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解决高职院校现行学分制不能满足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在技能和素质方面需求的问题,分类绩分学分制提出了把知识绩分、技能绩分和素质绩分三类绩分分别计算汇总作为学生毕业依据的方法。实施分类绩分学分制后的效果表明,分类绩分学分制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关键词:分类绩分学分制 绩分考核 研究
基金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分类绩分学分制研究,鄂教高2012429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高等学校普遍采用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和绩点学分制几种类型。学年学分制实质是一种计划学分制,即在教学计划编制及执行中按学时计算学分 [1],被我国高职院校广泛采用[2]。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和学分积累为核心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修满规定的各类课程学分即准予毕业[3]。绩点学分制既规定课程的学分,又规定考试成绩各等级的绩点数,用学分表示学习的量,绩点表示学习的质,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衡量学生学习的优劣[3]。
我校部分高职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大部分专业课程改为了“理实一体”课程,采用了“讲练结合”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即一门课程里既有理论知识的教学,又有实践技能的教学。因此,上述几种学分制已不能很好地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再者,当今招工企业更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迫切需要学院提供一个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水平的平台。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校研究并在部分高职专业试行了分类绩分学分制。
1.分类绩分学分制简介
1.1.知识绩分、技能绩分、素质绩分
分类绩分学分制把学生学业的考核成绩分为知识绩分、技能绩分、素质绩分三类。三类绩分单独计算,学生分别达到三类绩分的最低限(即毕业标准线)才能毕业。
课程根据性质的不同分为纯理论课程(A类课程)、理实结合课程(B类课程)和实践课程(C类课程)三类,分别对应不同的绩分考核,这些必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标明。
分类绩分学分制中,思想政治课、文化基础课和8-10门的专业核心课作为必修课,有必修学分,同时也有绩分;其余的课程由学生自由选择,只以绩分计。
1.2.素质绩分的考核
课程的素质绩分由任课教师、助教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素质考核小组评定。纯理论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和作业提交情况;理实结合课程和实践课程除考核前述表现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小组工作参与度、团队合作情况以及在安全、环保方面的职业素养。
1.3.绩分计算方法
课程的知识绩分=课程的理论学时×理论考核成绩/100,课程的技能绩分=课程的实践学时×实践考核成绩/100,课程的素质绩分=素质考查等级分(0-4五个等级),如某一课程理论学时为50学时,实践学时为36学时,某学生理论考试成绩80分,实践考试成绩90分,素质考核等级分为3,则该学生在这门课程的知识绩分=50×80/100=40,技能绩分=36×90/100=32,素质绩分=3。
1.4.奖励绩分
在实施课程绩分考核的同时,实行奖励绩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堂教学外的学习和培训,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大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来培养自身专长,促使学生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奖励绩分以学生参加学习培训的学时数和最终的考核成绩的乘积计算,直接加到对应的总绩分中。
2.分类绩分学分制毕业标准线的研究
分类绩分学分制要求分别考核学生的理论、技能和素质三方面的绩分,这三方面的总绩分就是学生毕业时的成绩。为解决学生在毕业时到底需要分别获得多少绩分才能毕业的问题,我校认真研究了学生的毕业标准线。
2.1.知识绩分和技能绩分毕业标准线的研究
以2009届某专业全体毕业生的学业成绩作为统计样本,按课程的性质分为理论课程成绩和实践课程成绩两类。分别计算每位同学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平均绩分,当作相应的知识绩分和技能绩分的加权平均值。
进一步统计各个成绩档的学生人数,得到了平均绩分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平均绩分分布属于正态分布。
再分别计算全体学生的平均知识绩分和平均实训绩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计算3倍标准差值。把超出3σ的学生剔除后,再进行总样本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
可以看出,当取2σ(及格率为97.7%)时,学生的最低平均知识绩分和最低平均技能绩分分别为64和70。这两个数值分别乘以理论总学时和实践总学时,即为知识绩分和技能绩分的标准及格线。
2.2.素质绩分毕业标准线的研究
每门课素质绩分得4分为满分,及格线为60%,则每门课程的素质绩分的最低限为2.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含课程的总数乘以2.4,所得数即为素质绩分的毕业标准线。
3.实施分类绩分学分制的优点
3.1.全面考核学生
采取知识绩分、技能绩分、素质绩分分开计算的方法,可以较全面反映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学习以及素质表现情况。
从企业对毕业生需求的角度分析,有的企业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的企业看重的是学生做事踏实、工作认真、遵守纪律等素质表现,因此,实行分类绩分学分制可以把学生的表现全方位地呈现给企业。
3.2.强化素质教育
分类绩分学分制要求单独进行素质考核,可以强化素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作为一名学生,要成为一个职业人,合格的职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在企业调研和企业招聘时所有企业的强烈呼吁。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素质的考核,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极好地适应了企业的需要。
3.3.有利于学生专业特长的培养
分类绩分学分制的毕业标准线是知识、技能和素质三方面的总成绩,不以单科课程成绩合不合格来决定学生能不能毕业,允许学生以长补短,允许学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爱好上,同时实施奖励绩分,极大地鼓励学生加强自己的专业特长,成为专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3.4.是对补考机制的有效补充
经多年的调查,学期补考和毕业清考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大部分功能,多数流于形式。我校实施分类绩分学分制,取消了补考,允许学生通过重修课程获得重修绩分、参加技能鉴定和竞赛获得奖励绩分来补偿不及格课程绩分。
4.小结
我校实施分类绩分学分制三年来,收集的各方面意见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升,核心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职业鉴定证书的获取率达100%;企业对这些学生评价较高,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8%。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孔祥国,周蓉. 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的比较分析[J]. 高教论坛. 2005年2月第一期:59-61。
[2] 刘培峰. 关于高职院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四期:248.
[3] 何东昌.当代中国教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434.
作者简介:
黄定明(1971.2—),男,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机电技术和数控技术方向,湖北省武汉市,430079
关键词:分类绩分学分制 绩分考核 研究
基金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分类绩分学分制研究,鄂教高2012429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高等学校普遍采用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和绩点学分制几种类型。学年学分制实质是一种计划学分制,即在教学计划编制及执行中按学时计算学分 [1],被我国高职院校广泛采用[2]。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和学分积累为核心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修满规定的各类课程学分即准予毕业[3]。绩点学分制既规定课程的学分,又规定考试成绩各等级的绩点数,用学分表示学习的量,绩点表示学习的质,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衡量学生学习的优劣[3]。
我校部分高职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大部分专业课程改为了“理实一体”课程,采用了“讲练结合”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即一门课程里既有理论知识的教学,又有实践技能的教学。因此,上述几种学分制已不能很好地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再者,当今招工企业更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迫切需要学院提供一个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水平的平台。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校研究并在部分高职专业试行了分类绩分学分制。
1.分类绩分学分制简介
1.1.知识绩分、技能绩分、素质绩分
分类绩分学分制把学生学业的考核成绩分为知识绩分、技能绩分、素质绩分三类。三类绩分单独计算,学生分别达到三类绩分的最低限(即毕业标准线)才能毕业。
课程根据性质的不同分为纯理论课程(A类课程)、理实结合课程(B类课程)和实践课程(C类课程)三类,分别对应不同的绩分考核,这些必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标明。
分类绩分学分制中,思想政治课、文化基础课和8-10门的专业核心课作为必修课,有必修学分,同时也有绩分;其余的课程由学生自由选择,只以绩分计。
1.2.素质绩分的考核
课程的素质绩分由任课教师、助教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素质考核小组评定。纯理论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和作业提交情况;理实结合课程和实践课程除考核前述表现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小组工作参与度、团队合作情况以及在安全、环保方面的职业素养。
1.3.绩分计算方法
课程的知识绩分=课程的理论学时×理论考核成绩/100,课程的技能绩分=课程的实践学时×实践考核成绩/100,课程的素质绩分=素质考查等级分(0-4五个等级),如某一课程理论学时为50学时,实践学时为36学时,某学生理论考试成绩80分,实践考试成绩90分,素质考核等级分为3,则该学生在这门课程的知识绩分=50×80/100=40,技能绩分=36×90/100=32,素质绩分=3。
1.4.奖励绩分
在实施课程绩分考核的同时,实行奖励绩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堂教学外的学习和培训,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大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来培养自身专长,促使学生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奖励绩分以学生参加学习培训的学时数和最终的考核成绩的乘积计算,直接加到对应的总绩分中。
2.分类绩分学分制毕业标准线的研究
分类绩分学分制要求分别考核学生的理论、技能和素质三方面的绩分,这三方面的总绩分就是学生毕业时的成绩。为解决学生在毕业时到底需要分别获得多少绩分才能毕业的问题,我校认真研究了学生的毕业标准线。
2.1.知识绩分和技能绩分毕业标准线的研究
以2009届某专业全体毕业生的学业成绩作为统计样本,按课程的性质分为理论课程成绩和实践课程成绩两类。分别计算每位同学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平均绩分,当作相应的知识绩分和技能绩分的加权平均值。
进一步统计各个成绩档的学生人数,得到了平均绩分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平均绩分分布属于正态分布。
再分别计算全体学生的平均知识绩分和平均实训绩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计算3倍标准差值。把超出3σ的学生剔除后,再进行总样本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
可以看出,当取2σ(及格率为97.7%)时,学生的最低平均知识绩分和最低平均技能绩分分别为64和70。这两个数值分别乘以理论总学时和实践总学时,即为知识绩分和技能绩分的标准及格线。
2.2.素质绩分毕业标准线的研究
每门课素质绩分得4分为满分,及格线为60%,则每门课程的素质绩分的最低限为2.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含课程的总数乘以2.4,所得数即为素质绩分的毕业标准线。
3.实施分类绩分学分制的优点
3.1.全面考核学生
采取知识绩分、技能绩分、素质绩分分开计算的方法,可以较全面反映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学习以及素质表现情况。
从企业对毕业生需求的角度分析,有的企业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的企业看重的是学生做事踏实、工作认真、遵守纪律等素质表现,因此,实行分类绩分学分制可以把学生的表现全方位地呈现给企业。
3.2.强化素质教育
分类绩分学分制要求单独进行素质考核,可以强化素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作为一名学生,要成为一个职业人,合格的职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在企业调研和企业招聘时所有企业的强烈呼吁。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素质的考核,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极好地适应了企业的需要。
3.3.有利于学生专业特长的培养
分类绩分学分制的毕业标准线是知识、技能和素质三方面的总成绩,不以单科课程成绩合不合格来决定学生能不能毕业,允许学生以长补短,允许学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爱好上,同时实施奖励绩分,极大地鼓励学生加强自己的专业特长,成为专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3.4.是对补考机制的有效补充
经多年的调查,学期补考和毕业清考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大部分功能,多数流于形式。我校实施分类绩分学分制,取消了补考,允许学生通过重修课程获得重修绩分、参加技能鉴定和竞赛获得奖励绩分来补偿不及格课程绩分。
4.小结
我校实施分类绩分学分制三年来,收集的各方面意见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升,核心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职业鉴定证书的获取率达100%;企业对这些学生评价较高,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8%。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孔祥国,周蓉. 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的比较分析[J]. 高教论坛. 2005年2月第一期:59-61。
[2] 刘培峰. 关于高职院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四期:248.
[3] 何东昌.当代中国教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434.
作者简介:
黄定明(1971.2—),男,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机电技术和数控技术方向,湖北省武汉市,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