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学理层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更需要有实践层面的尝试。近十年来,南京在素质教育实践方面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中之一是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主要措施有:建设电子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深入课题研究。现在,“在线”素质教育已成为南京素质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南京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研究素质教育,不仅要有现代价值观念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导向,更需要从理性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的操作性策略。近十年来,南京市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区域特色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操作策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将中小学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从而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研究也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发展了素质教育的理论,丰富了素质教育实践经验。
这其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南京市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为广大师生“在线”素质教育创造了新的良好条件。伴随多媒体课件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南京“在线”素质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线”素质教育在数量上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质量上也有了较高的提升,并逐步得到了中小学学生的认可,成为了南京市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电子平台,沟通无限
南京市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构建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化平台,于1999年9月,开始建设南京教育城域网。此网的建设坚持了“以应用为核心,以应用定架构”的原则,结合了基础教育的应用特点。无论是网络架构和网络技术的选择,还是系统软件和硬件平台的搭建,都充分考虑了对应用的支持。其逻辑结构分为两层网络——“南京教育虚拟网”和“南京教育专网”。物理结构采用分布式两层设计:南京教育中心为一级数据中心,江南(江宁)分中心、江北(浦口)分中心为二级数据中心。
南京教育虚拟网已于“十五”期间基本建成,主要由直接接入南京城域网的南京教育信息中心、全市普教系统的学校、单位和区县网络中心组成,是构建在南京城域网上的虚拟公网。南京教育专网由3个中心和覆盖全市各区(县)的普教系统学校和单位,通过2M数字电路按区域分别在各中心汇聚组成,是主中心统一控制管理、分中心分级管理模式。
近十年,南京市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达数亿元,已建成独立校园网学校470所,校园网接入宽带10兆以上的学校133所,已建校园局域网300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120间,配置计算机4.99万台,多媒体教室8297个。教育资源拥有量32258千兆。现在的南京教育城域网已形成了“两级中心,多点应用”的基础网络架构模式,具有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软硬件平台,统一的管理系统,为推动南京市素质教育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全面服务。
整合优质资源,惠及师生
南京教育城域网物理网络的成功架构为南京市素质教育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但如何利用好这股力量,怎样让教育信息化给南京素质教育带来实质性的进步呢?我们以为首要任务是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即对南京基础教育大系统中各子系统集成优化、相互渗透、相互协同、有效控制,并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形成一个系统、完整、有序的整体,从而产生最大效益。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工程。
创新之一,为了更好地沟通家长,联系教师,2003年,南京市教育局与南京各电信运营商合作开通了南京市教育系统的统一通信平台——“南京教育一线通”(以下简称“一线通”)。现全市近900所中小学100%“校校通”,每天发送近20万条各类信息。“一线通”紧扣教育热点问题,加强信息策划,做到了全面有效的信息服务。如“快乐暑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高考指导”等。我们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并予以充分利用,全面开发各系统资源并使之广泛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整合。2003年,“一线通”获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
创新之二,南京市开展了创建“校园文明网络活动室”(以下简称“网络活动室”)的工作。旨在发挥学校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2004年,我们制定了“校园文明网络活动室”的相关标准,并对200家学校进行了验收,139家达标。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建有“网络活动室”350个。几年间,我们加强了“网络活动室”的制度建设,制定了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且加强了网络软件的建设,从技术层面确保了网络活动室的健康发展。同时,为活动室配备了各类电子学习资料和图书。并定期组织一些健康向上的游戏比赛,让学生喜欢上活动室。很多学校利用“网络活动室”对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自主探究性学习。如南京市五十四中、南京浦口职校等。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种全新模式,南京市“网络文明活动室”已经成为信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重要阵地和网络教育的重要实验场,为抢占信息时代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制高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之三,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2006年建成了基于网络、立足全市中小学共建共享的“南京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各学科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库,10万种教育图书的数字图书馆,1200多种教育类期刊的数字图书馆,各学科的专题网站等。现在,南京市各直属教育单位与各区县教育局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他们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如市教科所的课题申报与论文评审、市教研室的“名师课堂”、“网络大课堂”、市装备办的招标公示、白下区的教师网络博客等。教育信息化真正为基层学校搭建了互相学习、互相研究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深入课题研究,推进教改
虽然我们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素质教育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然而,如何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南京的素质教育,需要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我们认为,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轨迹,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是提升南京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以课题为抓手,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着力点,加强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问题解决”为基本范式。研究旨在教会学生利用先进的信息工具探索问题,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形成对问题解决的独立见解。如“系统思考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课题。此项研究依据系统思考和系统动力学理论,从国外引进的STELLA计算机软件做工具,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在STELLA计算机软件上对复杂的学科问题模拟实验,再现科学研究过程的条件控制、因素分析等,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想象、验证、分析与评价能力得以提高。2003年,课题论文《系统思考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的化学教学》以及运用STELLA软件工具制作的化学课件模型,被“21届国际系统动力学大会”录用,且论文被收入大会论文集。2006年,南京市与美国佛蒙特州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至2009年,《系统思考与决策实验》研究性校本课程,已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为期5年的实验。
类似的课题在南京还有很多,仅“十
一五”期间,全市中小学(含职教)被中央电教馆批准立项课题66项,子课题13个,全国重点课题5项,省电教馆立项30项。课题研究扎实,已形成了一批能够进行有效推广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国、全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游府西街小学、中华中学同时获得“十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学与教”优秀成果研究一等奖,2所学校也被评为“十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先进单位。
参考文献:
[1]徐传德.2005南京教育绿皮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徐传德.2007南京教育绿皮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3]徐传德.2008南京教育绿皮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南京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研究素质教育,不仅要有现代价值观念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导向,更需要从理性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的操作性策略。近十年来,南京市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区域特色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操作策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将中小学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从而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研究也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发展了素质教育的理论,丰富了素质教育实践经验。
这其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南京市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为广大师生“在线”素质教育创造了新的良好条件。伴随多媒体课件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南京“在线”素质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线”素质教育在数量上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质量上也有了较高的提升,并逐步得到了中小学学生的认可,成为了南京市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电子平台,沟通无限
南京市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构建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化平台,于1999年9月,开始建设南京教育城域网。此网的建设坚持了“以应用为核心,以应用定架构”的原则,结合了基础教育的应用特点。无论是网络架构和网络技术的选择,还是系统软件和硬件平台的搭建,都充分考虑了对应用的支持。其逻辑结构分为两层网络——“南京教育虚拟网”和“南京教育专网”。物理结构采用分布式两层设计:南京教育中心为一级数据中心,江南(江宁)分中心、江北(浦口)分中心为二级数据中心。
南京教育虚拟网已于“十五”期间基本建成,主要由直接接入南京城域网的南京教育信息中心、全市普教系统的学校、单位和区县网络中心组成,是构建在南京城域网上的虚拟公网。南京教育专网由3个中心和覆盖全市各区(县)的普教系统学校和单位,通过2M数字电路按区域分别在各中心汇聚组成,是主中心统一控制管理、分中心分级管理模式。
近十年,南京市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达数亿元,已建成独立校园网学校470所,校园网接入宽带10兆以上的学校133所,已建校园局域网300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120间,配置计算机4.99万台,多媒体教室8297个。教育资源拥有量32258千兆。现在的南京教育城域网已形成了“两级中心,多点应用”的基础网络架构模式,具有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软硬件平台,统一的管理系统,为推动南京市素质教育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全面服务。
整合优质资源,惠及师生
南京教育城域网物理网络的成功架构为南京市素质教育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但如何利用好这股力量,怎样让教育信息化给南京素质教育带来实质性的进步呢?我们以为首要任务是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即对南京基础教育大系统中各子系统集成优化、相互渗透、相互协同、有效控制,并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形成一个系统、完整、有序的整体,从而产生最大效益。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工程。
创新之一,为了更好地沟通家长,联系教师,2003年,南京市教育局与南京各电信运营商合作开通了南京市教育系统的统一通信平台——“南京教育一线通”(以下简称“一线通”)。现全市近900所中小学100%“校校通”,每天发送近20万条各类信息。“一线通”紧扣教育热点问题,加强信息策划,做到了全面有效的信息服务。如“快乐暑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高考指导”等。我们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并予以充分利用,全面开发各系统资源并使之广泛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整合。2003年,“一线通”获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
创新之二,南京市开展了创建“校园文明网络活动室”(以下简称“网络活动室”)的工作。旨在发挥学校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2004年,我们制定了“校园文明网络活动室”的相关标准,并对200家学校进行了验收,139家达标。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建有“网络活动室”350个。几年间,我们加强了“网络活动室”的制度建设,制定了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且加强了网络软件的建设,从技术层面确保了网络活动室的健康发展。同时,为活动室配备了各类电子学习资料和图书。并定期组织一些健康向上的游戏比赛,让学生喜欢上活动室。很多学校利用“网络活动室”对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自主探究性学习。如南京市五十四中、南京浦口职校等。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种全新模式,南京市“网络文明活动室”已经成为信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重要阵地和网络教育的重要实验场,为抢占信息时代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制高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之三,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2006年建成了基于网络、立足全市中小学共建共享的“南京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各学科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库,10万种教育图书的数字图书馆,1200多种教育类期刊的数字图书馆,各学科的专题网站等。现在,南京市各直属教育单位与各区县教育局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他们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如市教科所的课题申报与论文评审、市教研室的“名师课堂”、“网络大课堂”、市装备办的招标公示、白下区的教师网络博客等。教育信息化真正为基层学校搭建了互相学习、互相研究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深入课题研究,推进教改
虽然我们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素质教育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然而,如何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南京的素质教育,需要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我们认为,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轨迹,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是提升南京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以课题为抓手,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着力点,加强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问题解决”为基本范式。研究旨在教会学生利用先进的信息工具探索问题,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形成对问题解决的独立见解。如“系统思考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课题。此项研究依据系统思考和系统动力学理论,从国外引进的STELLA计算机软件做工具,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课件的制作和使用。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在STELLA计算机软件上对复杂的学科问题模拟实验,再现科学研究过程的条件控制、因素分析等,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想象、验证、分析与评价能力得以提高。2003年,课题论文《系统思考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的化学教学》以及运用STELLA软件工具制作的化学课件模型,被“21届国际系统动力学大会”录用,且论文被收入大会论文集。2006年,南京市与美国佛蒙特州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至2009年,《系统思考与决策实验》研究性校本课程,已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为期5年的实验。
类似的课题在南京还有很多,仅“十
一五”期间,全市中小学(含职教)被中央电教馆批准立项课题66项,子课题13个,全国重点课题5项,省电教馆立项30项。课题研究扎实,已形成了一批能够进行有效推广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国、全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游府西街小学、中华中学同时获得“十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学与教”优秀成果研究一等奖,2所学校也被评为“十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先进单位。
参考文献:
[1]徐传德.2005南京教育绿皮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徐传德.2007南京教育绿皮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3]徐传德.2008南京教育绿皮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