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20087-01
我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为10352.4平方公里,属于高原山原地貌类型,高原寒温半湿润季风气候, 最高海拔5141,最低海拔2857,无明显四季之分,极端最低气温-33.9度,极端最高气温28度,由于气候寒冷,冻土期长达成120-150天,最大冻土深度超过1米,属于高寒地区。
近年来,我县先后建成小水电站32座,但部分小水电站由于运行和管理不善已不能正常工作,在对我县现有的小水电站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我县小水电站运行和管理相对较为薄弱,是导致电站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现就高寒地区小水电站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如下:
一、运行措施
冬季运行措施:高寒地区的小水电站在冬季运行中,往往不能达到设计出力, 这是由于设计上没有把冰冻的厚度所占据的正常水位考虑进去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我县安羌电站运行中采取了一些综合措施,使电站在连续低温的情况下能正常运行。
(一)采用临时超正常水位蓄水法:由于冰冻减少来水量,使库区水位下降0.8-1.0米,导致工作水头下降电站不能保证出力被迫停电蓄水.为此,我们对该站的库区闸顶采用了木制叠粱闸,抬高了库区水位(0.8-1.0)米,以保证了冰冻所需的厚度(0.8-1.0)米,有效地利用了库区的正常工作水位,使正常水位在冰冻线以下。
(二)采用各种保温措施法:由于冰冻严重会造成机房内所有循环水管损坏、爆裂,导致停电维修水管,但小型电站本身装机容量小,而保温所消耗的电量较大,不适合用发出的电来用于机房循环水管的保温,由此我们对机房内所有的循环水管采用了草绳绑扎双层的做法。即:第一层用Φ30MM的草绳绑扎,第二层再用Φ40-50 MM的草绳绑扎,(必须保证所使用的草绳是干燥的),然后用塑料薄膜裁制成4-5CM宽的塑料带绑在草绳上作防水用,再抹上石灰水泥砂浆作保温的外壳。通过数年运行证明这一方法保温效果好,另外在机房内所有的门窗上都挂上棉帘,这样就保证了机房内的温度在0度以上。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电站在高寒状态下的正常运行,有效地解决了我县高寒地区的冰冻问题,建议地处高原地区的小型电站中不妨一试。
二、管理措施
(一)安全运行措施
安全运行是小水电站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以及其它各项安全生产的指令、规章和规定。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几条措施的落实:
1.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小水电站的站长是全站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站长与车间主任、车间主任与班组长要逐级签定《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职责,做到一级检查一级、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真正形成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站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2.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隐患险于明火”;“安全生产无小事”;“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一点不差,差一点也不行”等一些安全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形成安全氛围。同时,要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规考试、安全知识问答、并将考试、考核成绩与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调动职工学习安全知识泊积极性。
3.开展创建“无违章小水电站”活动
实践证明,指挥性违章、管理性违章、装置性违章、作业性违章是酿成小水电站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当从实际出发制定《无违章小水电站管理标准》及《考核细则》,并叫响“违章就是事故”的安全口号,深入扎实地查违章、反违章、纠违章、罚违章。对违章现象严肃处理,做到“三不放过”,实现以“零违章”确保“零事故”。
4.依靠信息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有条件的水电站要逐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安全管理中去,积极开发《计算机安全应用监控系统》、《计算机安全生产评价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小水电站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在线监控、全程监督。
(二)设备和技术管理措施
1.落实设备全过程管理责任制
从设备采购、安装、使用、维护直到报废,都要的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要便于操作,利于监督,防止设备管理失控,导致水电国有资产流失。
2.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具体的讲,要求水电的继电保护设施保持完好,电气设备每年应按规程规定进行一次试验,主要电气设备试验率应达100%,继电保护可靠率100%。在此基础上,应严格执行设备评定及制度,保证电站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其中一类设备达8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数达100%以上。
3.在技术管理上提高小水电的科技含量
就在提倡小水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引导小水电站管理向信息化、自动化方向迈进。要与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发微机监控系统,搞好示范带动,稳步推进。同时,还要在小水电站逐步推广应用继电保护微机控制、电站设备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小水电的现代管理水平。
(三)队伍管理措施
目前,小水电的人员构成复杂,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从而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小水电的管理与发展。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力度。
1.实施“素质工程”,抓紧人员培训
针对小水电站是技术相对密集型的特点,应制定培训计划,健全培训制度,采取岗位自学与脱产轮训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考试与奖惩相结合的途径,开展全员培训,力争在二至三年内,使职工实现带证上岗。
2.转换用人机制,推进动态管理
通过业务考试,工作考评和技术考级,每年一至二次对干部职工进行动态转换和未位淘汰。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
3.置换队伍素质,优化职工构成
从现在起,应有目标有计划地逐年引入一批学专业、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逐步替换那些文化低、年龄大、业务差的老职工,为小水电站的发展的管理增添新生力量。
总之,加强高寒小水电站的运行和管理是当务之急。只有奠定良好的运行和管理基础才能保证“十一五”期间小水电事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
张建民 ,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水利局,工程师。
我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为10352.4平方公里,属于高原山原地貌类型,高原寒温半湿润季风气候, 最高海拔5141,最低海拔2857,无明显四季之分,极端最低气温-33.9度,极端最高气温28度,由于气候寒冷,冻土期长达成120-150天,最大冻土深度超过1米,属于高寒地区。
近年来,我县先后建成小水电站32座,但部分小水电站由于运行和管理不善已不能正常工作,在对我县现有的小水电站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我县小水电站运行和管理相对较为薄弱,是导致电站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现就高寒地区小水电站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如下:
一、运行措施
冬季运行措施:高寒地区的小水电站在冬季运行中,往往不能达到设计出力, 这是由于设计上没有把冰冻的厚度所占据的正常水位考虑进去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我县安羌电站运行中采取了一些综合措施,使电站在连续低温的情况下能正常运行。
(一)采用临时超正常水位蓄水法:由于冰冻减少来水量,使库区水位下降0.8-1.0米,导致工作水头下降电站不能保证出力被迫停电蓄水.为此,我们对该站的库区闸顶采用了木制叠粱闸,抬高了库区水位(0.8-1.0)米,以保证了冰冻所需的厚度(0.8-1.0)米,有效地利用了库区的正常工作水位,使正常水位在冰冻线以下。
(二)采用各种保温措施法:由于冰冻严重会造成机房内所有循环水管损坏、爆裂,导致停电维修水管,但小型电站本身装机容量小,而保温所消耗的电量较大,不适合用发出的电来用于机房循环水管的保温,由此我们对机房内所有的循环水管采用了草绳绑扎双层的做法。即:第一层用Φ30MM的草绳绑扎,第二层再用Φ40-50 MM的草绳绑扎,(必须保证所使用的草绳是干燥的),然后用塑料薄膜裁制成4-5CM宽的塑料带绑在草绳上作防水用,再抹上石灰水泥砂浆作保温的外壳。通过数年运行证明这一方法保温效果好,另外在机房内所有的门窗上都挂上棉帘,这样就保证了机房内的温度在0度以上。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电站在高寒状态下的正常运行,有效地解决了我县高寒地区的冰冻问题,建议地处高原地区的小型电站中不妨一试。
二、管理措施
(一)安全运行措施
安全运行是小水电站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以及其它各项安全生产的指令、规章和规定。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几条措施的落实:
1.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小水电站的站长是全站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站长与车间主任、车间主任与班组长要逐级签定《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职责,做到一级检查一级、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真正形成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站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2.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隐患险于明火”;“安全生产无小事”;“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一点不差,差一点也不行”等一些安全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形成安全氛围。同时,要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规考试、安全知识问答、并将考试、考核成绩与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调动职工学习安全知识泊积极性。
3.开展创建“无违章小水电站”活动
实践证明,指挥性违章、管理性违章、装置性违章、作业性违章是酿成小水电站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当从实际出发制定《无违章小水电站管理标准》及《考核细则》,并叫响“违章就是事故”的安全口号,深入扎实地查违章、反违章、纠违章、罚违章。对违章现象严肃处理,做到“三不放过”,实现以“零违章”确保“零事故”。
4.依靠信息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有条件的水电站要逐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安全管理中去,积极开发《计算机安全应用监控系统》、《计算机安全生产评价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小水电站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在线监控、全程监督。
(二)设备和技术管理措施
1.落实设备全过程管理责任制
从设备采购、安装、使用、维护直到报废,都要的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要便于操作,利于监督,防止设备管理失控,导致水电国有资产流失。
2.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具体的讲,要求水电的继电保护设施保持完好,电气设备每年应按规程规定进行一次试验,主要电气设备试验率应达100%,继电保护可靠率100%。在此基础上,应严格执行设备评定及制度,保证电站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其中一类设备达8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数达100%以上。
3.在技术管理上提高小水电的科技含量
就在提倡小水电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引导小水电站管理向信息化、自动化方向迈进。要与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发微机监控系统,搞好示范带动,稳步推进。同时,还要在小水电站逐步推广应用继电保护微机控制、电站设备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小水电的现代管理水平。
(三)队伍管理措施
目前,小水电的人员构成复杂,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从而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小水电的管理与发展。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力度。
1.实施“素质工程”,抓紧人员培训
针对小水电站是技术相对密集型的特点,应制定培训计划,健全培训制度,采取岗位自学与脱产轮训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考试与奖惩相结合的途径,开展全员培训,力争在二至三年内,使职工实现带证上岗。
2.转换用人机制,推进动态管理
通过业务考试,工作考评和技术考级,每年一至二次对干部职工进行动态转换和未位淘汰。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
3.置换队伍素质,优化职工构成
从现在起,应有目标有计划地逐年引入一批学专业、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逐步替换那些文化低、年龄大、业务差的老职工,为小水电站的发展的管理增添新生力量。
总之,加强高寒小水电站的运行和管理是当务之急。只有奠定良好的运行和管理基础才能保证“十一五”期间小水电事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
张建民 ,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水利局,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