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
卡夫卡说,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
人类的远祖猿猴凭着轻巧的重量,逍遥地生活在半空中。随着环境的变化,为了更适应自然,它们从树上下来,选择直立行走,承受生命之重。然而几千年之后,为了反抗家庭权力的专制,更好地生活,男孩柯西莫卸下行囊,重新上树。在树上,物质资料极度简化,精神生活却异彩纷呈。
大树就像天与地的媒介,扎根地下,直升云霄。上树是否是一条通往天堂的道路?柯西莫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答案。
如果不上树,柯西莫的生活就像弟弟彼亚哥,忍受难吃的蜗牛,但是得到温暖的床和家庭。也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人生的目标是做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社会的好公民,从没想过翻越围墙。
地下的生活沉重而安全,树上的生活精彩而危险。哪个更好?书中也没有给出答案,只不过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我们的青春梦想中有着五月天式的热血和矛盾,“期待一种永恒,却怕伤痕,怕碎骨粉身”。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一些难以忍受的东西,就像柯西莫午餐中的蜗牛。假如是你,怎么办?是硬着头皮吃掉,渐渐麻木自己的味觉直到甘之如饴,还是鼓起勇气上树,抛弃现有的安稳?
柯西莫用行为告诉我们:有些事并不是能不能,而是肯不肯。
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柯西莫和邻家女孩薇莪拉从小相识,和薇莪拉的约定更是柯西莫不愿下树的直接原因。后来薇莪拉一家搬走,留下小狗佳佳陪伴柯西莫。几十年后他们重逢,柯西莫在树上开辟了自己的王国,而离婚后的薇莪拉则成为艳名远播的女伯爵。两人一见面就相爱了。这本该是一个浪漫圆满的好莱坞式爱情故事,却以悲剧收场。
薇莪拉和柯西莫都有很特别的个性,这是他们互相吸引的原因,却让他们互相伤害。对于他们来说,爱情是非凡的经历,他们从中体验到了勇敢、慷慨、献身、力量这一切心灵之美,自身也变得更加的卓尔不群。然而他们并不满足,因为无法完全拥有对方。薇莪拉无法感受柯西莫独一无二的树栖生活,柯西莫也不能体验薇莪拉对骑术的爱好。两人都不愿为了对方而放弃自己所爱的领域,爱好和爱情之间产生了矛盾。
作为知音,薇莪拉欣赏柯西莫坚持自我、不愿下树的精神。但作为爱人,她希望柯西莫为了自己而破例,为爱情绝对地献身,放弃自我,随时等待她的垂青。柯西莫却认为,如果不坚持自我,使自己充满力量,就不可能拥有爱情。两人的选择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即幸福究竟是依靠外部获得,还是可以从自己身上求取。
是做薇莪拉的最爱,还是做一个孤独的自己?面对爱情的诱惑,柯西莫仍然坚持自我,因为爱情不能使一个人完满,反而导致疏离。人不能做爱情的附属物,在《树上的男爵》中只有一条通向完满的道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树上与大地
柯西莫是一个孤独者,但并不回避人,甚至可以说他心中只有众人。他和四处流浪的穷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被大思想家伏尔泰赞赏,也受到过贵族和拿破仑陛下的接见。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却在万里之外找到同类,一群树栖者。
小说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悖论:“一个人只有远离人群,才能真正和他们在一起。”站在高处,才能从鸡毛蒜皮的现实生活中挣脱出来,思考人类的本质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他人。
刚开始上树时,柯西莫只是觉得在树上玩很新鲜很有趣,并没有理解在树上生活意味着什么。之后他的树栖生活经历种种阻碍:暴风雨、野猫、严冬、火灾……还有爱情的诱惑。柯西莫渐渐意识到,他在树上是国王,拥有树上的全部领地;一旦下树,他就会丧失一切,包括自由。于是,他的树栖生活进入自觉阶段,再也没有动摇和犹豫,树栖成为一种信念。最后,“有一群人在树上生活”这一事实好像自然而然就存在了,无需理由地流传在众人之间。
树上的生活和大地的生活都无法饱览生命的全景。不过,不管是在树上还是在大地,我们都不能为浪费生命找借口。“一位绅士在地上如何,他在树上也将一样。”你也许向往在九天外逍遥游,但并不能因此轻视体制内的本分。
其实,不管身处何方,只要心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的。高墙是用来翻越的,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树木是用来接近天空的。
书的结尾极具象征意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柯西莫一跃而起,抓住热气球的锚,飘向海的另一边。柯西莫最终求仁得仁,就如他墓碑上的铭文所写:“柯西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卡夫卡说,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
人类的远祖猿猴凭着轻巧的重量,逍遥地生活在半空中。随着环境的变化,为了更适应自然,它们从树上下来,选择直立行走,承受生命之重。然而几千年之后,为了反抗家庭权力的专制,更好地生活,男孩柯西莫卸下行囊,重新上树。在树上,物质资料极度简化,精神生活却异彩纷呈。
大树就像天与地的媒介,扎根地下,直升云霄。上树是否是一条通往天堂的道路?柯西莫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答案。
如果不上树,柯西莫的生活就像弟弟彼亚哥,忍受难吃的蜗牛,但是得到温暖的床和家庭。也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人生的目标是做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社会的好公民,从没想过翻越围墙。
地下的生活沉重而安全,树上的生活精彩而危险。哪个更好?书中也没有给出答案,只不过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我们的青春梦想中有着五月天式的热血和矛盾,“期待一种永恒,却怕伤痕,怕碎骨粉身”。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一些难以忍受的东西,就像柯西莫午餐中的蜗牛。假如是你,怎么办?是硬着头皮吃掉,渐渐麻木自己的味觉直到甘之如饴,还是鼓起勇气上树,抛弃现有的安稳?
柯西莫用行为告诉我们:有些事并不是能不能,而是肯不肯。
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柯西莫和邻家女孩薇莪拉从小相识,和薇莪拉的约定更是柯西莫不愿下树的直接原因。后来薇莪拉一家搬走,留下小狗佳佳陪伴柯西莫。几十年后他们重逢,柯西莫在树上开辟了自己的王国,而离婚后的薇莪拉则成为艳名远播的女伯爵。两人一见面就相爱了。这本该是一个浪漫圆满的好莱坞式爱情故事,却以悲剧收场。
薇莪拉和柯西莫都有很特别的个性,这是他们互相吸引的原因,却让他们互相伤害。对于他们来说,爱情是非凡的经历,他们从中体验到了勇敢、慷慨、献身、力量这一切心灵之美,自身也变得更加的卓尔不群。然而他们并不满足,因为无法完全拥有对方。薇莪拉无法感受柯西莫独一无二的树栖生活,柯西莫也不能体验薇莪拉对骑术的爱好。两人都不愿为了对方而放弃自己所爱的领域,爱好和爱情之间产生了矛盾。
作为知音,薇莪拉欣赏柯西莫坚持自我、不愿下树的精神。但作为爱人,她希望柯西莫为了自己而破例,为爱情绝对地献身,放弃自我,随时等待她的垂青。柯西莫却认为,如果不坚持自我,使自己充满力量,就不可能拥有爱情。两人的选择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即幸福究竟是依靠外部获得,还是可以从自己身上求取。
是做薇莪拉的最爱,还是做一个孤独的自己?面对爱情的诱惑,柯西莫仍然坚持自我,因为爱情不能使一个人完满,反而导致疏离。人不能做爱情的附属物,在《树上的男爵》中只有一条通向完满的道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树上与大地
柯西莫是一个孤独者,但并不回避人,甚至可以说他心中只有众人。他和四处流浪的穷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被大思想家伏尔泰赞赏,也受到过贵族和拿破仑陛下的接见。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却在万里之外找到同类,一群树栖者。
小说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悖论:“一个人只有远离人群,才能真正和他们在一起。”站在高处,才能从鸡毛蒜皮的现实生活中挣脱出来,思考人类的本质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他人。
刚开始上树时,柯西莫只是觉得在树上玩很新鲜很有趣,并没有理解在树上生活意味着什么。之后他的树栖生活经历种种阻碍:暴风雨、野猫、严冬、火灾……还有爱情的诱惑。柯西莫渐渐意识到,他在树上是国王,拥有树上的全部领地;一旦下树,他就会丧失一切,包括自由。于是,他的树栖生活进入自觉阶段,再也没有动摇和犹豫,树栖成为一种信念。最后,“有一群人在树上生活”这一事实好像自然而然就存在了,无需理由地流传在众人之间。
树上的生活和大地的生活都无法饱览生命的全景。不过,不管是在树上还是在大地,我们都不能为浪费生命找借口。“一位绅士在地上如何,他在树上也将一样。”你也许向往在九天外逍遥游,但并不能因此轻视体制内的本分。
其实,不管身处何方,只要心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的。高墙是用来翻越的,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树木是用来接近天空的。
书的结尾极具象征意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柯西莫一跃而起,抓住热气球的锚,飘向海的另一边。柯西莫最终求仁得仁,就如他墓碑上的铭文所写:“柯西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