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仪式与革命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feng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开宗明义地宣称:仪式和象征并非纯粹由情绪构成,它们具有相应的意识形态,如果说前两者是不可证伪的,难以推论的,则后者是可以争议、批评和证伪的.格尔兹、特纳、布洛克与拉帕波特等人分析仪式时所犯的严重错误就在于忽视了这一点,从而他们过分强调人类经验中的情绪部分和通过仪式操纵人们情绪的随意程度,低估了人类的智力.因此,在方法论上应该把宗教象征作为一个二维运动来讨论,注意意识形态与现实的距离,以及情绪和理性互为表里的关系和互相影响.带着这个理论框架,作者以1978年伊朗人民推翻国王的运动为背景.但她不是分析这场革命,而是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宗教象征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作者还原了宗教象征的二元结构.认为宗教象征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叠加的两部分,逻辑上可以剥离.据此观察经济政治的变化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并推动意识形态影响去仪式符号,以及仪式对意识形态的维护,最终说明仪式能够对社会变迁和政治变迁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介绍梁启超近代目录学理论和书目工作实践,阐述其治学之法和为学之道、传播资产阶级文化的目录学思想和方法。认为梁启超通过编撰国学举要书目和新学西学书目、改革图书著录
民族文化心理的概念。锡伯族在历史上的文化心理形成和发展情况。锡伯族对异族异质文化的态度,文化宽容及兼收并蓄的民族精神。锡伯族文化心理的表现:共同祖先、共同家乡、共
设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农村土地征用及补偿制度比较及被征地农民缺乏养老保障的原因分析两方面综述了被征地农民问题,结合浙江
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互为目的和手段、互为前提和基础、互相依赖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促导各尽其能;促进物质
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引发了庞大的乡-城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镇的高失业状况.正确认识这种状况,需要运用适当的理论,予以科学的分析.利用托达罗模型对此现
文章对一般意义的参考咨询服务和社科研究机构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的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后者的现实的参考咨询服务应在建立学科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上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
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福利国家本质上是对个人、市场和国家之间责任关系的一种界定.20世纪40年代英国为应对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风险,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轻贫困和贫富差距上取得的成果归功于快速发展策略,但城乡贫富差距、地区贫富差距和贫困仍然是中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未来15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大幅增
在中国,农民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农民的富裕离不开具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本文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以广西壮族自治
对遵守监规的在押人员从轻量刑,对经常或者严重违反监规的在押人员从重量刑,这是实行刑罚个别化原则的需要,也有利于避免因看守所的监管措施不力和奖励措施不足而导致监管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