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A)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其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现在的涵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能否想到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一个人能否实现心中所想;信息道德决定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人们能否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促进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又能促进人们认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进一步增强人们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着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1.运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教师设置适当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能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笔者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习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然后围绕主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和研究。如在教学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时,笔者设置了一个教学情境:“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奥运会的信息,写一篇关于奥运会的文章。”布置任务后,学生们开始尝试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的信息,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以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2.根据学科特点重组教学结构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重新组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很少布置课后作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把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课堂分为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两大部分,尽量减少讲授时间,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实践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实践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加强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利用信息工具获取更多的知识,它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把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工具来学习其他课程。如在学习“画图”时,笔者把它与美术课结合起来;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笔者把它与语文课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又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
4.关注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规范并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
要使学生在信息活动中正确处理信息伦理问题,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选择作业内容。如在“撰写自助游计划”的作业中,学生会遇到下载信息的版权问题;在“我的校园我的同学”的作业中,学生会遇到肖像使用权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妥善处理遇到的这些信息伦理问题,并及时检测、跟踪、反馈学生的信息行为。笔者的做法是:在实践内容的评价量规中,对信息伦理问题设置一定的比重,并检测学生的信息行为,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A)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其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现在的涵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能否想到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一个人能否实现心中所想;信息道德决定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人们能否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促进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能力的提升又能促进人们认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进一步增强人们应用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则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它关系着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1.运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教师设置适当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能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笔者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习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然后围绕主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和研究。如在教学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时,笔者设置了一个教学情境:“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奥运会的信息,写一篇关于奥运会的文章。”布置任务后,学生们开始尝试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的信息,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以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2.根据学科特点重组教学结构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重新组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很少布置课后作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把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课堂分为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两大部分,尽量减少讲授时间,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实践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实践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加强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利用信息工具获取更多的知识,它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把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工具来学习其他课程。如在学习“画图”时,笔者把它与美术课结合起来;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笔者把它与语文课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又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
4.关注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规范并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
要使学生在信息活动中正确处理信息伦理问题,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选择作业内容。如在“撰写自助游计划”的作业中,学生会遇到下载信息的版权问题;在“我的校园我的同学”的作业中,学生会遇到肖像使用权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妥善处理遇到的这些信息伦理问题,并及时检测、跟踪、反馈学生的信息行为。笔者的做法是:在实践内容的评价量规中,对信息伦理问题设置一定的比重,并检测学生的信息行为,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