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拉奇其人
在这次采访之前,施燕华是一点都不了解法拉奇。后来才得知法拉奇来头不小。她曾采访过世界上多位知名政治家,如基辛格、甘地夫人、霍梅尼、卡扎菲、阿拉法特、瓦文萨等等,而且法拉奇的问题很尖锐。
直到采访前的一天,施燕华才得知这一消息。那时候。外交部最担心的是法拉奇对邓小平不恭,提出一些不好的问题。法拉奇还提出要事先见见施燕华,看看这个译员能不能担当其采访的翻译。
8月20日那天,施燕华来到法拉奇住的民族饭店,见面之后,法拉奇就问了施燕华很多问题:你给谁干过翻译?你给邓小平做翻译有多少次?“面试”之后,法拉奇还说:“我来北京后现在都不出去,我怕人家认出我。我要弄独家新闻,给人家知道不好。”
施燕华感觉法拉奇就像巫婆一样,很神秘。
被奉为经典的采访
第二天正式开始提问,法拉奇一上来就说毛泽东,她说以前她到中国,到处都挂着毛主席像,这次她从饭店到人民大会堂这里,就只看到一幅。她问:“以后你们还会在天安门保留毛主席像吗?”
施燕华听了这样的开场,就觉得来者不善。法拉奇连续发问:“中国人民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但我听说中国人说‘四人帮’时,伸出的是五个手指!”又问,即将召开的党代会将何种程度提及毛主席。
施燕华当时感到这次采访很敏感,但又感觉道邓小平好像是有所准备似的,侃侃而谈,好像很愿意通过她让外面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因为当时的国内外环境——1980年,改革开放刚开始,国内也是有疑虑,思想也是很混乱。
1980年1月,华国锋会见一个非洲国家总统的时候,这个总统一坐下来就说,听说你们在批判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当时争取独立,就是拿着小红宝书。他很厉害的。一坐下来就很不客气地那样说。施燕华认为这些都是一个信号,要让国外正确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内思想稳定。施燕华感觉邓小平同意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是有所考虑的。
后来施燕华发现,邓小平挺喜欢这种针锋相对、单刀直入的提问。两人的交流,气氛还是很好的。谈到12点多时,邓小平提出还可以再谈一次,约她再谈。法拉奇高兴得不得了。
8月23日的第二次谈话还是围绕对毛泽东的评价。后来法拉奇就慢慢引到赫鲁晓夫的问题:“我有一句话,希望您听了不要生气,西方有人说您是中国的赫鲁晓夫!”当时施燕华看他们的谈话气氛很好,就照直翻译了。因为施燕华知道邓小平不喜欢很平淡、没有什么棱角的问题,而是希望有难度的问题来激发他思考,激发他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
紧接着,邓小平说:“在西方,他们称我什么都可以,但赫鲁晓夫我很熟,我个人同他打了10年交道,我是了解这个人的,把我比作赫鲁晓夫是愚蠢的。”邓小平概括了赫鲁晓夫所做的种种,最后说:“看样子,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达不成协议。那么,你保留你的观点,我保留我的。”
法拉奇又问道:“你这么能干的人,為什么老是当第二把手?”邓小平则回答说:“当第二把手并没有妨碍我发挥作用。我还是能够发挥作用。”
“这个这个”很重要
采访后,法拉奇根据她的录音来整理记录。法拉奇非常负责,连最简单的词都不放过,邓小平老是说四川话的“这个这个这个”,法拉奇老听录音里有这个词,就问是什么意思,施燕华说这没有实际意思,就是口头语。法拉奇明白了,她对施燕华说,这还是要加上,这能说明邓小平性格上的特点。
包括“这个这个”在内的5227字邓小平访谈第一部分,首发在1980年8月31日《华盛顿邮报》社论专栏版,第二部分4991字与另一篇关于中国金融政策改革的新闻报道组合成专题,发表在《华盛顿邮报》头版,《邓小平说要清除毛的封建主义错误》的文章题目引起了巨大反响,世界各大报纸纷纷全文转载。有评论称“这是邓小平历史性的、出色的答记者问”。
在这次采访之前,施燕华是一点都不了解法拉奇。后来才得知法拉奇来头不小。她曾采访过世界上多位知名政治家,如基辛格、甘地夫人、霍梅尼、卡扎菲、阿拉法特、瓦文萨等等,而且法拉奇的问题很尖锐。
直到采访前的一天,施燕华才得知这一消息。那时候。外交部最担心的是法拉奇对邓小平不恭,提出一些不好的问题。法拉奇还提出要事先见见施燕华,看看这个译员能不能担当其采访的翻译。
8月20日那天,施燕华来到法拉奇住的民族饭店,见面之后,法拉奇就问了施燕华很多问题:你给谁干过翻译?你给邓小平做翻译有多少次?“面试”之后,法拉奇还说:“我来北京后现在都不出去,我怕人家认出我。我要弄独家新闻,给人家知道不好。”
施燕华感觉法拉奇就像巫婆一样,很神秘。
被奉为经典的采访
第二天正式开始提问,法拉奇一上来就说毛泽东,她说以前她到中国,到处都挂着毛主席像,这次她从饭店到人民大会堂这里,就只看到一幅。她问:“以后你们还会在天安门保留毛主席像吗?”
施燕华听了这样的开场,就觉得来者不善。法拉奇连续发问:“中国人民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但我听说中国人说‘四人帮’时,伸出的是五个手指!”又问,即将召开的党代会将何种程度提及毛主席。
施燕华当时感到这次采访很敏感,但又感觉道邓小平好像是有所准备似的,侃侃而谈,好像很愿意通过她让外面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因为当时的国内外环境——1980年,改革开放刚开始,国内也是有疑虑,思想也是很混乱。
1980年1月,华国锋会见一个非洲国家总统的时候,这个总统一坐下来就说,听说你们在批判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当时争取独立,就是拿着小红宝书。他很厉害的。一坐下来就很不客气地那样说。施燕华认为这些都是一个信号,要让国外正确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内思想稳定。施燕华感觉邓小平同意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是有所考虑的。
后来施燕华发现,邓小平挺喜欢这种针锋相对、单刀直入的提问。两人的交流,气氛还是很好的。谈到12点多时,邓小平提出还可以再谈一次,约她再谈。法拉奇高兴得不得了。
8月23日的第二次谈话还是围绕对毛泽东的评价。后来法拉奇就慢慢引到赫鲁晓夫的问题:“我有一句话,希望您听了不要生气,西方有人说您是中国的赫鲁晓夫!”当时施燕华看他们的谈话气氛很好,就照直翻译了。因为施燕华知道邓小平不喜欢很平淡、没有什么棱角的问题,而是希望有难度的问题来激发他思考,激发他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
紧接着,邓小平说:“在西方,他们称我什么都可以,但赫鲁晓夫我很熟,我个人同他打了10年交道,我是了解这个人的,把我比作赫鲁晓夫是愚蠢的。”邓小平概括了赫鲁晓夫所做的种种,最后说:“看样子,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达不成协议。那么,你保留你的观点,我保留我的。”
法拉奇又问道:“你这么能干的人,為什么老是当第二把手?”邓小平则回答说:“当第二把手并没有妨碍我发挥作用。我还是能够发挥作用。”
“这个这个”很重要
采访后,法拉奇根据她的录音来整理记录。法拉奇非常负责,连最简单的词都不放过,邓小平老是说四川话的“这个这个这个”,法拉奇老听录音里有这个词,就问是什么意思,施燕华说这没有实际意思,就是口头语。法拉奇明白了,她对施燕华说,这还是要加上,这能说明邓小平性格上的特点。
包括“这个这个”在内的5227字邓小平访谈第一部分,首发在1980年8月31日《华盛顿邮报》社论专栏版,第二部分4991字与另一篇关于中国金融政策改革的新闻报道组合成专题,发表在《华盛顿邮报》头版,《邓小平说要清除毛的封建主义错误》的文章题目引起了巨大反响,世界各大报纸纷纷全文转载。有评论称“这是邓小平历史性的、出色的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