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给小学数学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深化,也涌现出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给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动力,极大的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然而无论是基础教育改革还是新课标的提出,最终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增进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而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好的完成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其核心问题,主要是指教学效益问题,在课堂教学下,学生有没有获得相应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是指老师教学任务完成的如何。倘若学生不想学或者虽然进行了相应的学习,但却学无所获,这样的教学,既是老师竭尽全力的开展教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实践提示我们,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模式,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为了掌握“同圆或等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的知识点,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课件出示一组各种车辆的画面,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辆的轮子都是圆形的?而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呢?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很快把学生的思想调整到学习状态,使其思维活跃起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提出自己的想法,
2.创设知识经验的迁移途径,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潜能
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顺势给学生创设一个知识经验的迁移途径,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点;即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相关的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圆柱体的体积”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演示课件,让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接着回顾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演示课件,然后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在学生猜测到”底面积乘高”时,教师创设了一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圆柱体能否转化成长方体呢?如果能,那么转化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以及高与圆柱体的哪些条件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式学习。他们从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中受到启发,采用切分、插拼成近似长方体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整个推导过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仅仅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了两组知识迁移的情境,通过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久以来,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只有照做的份,“老师说了,要这样做” “老师不让这样做”…… 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他们的思想遭到限制,严重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育者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一道判断题250×4的结果至少有两个零,有的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根据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至少有三个零才对,因为除了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两个零,还有25×4结果还有一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两种观点都有他们的道理,如果老师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那将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能依赖老师或其他人,久而久之,就会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老师还要能虚心的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还要允许学生说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解决了学生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其实,我们广大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过程。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把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參考文献
[1]高伟.浅析小学数学优质课堂合理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而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好的完成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其核心问题,主要是指教学效益问题,在课堂教学下,学生有没有获得相应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是指老师教学任务完成的如何。倘若学生不想学或者虽然进行了相应的学习,但却学无所获,这样的教学,既是老师竭尽全力的开展教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实践提示我们,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模式,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为了掌握“同圆或等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的知识点,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课件出示一组各种车辆的画面,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辆的轮子都是圆形的?而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呢?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很快把学生的思想调整到学习状态,使其思维活跃起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提出自己的想法,
2.创设知识经验的迁移途径,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潜能
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顺势给学生创设一个知识经验的迁移途径,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点;即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相关的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圆柱体的体积”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演示课件,让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接着回顾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演示课件,然后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在学生猜测到”底面积乘高”时,教师创设了一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圆柱体能否转化成长方体呢?如果能,那么转化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以及高与圆柱体的哪些条件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式学习。他们从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中受到启发,采用切分、插拼成近似长方体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整个推导过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仅仅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了两组知识迁移的情境,通过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久以来,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只有照做的份,“老师说了,要这样做” “老师不让这样做”…… 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他们的思想遭到限制,严重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育者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一道判断题250×4的结果至少有两个零,有的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根据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至少有三个零才对,因为除了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两个零,还有25×4结果还有一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两种观点都有他们的道理,如果老师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那将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能依赖老师或其他人,久而久之,就会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老师还要能虚心的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还要允许学生说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解决了学生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其实,我们广大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过程。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把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參考文献
[1]高伟.浅析小学数学优质课堂合理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