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虾》这篇略读课文详略有致,语言生动活泼,文字内容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富有生活情趣,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阅读佳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作者笔风;拓展品味原文精彩段落,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文图结合,关注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要求;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进行言语实践。这样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略读教学;观察能力;借助关键;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1-0067-02
《小虾》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了“我”养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写出了小虾的脾气不好、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然后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关注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要求,引导学生借助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对比阅读了解作者笔风
《小虾》的作者是菁莽,原名陈益清,广东揭西人,曾任小学、中学教师,后担任江西吉安地区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馆员。长期从事文艺书刊的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有儿童文学、散文、诗词等。除了《小虾》这篇文章,菁莽的另一篇散文《翠鳥》也编入了人教版语文教材。《小虾》和《翠鸟》两篇课文的写作手法类似,都是写小动物的,文笔优美流畅,带给人一种自然悠闲的美感。《翠鸟》这篇抓住翠鸟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及其捕鱼活动的特点,字里行间再现了机灵的翠鸟捕鱼的精彩过程,其中“一眨眼”“轻轻地”“一动不动”“箭一样”“叼起”等词句描写得惟妙惟肖。《小虾》和《翠鸟》一样,可谓文质兼美,只要读完课文,活泼可爱的小虾和身手敏捷的翠鸟的身影,就已悄悄地印在了读者心中。两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倡导人类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翠鸟》中的孩子们喜欢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小虾》这篇课文则描绘了精心饲养小虾,给小虾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浓浓的爱心。
二、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师教学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去感悟文本的语言特色,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小虾》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我”看到葡萄架下面的水缸,产生了养小虾的念头;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和阿成哥在村边小溪里抓了一些小虾养在水缸里,而且细致地观察小虾的样子:玻璃似的小虾通体透明,灰黑色的老虾积着泥、长着青苔,一小一老对比鲜明;三至六自然段详细地写了“我”观察水缸中小虾的活动情形,以及我细心地照顾小虾的画面;最后两段写了小虾的繁殖和小虾喜欢待在落叶下面。
其中,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也是细节描写最为精彩的段落。“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下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叙述的。作者连用了三个“有的”描绘了小虾活动时的不同姿态,接下来写喜欢安静的小虾被树枝激怒后的活动,重点描写了小虾生气时,长腿、钳子、胡须和眼珠子的样子,用“不停地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介绍了小虾反抗时的动作。整段文字轻松诙谐,把小虾的有趣表现得淋漓尽致,读了这些生动的语言,学生眼前自然会浮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表演、想象来学习课文。在学习小虾发脾气这一段文字时,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再现小虾发脾气时的动作,甚至可以想象小虾的语言。这样动静结合,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虾的可爱,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拓展品味原文精彩段落
选入教材的文章,编者会根据篇幅和教学目标要求,做出不同的取舍和改变,但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会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恰当地选用原文中相关的段落,通过扩展内容、补白训练、对比阅读等方式,引领学生感受课文原始的风貌和韵味,领略作者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这能让语文课堂变得厚重一些。
《小虾》的原文有一段被删掉了:“小虾真有趣。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其实,这一段描写小虾进食的情景十分精彩细腻,不知道编者出于什么原因,去掉了这一段文字。其时,加上这一段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能够更真实地再现小虾的胆小谨慎,也是对下文写小虾喜欢待在金鱼草、石块和落叶下面的铺垫;二是对小虾的生活习性描写能够显得更加全面细致;三是这一段可以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这一单元的语文素养之一就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可以作为第三段自然教学目标的补充。
四、文图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以形象感知为主,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则谜语:“驼背弯着腰,胡须两边飘,洗个热水澡,换身大红袍。”然后再播放小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初步感知小虾的形象,并回忆生活中见到的小虾的样子,说一说自己在哪里看到过小虾,小虾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进食,怎样活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值得注意的是,课文的水墨插图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幅小虾图整体造型疏密有致,浓墨淡彩,动作自由自在,各具姿态,能够让人感觉到清水的存在,小虾的形体与动作也传递出虾与水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这幅图也具有很好的教学价值,对应着课文中的文段,插图中两片落叶和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表现了小虾们在水缸里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形象逼真。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到课文插图和文字内容之间的联系,并画出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从中感受作者菁莽是如何细心观察小虾的,以及作者用心饲养小虾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活乐趣。 五、关注单元“留心观察”主题
《小虾》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界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基于这个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再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小虾的活动的。比如,在交流“阳光从葡萄架空隙中照射下来”这一情形时,可以通过边读边想的方法来体会:夏日阳光明亮,葡萄架下清凉舒适,小虾喜欢阴凉的地方,进而作者才想起来养小虾的缘由,也暗示了下文作者喜爱小虾这条主线。再如,后文中提到的“竹荫”“石块”“落叶”“金鱼草”,都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到小虾胆小、喜欢待在安静的地方的习性。还有课文中对老虾和小虾的形态描写,以及用排比句对小虾的动作进行描写,也说明了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
此外,摘录文中精美的好词佳句,也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培养。本课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领他们体会课文细致生动的表达,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再把这些优美的语句摘录下来。
六、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小虾》这一单元的语文素养要求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先让学生找出第三自然段的关键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这一句既是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对第三自然段的精练概括。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第三自然段进行层次分析,这一段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总写小虾十分有趣;二是小虾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三是小虾受到惊扰后的动作表现;四是小虾的性格十分倔强。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交流阅读感受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小虾悠闲自在的样子很有趣,而很少会注意到小虾受到惊扰后的表现。所以,教师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习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然后围绕着这一大意,把观察到的事物分不同方面来详细叙述。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观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它们有趣的地方在哪里。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学着课文第三段的写作方法,抓住小动物的主要特点写一段话。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课文就是一个写作的例子,而小学习作恰恰是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对小虾生活习性描写的内容就是一个读写训练的最佳结合材料。第三段围绕“十分有趣”来写,分别从小虾悠闲时和生气时两方面进行了具体描写。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段的写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创作。教师可以问:哪一句话可以概括第三段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小虾十分有趣?当学生兴致盎然地说出 “有的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贴在缸壁上休息”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排比句,并且积累“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等优美词语,然后相机点拨:习作时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优美词语,能让笔下的事物显得活灵活现。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導,学生的下笔表达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略读课文只能略教,而学习的过程却不能略过。略读教学就是把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和习作方法渗透到略读课文中,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美好生活的情趣,在阅读中体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语用中实践作者细致入微的写作方法,在品悟中体会文章行云流水的真挚情感。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略读教学;观察能力;借助关键;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1-0067-02
《小虾》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了“我”养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写出了小虾的脾气不好、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然后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关注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要求,引导学生借助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对比阅读了解作者笔风
《小虾》的作者是菁莽,原名陈益清,广东揭西人,曾任小学、中学教师,后担任江西吉安地区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馆员。长期从事文艺书刊的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有儿童文学、散文、诗词等。除了《小虾》这篇文章,菁莽的另一篇散文《翠鳥》也编入了人教版语文教材。《小虾》和《翠鸟》两篇课文的写作手法类似,都是写小动物的,文笔优美流畅,带给人一种自然悠闲的美感。《翠鸟》这篇抓住翠鸟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及其捕鱼活动的特点,字里行间再现了机灵的翠鸟捕鱼的精彩过程,其中“一眨眼”“轻轻地”“一动不动”“箭一样”“叼起”等词句描写得惟妙惟肖。《小虾》和《翠鸟》一样,可谓文质兼美,只要读完课文,活泼可爱的小虾和身手敏捷的翠鸟的身影,就已悄悄地印在了读者心中。两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倡导人类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翠鸟》中的孩子们喜欢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小虾》这篇课文则描绘了精心饲养小虾,给小虾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浓浓的爱心。
二、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师教学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去感悟文本的语言特色,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小虾》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我”看到葡萄架下面的水缸,产生了养小虾的念头;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和阿成哥在村边小溪里抓了一些小虾养在水缸里,而且细致地观察小虾的样子:玻璃似的小虾通体透明,灰黑色的老虾积着泥、长着青苔,一小一老对比鲜明;三至六自然段详细地写了“我”观察水缸中小虾的活动情形,以及我细心地照顾小虾的画面;最后两段写了小虾的繁殖和小虾喜欢待在落叶下面。
其中,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也是细节描写最为精彩的段落。“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下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叙述的。作者连用了三个“有的”描绘了小虾活动时的不同姿态,接下来写喜欢安静的小虾被树枝激怒后的活动,重点描写了小虾生气时,长腿、钳子、胡须和眼珠子的样子,用“不停地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介绍了小虾反抗时的动作。整段文字轻松诙谐,把小虾的有趣表现得淋漓尽致,读了这些生动的语言,学生眼前自然会浮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表演、想象来学习课文。在学习小虾发脾气这一段文字时,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再现小虾发脾气时的动作,甚至可以想象小虾的语言。这样动静结合,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虾的可爱,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拓展品味原文精彩段落
选入教材的文章,编者会根据篇幅和教学目标要求,做出不同的取舍和改变,但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会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恰当地选用原文中相关的段落,通过扩展内容、补白训练、对比阅读等方式,引领学生感受课文原始的风貌和韵味,领略作者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这能让语文课堂变得厚重一些。
《小虾》的原文有一段被删掉了:“小虾真有趣。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其实,这一段描写小虾进食的情景十分精彩细腻,不知道编者出于什么原因,去掉了这一段文字。其时,加上这一段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能够更真实地再现小虾的胆小谨慎,也是对下文写小虾喜欢待在金鱼草、石块和落叶下面的铺垫;二是对小虾的生活习性描写能够显得更加全面细致;三是这一段可以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这一单元的语文素养之一就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可以作为第三段自然教学目标的补充。
四、文图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以形象感知为主,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则谜语:“驼背弯着腰,胡须两边飘,洗个热水澡,换身大红袍。”然后再播放小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初步感知小虾的形象,并回忆生活中见到的小虾的样子,说一说自己在哪里看到过小虾,小虾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进食,怎样活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值得注意的是,课文的水墨插图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幅小虾图整体造型疏密有致,浓墨淡彩,动作自由自在,各具姿态,能够让人感觉到清水的存在,小虾的形体与动作也传递出虾与水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这幅图也具有很好的教学价值,对应着课文中的文段,插图中两片落叶和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表现了小虾们在水缸里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形象逼真。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到课文插图和文字内容之间的联系,并画出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从中感受作者菁莽是如何细心观察小虾的,以及作者用心饲养小虾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活乐趣。 五、关注单元“留心观察”主题
《小虾》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界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基于这个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再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小虾的活动的。比如,在交流“阳光从葡萄架空隙中照射下来”这一情形时,可以通过边读边想的方法来体会:夏日阳光明亮,葡萄架下清凉舒适,小虾喜欢阴凉的地方,进而作者才想起来养小虾的缘由,也暗示了下文作者喜爱小虾这条主线。再如,后文中提到的“竹荫”“石块”“落叶”“金鱼草”,都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到小虾胆小、喜欢待在安静的地方的习性。还有课文中对老虾和小虾的形态描写,以及用排比句对小虾的动作进行描写,也说明了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
此外,摘录文中精美的好词佳句,也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培养。本课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领他们体会课文细致生动的表达,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再把这些优美的语句摘录下来。
六、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小虾》这一单元的语文素养要求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先让学生找出第三自然段的关键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这一句既是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对第三自然段的精练概括。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第三自然段进行层次分析,这一段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总写小虾十分有趣;二是小虾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三是小虾受到惊扰后的动作表现;四是小虾的性格十分倔强。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交流阅读感受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小虾悠闲自在的样子很有趣,而很少会注意到小虾受到惊扰后的表现。所以,教师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习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然后围绕着这一大意,把观察到的事物分不同方面来详细叙述。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观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它们有趣的地方在哪里。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学着课文第三段的写作方法,抓住小动物的主要特点写一段话。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课文就是一个写作的例子,而小学习作恰恰是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对小虾生活习性描写的内容就是一个读写训练的最佳结合材料。第三段围绕“十分有趣”来写,分别从小虾悠闲时和生气时两方面进行了具体描写。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段的写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创作。教师可以问:哪一句话可以概括第三段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小虾十分有趣?当学生兴致盎然地说出 “有的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贴在缸壁上休息”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排比句,并且积累“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等优美词语,然后相机点拨:习作时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优美词语,能让笔下的事物显得活灵活现。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導,学生的下笔表达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略读课文只能略教,而学习的过程却不能略过。略读教学就是把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和习作方法渗透到略读课文中,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美好生活的情趣,在阅读中体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语用中实践作者细致入微的写作方法,在品悟中体会文章行云流水的真挚情感。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