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碗飘香的牛肉羹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福建泉州,是中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隶属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的闽南著名侨乡——石狮,更是一座经济实力雄厚,美丽富饶的城市。石狮素有“小香港”之美誉,有“不夜城”之称颂。说到“不夜城”,我们会联想到灯火通明、商铺林立的城隍庙老街的夜市。各种闽南小吃,用舌尖上的美食留住了对石狮难忘的乡情乡愁。
  于是,趁着周末闲暇的冬日暖阳,我与家中小儿一人一骑单车,悠游石狮老街,带他领略石狮的古早味儿,同时寻找我儿时那被遗落的美好回忆。一路上,我指着路牌、门牌一一介绍了石狮小街小巷,有城隍街、糖房街、和平路、人民路、新兴街、民生路、卖鱼街、大仑街、新华路等等,生怕遗漏一处,生怕儿时石狮老街的足迹在下一代人当中消失。我们穿过最接地气、最热闹的石狮小吃街——糖房街,于老街的西端,一座源自隋代的庙庵——观音亭前,发现了风中依然蹲着一头石头风狮,它憨态可掬、神情可爱,像极我家小儿的那活泼天真的模样。安放好单车,我边摸着石狮子的头,边如数家珍地给小儿介绍起这石狮子的来历。曾经,石狮人交易赶集,纷纷来到观音亭石狮子这一带,“我们在哪里碰头?”、“在石狮子这里”叫喊着,传诵着,“石狮”便成了这座城市的名称。所以,这里是石狮这座城市的发源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渗透给孩子做人不能忘本,要热爱故土的感恩情怀。
  接着,我们骑行了大约十米,来到城隍庙。它始于明代,如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城隍显圣保民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不息,石狮城隍庙与台湾鹿港城隍庙的特殊渊源,以及石狮与台湾对渡的商业贸易往来,从石狮城隍庙的一副对联:“鳌城香火分来久,狮地风云拂去多”可见一斑。我们进城隍庙再拜而出,共同祈愿石狮蒸蒸日上,人民幸福安康。
  一转眼,斜阳悄然而至,老街人流如织。我们在一排排明亮闪耀的街灯耀下,从被誉为“小吃天堂”的城隍小吃街中找到了各式各样的石狮古早味儿美食。有花生汤、面线糊、蚵仔煎、套肠汤、肉粽、鱼粥、咸饭、牛肉羹、花生糖、桔红糕等等,乐得小儿欢蹦乱跳,不亚于我儿时的欢乐程度。
  最具代表性的石狮古早味儿,非石狮牛肉羹莫属了。刚一出锅的牛肉羹,热气腾腾,葱香蒜香四溢,舀起一勺和着番薯粉的牛肉羹,透亮软弹、细滑脆嫩;水嫩的姜丝伴着淡淡醋香的汤汁,香而不腻,杂而不乱,口感独特。
  因为牛肉羹传统纯手工制作工序繁复,能坚持用纯手工制作的店铺至今已屈指可数。据说,师傅得选好上等牛肉,先将牛肉去油、去筋,切成片;再用手臂和拳头抓打肉片,直至将肉片抓打成均匀且出浆的肉泥。抓打牛肉是制作牛肉羹的一道关键工序,用时往往得花上一小时左右,一次得抓打50多斤,要打出颇为满意的肉泥至少得抓打两千次以上。而且综合牛肉的弹性、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抓打到什么程度才算满意,考验着师傅的体力和制作经验丰富与否。
  遥忆儿时在村里看社戏,多半不是为了看戏,而是为了这五角钱一碗的香喷喷的牛肉羹。在那个贫乏的年代,一碗牛肉羹不容大快朵颐,往往舍不得吃尽,留下几块牛肉粒,向牛肉摊的老板要求加汤得加上好几回,直到吃喝得痛快满足才欢欢喜喜地回家,也算是把社戏看完了。童年里牛肉羹的滋味,融合着与哥哥姐姐一起看社戏的单纯美好滋味,混合着台上戏子们花花绿绿的丽浓妆和水袖翻飞的炫彩滋味,洋溢着冬天夜里一群看完社戏的人们散场后成群结队走回家其乐融融的滋味。
  倘若仔细追溯起来,据说这牛肉羹还与南宋名臣陆秀夫有一段感人心酸的故事。相传,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降元,与元兵一同追杀宋朝皇室遗臣。为了逃避元兵的追杀,陆秀夫与年仅八岁的幼帝赵昺一路南下。不能长时间居住在船上,有時得偷偷上岸寻食,逃亡的日子,又落寞又狼狈。一天,陆秀夫领着幼帝潜入法石山讨食,荒野里只住一户人家,家中一头老耕牛几日前被元兵宰杀,只剩下一张牛皮和四个牛蹄。陆秀夫只得与那农户一起用刀将牛皮上残留的肉屑一点点地刮下来。把刮下的牛肉放入沸汤中煮熟,并随手加入一些海盐和姜末。不料竟香气四溢,令幼帝饱餐一顿。后来,牛肉羹的做法经过不断改进,在坊间慢慢流传下来。明代期间,番薯被商客们从吕宋引入石狮,慢慢地,番薯粉被人们替代绿豆粉,用于制作牛肉羹的主要原料,而牛肉羹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香飘万里。
  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狮古早味儿美食牛肉羹后,我与小儿悠然地往城隍老街骑行回家。一路上,我们哼着《来去石狮品美食》的曲儿,心里泛着浓浓的石狮怀旧情愫。
  最是那一碗牛肉羹飘香,缠住了你日日夜夜挂牵的石狮;最是那城隍庙老街的烟火市井味儿,安抚你远在千里之外的漂泊之心。
其他文献
1  80后的办公室主任朋友圈发照片:办公桌上一根弯曲的白发。  配了一句话:哪个成熟的女人没有根白发?!  2  教学楼外带状小公园的松树郁郁葱葱。  春风摇撼过松树稀疏枝条,摇落干枯松果、松针,摇醒冬眠的心。  夏雨清洗冬风裹挟来的粗粝,洗涤慵懒,浇灌茁壮意志。  秋天。松树粘稠绿色流淌,凝聚丰满,绿意清洗莘莘学子疲惫的眼睛。清冽松香,沁入教师们混沌的大脑。  伫立阳台,闭眼陶醉在没遮拦绿色、
期刊
爱  卢莹莹  爱太过沉重  沉重到  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它的分量  蒲公英  叶婉君  秋风一吹走四方  落地成家  思乡便成了家常便饭  朝 阳  李海烨  山坡上升起的朝阳  是父亲撑起的  它很亮,很高  雪  李 俊  白雪似鹅毛  北风一吹  树上便开满了梨花  希 望  曾嘉瑞  夕陽垂落  黯然失色的天空  突然出现了一道光  记 忆  吴怡凤  记忆犹如满天星辰  如今我摘下最闪
期刊
秋風抱住什么,什么就纷纷  落下火焰。从来没有哪种约会  像死亡这样热烈  一生怎么这么美  白云在慢慢移动  天空的蓝在慢慢聚集  浆果的甜是大范围事件  我们并排躺在草地上  目光追寻,天空的鸟群  身体也在互相接近  我想建这样一个国度  让皇帝住在苍山里  让臣民住在朝堂上  大面积的深山传来饮水的和声  蝴蝶蜕变成墓志铭上春天  秋 雨  在人间倾尽所有  才结出善意的安慰  给花朵,叶
期刊
一  澳门的秋从来不寂寥,青山依旧是青山,万物继续拼搏向上。  草木把生机从春延续到秋,嫩芽像往常一样从褐色枝干冒出来;飒爽的云朵把温暖从夏延续到秋,一如生活在这座城的人对生活的热情。  重阳节适宜登高,在澳门更不例外。为了爬山,需要乘坐半小时的巴士,才能到达山脚。重阳节这天,我们计划去亲近路环岛的主峰——叠石塘山,站在山上可以俯瞰澳门全景。我们四个来自不同城市、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不约而同,都选
期刊
我无法掩饰,对落在一轮明月里的星星的思念。  就如掉落在草丛中的桂花香,最后都深入了大地骨髓的那种。  秋天有众多的秘密,秋天跟着一群桂花香在飞。  大抵,我们都能正确面对月光了,我们只是月光中的一树桂花,一树会呼吸会思念的桂花。  都知道,月光里也有火焰,也有人在火焰中探听着故人的消息。  夜空一高,桂花樹就低了。低下去的桂花树,花香如水。如水的花香是一条河,一条河越长,两岸就离得更近。
期刊
白 露  一个人来到江边,开始安静下来  如同这江水与草树  一天天消瘦,夏天拦截洪水的沙袋  孤单地码在草地上  香樟与杨树的枝丫撑起的夜晚  让我几乎忘记,月亮还有一张  凝脂的脸,寒凉的星子伸出钓钩  秋蝉失语,夜跑人影子凋落  锄 草  四月空气里一切都在疯长  父亲带着我去玉米地。锄头闪亮,青草黑暗  我们很容易就清除了春天——  很多荒唐的想法  有时候看到两棵伴生的玉米苗  在清风中
期刊
从野豆子旁边经过,豆荚裂开的声音轻微却富有弹性,枯黃野草倒向辙迹,苍耳子在路边伸出密密麻麻的小手,它们正默默等待一个远离故土的机会。  牛车颠簸,躺在上面听车轮周而复始的摩擦声。深蓝色天空不断堆砌,被杨树的革质叶子遮蔽了,那些奔跑中的云。世界安静如一头雄兽,外辽河扶着广袤苍莽的原野俯身前行,成熟的玉米地是神秘的森林……  河套以东,朝霞刚刚没过檐头,外祖父已经把牛车拴在院门边的树桩上,金灿灿的玉米
期刊
入夜。月光从黑色的缝隙往下漏  信封中收藏的往事布满尘埃  已有些斑驳  随即夜色也模糊起来。  溢出身体的伤痕,白发  以及那些看不见的伤口  在众多失眠者的梦里展现着清晰的轮廓  我们戴着面具,以为互不相识  反复蹂躏同一个柔弱的词语  或者,沿着衰老,和时间的轨迹  在彼此遗忘的边缘窥探  后来,我发现:有的记憶  越是模糊,事物的影子,反而越接近真相
期刊
清晨阳光拉下了新的皱纹,  躺在苍白的窗台上昏沉沉。  现在东方的号令不响,  红旗不升。  輕鹆只为自己送行,  弃下残缺的羽毛。  一丝毛絮,  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使者叫醒沉睡已久的雄狮,  吼声,激荡起所有的人们。  昨夜打了蜡的油灯被震倒,  鱼池中的金鱼被惊了魂!  七秒钟的记忆会让它忘却,  但人们会记得今天的早晨,  梦醒时分。
期刊
没有人知道,我是一个秘密  风声和风声之间,暗藏心机  我忽闪的翅膀里硝烟弥漫  当牡丹下山,梅花为首。我流下热泪  都是假的  守护谜底像守护信仰。你要原谅我  这么多年。隐姓埋名  旗袍赋  牢固的事物,都有复杂的起点  比如袖口要隐于春风  比如轻云要隐于下摆  比如蓝莓色的锦袍,一开一合接近一山一水  比如紧裹的腰身要与一壶轻烟丝丝入扣  比如此刻,隔着屏幕,我看着她转身的模样  而雨在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