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思品教育的实效,让学生这潭水“动”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我想关键在于:让思品课“活”起来,让学生在“动”中感受、在“情”中领悟、在“思”中进步。
关键词:活动课 实践 自主 素材 活动形式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如果学生缺乏主动精神,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的教学就难以有实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思品教育的实效,让学生这潭水“动”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我想关键在于:让思品课“活”起来,让学生在“动”中感受、在“情”中领悟、在“思”中进步。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而我们若想真正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道德体系,就必须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产生道德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学呢?我想,一个让学生有兴趣学,乐于学的课程,它绝不是对课本上原理、知识枯燥、乏味、空洞的说教,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如何才能在实践中实现这一理念呢?众多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士进行大量的研究。我认为“创设良好活动情境,师生互动”是较好的途径,让死板的课堂“活动化”,设计活动,促其乐学,提高效率。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教学活动化的目标
首先,目标要有针对性。设计活动不单是为了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在吸引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因此,我们的活动设计要建立在正确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及其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有的放矢,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相应问题。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要在“动”中有所感受,出色完成课标要求,否则,它会变成单纯的“活动”课,落入流于形式的俗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其次,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了解现阶段学生的道德水平,认知水平,及最有可能实现的与其接近的更高的道德水准,以此来设计活动,并明确本次活动对学生所提出的更高的道德水准,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这颗“道德果实”, 使学生道德水平有一定提高,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优选活动素材
学生道德认知及情感是在它所生活的时代中逐步形成的,所以我们所选德育内容不能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生活脱节。教材中有些事例可能不太适合自己的学生,缺乏针对性、趣味性,教师要灵活处理,适当增删一些时事实例。增加的素材要有鲜明的时代性,要反映当今社会热点、社会现实,最好来源于所教学生现实的生活,以便激发他们的兴趣,畅言自己的感受,尽情演绎真实的自我,也有利于我们更真实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及自主性
1.注重课堂实践性
教学要注重实践,只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的情感,才是最易让学生接受的。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让其参与进来,有所思,所感,另一方面也可打破时空限制,在室外进行教学,甚至考察。比如关于保护环境,可让学生搜集一些环保常识,带领其到室外实地考察,了解环保现状、部分人对环境的破坏及人们的谴责之声,进而产生情感体验,让学生们行动起来,亲手做一些保护环境的公益宣传牌,这样一来学生们既有一定的道德体验又锻炼了动手能力。我想,这些方法远比在课堂上空洞说教要有效的多,更有利于学生认识道理,使其内化为行为。
2.关注学生自主性
如果说课堂上的活动由教师来设计,那么活动的完成就要大胆的教给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各尽所能,自主解决所面临的各个问题,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学生个体方案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讨论方案,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因为往往是这些方案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学生可能有大量的沟通方法,也有可能在生活中与父母存在代沟,那么教师就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把真心话说出来,师生共同参与。对于某个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设计活动如“看谁主意多”“一个好汉三个帮”等让全班的学生来帮助他,创设民主融洽的氛围,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学生的这些方法课本上可能没有,但假如合理有效,就应尊重学生的方法,甚至推广。在学生的自主交流过程中,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调控即可,让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格局。
四、注意活动的形式及深度
活动的形式很多,如组织讨论、辩论、演讲、竞赛、竞猜、编演小品等等,都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根据需要,均可尝试。但要注意,这些活动顺利实施需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相应情境中有所领悟;另外,要使活动有一定的深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所进步,不要只做表面功夫,没有实际的效果。
五、注重课堂总结
活动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在这一环节上有重要的体现。总结是对整堂课收获的总结,可以由学生作,也可由教师来总结。学生的总结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通过活动所形成的情感;教师总结亦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进一步明确活动的意义、目标,给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力避出现“玩了一节课,回头尽茫然”的结局。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宗旨,是通过教和学的活动,把思想道德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从而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在这一转变中,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方法,但我想将合理的活动引入思品课堂,让学生多多参与活动,为其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既能提高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又能从实践中有所收获,对其道德体系的形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活动课 实践 自主 素材 活动形式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如果学生缺乏主动精神,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的教学就难以有实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思品教育的实效,让学生这潭水“动”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我想关键在于:让思品课“活”起来,让学生在“动”中感受、在“情”中领悟、在“思”中进步。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而我们若想真正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道德体系,就必须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产生道德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学呢?我想,一个让学生有兴趣学,乐于学的课程,它绝不是对课本上原理、知识枯燥、乏味、空洞的说教,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如何才能在实践中实现这一理念呢?众多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士进行大量的研究。我认为“创设良好活动情境,师生互动”是较好的途径,让死板的课堂“活动化”,设计活动,促其乐学,提高效率。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教学活动化的目标
首先,目标要有针对性。设计活动不单是为了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在吸引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因此,我们的活动设计要建立在正确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及其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有的放矢,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相应问题。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要在“动”中有所感受,出色完成课标要求,否则,它会变成单纯的“活动”课,落入流于形式的俗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其次,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了解现阶段学生的道德水平,认知水平,及最有可能实现的与其接近的更高的道德水准,以此来设计活动,并明确本次活动对学生所提出的更高的道德水准,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这颗“道德果实”, 使学生道德水平有一定提高,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优选活动素材
学生道德认知及情感是在它所生活的时代中逐步形成的,所以我们所选德育内容不能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生活脱节。教材中有些事例可能不太适合自己的学生,缺乏针对性、趣味性,教师要灵活处理,适当增删一些时事实例。增加的素材要有鲜明的时代性,要反映当今社会热点、社会现实,最好来源于所教学生现实的生活,以便激发他们的兴趣,畅言自己的感受,尽情演绎真实的自我,也有利于我们更真实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及自主性
1.注重课堂实践性
教学要注重实践,只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的情感,才是最易让学生接受的。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让其参与进来,有所思,所感,另一方面也可打破时空限制,在室外进行教学,甚至考察。比如关于保护环境,可让学生搜集一些环保常识,带领其到室外实地考察,了解环保现状、部分人对环境的破坏及人们的谴责之声,进而产生情感体验,让学生们行动起来,亲手做一些保护环境的公益宣传牌,这样一来学生们既有一定的道德体验又锻炼了动手能力。我想,这些方法远比在课堂上空洞说教要有效的多,更有利于学生认识道理,使其内化为行为。
2.关注学生自主性
如果说课堂上的活动由教师来设计,那么活动的完成就要大胆的教给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各尽所能,自主解决所面临的各个问题,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学生个体方案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讨论方案,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因为往往是这些方案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学生可能有大量的沟通方法,也有可能在生活中与父母存在代沟,那么教师就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把真心话说出来,师生共同参与。对于某个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设计活动如“看谁主意多”“一个好汉三个帮”等让全班的学生来帮助他,创设民主融洽的氛围,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学生的这些方法课本上可能没有,但假如合理有效,就应尊重学生的方法,甚至推广。在学生的自主交流过程中,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调控即可,让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格局。
四、注意活动的形式及深度
活动的形式很多,如组织讨论、辩论、演讲、竞赛、竞猜、编演小品等等,都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根据需要,均可尝试。但要注意,这些活动顺利实施需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相应情境中有所领悟;另外,要使活动有一定的深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所进步,不要只做表面功夫,没有实际的效果。
五、注重课堂总结
活动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在这一环节上有重要的体现。总结是对整堂课收获的总结,可以由学生作,也可由教师来总结。学生的总结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通过活动所形成的情感;教师总结亦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进一步明确活动的意义、目标,给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力避出现“玩了一节课,回头尽茫然”的结局。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宗旨,是通过教和学的活动,把思想道德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从而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在这一转变中,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方法,但我想将合理的活动引入思品课堂,让学生多多参与活动,为其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既能提高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又能从实践中有所收获,对其道德体系的形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