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理解,对人生的看法,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为之感动,为之动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1 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数,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扣人心弦。但为什么学生对语文课感到枯燥无味呢?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只把语文作为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致把活生生的课文讲“死”了。因此,教师只有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以情激情。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就是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投入感情,进入角色,先受到教材的启迪和熏陶,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语就道破了作者的写作动机,直接表达了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个中心进行定向引导。例如:第一段开门见山地点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杨梅的赞美,我爱故乡的杨梅,其实就是爱出产杨梅的美丽故乡。
  2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通过绘声绘色的渲染,使学生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感情浓郁的抒情散文时,我在教室里创造了一种气氛:周总理的遗像佩上黑纱,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教室里气氛庄严肃穆,老师在哀乐声中用深沉的语调讲述周总理生平事迹。这一切把那种对周总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小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创设情景,影响、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感情,增强学习的热情。
  3 教师要以情激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感受,进而得到自我体验,这就要求老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动情点,深刻地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高层次地体会作者笔下的形象。什么是动情点呢?动情点即作者感情爆发点,情与景的焊接点,也是意境的落脚点。袁鹰的《白杨》这篇以大戈壁白杨为印象的借杨喻人的文章,其动情点是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在那大戈壁风沙雨雪压迫下,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白杨“这么笔直、这么高大”,作者看到“正直、朴实、伟岸”的品格,白杨 “生根、发芽,长出租壮的枝干”,又使作者看到了建设者们哪儿艰苦哪安家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大戈壁滩上“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满目荒凉,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见到了白杨高大挺秀的身影。作者以“出神”唤起人们的思索,正是这一行行的白杨,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使人们精神为之一振,正是这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唤起了人们对大戈壁的无尽的遐想和坚定的信念。
  4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课的教学,倘若只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必然感到索然无味。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幻灯、录像等手段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进入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文质兼美,充满了诗情画意,作品所描绘的意境,尤其是那些诗词散文所描绘的意境常常令人心驰神往。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可能去“行万里路”。读了这些作品,总觉得还“隔了一层”。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以此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把握文章的内涵。
其他文献
看了《听名师讲课》一书,受益匪浅。名师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特别是名师视学生如朋友,平易、谦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学作风,与名师本人朴实无华却又庄重典雅的气质,贯穿始终的妙语连珠融为一体,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底蕴,使我记忆深刻。  杜老师讲的是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前,他和学生做了几分钟的交流。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从北京来,然后问小
期刊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 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
期刊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思考总是从提问开始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好的提问总是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那么,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教师的“问”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我认为“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  教师要把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在理解的疑难处、问在知
期刊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三十余年,经历了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新课程标的两个阶段,新课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不禁让我重新对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纪恩格斯说:“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而作为数学学科三大部分(数与代数、几何和统计)之一的数与代数部分,它是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它在义务教育的
期刊
【摘要】培养幼儿言语表达能力,不仅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幼儿经验,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让幼儿在运用与交往中发展言语能力,使幼儿言语能力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言语能力;培养;初探  所谓言语,是指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言语是个别的、具体的东西;语言是一般的、抽象的东西。儿童是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通过个别
期刊
学校和老师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环境,师生关系则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而且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更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  对教学活动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好的师生关系胜过教育本身,师生间如果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心理关系,即使老师讲得再正确也没有用,因为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学生此时具备很强的叛逆性,他们急
期刊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不外乎就是培养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知识,为今后语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自己进一步走出社会独立生活做好准备。任务是明确的,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少语文老师却将语文与生活的生生剥离开来,把语文当作纯粹的技术训练,“填鸭式”的硬压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学习语文而压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农村的小学,语文训练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地机械地重复:生字、词语、句子、段落分析、归纳中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特别是新课程的课堂实施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对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这个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给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多媒体;结合  在传统观念的课
期刊
让学生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教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权利。在课堂中提问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争辩讨论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学生敢问、好问、善问和有独创的问题的好习惯,最终达到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国培学习、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主导作用、教学现代化手段与电子白板结合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新课程改革; 课堂电子白板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学校也开始逐步进行新课程改革,广大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标来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45分钟的课堂里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