未遇到过大的抵抗,戒备松懈。
  经过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高政委和唐参谋长决定在蒋家河口设伏,让不可一世的日军吃点苦头,长点记性。
  1938年5月11日下午3时,银屏山下,高志荣政委给集结的团侦察队、二营四连和六连一排作战斗动员后,部队在二营营长黄仁庭和参谋郭思进带领下,像一把利剑直插蒋家河口,12日拂晓完成设伏。战斗部署是:团侦察队隐蔽在河口西岸堤埂上,从正面痛击敌人;四连二排在侦察队后面的村庄里作二梯队;四连一、三排和六连一排埋伏在河口西侧四五华里的小高地上,准备阻击从巢城前来增援的敌人。
  上午8时左右,原先还多云的天气突然放晴,天公似乎也想欣赏一下新四军挺进敌后的第一仗结局如何。突然,从巢城方向隐约传来汽艇的马达声。由于岸上不见行人,河中没有船只,万般寂静中声音传得很远。大约20分钟后,两条汽艇驶来,每条艇上有十几个日军。汽艇靠岸了,丝毫没有戒备的日军,有的敞开上衣,捧起裕溪河的水,淋向胸部;有的倒背着枪,哼着叫不出名字的日本歌曲,大摇大摆地上了岸。
  见此情景,埋伏在河堤上的新四军战士,怒火胸中烧,牙齿咬得咯咯响。这时,只听“叭”的一声枪响,走在最前头的日军应声倒地。随着郭参谋发出的信号,其他战士迅速开了火,一颗颗手榴弹也在敌群中开了花。
  日军毕竟训练有素,短暂慌乱之后,立即后退企图抢占汽艇。发现敌人企图后,堤岸上雨点般的手榴弹飞向汽艇。敌人无计可施,只好往河里退。困在河中的日军,更加难以施展,处处被动挨打。而新四军则居高临下,优势尽显。一个日军想潜水逃命,被新四侦察队一战士发现,迅速跃入水中,一把卡住敌人脖子,只几个回合,便将这个鬼子按入水中闷死了。这场战斗出敌不意,干净利落,仅20分钟就全歼了这股日军,而九团则无一伤亡。
  战斗结束后,一些胆大的躲在芦苇和树丛中观战的群众,从家里找来渔罾,从河里打捞出十几支“三八”大盖和一挺歪把子机枪,还有一把指挥刀、一面日本膏药旗。
  蒋家河口战斗,是新四军东进敌后对日军打的第一仗,说不上战果辉煌,只能算小试牛刀。但在“日军是不可战胜的”“抗战必亡”言论甚嚣尘上之时,在国民党军队谈日色变、闻风而逃之际,这一仗可谓来得正是时候,使军威大振,民心大振。不然,蒋介石委员长也不会于5月16日特地发来贺电:“蒋家河口出奇挫敌,殊堪嘉慰。”
  80年过去了,昔日的战地早已旧貌换新颜,蒋家河也因1958年大兴水利而改道,但叶飞副委员长题写的“蒋家河口战斗遗址”纪念碑仍耸立在先辈们当年战斗的地方,向后人们讲述着1938年5月12日那一场战斗。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闭幕以来,弘扬“红船精神”因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而受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这向世人昭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高度、政治信念和精神引领。  “红船精神”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过去的旧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只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把马列主义与工农革命运动紧密结合,才回答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
期刊
编者按 新四军老战士施光华已经99岁了,依然健在,他的女儿施立群是一位退休医生,也是小记者们这次采访的对象。小记者们见到施奶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新四军是不是一个人有100杆枪?很能打仗?”  人物简介 施光华(1919- ),浙江温州平阳县人,1938年8月加入新四军,从此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生涯。施老曾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政治部干事,江苏太仓区工委书记,先后参加过渡江战役、突破江阴防线、攻占张
期刊
三月五日不平凡,神鸟降临在淮安。(注1)  为觅中华之崛起,寻觅真知克千艰。  歌罢掉头赴东瀛,邃密技科济世酣。  又赴西欧寻马列,丰获真理返故园。  国共合作办军校,诚聘奇才把雄关。  主政黃埔政治部,利刃阔斧除残垢。  蒋氏清党离黄埔,十里洋场行动艰。  隐秘上海十二载,领导中共斗志坚。  被逼离沪趋瑞金,临时中央苏区迁。  粉碎蒋匪屡围剿,不料“左”爷夺毛权。  中央苏区遭惨创,坚带主席共赴
期刊
父亲本名叫赖书杰,1931年1月参加红军。他担心连累家人,改名叫赖玉林。红军离开后,地主豪绅和国民党军队进行清算,爷爷被迫害至死,奶奶被保长吊起来毒打,右手落下了残疾。父亲离开家乡时,家中有七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家时,只剩下他的母亲和小弟两个人了。  赖玉林参加过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1935年1月任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一营三连连长。11月,为了掩护红二、六军团战略转移,红十八师3000
期刊
2017年12月15日上午8时半刚过不到一刻钟,我的手机突然振铃声响,一条微信赫然入目:叶挺将军的长子叶正大将军于14日19点31分因病逝世,享年91岁。  惊闻噩耗,一位慈祥且德高望重的贤者,突然从身边消逝,顿觉神怅。  我与叶正大将军的交往,始于2006年3月2日我对他的电话采访,也就仅仅半个小时吧,老大哥的平实讲述,让我顺利地完成了当年《铁军》第四期《本刊专访》栏目的文稿《叶正大回忆父亲叶挺
期刊
明媚的春光伴着文明礼貌月的芳香,洒遍了革命老区社渚镇。3月17日,是溧阳市社渚镇这个月的第二个献血日,众多的献血志愿者将镇卫生院挤得热闹非凡,有的排队体检,有的等待检测报告,有的在采血房静静地獻血。“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溧阳市血站采血车那句标语,印证着这个壮丽的场面。  溧阳市血站副站长刘彬伢对笔者说:“今年在社渚安排义务献血四天,今天是第二次,来报名献血者有增无减。上次献血一天有155人,献血
期刊
古城绍兴,毓秀江南,军分区干休所就坐落在一个名叫观音弄的小巷里。87岁的抗战老兵范小仙每天锻炼、学习、烧饭,和其他离休干部没有什么两样,直到前不久他为庆祝党的十九大交了10万元特殊党费,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发现,自从1947年入党后,70年来,他始终用最朴素的语言传播着党的声音,以各种方式传递着党的温暖,通过一己之力连接起了党与人民群众的真感情。南征北战跟党走  范小仙是浙江慈溪人,1930年
期刊
提起中原突围,人们肯定不会忘记时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的皮定均,以及该旅政治委员徐子荣、副旅长方升普。  方升普(1915-1981),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从放牛娃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  方升普将军的老家在金寨县斑竹园镇联盟村下湾队,这个地方只有十多户人家,不大的村庄紧临一条清澈的河。这里距立夏
期刊
我的故乡有一条江,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富春江。可是许多人或许不知,这条秀美天下的江,在7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她又是一条民族抗战的江,一条英雄的江。在她明澈见底观鱼无碍的清流中,俯拾皆是那一串串抗战的英雄故事。一排三八大盖的子弹  我少年时代居住的雅泉大屋,是一栋典型的徽派建筑,大小三个天井,每一井都有一个气派的大堂。大堂的正中央挂有一块大匾,匾上的鎏金斗笔榜书,气势堂皇。大匾的内容我已记
期刊
懒惰的人不上进,懒散的人没精神,怠惰的人没成就。冠上懒字都不是好名词,如懒性、懒意、懒人、懒汉、懒鬼、懒妇、懒虫。先贤说:“勤俭乃兴家之本,懒惰为倾家之源。”曾国藩家书云:“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这两段话,值得懒人深思。  懒从心怠,惰因肢慵。好安逸曰“懒”,不勤谨曰“惰”、常荒懈曰“怠”、旷时日曰“慵”。当一个人有了懒态,就会四肢软绵绵、眸光眯梭梭、动作慢吞吞、全身懒洋洋、精神恍惚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