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最强音》看电视节目的制作趋势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33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媒介数字化浪潮的涌动,传统的媒体格局正在不断被新媒体所改变,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可以通过网络短时间内被人们知晓。新兴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技术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不少冲击,导致电视媒体的覆盖率、渗透率和影响力不断下滑。电视媒体如何做到既保有传统的特色,又能从容应对新媒体的压力,是每个电视媒体从业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最强音》是近一段时间在电视媒体里运用新兴媒体发展最见成效的案例之一,笔者以《中国最强音》为例探析现阶段电视节目的制作趋势,为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一些建议。
  《中国最强音》的节目制作特色
  在如今新兴媒体强势崛起的背景下,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都显得黯然失色,而湖南卫视2013年主推的大型励志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中国最强音》则打破了时下的僵局,一跃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一匹黑马。据统计,《中国最强音》15期节目平均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综艺节目的第一名。究其成功的原因,笔者简析了三点节目制作的特色。
  第一,双向传播模式为节目宣传造势。《中国最强音》自开播以来便一直被大众津津乐道,观众们可以通过微博、人人网等平台发布信息,分享节目视频,让更多大众了解到《中国最强音》。这一过程中,大众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具有高效的互动性,传播者以及受众的角色能够随时转变。传播对于传受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活动,传者要满足受众对于讯息的需求,进而实现传播讯息的社会价值以及商品的利用价值;受众则要通过获取讯息后再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自主发布信息,进而影响其他受众,不单纯的依赖专业媒体专业机构进行信息生产。双向传播模式的开启,有利于观众与《中国最强音》节目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第二,良好的互动性增强网络人气。《中国最强音》播放后期已经具备一定量的忠实粉丝,大众可以在网络社交平台自由选择特别关注《中国最强音》的相关信息,同时关注《中国最强音》的选手和导师,支持自己的偶像。互动类的平台,更加利于沟通交流,因此也为《中国最强音》赚足了人气。相比传统的电视媒体,新媒体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一转变的影响非常深刻。这体现在一方面信息所具备的互动性能够使得受众从被动变为主动的地位,突破了时空以及媒介物质属性的限制,显示出了极强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受众的主动性能够代替传播者的功能,发挥传播作用。《中国最强音》节目制作组充分利用新媒体与观众进行良好互动,观众也乐于参与其中。
  第三,多样化的信息发布渠道和表达方式,丰富大众感官。搜狐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曾经预言,互联网的几个标签:博客,它将生产内容的权利从权威人士手中转移到大众身上;互联网宽带的发展以及存储更加廉价,给人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文字、图片、视频。正是这些丰富的发布方式,使得《中国最强音》能够更加形象化和便利的被受众所接受。自媒体的发展真正给大众提供了自产自销的共享媒体,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力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基于技术保障的前提下发展无限的潜能。自媒体时代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进程,冲击着传统媒体形式。它用越来越鲜明的形式表明“对话”比“宣讲”更具有效力。观众们想要观看任何一集最强音的节目,都可以从网上找到视频或者图片;微博、博客则能向粉丝传达大量的导师和选手的信息,粉丝同样能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关注。这些是电视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中国最强音》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传递节目信息,这无疑是取得高收视率的保障。
  以《中国最强音》探析电视节目的制作趋势
  新媒体的技术促使传统电视行业与时俱进,电视的传播更加互动化、过程化和及时化,新媒体与电视媒体可以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中国最强音》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他充分结合了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借助微博、网络节目和户外移动媒体、剧场大屏幕等的联动,使得《中国最强音》节目更加轰动。
  专业化的节目制作。《中国最强音》以红遍欧美大陆的《The X Factor》节目模式为原本,以励志为旗帜,在选出优秀歌手的同时,挖掘选手的性格,解读他们的人生态度,并充分展现选手们面对导师和比赛竞争时的状态。笔者从官方提供的2厘米厚的版权手册中发现,《中国最强音》节目组对节目流程、舞美、灯光、音响等都做了详细而且严格的规定。选定的导师也是华语乐坛的一线大腕,比如陈奕迅、罗大佑、郑钧等人,同时邀请《The X Factor》评委西蒙·考威尔进行积极互动。最后一期冠军赛采用电视直播与新媒体直播的方式,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感,实现全面的互动。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中国最强音》表现出来的效果要远远高于同类型的节目。
  平民化的节目理念。首先,《中国最强音》节目零门槛参与,无论男女只要热爱音乐都可以参加,选手无论高矮胖瘦,考察指标只有一个——声音。经历过“超级女生”“超级男生”“星光大道”的观众早已对传统的晋级规则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劳,相比之下《中国最强音》这种单纯的评判标准平民味道十足,也正迎合了受众们的心理。其次,《中国最强音》的评委并没有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不仅选手和导师的关系非常融洽,比赛过程中的“导师之家”环节是真正做到了明星与学员的真诚互动,而且观众也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慢慢了解到明星导师和学员的真性情。风格迥异的4位导师不仅定位了音乐的高标准也为节目的相对公正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在节目过程中,观众会感受到导师得到良才的喜悦和求而不得的失望,这一点很容易激发观众观看节目的共鸣,观众也能体会到导师的喜怒哀乐,也在为导师着急、加油。这种共鸣,使节目以及观众之间建立一座交流的桥梁。
  三网融合的节目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现代化传播体系基础。《中国最强音》的成功在于充分结合了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同时借助三网融合的优势,扩大宣传进而提高了收视率。《中国最强音》的巨大成功,不得不说是充分结合了三网融合的理念,虽然节目只是在三网融合方面“小试牛刀”,但是不难看出三网融合的优势已充分显示出它的无限潜能。目前促进三网融合技术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信息以及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任务,也必将成为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充分融合、相互促进发展的传播体系基础。它能满足各类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要求,提供各类网络传播设施,成为构建现代化传播体系的技术支撑。三网融合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意味着新的服务态度以及新的服务手段。
  第二,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行业“鲶鱼效应”。长远看来,三网融合还将促进电视媒体的营运,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中国最强音》此次开播过程中,全程实现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充分利用了电信网、电视网和互联网方面的资源,为大众提供了包括广播电视、数字电视、播客等多种媒体资源。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向高清电视网络业务的拓展,并且通过网络投票和短信支持等增值业务,提高了节目收益;同时节目还通过三网融合技术加大了自身的竞争力度,激发出了电视节目的“鲶鱼效应”,各大卫视纷纷效仿实现营运体制创新,这有利于我国电视媒体整体走上革新之路。而且此次创新改革更有利通过三网融合技术促进我国电视网络的整合,实现内部优化,加强有线网络的综合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一部分优秀电视节目的带动有利于实现整个行业的繁荣,整合之后的有线电视网络能够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电视资源。
  第三,借助三网融合,实现重大转型。从《中国最强音》的成功模式,我们不难看出借助三网融合技术是电视传媒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三网融合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实现了重大转型,促使电视传播网络由分散的运作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转变,同时将不同区域和城市之间的资源、网络联结起来,充分共享。服务模式不再单一,逐渐走向全能媒体、全能业务和多功能的模式,不但能提电视媒体的文化产品,还能提供预订文化套餐等更为多样化的服务信息。《中国最强音》还成功实现了网络营运的机制改革,促使运营商走上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之路,最终实现有线网络的产业化进程飞速发展,带动同行业一起实现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 青海省乌兰县广播电视台
其他文献
自2010年起,宁夏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阿经贸论坛,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交流、投资合作,以及友好往来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起,中阿经贸论坛升格为中阿博览会,宁夏经国家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被定为中阿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经贸合作,文化先行。以文化交流推动相互了解,已成为中阿合作的重中之重。2013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作为中阿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
为期3天的2013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内容丰富,各项活动安排得紧凑高效。作为会务负责人之一,宁夏广电总台副总台长牛中奇实在太忙了,头两天的论坛上我们根本没有
发行量是期刊发行经营的重要指标,发行量的大小可以说是期刊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期刊社如何做好发行工作直接关系到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期刊发行模式受到种种挑战,如何通过创新做好期刊发行工作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发行难已成为期刊共同面临的核心问题。近几年,期刊发行总量锐减,尤以专业期刊和科技期刊为甚,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即严重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
《数据结构》是IT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型课程,它离不开实验,而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力提高离不开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将《数据结构》课
高校机房管理难度大、问题多,这是机房管理员经常头痛的问题。本文结合无盘网络和磁盘阵列技术,在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高速校园网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利用校园网数据中心的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