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培养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宣传者,事关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在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如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生态素质,使之有强烈的生态环境自觉保护意识,这对促进社会生态文明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深刻而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b)-0107-02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生命线和真正价值所在。所谓实效性是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际效果,主要体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三大方面。[1]鉴于现代生态文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谐社会发展对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高校自觉肩负起培养全面人才的历史重任。所以,本文试图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实施不同的途径,从而增强生态文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为建设现代化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1.1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当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讲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战略高度。并进一步讲“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这是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强调“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青少年进行生态文明的教育,使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重要发展方向,让大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基础知识,关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自觉投身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去。所以,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的知识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发挥高校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学习、宣传以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这一伟大实践赋予高校、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是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客观的要求。
1.2 大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需求
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大学生教育面临一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不断冲击,一些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也是不可估计的。随着对外的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带来积极一面,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社会宝贵的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对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改善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着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偏离、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观念差等重要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正确认知。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缺乏对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相背离;对生态环境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尚未形成应有的共识;他们并没有强烈地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自身和全社会生存的家园,对于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熟视无睹。因此,面对当前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还没能适应,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了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2 生态文明教育现实发展存在的问题
生态文明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宣传和教育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当前,高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之所以不大,这里面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和学校方面的原因。
2.1 认识不足,成效不大
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深层次的根源是缺乏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深入学习,所以没有对生态文明有真正客观的认识。从学生方面来看,首先大学生自身对理论课都有一些偏见,甚至认为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大都是讲大道理、软道理,都是“假、大、空”,不如专业知识来的更加实际,对融于现实社会更加快速,抱着学好专业知识中的重要部分才是硬道理的心态来对待,因而在心里上有了一种抵触情绪,影响对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的学习。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发展也对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关注的是如何让满足个人愿望和利益,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正确的认知,阻碍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展开。
2.2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对待生态文明教育学习态度不认真,不重视,甚至到利用讲授生态文明时进行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有甚者选择睡觉课、作业课。致使了部分老师对教学失去兴趣,使部分老师对教学内容也失去了学习,致使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出现。
由于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出现了很多教师原本就有其本身所擅长的教育研究领域,这一方面专业教师相对匮乏的情况。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碰到自己所不擅长的生态文明领域,就没能对具体的内容得到真正的展开和剖析,更不会有同当今的我国和世界的生态现状结合教材本身来教学,大都是顺着避重就轻,对于教材中生态文明这一部分一讲而过,教学时间也就集中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去讲。同时由于在考试中,考试生态文明试题的比重不大,甚至不考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降低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学习的时间,降低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使教育的内容没有得到吸收和理解,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就无法在大学生脑中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间接影响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影响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社会实效性的开展。
2.3 学校重视程度不大
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重视程度不足,是影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既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没有收到学校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投入的研究资金少;对教师培养力度不够;教室外出考察、参加进修培训和全国性学术会议难。使教师在生态文明知识方面的补充上除了教材和自身学习,无法在联系社会上和交流上得到补充,直接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积极性。同时,有些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缺乏足够的估计,轻视理论对大学生自身生态素质的影响。
3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的主要途径
以上分析说明,造成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仅有学校的重视不够,也有学生学习态度问题和教师教学责任等原因。同样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学校、学生和教师三方面来入手。
3.1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把握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作为影响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开展的主要原因,学生必须端正自身对待生态文明课程的态度,要在思想上端正课程的学习态度,在行动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吸取所接受的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表现,其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更是反映了国家新的政治导向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和提升自身的主渠道。大学生应该自觉的提高对生态文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在课程的学习,系统的掌握生态文明的立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充分的提升自身生态素质,不仅要自身要做到把握正确的生态观,同时也要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力军和宣传者,也要带动全社会稳步发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
3.2 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2.1 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江泽民同志说过:“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她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4]说明了教师对生态文明知识理论的掌握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理解和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生态文明自身素质的培养。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自身现在所掌握的知识结构、知识面,对现实社会和自然实际情况等方面缺乏了解,就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建设需要,最终影响对学生的知识学习的培养,影响学生对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影响,使之落伍于时代的发展,最将被社会所淘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去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研究,才能够培养出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用的全面人才。
3.2.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大学生通过学习,把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各种载体和对现实社会的接触,也获得了大量的社会知识和信息,形成了自身的生态观念,在这种生态观念在当前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其中思考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除了过去旧的照本宣科、坐而论道的模式,要求教师在吸收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把学生的思想贴近社会生活,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剖析,合理的分类,引导学生运用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去分析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对社会上存在的热点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事物给予科学的说明。使之真正的形成理論知识联系客观实际,有效地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3.2.3 采取教学多样化的形式,增强生态文明教育课堂的生动性。
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互动性,注意趣味性,强调各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性。避免教材内容枯燥乏味。对如何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能力,在通过自主的认知和建构生态文明观的基础上,做出对自我行为的选择和约束。如江泽民同志谈到他看了电影《泰坦尼克号》后的感受时说,这部片子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在危难之中每一种人的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切不可以为我们才会做思想工作。这说明了教育也是可以借鉴外国的成功成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建设,努力克服理论教学中的那种呆板、乏味和枯燥的课堂讲授形式,应增强其互动性,开拓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点适时的得到解决,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对个别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在语言上要求力求生动、精炼,不仅增强理论教学的感染力,同时避免了课堂枯燥情况出现,更加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生态文明素质。[5]
3.3 学校必须转变观念,切实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生态文明教育建设如果要得到足够切实的实施,学校的指导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必须要消除过去的直喊口号的现象出现,只有学校切实的重视起来,正确的引导,使生态文明教育由会议宣扬转向社会实际教学培养。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自身要对生态文明教育有一定的认知,只有学校领导对生态文明教育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够主动关心课程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完善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和管理体系。首先,对教学的各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要实现以促进人才全面培养为目标。其次,学校应采取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及教师考评等问题。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稳定的教师培训制度,帮助教师尽快的提升生态文明知识理论水平,改善课程教学方式。在现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早已不是纸上谈兵,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自己主要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重视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全面的人才,完成高校所担负的社会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 郑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内容的界定[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6)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97.
[4]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唐晓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31):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b)-0107-02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生命线和真正价值所在。所谓实效性是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际效果,主要体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三大方面。[1]鉴于现代生态文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谐社会发展对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高校自觉肩负起培养全面人才的历史重任。所以,本文试图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实施不同的途径,从而增强生态文明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为建设现代化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1.1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当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讲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战略高度。并进一步讲“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这是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强调“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青少年进行生态文明的教育,使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重要发展方向,让大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基础知识,关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自觉投身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去。所以,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的知识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发挥高校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学习、宣传以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这一伟大实践赋予高校、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是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客观的要求。
1.2 大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需求
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大学生教育面临一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不断冲击,一些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也是不可估计的。随着对外的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带来积极一面,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社会宝贵的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对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改善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着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偏离、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观念差等重要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正确认知。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缺乏对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相背离;对生态环境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尚未形成应有的共识;他们并没有强烈地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自身和全社会生存的家园,对于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熟视无睹。因此,面对当前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还没能适应,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了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2 生态文明教育现实发展存在的问题
生态文明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宣传和教育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当前,高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之所以不大,这里面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和学校方面的原因。
2.1 认识不足,成效不大
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深层次的根源是缺乏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深入学习,所以没有对生态文明有真正客观的认识。从学生方面来看,首先大学生自身对理论课都有一些偏见,甚至认为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大都是讲大道理、软道理,都是“假、大、空”,不如专业知识来的更加实际,对融于现实社会更加快速,抱着学好专业知识中的重要部分才是硬道理的心态来对待,因而在心里上有了一种抵触情绪,影响对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的学习。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发展也对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关注的是如何让满足个人愿望和利益,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正确的认知,阻碍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展开。
2.2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对待生态文明教育学习态度不认真,不重视,甚至到利用讲授生态文明时进行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有甚者选择睡觉课、作业课。致使了部分老师对教学失去兴趣,使部分老师对教学内容也失去了学习,致使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出现。
由于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出现了很多教师原本就有其本身所擅长的教育研究领域,这一方面专业教师相对匮乏的情况。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碰到自己所不擅长的生态文明领域,就没能对具体的内容得到真正的展开和剖析,更不会有同当今的我国和世界的生态现状结合教材本身来教学,大都是顺着避重就轻,对于教材中生态文明这一部分一讲而过,教学时间也就集中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去讲。同时由于在考试中,考试生态文明试题的比重不大,甚至不考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降低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学习的时间,降低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使教育的内容没有得到吸收和理解,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就无法在大学生脑中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间接影响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影响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社会实效性的开展。
2.3 学校重视程度不大
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重视程度不足,是影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既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没有收到学校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投入的研究资金少;对教师培养力度不够;教室外出考察、参加进修培训和全国性学术会议难。使教师在生态文明知识方面的补充上除了教材和自身学习,无法在联系社会上和交流上得到补充,直接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积极性。同时,有些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缺乏足够的估计,轻视理论对大学生自身生态素质的影响。
3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的主要途径
以上分析说明,造成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仅有学校的重视不够,也有学生学习态度问题和教师教学责任等原因。同样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学校、学生和教师三方面来入手。
3.1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把握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作为影响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开展的主要原因,学生必须端正自身对待生态文明课程的态度,要在思想上端正课程的学习态度,在行动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吸取所接受的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表现,其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更是反映了国家新的政治导向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和提升自身的主渠道。大学生应该自觉的提高对生态文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在课程的学习,系统的掌握生态文明的立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充分的提升自身生态素质,不仅要自身要做到把握正确的生态观,同时也要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力军和宣传者,也要带动全社会稳步发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
3.2 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2.1 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江泽民同志说过:“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她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4]说明了教师对生态文明知识理论的掌握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理解和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生态文明自身素质的培养。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自身现在所掌握的知识结构、知识面,对现实社会和自然实际情况等方面缺乏了解,就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建设需要,最终影响对学生的知识学习的培养,影响学生对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影响,使之落伍于时代的发展,最将被社会所淘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去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研究,才能够培养出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用的全面人才。
3.2.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大学生通过学习,把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各种载体和对现实社会的接触,也获得了大量的社会知识和信息,形成了自身的生态观念,在这种生态观念在当前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其中思考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除了过去旧的照本宣科、坐而论道的模式,要求教师在吸收课堂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把学生的思想贴近社会生活,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剖析,合理的分类,引导学生运用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去分析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对社会上存在的热点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事物给予科学的说明。使之真正的形成理論知识联系客观实际,有效地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3.2.3 采取教学多样化的形式,增强生态文明教育课堂的生动性。
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互动性,注意趣味性,强调各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性。避免教材内容枯燥乏味。对如何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能力,在通过自主的认知和建构生态文明观的基础上,做出对自我行为的选择和约束。如江泽民同志谈到他看了电影《泰坦尼克号》后的感受时说,这部片子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在危难之中每一种人的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切不可以为我们才会做思想工作。这说明了教育也是可以借鉴外国的成功成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建设,努力克服理论教学中的那种呆板、乏味和枯燥的课堂讲授形式,应增强其互动性,开拓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点适时的得到解决,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对个别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在语言上要求力求生动、精炼,不仅增强理论教学的感染力,同时避免了课堂枯燥情况出现,更加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生态文明素质。[5]
3.3 学校必须转变观念,切实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生态文明教育建设如果要得到足够切实的实施,学校的指导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必须要消除过去的直喊口号的现象出现,只有学校切实的重视起来,正确的引导,使生态文明教育由会议宣扬转向社会实际教学培养。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自身要对生态文明教育有一定的认知,只有学校领导对生态文明教育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够主动关心课程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完善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和管理体系。首先,对教学的各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要实现以促进人才全面培养为目标。其次,学校应采取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及教师考评等问题。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稳定的教师培训制度,帮助教师尽快的提升生态文明知识理论水平,改善课程教学方式。在现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早已不是纸上谈兵,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自己主要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重视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全面的人才,完成高校所担负的社会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 郑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内容的界定[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6)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97.
[4]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唐晓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