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经济危机并没有走出困境,很有可能出现二次探底。在美债危机和欧洲各国经济出现困难的大背景下,前所未有的大机遇正等待着中国医药产业。尽管中国的医药有着价格低廉,能够治疗西药无法治疗的一些疾病等优势,但是它在国际竞争力上的弱势更是不可忽视。中国医药产业不仅资金缺乏,优势品种少,创新能力不够,更重要的是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同度不够特别是西方市场的认同度不够。本文将围绕中国医药产业的优弱势,从全球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背景下分析中国医药产业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腾飞。
[关键词] 医药产业 国际竞争力 经济危机 委托生产
1.引言
现代人对于健康的需求和关注迅速增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使得医药业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统计表明,世界药品市场从1994年的2560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6180亿美元,16年间增长近1.5倍;1998-2010年的全球药品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8%。从这里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对于世界药品市场实际上是没有太大影响的。不仅因为药品是特殊的商品,更因为大多数国家都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所以国民在经济危机时对于药品的需求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2.中国医药优势
国际上不是所有国家都有完备的医疗保障体系,且拥有完备医疗保障体系的发达国家在經济危机和国民对经济复苏抱有悲观看法的今天,也在有计划地削减国民的福利。
2.1价格优势
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这就成就了中国医药价格低廉的优点,这一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医药的价格低廉不仅体现在成品药价格低,还体现在医药人才和原料药的价格低。医药人才价格低廉使得中国医药的外包服务发展红火。外包服务从物流外包(TPL) 发展到采购外包、生产外包(CMO)、临床试验外包(CPO) 以及研发和生产外包(CRMO)。外包产业多元化,结构趋向成熟化。
2.2 天然植物药物产丰富
中国的土地广阔、物产丰富,可以说形成了天然植物药源宝库;且原料药因为技术要求和制作工艺要求低,所以在中国有非常好的发展。在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当今,天然植物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给中国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据统计,世界上有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植物药研究机构。在世界药品市场上,天然植物药市场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而且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欧盟的天然植物药发展速度超过化学药品,成为目前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
2.3中药的潜能优势
中药能够治疗有些西药无法治疗的疾病也是它的一大优点。2002年, 在英国因车祸而遭受脑创伤的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 在英国医院宣布她已经脑死亡无法医治后, 是中药使她起死回生, 而拯救她的王牌中药是安宫牛黄丸。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3.中国医药产业缺陷
中国医药产业的缺陷让它的发展之路并不顺利。
3.1创新能力欠缺
中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和资金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的中国医药企业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都投入到药品营销中;医药企业将营销作为企业生存重点时,必然忽略了创新研发,进而在中国形成了营销高过创新的局面。
这是现状起因在国内现有的医疗体系下,药品(尤其是处方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其价值的测度,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医院内部具有经验的临床医生, 以及主管医药进入渠道的部门决定。也就是说一个药品的畅销与否,并不是与它的疗效有关,而大部分和医生有关。这就导致了中国的医药企业更愿意把资金用来营销,从而直接导致了研发资金的不足。
3.2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远利益
实际上,医药企业要是在某个领域研发出特效药的话,在一段时间内几乎不用担心销量。中国医药企业往往注重眼前效益,认为研发周期长、风险大,且成败难于预料不去参与一些特效药。故这类特效药大多为外国企业所垄断。
分析可知这不只是企业的错,它与国情和经济形势密不可分。现在中国处于以后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特别是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不够,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教育方向上的错误导致中国创新性人才的缺乏和高校研究资金的紧缺。现在不仅仅是医药企业缺乏创新,整个中国社会都缺乏创新,人心的浮躁导致“山寨”品横行。
3.3人才资源短缺
加入WTO以后,对中国最大的冲击就是人力资本的冲击。入世之后, 知识产权保护带给中国药业的冲击十分迅猛, 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医药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人才资源短缺现象突现出来。
其一, 高科技人才不多。 本身教育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要, 近年来人才外流严重, 纷纷出国或投奔外企, 在财大气粗的外国老板面前, 中国不少企业变成给人家培养人才的学校。有的人会问,中国的本科生现在就业环境如此严峻,为什么企业还是招不到有用的人才呢?中国的本科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都只会理论知识,而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认识不清,没有办法理论联系实际,这和中国整体的教育就偏向课本有关。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还要接受企业培训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现在很多职业教育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把实践联系到课程中,培养真正企业能用得到的人才。高职生比本科生工作好找的其中一个原因也在于此。
其二, 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生产经营, 既有组织才能、又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现代企业家十分稀缺。这和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有关;第一批本土民营企业家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很多人都是高中毕业就下海,趁着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速度快,先富起来了。但是,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局限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战略眼光,使他们的企业没有办法做大。其中的一些人并不甘心,他们选择了培养他们的下一代成为现代企业家,他们的成功与否我们拭目以待。
3.4与西药药理的差异
中国的西药不论是发展时间还是理论深度都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比。西药是在西方哲学基础上和西方人体哲学构成了西方医学体系,而这个体系与中国哲学构成的中医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1)西方医学体系
西方的医学体系是从细胞生物学到基因生物学再到分子生物学,如果疾病不能在细胞层被找到,就到基因层去找,如果基因层找不到,就到蛋白质层去找。
(2)中医医学体系
中医哲学则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生物分子间的相互关联性和机体的自我调控、防御和修复功能。中医哲学和中国几千年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试问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怎么可能在以西方哲学为基础的西方医药上超过西方人呢?
4.医药行业机遇
由于现在全球不论是经济社会还是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社会都是西方人为主导的,他们不承认不相信中药,有少部分亚洲国家或者西方国家承认的中药,均非中药的主流。
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是被安宫牛黄丸所救,这种药含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若按美国FDA的标准肯定不能进入临床,但在中国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只要正确地辩证施治,安宫牛黄丸是有独特的疗效,并且副作用很小。若主持人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方人的话,她是不是就这样脑死亡了?
4.1利用机遇方法之一:委托生产
现在西方经济正面临二次探底,中国医药产业应该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优势谋求发展。委托生产可能会形成新的潮流。试想一下,药品像衣服,电子产品一样委托生产;这样不仅会降低药品的整体价格,而且更能够促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为我国本来比较弱的创新带来一些活力。委托生产也有利于专业人才方面的培养;由于是资金不足,中国目前不具备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无法配备每天都在更新换代的先进仪器和引进高水平的教育者。中国可以借此机会利用国外的资金,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出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创新性人才。委托生产也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组织手段,这点我们已经在服装还有其他产业收益了。
4.2利用机遇方法之二:更多的中药走出国门
中国医药产业能够很好地把握这次机遇的话,应该能把中药推广的更远。在西方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东方的思想和意识理念应该更加能够进入西方人的视野,让他们能理解和承认中国医药哲学,那么离承认中医和西医具有一样的治疗效果也不远了。首先中医药学术界要将中医理论体系逻辑化,并与西药学术界的理论体系进行替代式归类,用西药药理解说中医药理,取得国外医药界共识,才能到得西药学术界的认可。当中医药能够从西方哲学角度解说,并且勾画出适宜全世界人民理解的医药知识体系和意识框架,但是又不失中医药本来的理论。当理论构架完成,则中药走出国门即可成为现实。
5.结束语
构架这一理论体系需要把我国几千年来的中药典籍翻译成世界各个国家的语言,这需要语言和专业复合型人才;需要即有中医理论体系又熟知西医理论体系的高层次研究人才。具备这些条件后我国医药企业能够用新的安全标准、新技术批量生产中药。新状态下生产的中药必能走出国门,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中药会和西药一样成为主流,捍卫全人类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周毅.“ 新医改” 下的我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国际贸易问题》[J]2011 年第7期.
[2]走出妄自菲薄—从抢救刘海若看中国医药的希望,《管理与财富》[J]2005年第十二期.
[3]专家为中国药业发展支招《管理与财富》[J]2005年第十二期27页.
[关键词] 医药产业 国际竞争力 经济危机 委托生产
1.引言
现代人对于健康的需求和关注迅速增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使得医药业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统计表明,世界药品市场从1994年的2560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6180亿美元,16年间增长近1.5倍;1998-2010年的全球药品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8%。从这里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对于世界药品市场实际上是没有太大影响的。不仅因为药品是特殊的商品,更因为大多数国家都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所以国民在经济危机时对于药品的需求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2.中国医药优势
国际上不是所有国家都有完备的医疗保障体系,且拥有完备医疗保障体系的发达国家在經济危机和国民对经济复苏抱有悲观看法的今天,也在有计划地削减国民的福利。
2.1价格优势
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这就成就了中国医药价格低廉的优点,这一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医药的价格低廉不仅体现在成品药价格低,还体现在医药人才和原料药的价格低。医药人才价格低廉使得中国医药的外包服务发展红火。外包服务从物流外包(TPL) 发展到采购外包、生产外包(CMO)、临床试验外包(CPO) 以及研发和生产外包(CRMO)。外包产业多元化,结构趋向成熟化。
2.2 天然植物药物产丰富
中国的土地广阔、物产丰富,可以说形成了天然植物药源宝库;且原料药因为技术要求和制作工艺要求低,所以在中国有非常好的发展。在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当今,天然植物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给中国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据统计,世界上有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植物药研究机构。在世界药品市场上,天然植物药市场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而且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欧盟的天然植物药发展速度超过化学药品,成为目前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
2.3中药的潜能优势
中药能够治疗有些西药无法治疗的疾病也是它的一大优点。2002年, 在英国因车祸而遭受脑创伤的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 在英国医院宣布她已经脑死亡无法医治后, 是中药使她起死回生, 而拯救她的王牌中药是安宫牛黄丸。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3.中国医药产业缺陷
中国医药产业的缺陷让它的发展之路并不顺利。
3.1创新能力欠缺
中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和资金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的中国医药企业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都投入到药品营销中;医药企业将营销作为企业生存重点时,必然忽略了创新研发,进而在中国形成了营销高过创新的局面。
这是现状起因在国内现有的医疗体系下,药品(尤其是处方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其价值的测度,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医院内部具有经验的临床医生, 以及主管医药进入渠道的部门决定。也就是说一个药品的畅销与否,并不是与它的疗效有关,而大部分和医生有关。这就导致了中国的医药企业更愿意把资金用来营销,从而直接导致了研发资金的不足。
3.2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远利益
实际上,医药企业要是在某个领域研发出特效药的话,在一段时间内几乎不用担心销量。中国医药企业往往注重眼前效益,认为研发周期长、风险大,且成败难于预料不去参与一些特效药。故这类特效药大多为外国企业所垄断。
分析可知这不只是企业的错,它与国情和经济形势密不可分。现在中国处于以后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特别是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不够,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教育方向上的错误导致中国创新性人才的缺乏和高校研究资金的紧缺。现在不仅仅是医药企业缺乏创新,整个中国社会都缺乏创新,人心的浮躁导致“山寨”品横行。
3.3人才资源短缺
加入WTO以后,对中国最大的冲击就是人力资本的冲击。入世之后, 知识产权保护带给中国药业的冲击十分迅猛, 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医药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人才资源短缺现象突现出来。
其一, 高科技人才不多。 本身教育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要, 近年来人才外流严重, 纷纷出国或投奔外企, 在财大气粗的外国老板面前, 中国不少企业变成给人家培养人才的学校。有的人会问,中国的本科生现在就业环境如此严峻,为什么企业还是招不到有用的人才呢?中国的本科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都只会理论知识,而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认识不清,没有办法理论联系实际,这和中国整体的教育就偏向课本有关。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还要接受企业培训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现在很多职业教育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把实践联系到课程中,培养真正企业能用得到的人才。高职生比本科生工作好找的其中一个原因也在于此。
其二, 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生产经营, 既有组织才能、又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现代企业家十分稀缺。这和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有关;第一批本土民营企业家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很多人都是高中毕业就下海,趁着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速度快,先富起来了。但是,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局限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战略眼光,使他们的企业没有办法做大。其中的一些人并不甘心,他们选择了培养他们的下一代成为现代企业家,他们的成功与否我们拭目以待。
3.4与西药药理的差异
中国的西药不论是发展时间还是理论深度都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比。西药是在西方哲学基础上和西方人体哲学构成了西方医学体系,而这个体系与中国哲学构成的中医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1)西方医学体系
西方的医学体系是从细胞生物学到基因生物学再到分子生物学,如果疾病不能在细胞层被找到,就到基因层去找,如果基因层找不到,就到蛋白质层去找。
(2)中医医学体系
中医哲学则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生物分子间的相互关联性和机体的自我调控、防御和修复功能。中医哲学和中国几千年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试问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怎么可能在以西方哲学为基础的西方医药上超过西方人呢?
4.医药行业机遇
由于现在全球不论是经济社会还是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社会都是西方人为主导的,他们不承认不相信中药,有少部分亚洲国家或者西方国家承认的中药,均非中药的主流。
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是被安宫牛黄丸所救,这种药含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若按美国FDA的标准肯定不能进入临床,但在中国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只要正确地辩证施治,安宫牛黄丸是有独特的疗效,并且副作用很小。若主持人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方人的话,她是不是就这样脑死亡了?
4.1利用机遇方法之一:委托生产
现在西方经济正面临二次探底,中国医药产业应该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优势谋求发展。委托生产可能会形成新的潮流。试想一下,药品像衣服,电子产品一样委托生产;这样不仅会降低药品的整体价格,而且更能够促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为我国本来比较弱的创新带来一些活力。委托生产也有利于专业人才方面的培养;由于是资金不足,中国目前不具备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无法配备每天都在更新换代的先进仪器和引进高水平的教育者。中国可以借此机会利用国外的资金,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出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创新性人才。委托生产也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组织手段,这点我们已经在服装还有其他产业收益了。
4.2利用机遇方法之二:更多的中药走出国门
中国医药产业能够很好地把握这次机遇的话,应该能把中药推广的更远。在西方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东方的思想和意识理念应该更加能够进入西方人的视野,让他们能理解和承认中国医药哲学,那么离承认中医和西医具有一样的治疗效果也不远了。首先中医药学术界要将中医理论体系逻辑化,并与西药学术界的理论体系进行替代式归类,用西药药理解说中医药理,取得国外医药界共识,才能到得西药学术界的认可。当中医药能够从西方哲学角度解说,并且勾画出适宜全世界人民理解的医药知识体系和意识框架,但是又不失中医药本来的理论。当理论构架完成,则中药走出国门即可成为现实。
5.结束语
构架这一理论体系需要把我国几千年来的中药典籍翻译成世界各个国家的语言,这需要语言和专业复合型人才;需要即有中医理论体系又熟知西医理论体系的高层次研究人才。具备这些条件后我国医药企业能够用新的安全标准、新技术批量生产中药。新状态下生产的中药必能走出国门,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中药会和西药一样成为主流,捍卫全人类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周毅.“ 新医改” 下的我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国际贸易问题》[J]2011 年第7期.
[2]走出妄自菲薄—从抢救刘海若看中国医药的希望,《管理与财富》[J]2005年第十二期.
[3]专家为中国药业发展支招《管理与财富》[J]2005年第十二期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