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又各异,又加之现代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千差万别,要把他们培养成“四有”新人,形成一个温馨、和谐、有凝聚力的班级体,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强化德育的紧迫意识,还应具有科学管理的工作艺术。现将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概括起来就是要具有如下“五性”:
班主任工作要有预见性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预见性和提前计划。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不同,预测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可能将要出现的思想认识和问题,正确引导,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管理论水平,结合农时、节令、假日等,做好预测,并通过有关活动,从正面加以引导,打好“预防针”。如春节期间,学生手中有些“压岁钱”,很容易滋生乱花铺张浪费的坏习惯。为此,放寒假前,召开一次主题为“压岁钱该怎么花?”的班会,教育学生把钱攒起来,寒假后用于购置学习用品和必要的生活用品等。据调查,大部分同学都能把钱攒起来并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又如,一些九年级毕业生,因升学无望而自暴自弃,惹是生非,常常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农忙放假前乱开机动车辆;暑假因天热而玩水;雨天提前带雨伞;温度下降及时添加衣物等等。这些事情只要及时提醒,正确引导,预防杜渐,就可以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班主任工作要针对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要有效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就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性情暴躁者要以柔克刚:对性情自卑者,要暖其心、动其情: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也要“重锤敲”……。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我班有个学生叫安余,因家庭贫困,学习困难而性情孤僻,自卑感强,与其他学生不合群。我除了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外,还经常与他谈心,辅导课程,安排学习好的学生和他坐在一起,并让其他学生主动与他接近,体会到了老师的温心、同学的温情、集体的温暖,冷漠孤僻的性情逐渐变的开朗起来,很快融入了集体,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又如,针对初中和小学学习、生活、管理等的不同,对刚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介绍中学的学习、生活、管理情况,让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班主任工作要有指导性
中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和识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模仿,但不持久。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他们都想按要求去做,但能自觉持久照着做的毕竟是少数。一旦遇到情况或有了某方面的兴致就忘乎所以,把“规范”抛在脑后。尤其是在家庭的“温室”中,部分学生懒惰、娇纵、自私、任性,陷入父母的爱河不能自拔。说明学生做事易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和责任感。为此,每周的班会及时总结,树立典型,激励后进,让学生学有榜样,做有目标,奔有方向。同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与家长保持沟通,做到信息及时反馈和共享。这样,良好的家风、班风、学风日渐形成。又如,班委会、团支部一旦成立,就放手让他们大胆独立工作,行使权利。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班主任工作要有疏导性
任何工作过程中,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疏导法”都优于“堵塞法”,对班级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要了如指掌,迅速而果断地进行疏导,以便大事化了,小事化无,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处理问题和批评教育时,要重在“评”上,促其明理知耻,激发情感,诱发内驱力。“评”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可因人因事而“评”,可集体舆论诱导评,可敏感问题悄悄评等。如,部分学生贪玩心切,一下课,顾不上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就急忙从教室跑出,打铃上课才匆忙收拾东西,忙乱而又延误上课。针对这一问题,班会上,以“下课后你先做什么?”为题,让同学们汇报各自的做法,最后肯定好的做法,并表扬了习惯好的同学。在这一疏导过程中,即有鼓励,又有鞭策,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触动,良好的行为习惯日渐养成。
班主任工作要有示范性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中学生易于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作为班主任,加强师德修养,时时处处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示范作用,是强化德育,管理好班级的先决条件。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老师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向导,学习上的严师,生活上的慈母。这样,学生就能以老师为榜样和楷模,雕塑自我,同时,对老师的教诲也就日益接受。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和学生一起出操、升旗、打扫卫生、参加劳动等等。二十多年的教学中,从未缺过学生一节课,就连05年五月份,因右手指患病而动手术,第二天依然带伤上课,学生深受感动,同时也起到了感染教育的作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在真善美的氛围中养成。
作者单位:郑娟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马庄中学
赵景涛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古愚中学
班主任工作要有预见性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预见性和提前计划。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不同,预测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可能将要出现的思想认识和问题,正确引导,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管理论水平,结合农时、节令、假日等,做好预测,并通过有关活动,从正面加以引导,打好“预防针”。如春节期间,学生手中有些“压岁钱”,很容易滋生乱花铺张浪费的坏习惯。为此,放寒假前,召开一次主题为“压岁钱该怎么花?”的班会,教育学生把钱攒起来,寒假后用于购置学习用品和必要的生活用品等。据调查,大部分同学都能把钱攒起来并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又如,一些九年级毕业生,因升学无望而自暴自弃,惹是生非,常常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农忙放假前乱开机动车辆;暑假因天热而玩水;雨天提前带雨伞;温度下降及时添加衣物等等。这些事情只要及时提醒,正确引导,预防杜渐,就可以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班主任工作要针对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要有效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就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性情暴躁者要以柔克刚:对性情自卑者,要暖其心、动其情: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也要“重锤敲”……。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我班有个学生叫安余,因家庭贫困,学习困难而性情孤僻,自卑感强,与其他学生不合群。我除了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外,还经常与他谈心,辅导课程,安排学习好的学生和他坐在一起,并让其他学生主动与他接近,体会到了老师的温心、同学的温情、集体的温暖,冷漠孤僻的性情逐渐变的开朗起来,很快融入了集体,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又如,针对初中和小学学习、生活、管理等的不同,对刚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介绍中学的学习、生活、管理情况,让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班主任工作要有指导性
中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和识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模仿,但不持久。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他们都想按要求去做,但能自觉持久照着做的毕竟是少数。一旦遇到情况或有了某方面的兴致就忘乎所以,把“规范”抛在脑后。尤其是在家庭的“温室”中,部分学生懒惰、娇纵、自私、任性,陷入父母的爱河不能自拔。说明学生做事易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和责任感。为此,每周的班会及时总结,树立典型,激励后进,让学生学有榜样,做有目标,奔有方向。同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与家长保持沟通,做到信息及时反馈和共享。这样,良好的家风、班风、学风日渐形成。又如,班委会、团支部一旦成立,就放手让他们大胆独立工作,行使权利。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班主任工作要有疏导性
任何工作过程中,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疏导法”都优于“堵塞法”,对班级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要了如指掌,迅速而果断地进行疏导,以便大事化了,小事化无,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处理问题和批评教育时,要重在“评”上,促其明理知耻,激发情感,诱发内驱力。“评”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可因人因事而“评”,可集体舆论诱导评,可敏感问题悄悄评等。如,部分学生贪玩心切,一下课,顾不上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就急忙从教室跑出,打铃上课才匆忙收拾东西,忙乱而又延误上课。针对这一问题,班会上,以“下课后你先做什么?”为题,让同学们汇报各自的做法,最后肯定好的做法,并表扬了习惯好的同学。在这一疏导过程中,即有鼓励,又有鞭策,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触动,良好的行为习惯日渐养成。
班主任工作要有示范性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中学生易于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作为班主任,加强师德修养,时时处处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示范作用,是强化德育,管理好班级的先决条件。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老师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向导,学习上的严师,生活上的慈母。这样,学生就能以老师为榜样和楷模,雕塑自我,同时,对老师的教诲也就日益接受。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和学生一起出操、升旗、打扫卫生、参加劳动等等。二十多年的教学中,从未缺过学生一节课,就连05年五月份,因右手指患病而动手术,第二天依然带伤上课,学生深受感动,同时也起到了感染教育的作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在真善美的氛围中养成。
作者单位:郑娟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马庄中学
赵景涛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古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