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考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鼓励学生质疑、答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思源于质疑
质疑的过程就是思考、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先设疑后让学生解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无疑可问或有疑不问的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有问、能问。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提问,主要是因为有心理顾虑。他们担心: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会不会被同学讥笑?会不会被老师批评?……所有这些担心,都禁锢着学生,使学生有问不敢提,久而久之,便使学生无疑可问。因此,政治课教学中,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主的环境,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不安感。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想问、要问。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学生缺乏思考的兴趣,既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发挥“点火”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产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每个课前预习时,可以要求学生以提问题的方式将预习的内容拟定出来,并圈出重点,到上课时,就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要求其他同学回答。这时,就可以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提得多,提得好,谁的问题提到课文的重点,所有提问的学生要当堂给予鼓励性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们就养成了喜欢提问题、提好问题的习惯。
二、思源于实践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生存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从而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积极思考,然后去分析身边的人或事。在教学中,也可以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或收听新闻节目,浏览报纸杂志,上网看看相关信息等。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从而真正学会思考。在平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思考时事;可以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这样既深化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总之,运用所学理论结合实际进行辩证思考,解答当前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使学生开阔视野,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三、思源于自主
90后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主精神,但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压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懒于独立思考。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师生关系完成“教→教会学生学习”向“学→学会如何学习”的转变。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一是要给学生时间,要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质疑、探究的时间。如在讲初一教材中关于“生活处处有情趣”一节时,不是忙于讲,而是问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生活处处有情趣’一节,大家想了解哪些有关的问题呢?”下面很热闹,有的学生问:“我想知道什么是情趣?”也有的问:“我想知道学习是不是一种情趣呢?”还有的问:“情趣有好坏之分吗?”这就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就使本来要由教师来问的问题现在由学生自己提了出来,变成了他们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二是要给学生空间。如在进行讨论活动时,可以适当改变教室的空间形态,将传统的方块式布局改圆圈形,这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拘谨,从而有利于促进其积极地思考。另外,可以让学生自主支配空间。如,在上初二“环境保护”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电脑房,让学生自己通过因特网,查询有关知识,并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知识,思考和总结怎样保护好自己身边的环境。
一、思源于质疑
质疑的过程就是思考、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先设疑后让学生解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无疑可问或有疑不问的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有问、能问。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提问,主要是因为有心理顾虑。他们担心: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会不会被同学讥笑?会不会被老师批评?……所有这些担心,都禁锢着学生,使学生有问不敢提,久而久之,便使学生无疑可问。因此,政治课教学中,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主的环境,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不安感。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想问、要问。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学生缺乏思考的兴趣,既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发挥“点火”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产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每个课前预习时,可以要求学生以提问题的方式将预习的内容拟定出来,并圈出重点,到上课时,就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要求其他同学回答。这时,就可以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提得多,提得好,谁的问题提到课文的重点,所有提问的学生要当堂给予鼓励性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们就养成了喜欢提问题、提好问题的习惯。
二、思源于实践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生存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从而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积极思考,然后去分析身边的人或事。在教学中,也可以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或收听新闻节目,浏览报纸杂志,上网看看相关信息等。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从而真正学会思考。在平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思考时事;可以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这样既深化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总之,运用所学理论结合实际进行辩证思考,解答当前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使学生开阔视野,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三、思源于自主
90后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主精神,但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压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懒于独立思考。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师生关系完成“教→教会学生学习”向“学→学会如何学习”的转变。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一是要给学生时间,要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质疑、探究的时间。如在讲初一教材中关于“生活处处有情趣”一节时,不是忙于讲,而是问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生活处处有情趣’一节,大家想了解哪些有关的问题呢?”下面很热闹,有的学生问:“我想知道什么是情趣?”也有的问:“我想知道学习是不是一种情趣呢?”还有的问:“情趣有好坏之分吗?”这就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就使本来要由教师来问的问题现在由学生自己提了出来,变成了他们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二是要给学生空间。如在进行讨论活动时,可以适当改变教室的空间形态,将传统的方块式布局改圆圈形,这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拘谨,从而有利于促进其积极地思考。另外,可以让学生自主支配空间。如,在上初二“环境保护”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电脑房,让学生自己通过因特网,查询有关知识,并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知识,思考和总结怎样保护好自己身边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