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方向无偏差、时间无浪费、知识无遗漏,
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
语文:专项训练,步步为赢
复习方法:
基于五个专项训练,以考试为练兵,寻找知识漏洞。
复习重点:
8月1日—9月30日
①字——区分常用和次常用字,记录自己没掌握的字,注意分散识记。
②词——整理易错字、易错词,注意分散识记。
③词的分类——重点突破实词、虚词、成语和熟语,分类练习。
10月1日—10月30日
①古诗文——这个时间段要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都背诵熟练(30%)。
②病句——辨析并修改病句训练。
③文言文——掌握18个文言虚词和20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和文言文阅读训练。
11月1日—11月30日
①古诗文——这个时间段要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都背诵熟练(60%)。
②语法——复习有关语法知识。
③修辞——整理出8种常见修辞用法,并进行专项训练。
④现代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12月1日—12月30日
①古诗文——这个时间段要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都背诵熟练(100%)。
②文学常识——背诵和掌握常考文学常识。
③名句名篇——记忆名句名篇。
④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月1日—1月30日
①写作——作文训练。
②模拟——综合模拟题练习。
数学:优化知识结构,
着力知识重组
复习要领: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反复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打破数学章节界限,把握好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
高分妙招:
考生在一轮复习时,要以课本为主线,把书本知识从整体上按数学的逻辑结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重新梳理与概括,加强对局部分散的零碎知识、解题思想方法、解题规律进行前后联系、纵横比较与综合、联结与迁移,从而揭示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面连成体,完成知识重组,优化知识体系。
重组时,特别要重视新增知识与传统内容相结合命题,如导数与函数的传统内容相结合(利用导数可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相结合,简易逻辑与函数、不等式、方程的结合,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结合,概率统计与排列组合的结合等。
例如:复习函数中以数形结合为主线的解题方法时,我们可以重点突出函数图象与变换。学习顺序可定为:函数的图象(直线或圆锥曲线的一部分,如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间图象变换(向量平移,渗透换元思想方法)——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反函数的对称性(点和轴对称)——函数的奇偶性(特殊的对称性)——函数的周期性(定义与对称轴的关系)——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图象的凹凸性)——三个二次的关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元二次不等式)——抽象函数——函数与导数——函数综合应用。这样就体现了对函数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系统复习,从解题规律、内在联系、外部联系上形成一个知识与方法的网络,加深了对函数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英语:单词&语法,一个都不能少
任务目标:
①以涵盖单元考点为准,每周一次同步过关。
②注重背诵课文单词,以单元为单位。
③复习同步课本语法。
独门技巧:
①准备一本权威的英汉词典,背诵课本单词时参考词典。因为词典是以字母顺序排序的,同一个词根及各种词形变化都是连在一起的,考生可通过比较来背诵。
②每晚临睡前花5分钟的时间把白天背诵的单词在脑中复习一遍,然后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再迅速回顾这些单词,这样背诵的单词不容易忘。
③借助英文解释来记单词。比如join/attend/take part in,如果你知道它们的英文解释(join—become a member of;attend—go to;take part in—have a share in)就很容易理解记忆,遇到辨析题也不怕。
④习题量适度,辅以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与写作练习。
理综:精配习题,落实解题思路与方法
复习策略:
精配习题,有效训练直接决定着复习的效果。另外,还要强化实验复习,培养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选题
选题原则:把握好知识点、能力点、题型三者的关系。要做到知识点与能力点的结合,知识点与题型的结合,能力点与题型的结合。
方法技巧:
①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②要理智对待信息题。新题、未做过的题并不一定是好题,要深研细酌,突出题目的功能。
③要以中低档题为主,杜绝偏难、偏怪的题目。
④抓住重点,提升能力,注意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
⑤建立错题本和整理笔记本。错题本是把做错的题目收集起来,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自己有何感受和启发,并加以评述和记录,以备以后查看;笔记本不仅是课堂笔记,更重要的是将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2.实验复习
方法技巧:
①以《考试大纲》列举的实验为依据,充分重视课本中的重要演示实验。
②立足实验原理,领会实验过程,强化数据处理,落实实际操作。
③注重实验原理的拓展、迁移与整合,加强模拟题训练,阶段性检测一定要有实验题。
④要关注创新型实验题,加强传统实验题的改进,明确选考内容。
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
语文:专项训练,步步为赢
复习方法:
基于五个专项训练,以考试为练兵,寻找知识漏洞。
复习重点:
8月1日—9月30日
①字——区分常用和次常用字,记录自己没掌握的字,注意分散识记。
②词——整理易错字、易错词,注意分散识记。
③词的分类——重点突破实词、虚词、成语和熟语,分类练习。
10月1日—10月30日
①古诗文——这个时间段要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都背诵熟练(30%)。
②病句——辨析并修改病句训练。
③文言文——掌握18个文言虚词和20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和文言文阅读训练。
11月1日—11月30日
①古诗文——这个时间段要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都背诵熟练(60%)。
②语法——复习有关语法知识。
③修辞——整理出8种常见修辞用法,并进行专项训练。
④现代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12月1日—12月30日
①古诗文——这个时间段要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都背诵熟练(100%)。
②文学常识——背诵和掌握常考文学常识。
③名句名篇——记忆名句名篇。
④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月1日—1月30日
①写作——作文训练。
②模拟——综合模拟题练习。
数学:优化知识结构,
着力知识重组
复习要领: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反复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打破数学章节界限,把握好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
高分妙招:
考生在一轮复习时,要以课本为主线,把书本知识从整体上按数学的逻辑结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重新梳理与概括,加强对局部分散的零碎知识、解题思想方法、解题规律进行前后联系、纵横比较与综合、联结与迁移,从而揭示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面连成体,完成知识重组,优化知识体系。
重组时,特别要重视新增知识与传统内容相结合命题,如导数与函数的传统内容相结合(利用导数可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相结合,简易逻辑与函数、不等式、方程的结合,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结合,概率统计与排列组合的结合等。
例如:复习函数中以数形结合为主线的解题方法时,我们可以重点突出函数图象与变换。学习顺序可定为:函数的图象(直线或圆锥曲线的一部分,如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间图象变换(向量平移,渗透换元思想方法)——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反函数的对称性(点和轴对称)——函数的奇偶性(特殊的对称性)——函数的周期性(定义与对称轴的关系)——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图象的凹凸性)——三个二次的关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元二次不等式)——抽象函数——函数与导数——函数综合应用。这样就体现了对函数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系统复习,从解题规律、内在联系、外部联系上形成一个知识与方法的网络,加深了对函数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英语:单词&语法,一个都不能少
任务目标:
①以涵盖单元考点为准,每周一次同步过关。
②注重背诵课文单词,以单元为单位。
③复习同步课本语法。
独门技巧:
①准备一本权威的英汉词典,背诵课本单词时参考词典。因为词典是以字母顺序排序的,同一个词根及各种词形变化都是连在一起的,考生可通过比较来背诵。
②每晚临睡前花5分钟的时间把白天背诵的单词在脑中复习一遍,然后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再迅速回顾这些单词,这样背诵的单词不容易忘。
③借助英文解释来记单词。比如join/attend/take part in,如果你知道它们的英文解释(join—become a member of;attend—go to;take part in—have a share in)就很容易理解记忆,遇到辨析题也不怕。
④习题量适度,辅以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与写作练习。
理综:精配习题,落实解题思路与方法
复习策略:
精配习题,有效训练直接决定着复习的效果。另外,还要强化实验复习,培养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选题
选题原则:把握好知识点、能力点、题型三者的关系。要做到知识点与能力点的结合,知识点与题型的结合,能力点与题型的结合。
方法技巧:
①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②要理智对待信息题。新题、未做过的题并不一定是好题,要深研细酌,突出题目的功能。
③要以中低档题为主,杜绝偏难、偏怪的题目。
④抓住重点,提升能力,注意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
⑤建立错题本和整理笔记本。错题本是把做错的题目收集起来,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自己有何感受和启发,并加以评述和记录,以备以后查看;笔记本不仅是课堂笔记,更重要的是将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2.实验复习
方法技巧:
①以《考试大纲》列举的实验为依据,充分重视课本中的重要演示实验。
②立足实验原理,领会实验过程,强化数据处理,落实实际操作。
③注重实验原理的拓展、迁移与整合,加强模拟题训练,阶段性检测一定要有实验题。
④要关注创新型实验题,加强传统实验题的改进,明确选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