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庭即今天的吉木萨尔,是新疆北边的一个小县城,这座边城小镇曾经是历史上威震四方的北庭都护府,如今却默默无闻地静静守候沧海桑田,不容庸人自扰。但在历史的洪流里容不得等待,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繁华背后亦只是后人淡淡的叹息。
当年,北庭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曾经声名显赫。如今,在浮光掠影中,它渐渐透着一些神秘,又因为出土了恐龙化石而变得更加莫测,事实上,它对过去的辉煌有着细密的记忆,有着对曾经拥有美好岁月的深切留念。风沙可以掩埋岁月的沧桑,也可能在某天突然全部苏醒。那些历久弥新的光辉岁月终究会给我们一些线索,在某个时间,某个有缘人掀开那尘封已久的文明岁月之页,故事画卷就如涓涓细流融入心间,映入人们的眼帘。
有些机缘总是千载一瞬,在无形的引领下听从心的召唤,凭直觉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北庭,看着繁华逝去、风霜千年的边塞小镇,心情始终感觉有千年的苍凉。
虽然已近午后,我们还是坚持要去吉木萨尔县的千佛洞请一炷香,求一份平安。千佛洞与曾经游览过的许多庙宇截然不同,那些常年烟雾缭绕的皇家佛院和这个县城里破落的庙堂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突然心生感慨,觉得在四野皆为雪山包围的荒原上这样傲然独立的寺院更有它的风骨和硬朗。虚掩的古旧门板无法阻挡凛冽的寒风。小庙里只有一位40岁左右的住持终年默默地守护、虔诚地打扫。横梁上的鸽子窝显得特别温馨,给小庙增添了几分暖意。住持告诉我们,每逢冬季夜晚,鸽子们必然归来,相拥在横梁上一起取暖歇息,而春夏时节鸽子们就无处寻踪了。守着这样荒芜而深寒的小寺,僧人棕黄色的僧袍已经洗得发白,显然是经年累月了。
进入正殿,寒意袭人,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侧屋是僧人的居所,门外堆着木炭,忽然对僧人肃然起敬,冰雪覆盖的北国冬日,是什么支持着一个清贫的僧人对这样一座小庙如此坚守?佛祖是否知道呢?他修行的只是自己的那份执著,不为所动,年复一年,日复一年。他那么平和而从容,淡定而稳重,不惊亦不恼,谦和地为我们讲解。我们平日为俗世所扰,但是在这样的风景中全然能够感受到肃穆和静默。雪的宽容将一切浑浊皆着白色,心底也陡然清澈许多。突然听到千年前的诵经声划破长空,悠远绵长,仿如天籁之音,不绝于耳。
破落的寺庙经历了千年风霜。僧人笃定地告诉我,千佛洞已经有1129年的历史了。其实这座寺院的修建年代连历史学者都无从考证,只是听一代代留守的僧人们口口相传至今。但那千年的诵经声却越来越迫近,那清脆的木鱼声伴着僧人的孤独,这样小的寺院,是真的只有一人居住就够了。就如同僧人的心,全因佛祖占据着,其他的欲求和私念统统都被隔在外面无法进入。
寺院最古老的部分就是后边靠山的神龛和洞窟了。洞窟其实并不高,也不深,呈“回”字形,僧人在讲解,我在旋转,佛祖在周身,仿佛我的一举一动都被佛祖所关注,仿佛这个短短的回廊回荡的始终是千年不散的吟诵,凹凸不平的山体墙壁自然成为一个个神龛,供奉着大小神佛,据说都是当地信众捐赠所至。而在回廊后部,侧卧着一座佛像,身长有4米左右,虽然不是千年前最原始的那尊佛像,但是这修复后的形态也让人觉得只有在这样的庙里才能够有这么潇洒随意的佛祖,不像其他寺院里正襟危坐的佛祖,在这样遥远的小县城里,佛祖是不是偶尔也能够休息放松一下呢?身后的壁画虽然已经褪色,但是那块斑驳的墙壁却是仅存的千年珍藏,毫无修饰。
参观完了寺院,一定要向佛祖许愿,磕头跪拜。听说在这里许愿非常灵验,突然很紧张,又很慎重,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叩拜,佛祖才能够听到自己的心愿。省去很多的繁文缛节,我们心有所愿地跪拜,香烟袅袅,真的感觉自己的愿望飘向佛祖,飘向悠远的千年之外,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
恋恋不舍地离开千佛洞,突然觉得环山的千佛洞似乎是一方圣地,冥冥中召唤我们至此,然后给我们一段物是人非的缘分。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境界虽然我不懂,但是我就是那样静默地在心中莞尔一笑,心情微微荡漾。
西大寺也是北庭都护府的一处胜景,可惜因为过年闭关,只能在暮色中远远眺望它的轮廓,如同莫高窟形制的西大寺与莫高窟的不同在于:它平地而起,在无山的地上用土垒建起一座三层的佛窟,远远望去已经相当宏伟了。
昔日繁华的北庭大都护府,那些川流不息的商旅和外交使节,那些佛教文明时代的辉煌都如同过往云烟灰飞烟灭,而我们今天固执地来了,满意地归去,来到一座有故事的县城,拨开千年尘埃,看清它文明的前身,人生亦是如此,哪里能够永葆繁华?能够做到的也就是记住历史,记住曾经的辉煌,去開创更美好的未来罢了。
当年,北庭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曾经声名显赫。如今,在浮光掠影中,它渐渐透着一些神秘,又因为出土了恐龙化石而变得更加莫测,事实上,它对过去的辉煌有着细密的记忆,有着对曾经拥有美好岁月的深切留念。风沙可以掩埋岁月的沧桑,也可能在某天突然全部苏醒。那些历久弥新的光辉岁月终究会给我们一些线索,在某个时间,某个有缘人掀开那尘封已久的文明岁月之页,故事画卷就如涓涓细流融入心间,映入人们的眼帘。
有些机缘总是千载一瞬,在无形的引领下听从心的召唤,凭直觉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北庭,看着繁华逝去、风霜千年的边塞小镇,心情始终感觉有千年的苍凉。
虽然已近午后,我们还是坚持要去吉木萨尔县的千佛洞请一炷香,求一份平安。千佛洞与曾经游览过的许多庙宇截然不同,那些常年烟雾缭绕的皇家佛院和这个县城里破落的庙堂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突然心生感慨,觉得在四野皆为雪山包围的荒原上这样傲然独立的寺院更有它的风骨和硬朗。虚掩的古旧门板无法阻挡凛冽的寒风。小庙里只有一位40岁左右的住持终年默默地守护、虔诚地打扫。横梁上的鸽子窝显得特别温馨,给小庙增添了几分暖意。住持告诉我们,每逢冬季夜晚,鸽子们必然归来,相拥在横梁上一起取暖歇息,而春夏时节鸽子们就无处寻踪了。守着这样荒芜而深寒的小寺,僧人棕黄色的僧袍已经洗得发白,显然是经年累月了。
进入正殿,寒意袭人,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侧屋是僧人的居所,门外堆着木炭,忽然对僧人肃然起敬,冰雪覆盖的北国冬日,是什么支持着一个清贫的僧人对这样一座小庙如此坚守?佛祖是否知道呢?他修行的只是自己的那份执著,不为所动,年复一年,日复一年。他那么平和而从容,淡定而稳重,不惊亦不恼,谦和地为我们讲解。我们平日为俗世所扰,但是在这样的风景中全然能够感受到肃穆和静默。雪的宽容将一切浑浊皆着白色,心底也陡然清澈许多。突然听到千年前的诵经声划破长空,悠远绵长,仿如天籁之音,不绝于耳。
破落的寺庙经历了千年风霜。僧人笃定地告诉我,千佛洞已经有1129年的历史了。其实这座寺院的修建年代连历史学者都无从考证,只是听一代代留守的僧人们口口相传至今。但那千年的诵经声却越来越迫近,那清脆的木鱼声伴着僧人的孤独,这样小的寺院,是真的只有一人居住就够了。就如同僧人的心,全因佛祖占据着,其他的欲求和私念统统都被隔在外面无法进入。
寺院最古老的部分就是后边靠山的神龛和洞窟了。洞窟其实并不高,也不深,呈“回”字形,僧人在讲解,我在旋转,佛祖在周身,仿佛我的一举一动都被佛祖所关注,仿佛这个短短的回廊回荡的始终是千年不散的吟诵,凹凸不平的山体墙壁自然成为一个个神龛,供奉着大小神佛,据说都是当地信众捐赠所至。而在回廊后部,侧卧着一座佛像,身长有4米左右,虽然不是千年前最原始的那尊佛像,但是这修复后的形态也让人觉得只有在这样的庙里才能够有这么潇洒随意的佛祖,不像其他寺院里正襟危坐的佛祖,在这样遥远的小县城里,佛祖是不是偶尔也能够休息放松一下呢?身后的壁画虽然已经褪色,但是那块斑驳的墙壁却是仅存的千年珍藏,毫无修饰。
参观完了寺院,一定要向佛祖许愿,磕头跪拜。听说在这里许愿非常灵验,突然很紧张,又很慎重,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叩拜,佛祖才能够听到自己的心愿。省去很多的繁文缛节,我们心有所愿地跪拜,香烟袅袅,真的感觉自己的愿望飘向佛祖,飘向悠远的千年之外,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
恋恋不舍地离开千佛洞,突然觉得环山的千佛洞似乎是一方圣地,冥冥中召唤我们至此,然后给我们一段物是人非的缘分。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境界虽然我不懂,但是我就是那样静默地在心中莞尔一笑,心情微微荡漾。
西大寺也是北庭都护府的一处胜景,可惜因为过年闭关,只能在暮色中远远眺望它的轮廓,如同莫高窟形制的西大寺与莫高窟的不同在于:它平地而起,在无山的地上用土垒建起一座三层的佛窟,远远望去已经相当宏伟了。
昔日繁华的北庭大都护府,那些川流不息的商旅和外交使节,那些佛教文明时代的辉煌都如同过往云烟灰飞烟灭,而我们今天固执地来了,满意地归去,来到一座有故事的县城,拨开千年尘埃,看清它文明的前身,人生亦是如此,哪里能够永葆繁华?能够做到的也就是记住历史,记住曾经的辉煌,去開创更美好的未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