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根据国际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了城乡统筹的工作力度,明确提出城乡统筹规划的工作思路,规划已被公认为各级政府塑造未来、整合资源、调控发展的基本手段 ,是城乡建设的蓝图、管理的依据、发展的目标。没有好的规划,就不可能有繁荣舒适的城市、美丽富饶的乡村。现立足于国家城 乡统筹的大背景,围绕“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心镇(村),首要的重点工作就是立足人口和产业集聚,抓好城 乡统筹规划,为镇(村)发展落实空间、做好引领。以科学完善的规划,减少村镇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城乡建设规划。
【关键词】规划;城乡统筹;引领
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空间管治制度,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是建设的龙头,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应该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发展城乡,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体系
1.1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应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重点,实现规划体系层层覆盖。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了全覆盖、全方位的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以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总揽,城镇布局规划、镇村布局规划为纲目,以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托,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使规划编制覆盖到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构建科学、合理、合法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
1.2 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管理体系,按照“三规融合”的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规划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强化全局意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时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供应计划,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健全制度措施,使各重点建设项目与城市、镇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积极推行“阳光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扩宽公众咨询途径,依法保障城乡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城乡规划编制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大众诉求。
2 城乡规划引导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规划是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区域产业和人口的合理集聚,增强城镇的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既要统筹规划全县的产业布局,又要突出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把农民的持续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下大力气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好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并落实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规划,是引导城市与乡镇之间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是通过城乡规划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营造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活力和农民生活水平,拓展城镇发展空间。达到城乡之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阶段。
3 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原则
3.1 以城带乡、以乡保城 依靠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减少农民数量,鼓励农民进城和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通过城镇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约调整城鎮产业建设用地,同时强化农村作为区域生态基础的特征,保障城镇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
3.2 空间集聚、划定城乡 以“三集中”为基本形式,依据城、镇、村三级居民点体系的规划,鼓励各城镇和农村集聚发展、集约经营。通过划定城镇发展边界,明确城镇和农村的地域范围,保持农村特色风貌。
3.3 设施先行、区域共享 城乡统筹的首要任务之一是首先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联通,使城市基础设施能够服务于农村地区,通过在中心村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优先配置,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3.4 错位发展、尊重文化 引导城镇与农村的差别化发展,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农村地区仅发展第一产业以及利用其农业、生态、文化资源发展的第三产业,突出农村的文化特色。
4 对策与建议
4.1 统筹规划应着眼全局,突出对资源(地理区位、交通区位 、经济区位 、产业区位、文化区位 、人口区位、规模等级区位等)的区位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和利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将产业规划纳入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2 规划不能囿于行政区域的限制,而是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来考虑城乡空间布局。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区域空间容量 、生态环境容量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对区域内的各种功能区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要根据行政区域问资源 、产业互补和功能互补的实际,以区域的影响力及经济联系的网络,来进行区域产业布局。同时,应加强上级政府的统筹调控力度,突破下级行政壁垒,特别是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的规划。
4.3 城乡统筹规划应协调好几个关系:协调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强化区域空间的整体布局。协调区域间、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布局关系,推进城乡设施共建共享。落实跨行政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通道,实现道路、市政管线等设施的走廊化,做到跨区域 良好对接以及取水、排水 、燃气、供电等的安全布局,集约化使用土地,为城镇发展留出空间。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确保区域生态保护空间。协调建设与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贯彻科学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4.4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相当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突出抓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群众看病成本。四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让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 、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我县又好、义快发展的现实选择。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 、创新思路。以三年大变样和上水平为契机,以“一城四化”为宏伟战略 ,按照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等城市和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目标,更科学地、更深入地、更有效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设施统筹建设与共享 ,优化资源空间布局,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难题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需要各级、各行业、各个阶层共同努力,协调联动,做大量的艰苦工作,目标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李兵第《城乡统筹规划:制度构建与政策思考》 城市规划规划[J]
[2]孙娟《城乡统筹规划实践探索及启发》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J]
[3]谢红英 《浅谈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规划;城乡统筹;引领
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空间管治制度,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是建设的龙头,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应该统筹城乡规划。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发展城乡,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体系
1.1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应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重点,实现规划体系层层覆盖。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了全覆盖、全方位的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以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总揽,城镇布局规划、镇村布局规划为纲目,以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托,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使规划编制覆盖到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构建科学、合理、合法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
1.2 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管理体系,按照“三规融合”的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规划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强化全局意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时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供应计划,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健全制度措施,使各重点建设项目与城市、镇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积极推行“阳光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扩宽公众咨询途径,依法保障城乡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城乡规划编制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大众诉求。
2 城乡规划引导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规划是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区域产业和人口的合理集聚,增强城镇的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既要统筹规划全县的产业布局,又要突出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把农民的持续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下大力气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好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并落实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规划,是引导城市与乡镇之间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是通过城乡规划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营造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村活力和农民生活水平,拓展城镇发展空间。达到城乡之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阶段。
3 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原则
3.1 以城带乡、以乡保城 依靠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减少农民数量,鼓励农民进城和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通过城镇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约调整城鎮产业建设用地,同时强化农村作为区域生态基础的特征,保障城镇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
3.2 空间集聚、划定城乡 以“三集中”为基本形式,依据城、镇、村三级居民点体系的规划,鼓励各城镇和农村集聚发展、集约经营。通过划定城镇发展边界,明确城镇和农村的地域范围,保持农村特色风貌。
3.3 设施先行、区域共享 城乡统筹的首要任务之一是首先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联通,使城市基础设施能够服务于农村地区,通过在中心村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优先配置,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3.4 错位发展、尊重文化 引导城镇与农村的差别化发展,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农村地区仅发展第一产业以及利用其农业、生态、文化资源发展的第三产业,突出农村的文化特色。
4 对策与建议
4.1 统筹规划应着眼全局,突出对资源(地理区位、交通区位 、经济区位 、产业区位、文化区位 、人口区位、规模等级区位等)的区位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和利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将产业规划纳入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2 规划不能囿于行政区域的限制,而是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来考虑城乡空间布局。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区域空间容量 、生态环境容量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对区域内的各种功能区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要根据行政区域问资源 、产业互补和功能互补的实际,以区域的影响力及经济联系的网络,来进行区域产业布局。同时,应加强上级政府的统筹调控力度,突破下级行政壁垒,特别是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的规划。
4.3 城乡统筹规划应协调好几个关系:协调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强化区域空间的整体布局。协调区域间、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布局关系,推进城乡设施共建共享。落实跨行政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通道,实现道路、市政管线等设施的走廊化,做到跨区域 良好对接以及取水、排水 、燃气、供电等的安全布局,集约化使用土地,为城镇发展留出空间。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确保区域生态保护空间。协调建设与优秀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贯彻科学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4.4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相当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突出抓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群众看病成本。四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让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 、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我县又好、义快发展的现实选择。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 、创新思路。以三年大变样和上水平为契机,以“一城四化”为宏伟战略 ,按照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等城市和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目标,更科学地、更深入地、更有效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设施统筹建设与共享 ,优化资源空间布局,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难题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需要各级、各行业、各个阶层共同努力,协调联动,做大量的艰苦工作,目标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李兵第《城乡统筹规划:制度构建与政策思考》 城市规划规划[J]
[2]孙娟《城乡统筹规划实践探索及启发》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J]
[3]谢红英 《浅谈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