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咸水补灌对黄河三角洲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chou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给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小麦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灌溉水含盐量分别为0 g/L(淡水,对照)、2、3、4 g/L 4个微咸水浓度处理,研究拔节期补灌对土壤盐分、小麦衰老生理和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浓度为2g/L时,土壤盐分分布与淡水无异,3g/L和4g/L时土壤上层(0~60 cm)积盐严重;2 g/L微咸水灌溉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千粒重、产量、收获指数及丙二醛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0、4g/L处理.4g/L微咸水灌溉小麦株高、旗叶光合、产量及收获指数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丙二醛含量分别比0、2、3 g/L处理高169.8%、144.2%和43.9%.黄河三角洲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可以考虑在小麦拔节期使用2g/L微咸水代替淡水灌溉,小麦可以通过积累脯氨酸和提高SOD活性来延缓旗叶衰老,获得较高产量,且对土壤盐分影响较小;而4 g/L含盐量及以上浓度的咸水不适合用来进行小麦拔节期补灌.
其他文献
针对土壤全氮(TN)定量光谱研究中普通光谱变换形式难以有效提高土壤全氮与光谱相关性、特征光谱信息提取困难的不足,探索精准度更高更适用于苹果园地土壤复杂情况的无损估测模型.本文以采自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苹果园地的163个棕壤样品土壤参数及其对应光谱为数据源,采用连续小波变换进行多尺度分析处理,研究不同光谱分辨率对估测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连续小波变换处理后,光谱对果园土壤全氮含量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传统光谱变换技术,与土壤原始光谱相比,基于连续小波变换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最大提高了0.47;经小波算法处理后,模
为了研究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耕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从省域和市域尺度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时空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山东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率时间差异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地理探测器进行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空间差异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为弱DEA有效仅在技术上达到最优,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的投入存在冗余现象,近十年间山东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省域尺度上有效灌溉面积对耕地利用综
从人口、空间、经济、社会和环境等5个维度评价了城镇化水平,选取PM2.5、PM10、SO2、NO2等指标表征空气质量,采用静态和动态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并进行耦合协调度分区.结果表明:(1)城镇化与空气质量静态耦合关系由基本协调转向良好协调发展;(2)城镇化与空气质量动态耦合关系以较协调为主;(3)根据城镇化与空气质量的耦合协调关系,可将山东省划分为高级协调—平衡理想区、良好协调—平衡理想区、良好协调—改善理想区、高级协调—改善理想区等4个区域.
20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大量消耗已无法支撑经济的长期飞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需求.在绿色循环经济的引领下,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为代表的生物质被认为是世界第四大能源.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质降解是生产环保型生物化合物的决定性因素.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是一种可以抑制植物和土壤病原菌的有益微生物真菌.研究发现哈茨木霉不仅是最主要的生物防治真菌之一,还可以作为产酶系丰富的工业微生物菌株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本文着眼于生物炼制技术,综述了哈茨木霉在降解木
11月27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八 周年之际、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精神的重要时刻,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发起的第二届“给 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理论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本次研讨 会设北京和济南两个会场,采取线上线下方式举行.
期刊
造成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粗泥沙主要产自中游多沙粗沙区,由于该区自明清以来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为了研究该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应用历史地理学的文献考据方法并结合现代自然地理学野外勘察结果和调查数据,对黄河中游主要多沙粗沙区的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三川河、湫水河等重点流域自明清以来人口、耕地发展与土壤侵蚀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清乾隆年代以前,导致该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而非耕地被大量开垦等人类活动;(2)自清乾隆年间始,由于人口增加导致的坡耕地被大量开垦加剧了本区土
为深入了解小粒花生育成品种的性状遗传差异及综合表现,筛选出最优评价指标,本试验以60个小粒花生育成品种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农艺、产量及品质共18个性状进行遗传差异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4.33% ~59.24%,亚油酸、棕榈酸及单株饱果数等性状变异丰富,出仁率、粗脂肪与粗蛋白含量等性状较为稳定.聚类分析把60个小粒花生育成品种分为五类,其中Ⅰ、Ⅱ、Ⅲ、Ⅳ、Ⅴ类分别占参试品种的30.0%、10.0%、15.0%、15.0%和
TAC(tiller angle control)基因作为IGT[GL(A/T)IGT]保守家族的一员,与植物体内各类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分枝角度的调控.为探究TAC基因的分子结构功能及其调节功能,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以INRA717-1 B4杂交杨为试验材料构建pDE-CAS9-NPTⅡ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叶片进行遗传转化获得阳性植株,并通过测序检测基因编辑效率.最终获得基因编辑转基因株系12株,其中实现基因突变的2株,编辑效率为16.7%.本试验为CRISPR/Cas9
以苹果优良半矮化砧木G.935为试材,以当年生半木质化新梢芽段为外植体,用次氯酸钠表面杀菌后置腋芽启动培养基上诱导腋芽萌发生长形成无菌绿苗;以健壮无菌绿苗为试材,设置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以筛选适宜无菌苗增殖培养和不定根诱导的培养基.结果表明,MS+0.5 mg·L-1 BA+0.1 mg·L-1 IBA是G.935无菌苗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以基本培养基1/2MS+IBA进行生根诱导的生根率和平均单株生根数较高,尤其IBA浓度为0.2 mg·L-1时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98.3%,平均单株生
为了解不同品种苹果果实发育进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以砧木品种山定子、红皮红肉苹果红满堂和非红肉苹果富士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材,测定其花青素、总酚、类黄酮、原花青素、黄烷醇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3个苹果品种的总酚、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以幼果期较高,随发育进程总体呈减少趋势;花青素含量则随果实发育进程呈增加趋势;黄烷醇含量的变化趋势则表现为山定子和红满堂成熟期较高,而富士幼果期较高.品种间比较,山定子具有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