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热入血室一症属于外感范畴。往往此症多发生于妇女,于妇女月经有关,如妇女产后小腹满硬,按之作疼,小便短少,此为水血结聚阳明,热入血室。不但妇女,但男子亦有此症。关于妇女适断适来期间,但因外感风寒之邪而发热,往来寒热如疟疾症状,为热邪乘虚而入胞中之血分,故气分无病,则昼明,到了夜间,血分有热,热邪扰乱神明故夜间加重,如见鬼神,这是血入血室的特征。按轻重来说,月经没有停止,这是邪入不深的特点,在治疗上不得用泻药,只用小柴胡汤加栀子12克,丹皮12克,桃仁12克,二到三剂就可解决,如十余日或月余经水停止,腹胀而疼痛,将前方加土元10克,红花12克,大黄15克,服药前针刺期门穴,用泻法勿用补法。徐州杏林保安堂: 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七日,由中国中医泰斗原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为赞赏蒋沁霖大夫精求学术、济世救人而题名。
关键词:热入血室症;小柴胡汤;治疗
热人血室的辨证施治问题,《伤寒论》、《金匮要略》早有“……当刺期门……”,“……小柴胡汤主之”的记载。《医方集解》释之日:“妇人伤寒七八日。邪当传里,值经水适来,则邪不入腑,乘虚而入血室,或经水适断,表邪乘虚亦人血室……小柴胡汤在经主气,在脏主血,故更能人血室”。所以小柴胡汤是治疗热人血室的主方。刘奉五曰:”方中柴胡、黄芩是主要药,因为柴胡可以疏解肝气,提举陷入血室之外邪,使之透达而出;黄芩苦寒清热,使半里之热邪得以内彻;人参、姜、枣等调和营卫之品,旨在扶正以鼓邪外出。”但是临证必须随证化裁。钱潢说:“小柴胡中应量加血药,如牛膝、桃仁、丹皮之类,其脉迟身凉者,或少加姜、桂及酒制大黄少许,取效尤速,所谓随其实而泻之也。若不應补者,人参亦当取去,尤未可执方以为治也”。许叔微治一“热人血室”证,“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三投热除,无汗而解”。刘奉五更有细致的加减体会,实为经验之谈。中医古代医藉中,如《本事方》等也有病案记载,证明用小柴胡汤和刺期门法,治疗“热入血室”确有实效。
例一:
友人中医张大夫之妻2000年9月患病类疟疾状,张大夫治之无效,又请老中医魏大夫治之,服药数剂亦无效,乃求治于余,诊断日期2000年10月6日。
望患者舌质红,舌苔色微黄,目神如惊惶状,触脾脏肿大,因询月经几时来?曰三日前来一次,来时适逢发大热,才来一日即止,余复问经停后见鬼否?曰:经停至夜则见鬼矣,问为何状?曰:我本住南屋,因在南见鬼故移住堂屋,孰知自搬到堂屋后,鬼仍照来,有穿黄者,有穿红者,有穿绿者,我坐则环而坐,我睡则争入被窝,天晚即来,天明即去,长此以往,如之奈何?余曰:无忧也,此乃热入血室,其血为热所扰,滞而不行,人身之神藏于血,而游于脉,热扰心神,则神明乱而妄生,瘀血即死魄,肝魂触之即见鬼,气为血之帅,气阻血瘀,导致营卫失调,而生寒热,此乃内身之病变,非身外有鬼为崇。于是就用小柴胡汤加:当归12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丹皮12克,大黄12克(柴胡24克,半下18克,黄芩6克,甘草6克,生姜24克,大枣6个,党参10克)。
服一剂大热退,鬼即去,仍以原方加鳖甲50克,青皮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以消脾肿大,服七剂热退净,肿块消失大半,后不复服药而愈。
按:此病因热久而致脾大,月经因热扰而滞于子宫,人之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三脏均与血室相关,故见红绿黄三色之鬼。内经曾言,五脏之病能见五色之鬼,信哉不诬。
例二:男子血入血室
丰县首先乡张柚村张义,男45岁,因重感冒到乡镇医院治疗,病者往来寒热,厥逆不尽,经西医治疗发热减轻,但作渴头汗,经六天治疗,当日下午突然高热发狂,胡言乱语,见鬼神,每天下午出汗,冷感轻,治疗无效。西医大夫说这是精神病,得转院治疗,病者家属要求找中医会诊,病者家属通过关系找到余。在会诊时余根据口渴、头出汗,是阳明篇16条。阳明狂热,热入血室病,先以刺期门穴,下针不半小时身上有汗,病人安静下来,起针后开方取药未煎,病人要饮吃,用小柴胡汤加栀子12克,丹皮12克,大黄15克,服药一剂后病人自言无病。
按:关于血入血室全属外感范围,但亦有属于内伤者,但余本人水平不高,敬请中医界同志指教。
本所的由来,有两个美丽的传说:一、据传三国时期吴国有位神医董奉,医德医术很好,医好病人从
不收回报的礼品,只求病人为他种几株杏树,数年后,就成了一个好大的杏树林。后来常用“杏林春满” "誉满杏林”等语称颂医家。
“保安堂”是神话传说《白蛇传》中许仙开设的,他不图名利,不分贵贱,兢兢业业,为广大群众治病,深得人们的好评。
中医泰斗吕炳奎愿蒋大夫能如董奉那样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像许仙那样全心全意济世救人,欣然提笔,为本所命名“杏林保安堂”。
蒋沁霖大夫自幼习医,师承山东名老中医王吉霖,潜心学习中医内科杂病,深得真传;受湖北省名老中医汪鹏程和丰县名老中医岳洪杰的精心栽培,学习针灸、妇科;后又受吕炳奎、巫君玉等名医的悉心指点。
他深感中医博大精深,更是“刻求古训、精勤不倦”,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他不断推陈出新,灵活运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型肝炎、肾病综合症、肺结核、血液病、妇科病等有独特的疗效,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范悦义,范建伟.热入血室证治验1例[J].山西中医,2011,27(08):21.
[2]杨兆文.温病热入血室并热结旁流治验[J].四川中医,1996(02):44.
[3]张学文.乙脑后热入血室1例治验[J].陕西新医药,1976(04):22.
关键词:热入血室症;小柴胡汤;治疗
热人血室的辨证施治问题,《伤寒论》、《金匮要略》早有“……当刺期门……”,“……小柴胡汤主之”的记载。《医方集解》释之日:“妇人伤寒七八日。邪当传里,值经水适来,则邪不入腑,乘虚而入血室,或经水适断,表邪乘虚亦人血室……小柴胡汤在经主气,在脏主血,故更能人血室”。所以小柴胡汤是治疗热人血室的主方。刘奉五曰:”方中柴胡、黄芩是主要药,因为柴胡可以疏解肝气,提举陷入血室之外邪,使之透达而出;黄芩苦寒清热,使半里之热邪得以内彻;人参、姜、枣等调和营卫之品,旨在扶正以鼓邪外出。”但是临证必须随证化裁。钱潢说:“小柴胡中应量加血药,如牛膝、桃仁、丹皮之类,其脉迟身凉者,或少加姜、桂及酒制大黄少许,取效尤速,所谓随其实而泻之也。若不應补者,人参亦当取去,尤未可执方以为治也”。许叔微治一“热人血室”证,“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三投热除,无汗而解”。刘奉五更有细致的加减体会,实为经验之谈。中医古代医藉中,如《本事方》等也有病案记载,证明用小柴胡汤和刺期门法,治疗“热入血室”确有实效。
例一:
友人中医张大夫之妻2000年9月患病类疟疾状,张大夫治之无效,又请老中医魏大夫治之,服药数剂亦无效,乃求治于余,诊断日期2000年10月6日。
望患者舌质红,舌苔色微黄,目神如惊惶状,触脾脏肿大,因询月经几时来?曰三日前来一次,来时适逢发大热,才来一日即止,余复问经停后见鬼否?曰:经停至夜则见鬼矣,问为何状?曰:我本住南屋,因在南见鬼故移住堂屋,孰知自搬到堂屋后,鬼仍照来,有穿黄者,有穿红者,有穿绿者,我坐则环而坐,我睡则争入被窝,天晚即来,天明即去,长此以往,如之奈何?余曰:无忧也,此乃热入血室,其血为热所扰,滞而不行,人身之神藏于血,而游于脉,热扰心神,则神明乱而妄生,瘀血即死魄,肝魂触之即见鬼,气为血之帅,气阻血瘀,导致营卫失调,而生寒热,此乃内身之病变,非身外有鬼为崇。于是就用小柴胡汤加:当归12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丹皮12克,大黄12克(柴胡24克,半下18克,黄芩6克,甘草6克,生姜24克,大枣6个,党参10克)。
服一剂大热退,鬼即去,仍以原方加鳖甲50克,青皮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以消脾肿大,服七剂热退净,肿块消失大半,后不复服药而愈。
按:此病因热久而致脾大,月经因热扰而滞于子宫,人之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三脏均与血室相关,故见红绿黄三色之鬼。内经曾言,五脏之病能见五色之鬼,信哉不诬。
例二:男子血入血室
丰县首先乡张柚村张义,男45岁,因重感冒到乡镇医院治疗,病者往来寒热,厥逆不尽,经西医治疗发热减轻,但作渴头汗,经六天治疗,当日下午突然高热发狂,胡言乱语,见鬼神,每天下午出汗,冷感轻,治疗无效。西医大夫说这是精神病,得转院治疗,病者家属要求找中医会诊,病者家属通过关系找到余。在会诊时余根据口渴、头出汗,是阳明篇16条。阳明狂热,热入血室病,先以刺期门穴,下针不半小时身上有汗,病人安静下来,起针后开方取药未煎,病人要饮吃,用小柴胡汤加栀子12克,丹皮12克,大黄15克,服药一剂后病人自言无病。
按:关于血入血室全属外感范围,但亦有属于内伤者,但余本人水平不高,敬请中医界同志指教。
本所的由来,有两个美丽的传说:一、据传三国时期吴国有位神医董奉,医德医术很好,医好病人从
不收回报的礼品,只求病人为他种几株杏树,数年后,就成了一个好大的杏树林。后来常用“杏林春满” "誉满杏林”等语称颂医家。
“保安堂”是神话传说《白蛇传》中许仙开设的,他不图名利,不分贵贱,兢兢业业,为广大群众治病,深得人们的好评。
中医泰斗吕炳奎愿蒋大夫能如董奉那样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像许仙那样全心全意济世救人,欣然提笔,为本所命名“杏林保安堂”。
蒋沁霖大夫自幼习医,师承山东名老中医王吉霖,潜心学习中医内科杂病,深得真传;受湖北省名老中医汪鹏程和丰县名老中医岳洪杰的精心栽培,学习针灸、妇科;后又受吕炳奎、巫君玉等名医的悉心指点。
他深感中医博大精深,更是“刻求古训、精勤不倦”,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他不断推陈出新,灵活运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型肝炎、肾病综合症、肺结核、血液病、妇科病等有独特的疗效,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范悦义,范建伟.热入血室证治验1例[J].山西中医,2011,27(08):21.
[2]杨兆文.温病热入血室并热结旁流治验[J].四川中医,1996(02):44.
[3]张学文.乙脑后热入血室1例治验[J].陕西新医药,1976(04):22.