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专学生由于入学基础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校习惯,因此其中大部分学生在会计专业课方面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适应专业课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有所创新和改变,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利用校内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会计课积极性的目的。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提高学生;提高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激发主体意识的潜力。那么,作为会计学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兴趣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教学工作实践,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的都是数、理、化等基础知识,对会计学一无所知,一下子不可能对会计学本身产生兴趣,况且他们的周围,也可能有过没读多少书也在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因此,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会计就是记记账而已,很简单,没有什么东西可学,更用不着花几年的时间去学。这样,首先他们在认识上就产生了误区。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是需要,当学生感到有了某种学习需要时,他们才会相应地产生某种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地去接近它,探究它,进行一系列有关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必须从第一堂课起,改变学生对会计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学习会计学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会计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
今天的课堂教学大多仍以讲授为主。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多地带来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但语言讲授在教学中的作用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同样一个问题,一个概念,如何引入,如何讲,用什么语言、什么方式讲,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顺利地理解它。而会计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以生动的生活语言去描述它。将抽象的概念置于具体的情景中去。如:《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有个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了让初学者充分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掌握和理解这一恒等式,我们可以把企业比作一个家庭。家庭的财产就好比是企业的资产,当然,未借款的家庭其负债为零,这种情况下的关系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除了权益和负债两条渠道可取得财产外,再没有其他的渠道来源。所以关系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永远成立。这样,学生既初步理解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又弄清楚了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教学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这种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必须废除,而代之以“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发挥师生双向积极性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
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觉到,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好会计学,一方面要善于提问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问题。合理地明确地提出问题,则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如何切合实际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弄清条件,是我们会计学教师需要经常研究的课题。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思想上不开小差,有一种紧迫感,我们还应该在课堂上经常提问,请学生回答。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习惯,我们必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留到课余时间进行,然后让各组推荐一个同学作代表性发言,最后教师作个总结;既要肯定他们的观点,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又要指出他们的不足。
(二)换位式教学
作为教师都应该知道“教学相长”的道理,只有自己理解透彻的知识信息,才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能发现问题,从而促使自己翻阅资料,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知识面都得以扩展。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我在讲解课后作业时采取了换位教学的方法,即让学生充当教师讲解,而老师以提问的方式画龙点睛。在每次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我会布置一些会计实例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路记录整理下来,象老师一样备课,下次上课时请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课”,台下的学生如有问题和异议,均可提出来当场讨论。老师则应有针对性地就一些知识点提问。这样,学生對作业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寻找答案上,而是要把相关的知识系统化、熟练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根据“讲课”的情况评分,作为平时成绩。学生们大都回去很认真地“备课”,上课时经常出现好几名同学争着往讲台上跑争取讲课机会的情况。通过换位教学的讲课,回答问题、讨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开展模拟实践
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上。学生不喜欢纸上谈兵,对实际操作更有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这一点因势利导;把课堂教学与模拟教学结合起来。在模拟实验室里,尽可能模拟出十分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完成各种模拟实验题,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到记账凭证的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装订、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一系列的操作,尽可能地逼真。
(四)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学习会计兴趣不高,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觉得会计理论性太强,比较抽象,在学习中很难将所学会计知识与会计实践直观地联系起来,其结果必然是感性认识差,学习效率低,理论知识难以消化和巩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时刻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容易激发学生追根究底的兴趣,还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我在教学中就做过这样的尝试,同样是讲权责发生制原则,如果就事论事地把概念讲一遍,学生会觉得好象在绕口令,不知所云。如果恰当的举几个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如本月出售产品,虽然没有收到款,仍应作为本月的收入处理,反之,如本月付款预订下年度的报刊杂志,虽然付了款,但不应作为本月的费用处理,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收入和费用与有没有收付款没有关系,只与归属的期间有关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实践表明,浅显易懂的例子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有兴趣接受。所以教会计不能局限于照本宣科把理论讲清楚,还应时刻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思维经常处于最积极最紧张的状态,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逐步形成会计概念,既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会计的兴趣。
因此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到当地有代表性的企业参观学习,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调查实习,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兴趣,从而激发求知欲,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在具体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在实践中的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得以提高。教学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需要用心和人打交道的活动,教书育人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因人施教,寻求学生接受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我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继续寻求最有效的、最科学的会计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提高学生;提高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激发主体意识的潜力。那么,作为会计学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兴趣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教学工作实践,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的都是数、理、化等基础知识,对会计学一无所知,一下子不可能对会计学本身产生兴趣,况且他们的周围,也可能有过没读多少书也在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因此,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会计就是记记账而已,很简单,没有什么东西可学,更用不着花几年的时间去学。这样,首先他们在认识上就产生了误区。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是需要,当学生感到有了某种学习需要时,他们才会相应地产生某种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地去接近它,探究它,进行一系列有关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必须从第一堂课起,改变学生对会计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学习会计学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会计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
今天的课堂教学大多仍以讲授为主。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多地带来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但语言讲授在教学中的作用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同样一个问题,一个概念,如何引入,如何讲,用什么语言、什么方式讲,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顺利地理解它。而会计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以生动的生活语言去描述它。将抽象的概念置于具体的情景中去。如:《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有个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了让初学者充分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掌握和理解这一恒等式,我们可以把企业比作一个家庭。家庭的财产就好比是企业的资产,当然,未借款的家庭其负债为零,这种情况下的关系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除了权益和负债两条渠道可取得财产外,再没有其他的渠道来源。所以关系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永远成立。这样,学生既初步理解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又弄清楚了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教学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这种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必须废除,而代之以“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发挥师生双向积极性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
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觉到,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好会计学,一方面要善于提问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问题。合理地明确地提出问题,则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如何切合实际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弄清条件,是我们会计学教师需要经常研究的课题。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思想上不开小差,有一种紧迫感,我们还应该在课堂上经常提问,请学生回答。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习惯,我们必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留到课余时间进行,然后让各组推荐一个同学作代表性发言,最后教师作个总结;既要肯定他们的观点,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又要指出他们的不足。
(二)换位式教学
作为教师都应该知道“教学相长”的道理,只有自己理解透彻的知识信息,才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能发现问题,从而促使自己翻阅资料,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知识面都得以扩展。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我在讲解课后作业时采取了换位教学的方法,即让学生充当教师讲解,而老师以提问的方式画龙点睛。在每次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我会布置一些会计实例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路记录整理下来,象老师一样备课,下次上课时请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课”,台下的学生如有问题和异议,均可提出来当场讨论。老师则应有针对性地就一些知识点提问。这样,学生對作业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寻找答案上,而是要把相关的知识系统化、熟练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根据“讲课”的情况评分,作为平时成绩。学生们大都回去很认真地“备课”,上课时经常出现好几名同学争着往讲台上跑争取讲课机会的情况。通过换位教学的讲课,回答问题、讨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开展模拟实践
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上。学生不喜欢纸上谈兵,对实际操作更有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这一点因势利导;把课堂教学与模拟教学结合起来。在模拟实验室里,尽可能模拟出十分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完成各种模拟实验题,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到记账凭证的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装订、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一系列的操作,尽可能地逼真。
(四)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学习会计兴趣不高,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觉得会计理论性太强,比较抽象,在学习中很难将所学会计知识与会计实践直观地联系起来,其结果必然是感性认识差,学习效率低,理论知识难以消化和巩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时刻把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容易激发学生追根究底的兴趣,还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我在教学中就做过这样的尝试,同样是讲权责发生制原则,如果就事论事地把概念讲一遍,学生会觉得好象在绕口令,不知所云。如果恰当的举几个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如本月出售产品,虽然没有收到款,仍应作为本月的收入处理,反之,如本月付款预订下年度的报刊杂志,虽然付了款,但不应作为本月的费用处理,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收入和费用与有没有收付款没有关系,只与归属的期间有关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实践表明,浅显易懂的例子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有兴趣接受。所以教会计不能局限于照本宣科把理论讲清楚,还应时刻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思维经常处于最积极最紧张的状态,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逐步形成会计概念,既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会计的兴趣。
因此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到当地有代表性的企业参观学习,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调查实习,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兴趣,从而激发求知欲,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在具体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在实践中的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得以提高。教学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需要用心和人打交道的活动,教书育人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因人施教,寻求学生接受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我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继续寻求最有效的、最科学的会计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